盛夏科學書單,跟著交大社悅讀

2021-01-17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儘管如此,科學一直吸引著我們去走近

炎炎昔日    

上海交大出版社帶來

一份

有溫度、懂生活的一份科學書單

書名:《偽科學與超自然現象》

作者:特倫斯·海恩斯(Terence Hines)/著

鄭念/譯  潘濤/校

ISBN: 978-7-313-19767-2

掃描二維碼購買此書

特倫斯·海恩斯,美國佩斯大學心理學教授,也是紐約醫學院神經學研究的客座教授。長期從事超心理學及信仰心理研究,對迷信、偽科學、靈異現象和超自然的異常現象進行分析和揭露。1988年,他寫作出版了《偽科學與超自然現象》(第一版),世界各地的讀者反響強烈。該書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和修改。

鄭念,研究員,中國科普研究所政策室主任,《科普研究》副主編。中國無神論協會理事、技術經濟研究會理事、國際探索中心中國分部執行主任。主要從事科普評估理論、科普能力評估等相關問題研究,編輯、出版論著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本書系「科學思維書架"之一。對通靈術、死後靈魂、心靈學、佔星術、不明飛行物、信仰療法、「替代」醫學等現象進行了細緻深入的研究;對不明飛行物登陸、外星人綁架事件、鬼屋、與死者交流、宣稱信仰療法具有神奇治癒功效的術士以及「替代」醫學的神奇療效等現象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對當代生活中各種偽科學和超自然現象進行了嚴謹的評論。本書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適合不同層次的讀者閱讀,對於從事科學思維、科技哲學、科學史等研究和教學的人員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肯定會讓兩種讀者都非常高興,一種是尋求對超自然無意義事件進行明確反駁的懷疑論者,另一種是對超自然信仰中的認知機制感興趣的科學家。

——《懷疑探索者》(Skeptical Inquirer)雜誌


我發現這部作品讓所有人都大開眼界……海恩斯以深邃的洞察力和簡單平實的寫作文風,讓讀者根據常識就能理解他所描述的現象……我推薦大家認真閱讀這本書並深入思考。

——SFCrowsnest.com

書名:《湍動的宇宙》

作者:保羅·庫爾茨(Paul Kurtz)/著

王麗慧/譯  孫小淳/校

ISBN: 978-7-313-19896-9

掃描二維碼購買此書

保羅・庫爾茨(Paul Kurtz,1925一2012),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哲學榮譽教授,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撰寫和編輯出版了50餘部著作,包括《先驗誘惑》、《存在的勇氣》和《擁抱人文主義的力量》等,發表900餘篇文章和評論。他創立了普羅米修斯出版社、科學和人類價值研究所、科學探索中心、世俗人文主義理事會和科學調查委員會等組織機構並擔任主席。多次參與錄製電視和廣播節目,併到世界各地的大學講學。

王麗慧,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員,科學技術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傳播和科學文化。

本書系「科學思維書架」之一,構建了一種基於科學智慧的全球倫理圖景。通過將現實主義和樂觀主義融合起來,作者闡述了一種人文主義的倫理準則,也就是生活中的善與智慧,這是受科學智慧激發的實用的道德選擇。這種新的倫理文明是基於普遍人權的全球倫理、不受教條約束的自由科學探索、對人類潛能充滿期待的態度,以及面對我們時代的艱巨挑戰所擁有的勇氣和決心。正是基於這種全球倫理,人類可以創造性地通過努力找到生存的意義,並對浩瀚的宇宙、自然和人類未來充滿敬畏。

在「新無神論」興起並盛行之前,保羅・庫爾茨是世俗人文主義的代言人,他的作品構成了對生命的意義和如何過一種正面的、有價值的生活的積極思考。我們很幸運,他給我們留下了對人類願景的高度創造性總結,充滿了遠見和智慧。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一場富有感染力的對生活中善與智慧的強烈呼呼,一種基於同情和科學知識的實用主義道德體系……庫爾茨滿懷活力和信心地為我們展示了基於實在和同情的倫理文明願景……這部他最後的作品將會讓讀者進行深入的思考。

