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傳出了CR929寬體客機項目出現分歧的消息,該寬體客機是由中俄兩國共同進行研發。此前在2019年時,俄羅斯聯合航空公司還透露CR929項目十分順利,中俄雙方甚至達成了共採購200架的軟合同。自2016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模型以後,CR929一直眾說紛紜,猜測很多,甚至有說法稱中俄在該項目上出現分歧、分道揚鑣,引發不小爭議。
有人稱中俄合作CR929,是因為中國沒有獨立設計寬體客機的能力,還有人稱這款客機的其他意義要大於實際意義。這些解讀實際上都非常片面,據觀察者網特邀航空專家石豪表示,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民航客機作為一種商品,自然要考慮到效益問題,2018年時中國的寬體客機佔國內運輸飛機總量的11%左右,據美國管理公司奧緯的推測數據:到達2029年中國的寬體客機運營數量能夠到達780架左右,同時期美國能夠達到1700架左右,而東歐地區(包括俄羅斯)卻只有254架寬體客機維持運營,可以說市場不大也不小。
中俄聯合研製CR929很可能是為了對成本和市場進行分攤,像波音787在研發成本就花費了320億美元,有專家分析787客機至少需要賣出1000架才能平衡項目支出,法國空客的代表作A380花了180億美元,也需要賣出500架左右才行。波音、空客都已屬於技術、口碑較為成熟的公司,未來CR929殺入國際市場時,想要大規模的從這兩家手中搶出銷售份額,不得不說存在很大的難度。
2019年已經提到中俄兩國達成200架的採購軟合同,就很大程度上的緩解的項目資金壓力,空客A380推出多年,迄今為止也只賣出了290架。CR929的飛控、氣動、航電以及機身材料都有大幅度提升,加上非常有特點的多電技術減少了機內的管路,提升安全性能;在關鍵性能方面不輸波音787和空客A380。雖然不可能讓其他航空公司大量替換已有的波音、空客產品,但替換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還是很有可能的,如果中俄兩國的200架訂單落實,銷售數量還算比較可觀。
同樣有人提出質疑:"為何C919就是中國獨立進行研發,難道C919就不需要分攤成本?"這樣的質疑就更是無稽之談,C919首先是一種窄體幹線客機,在2018年時中國國內就已經達到了2883架的窄體客機運營數量,等到C919真正成熟之後,即便按照三分之一的替換率去算也已經是近千架,並且隨著市場的需求的擴大,後續的數量將進一步增加,即便是不出口都已經能收回成本,這種情況下與其他國家合作開發的性價比不高。
中國民航市場的大量需求,讓波音和空客和兩家公司賺得盆滿缽滿,甚至對中國的市場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賴,近些年波音公司因為波音737頻繁墜機事件口碑受到嚴重影響,2020年為了維持運營不得不停掉波音747的生產線。中國民航的市場潛力和市場增量巨大,現在CR929項目因為出現分歧,能否成功下線還沒有定數,但C919已經註定不會輸。
編輯: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