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號到3月16號是第十二個世界青光眼周。與白內障相比,青光眼在我國知曉率低,致盲率卻很高。醫生提醒,要想在早期發現青光眼,最需要的就是每年記得給眼睛"拍個照"。
4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達4% 有症狀已是中晚期
亮亮和小亮是一對雙胞胎,出生後七天,被診斷為先天性青光眼。家人沒有放棄,10年內,堅持為兩個孩子治療。現在,亮亮和小亮就讀於一所盲校,擁有一定的視力,生活上還可以幫助到其他盲童。
亮亮和小亮的母親說:「以前他們一點也看不到,現在能看到一點光。」
江蘇省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袁志蘭說:「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還是應該積極地搶救,能夠在很早期的時候給他做手術,能保持他一定的視力。」
醫生介紹,青光眼,是由於病理性眼壓升高導致視神經萎縮,從而引起視力下降,是我國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先天性青光眼發病率不高,更多人是在青少年、或成年後發病。一項在廣州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40歲以上人群,青光眼發病率達到4%。更為嚴重的是,青光眼早期漏診率高達90%。
袁志蘭介紹:「很多青光眼早期沒有症狀的,沒有症狀他不會來看病,而青光眼等他看不見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
醫生提醒,40歲以上人群,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史、甲亢病史、近視600度以上或遠視500度以上人群,應每年照一張眼底照片、每年測一次眼壓。早期發現和治療,絕大多數患者可以終生保持"看得見"。
此外,專家介紹,青光眼發病,除了遺傳之外,還與長期用眼不當、或長期情緒抑鬱有關。
袁志蘭說:「比如講一些遠視眼,一些家裡有閉角型青光眼的人,他在看電影的時候,就可能誘發青光眼,跟情緒也有關係,情緒不好的時候,眼壓會升高,也可能會誘發青光眼。」
預防青光眼,需要改變不良用眼習慣。對於長期使用電腦的人群來說,要做好三個"20":看20分鐘電腦、遠眺20秒、眨20次眼睛,讓眼睛能夠得到"休息"。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汪樂萍 編輯/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