 ——《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書名:《科學素養的反思》

作者:沃爾夫-麥可·羅思

安傑拉·卡拉布列斯·巴頓/著

張鋒 李水奎/譯 

ISBN: 978-7-313-20129-4

掃描二維碼購買此書

沃爾夫・麥可・羅思(Wolff-Michael Roth),哲學博士,現為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應用認知學和科學教育蘭斯頓教授。在學校科學教育、文化歷史活動理論、情境認知以及語言在學習科學和數學中的作用等研究領域都有所貢獻。

安傑拉・卡拉布列斯・巴頓(Angela Calabrese Barton),哲學博士。現為密西根州立大學教育學系教授。主要從事公平和正義的教學科學等方面研究。

張鋒,中國科協計財部規劃處副處長、副研究員。先後從事公民科學素質、科學普及與傳播、科技社團發展相關政策、評估理論與實踐研究。參與編撰《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報告》《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實踐探索》等6部著作,發表論文20餘篇。

李水奎,就職於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從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及青少年科學素質相關方面研究工作。

本書系「科學思維書架"之一。本系列出於學習借鑑發達國家科學思維以及科學素養研究成果之目的,為我國的科學傳播與科學理性研究提供支持和參考而引進本書。本書對科學學習作為一種工具的改善有全新的觀點。通過聚集課堂內外的案例研究,作者闡明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與科學的相關性,提供了一個科學素養與社會責任、社區發展難捨難分的新視角。

過在世界範圍內的一系列詳細的個人案例研究,作者對所謂的「科學素養」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聚焦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真正使用科學知識,對教育和全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該書反映了當前在政治學、社會學、科學哲學、教育學及相關領域的爭論,同時還包括原住民文學、現代詩歌等方面。自出版以來,在學者、決策者和公民中引起強烈反響。

——布魯斯·盧恩斯坦(Bruce V.Lewenstein)

康奈爾大學科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兩位世界知名科學教育學者共同撰寫本書,對科學素養進行了全新的審視。這本書鼓勵研究人員、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拋開對教師和學生的偏見,將正規科學課程教育與課外獲得的豐富知識聯繫起來。本書考查了科學教育與社會正義的關係,並揭示了其作為一種權力,使我們認識到它在種族、民族和階級的邊緣地帶成功或失敗。

——肯尼思·託賓( Kenneth Tobin)

組約城市大學城市教育傑出教授

書名:《科學家與公眾溝通指南》

作者:科妮莉亞·迪安(Cornelia Dean)

譯者:張會亮

ISBN:978-7-313-20543-8

掃描二維碼購買此書

科妮莉亞·迪安,《紐約時報》科學記者,科學作家,布朗大學駐校作家,在哈佛大學講授科學傳播講座,撰寫許多關於環境問題和科學政策的文章。曾任《紐約時報》科學欄目的編輯。迪安的第一本書《反對潮流:美國海灘鬥爭》(Against the Tide:The Battle for America's Beaches)是《紐約時報》年度最受關注圖書。

張會亮,中國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浙江大學教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外科學傳播理論與實踐研究。出版的著作、譯著包括《青少年創造性想像力培養的理論與實踐》《公眾理解科學——科學思想傳播史》等。

本書系「科學傳播書架」之一。氣候變化、醫學研究、太空探索等科學問題都以實際和深刻的方式影響著我們作為公民和人類的生活。理解這些問題背後的科學,才能做出合理的決定。通常人們很容易受到披著「科學」外套的謠言的影響。為了向公眾傳達事實,科學家必須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使他們的工作能夠被媒體和公眾所了解。本書提供了實用的建議來改善科學家與政策制定者、公眾和媒體之間的互動,向科學家展示了如何與公眾交流、與媒體打交道,如何在文章裡、網絡、廣播和電視上向公眾闡述他們的研究工作。

我強烈推薦這本書……任何想要更好地交流的研究者都會發現科妮莉亞·迪安的書是無價的。該書所涵蓋的溝通方式很有啟發性,這也促使研究人員考慮新的途徑。

——凱西·賽克斯(Kathy Sykes)

《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科妮莉亞·迪安認為科學家需要找到某種方式來傳播科學。迪安的智慧,尤其是參與政治領域的智慧,是權威與魅力的結合。

——彼得·卡裡瓦(Peter Kareiva)

《科學》(Science)


這本書應該放在每一位科學家、科學傳播者和大學出版社人員的書架上……迪安關於如何接受記者採訪的建議——紙媒、廣播和電視採訪——非常正確。從你需要做的準備,包括如何著裝,到假設你說的每句話都「記錄在案」,她的書裡充滿了有價值的信息。她還建議如何為網絡製作內容,撰寫著作和新聞稿,以及與政界人士打交道。

——賈·米林諾維奇(Gia Milinovich)

《自然》(Nature)

書名:《聚光燈下的明星科學家》

作者:德克蘭·費伊 著   

譯者:王大鵬

ISBN: 978-7-313-17028-6

掃描二維碼購買此書

德克蘭·費伊(Declan Fahy):曾經是新聞記者,現為美國大學傳媒學院的教師。他獲得了都柏林城市大學的博士學位,在Journalism, Journalism Studies, Nature Chemistry, Science Communication, BMC Medical Ethics, Irish Communications Review等期刊發表了多篇文章。在開始學術生涯之前,他做了近十年的專業記者,也是Longford Leader,Irish Daily Mirror和The Irish Times的專欄作者。他最新的新聞作品發表在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s和 The Scientist上。

王大鵬:中國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家與媒體關係、科學傳播、國外科學傳播理論與實踐、新媒體科學傳播等;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會員。在《中國科學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等主流媒體發表評論文章近百篇,在CSSCI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已出版的譯著包括《實驗室法則》《美國電視上的科學》《科學家傳播能力指南》《彩色口袋自然珍藏圖鑑:鳥》以及Tales of Old Beijing:The Daily Life in Alleys(中譯英)等;參與編著科普圖書多部。

一本書「看穿」科學明星文化現象!


本書是「科學傳播書架」之一。本書聚焦20世紀末西方國家出現的科學明星現象,選擇了八位具有代表性的科學名人進行個案分析,通過追蹤其職業發展軌跡,充分展示了每位科學家如何通過媒體的力量來激發思想、影響政策、引導研究、展開爭議和發起社會運動,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媒體在科學傳播和名人文化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引導我們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科學名人和明星文化現象。

科學家的名聲是豐功偉績的必然結果嗎?媒體在科學傳播和名人文化塑造中扮演著什麼角色?明星科學家是如何影響公眾生活和專業研究的?作者通過對20世紀以來從實驗室走到聚光燈下的科學明星的典型案例分析,引人入勝地向我們闡釋了以上問題。

——編輯推薦


這本有意思的著作在一定深度上涉及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並且書中大量的篇章注釋為那些想要更深入地探究他們生活的讀者提供了指導。總之,強烈推薦所有讀者閱讀。

——CHOICE


新的明星科學家破除了科學只是意味著待在實驗室裡或者科學只屬於精英人士的神話。費伊通過正式的鏡頭和個人鏡頭深入地探究了科學界,把驅動科學討論的當代人物帶到了聚光燈下。 

——The Eagle


關於頂尖科學家如何在60年代後大眾媒體的狂轟亂炸之下進化、掙紮成為大科學時代的科學名人,費伊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Joshua Brown, University of Vermont


相關焦點

  • 西南交大校長「檢討」薦書單 15本書目被換掉
    原標題:西南交大校長「檢討」薦書單 15本書目被換掉  今年元旦,西南交通大學推出了新版「96本經典閱讀書目」。對比去年同期該校校長徐飛推出的「96本經典閱讀書目」,有15本書被「下架」,換上了另外15本。   西南交大推薦書單為什麼變化?校長徐飛有什麼樣的反思?晦澀的經典書籍到底該怎麼讀?
  • 蕪湖:跟著這份地圖去「悅讀」
    原標題:跟著這份地圖去「悅讀」「悅讀」倡議一條條文明放在第一條本報特別推出蕪湖閱讀地圖,為您推薦「悅讀」好地方,並發出多條「悅讀」倡議:閱讀千萬條文明第一條;何以解憂唯有讀書;春風十裡不如讀你……這些溫馨的倡議已經張貼在「悅讀」之所的醒目位置,盼能得您會心一笑。
  • ...親子悅讀,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最適合父母們閱讀的繪本書單(二)
    原標題:【麥田書單】親子悅讀,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最適合父母們閱讀的繪本書單(二) 提示:點擊上方"麥田親子悅讀"↑免費訂閱本微信 過去的一年裡,你是不是又陪伴孩子閱讀了不少好的繪本呢?
  • 「100本經典」書單(2020版)發布
    2018年4月,學校發布了「一百本經典」書單(2018版),倡導交大學子在大學裡「閱讀100本經典」,開展了一系列常態化的校園經典閱讀活動。兩年來,交大學子以書會友、以讀促悟,使讀書成為交大校園的新風尚。
  • 白沙溪畔 • 被窩悅讀 | NO.110《我是小小西瓜蟲》
    一年級小朋友   王成、何承遠   陳雨萱、楊雨潼、龔莫然   小魚兒姐姐/科學老師   帶小朋友們一起快樂地尋找生活中的科學!   被窩悅讀七月書單   七月書單   7月4日   《遇見羊》   7月11日   《我是小小西瓜蟲》   小朋友們,如果你們還想聽前面的被窩悅讀,可以直接點擊對應故事的標題
  • 白沙溪畔 • 被窩悅讀 | NO.112《小丑魚,快跑》 
    趙浩然 / 二年級小朋友   汪瑾恆 / 二年級小朋友   被窩悅讀七月書單   七月書單   7月4日   《遇見羊》   7月11日   《我是小小西瓜蟲》   7月18日   《小紅帽是只糊塗蟲》   7月25日   《小丑魚,快跑》   小朋友們,如果你們還想聽前面的被窩悅讀,可以直接點擊對應故事的標題,跳轉頁面!
  • 書單| 腦科學·醫學心理學專題
    原創 萬千心理 萬千心理圖書本書單為腦科學醫學心理學專題圖書,對神奇神秘大腦認知感興趣的讀者、從事醫療服務的讀者,都可通過本書單的推薦圖書找到需要的知識。向腦科學研究方向、認知神經方向、醫護專業等學生及研究人員推薦!
  • 春風薦書25 ▏浙江科技出版社社長湯弘亮:由閱讀,走近科學,解讀...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按照慣例,每年此時,春風悅讀榜已經捧出一張針對過去一年出版的簡體中文圖書的優質書單,並將出版界、文藝界的大咖邀至杭州,與讀者進行一場頗有儀式感的會面。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約,姍姍來遲。不過,遲到的春風更駘蕩。
  • 每位交大人都了不起!
    還記得盛夏裡那次規模浩大的畢業「寄」嗎?老師們的忙碌身影在燥熱的寢室中穿梭將畢業生四年的記憶打包住宿費退費、行李打包……這是今年學校、老師們送給畢業生們最特別的禮物和祝福謝謝您!將這份「沉甸甸」的愛傳遞守 護▲帥氣圈粉!致敬這抹靚麗的軍綠色!
  • 水霧特效,交大這一池荷花太美了!
    水霧特效,交大這一池荷花太美了!07-31 1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盛夏輕盈蟬鳴風靜
  • 西南交大124周年校慶專屬頭像等你換!
    西南交大124周年校慶專屬頭像等你換!一點一滴都訴說著我對交大深沉的愛02建築款雖然不能回到校園但把學校建築放在自己身旁從校門到圖書館每一個都是交大人的獨有招牌
  • 《科學》+1!盤點西安交大近期6篇《科學》
    西安交大研究成果在《科學》刊發  發現單晶鐵電氧化物薄膜超彈性行為  北京時間  聚焦此關鍵科學問題,西安交大劉明教授團隊和丁向東教授團隊合作,對鐵電單晶薄膜材料柔性和彈性的力學行為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採用水溶性的Sr3Al2O6作為犧牲層,製備並剝離出大面積的自支撐BaTiO3 (BTO)單晶鐵電薄膜。
  • 西安交大校訓:精勤求學 敦篤勵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
    盛夏,西安交通大學梧桐道上綠樹成蔭,樹蔭下師生三五成群,來去匆匆。交通大學1956年西遷西安,當年種下的梧桐樹,伴隨春夏秋冬四季變換,或吐露青綠、或蔭涼一片、或落葉繽紛、或蒼勁有力,宛如已經走過118年風雨歷程的西安交通大學,將振興中國西部教育的夢想深深紮根在西北這片土地上。
  • 餘攀2020書單三:社科、家庭、醫療、農業
    歷史書單:2020書單之政治、經濟、網際網路、投資2020書單之書法篆刻      2019年書單     2018年書單     2017年書單      2016年書單     2015年書單自2015年開始發自己的書單,到今年是我分享書單的第5個年頭;2020年10月12日,餘之一滿6歲;2020年12月
  • 品味書香 快樂閱讀|清大悅讀助力樂群小學書香校園建設
    2019年1月,桂林市中小學生智慧閱讀平臺建設項目啟動,在桂林市教育局、電教館的大力支持下,樂群小學率先使用清大悅讀平臺,組織學生參加由首都師範大學主辦的「春華杯」全國中小學生悅讀樂寫徵文活動,自此拉開了系列讀書活動的序幕……「走進湘江戰役·銘記歷史」「悅讀過年成風尚 書香賀歲年味濃」「眾志成城·戰疫情」「弘揚民族精神
  • 【悅讀】只剩一英裡
  • 「悅讀溫江」從湧泉開始……
    5月13日下午,2020年「悅讀溫江」活動在湧泉街道共耕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啟動,來自溫江區各鎮(街道)、區級部門、園區及區屬國有企業代表們,齊聚一堂進行了「家風家訓」主題「悅讀」。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 科學松鼠會質疑上海交大引進諾獎獲得者
    第1頁:導讀:我們為什麼質疑上海交大引進呂克·蒙塔尼 第2頁:不討論細節問題的物理就是耍流氓 第3頁:DNA不知何處來之生物學拍案驚奇導讀:我們為什麼質疑上海交大引進呂克·蒙塔尼  去年11月22日,《人民日報》12
  • 和交大,平分秋色!
    和交大,平分秋色! 秋風嫋嫋兮木葉下秋葉翩翩兮舞秋光一葉窺交大不如跟著一片起飛的葉追尋交大的秋「「寄給你這片小小的銀杏葉,它什麼也不暗示,因為秋天了。——吳桂君」」秋光絢爛黃的似暖陽紅的似火點燃了半個交大的天空詹天佑像無言佇立目光所至,是期盼與希望
  • 這個「寶藏」書單,你肯定需要!
    ♢ 吳文俊《幾何定理的數學證明》按:這是第一屆國家科學大獎獲得者吳文俊院士寫的一本科普書,適合數學和物理專業的同學課外閱讀。♢ 亞伯拉罕·派斯《愛因斯坦傳》(上、下)按:這是與愛因斯坦有過多年合作關係的物理學家的作品,是專業人士所寫最好的愛因斯坦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