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民用幹線窄體客機C919成功完成首飛測試,這一飛也正式掀開了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新篇章,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一個新的裡程碑。不過,C919客機雖然屬於幹線客機,但是依然是一款中型的窄體幹線客機,其相對應的型號應該是波音-737和空客A-320系列客機,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大飛機」波音-787和空客A-380這些幹線寬體客機依然還有很大的差距。前者的最大起飛重量為77噸,載客人數為156人,而後者的最大起飛重量超過了200噸,可以搭載300名乘客,最關鍵的是可以跨洲際飛行,這也是C919客機無法比擬的。
而根據波音公司在2015年發布的一份市場調查顯示,中國在未來20年內民用客機市場可以達到40000億美元,預計需要大約2000多架各類型幹線客機,因此為了能夠國產幹線客機在這麼龐大的市場內分得一杯羹,我國必須要可以研發出自己的幹線寬體客機。雖然在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就開始了幹線客機的研發工作,但是在大型飛機領域依然存在缺乏相關經驗和技術的困境。
要想在短時間內研發出一款性能先進且滿足市場時序,最好的方法顯然是同其他國家進行合作。而目前,在航空工業領域領先我國也只有美國、歐盟和俄羅斯,前面兩國合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有俄羅斯是唯一一個可以合作的國家。
在C919客機首飛的同一年,中國商飛公司同俄羅斯聯合航空公司籤署了一份合作協議,計劃去研發一款280座級雙通道幹線寬體飛機,而這款新客機被命名為CR929。在2018年的時候,C929的模型也首次公開對外展示,表明了我國和俄羅斯在大型幹線寬體客機市場的決心。但是也正當CR929客機項目按照預定計劃順利開展的時候,項目卻在今年陷入了停滯階段。據國外媒體近日報導,中俄CR929寬體客機項目已暫停,比之前的推遲交付看上去更加嚴重。而現在暫停的原因也很簡單,發動機技術分享和市場劃分問題。雖然該消息尚未得到雙方的正式確認,但是考慮到之前聯合研發的種種經歷,出現這種情況顯然也是意料之中。
CR929客機作為中俄兩國研發的一款大型幹線寬體客機,兩國科學合理分配研發任務。但是考慮到我國在航空領域的基礎薄弱,俄羅斯則負責關鍵技術的研發,如開發新一代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和飛控系統等,而我國則負責機身和其他部位的研發。除此以外,我國負責研發計劃的資金投入,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我國出資金,俄羅斯出技術。現在我國想要通過與俄羅斯共同研發來獲得包括發動機在內的先進航空技術,以此來促進本國航空工業技術的進步。只是俄羅斯擔心技術分享之後,中方會將俄羅斯直接撇開,畢竟當年蘇-27SK戰機就是最好的例子。
除了發動機和其他關鍵技術以外,還有就是市場的劃分。CR929客機在2027年交付之後,預計會在2029年正式投入市場開始運營,屆時需要同波音和空客兩大航空巨頭進行市場競爭。而商飛則打算獨佔中國市場,讓俄羅斯去開拓其他國外市場。俄羅斯國內市場對於CR929客機的需求量不會超過50架,這也意味著CR-929客機必須要同波音787和空客A380直接「拼刺刀」。早在本世紀初期的時候,俄羅斯就曾研發過國產伊爾-96寬體幹線客機,希望打破西方國家的壟斷,但是以失敗告終。所以如果商飛獨佔中國市場的話,那麼俄羅斯顯然是不會同意繼續研發的。
如果CR929項目變為C929項目的話,中國又能否獨立完成後續的研製工作呢?對於一款大飛機來說,最關鍵的顯然還是發動機和飛控系統。截至到目前,無論是運-20大型運輸機還是C919客機都依然還沒有解決發動機的問題,前者使用的俄制D-30KP-2渦扇發動機,而後者則使用的是通用電氣和賽峰公司聯合研發的LEAP-C渦扇發動機,為C919客機配套研發的CJ-1000A渦扇發動機在前段時間完成了裝鳥測試。
而為C929配套研發的CJ-2000A渦扇發動機也在今年3月份核心機成功點火,但是距離正式交付使用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而俄羅斯PD-14渦扇發動機已經開始進行生產,預計可以在2021年開始使用,PD-35也有望在2025年之前交付。如果離開俄羅斯,是可以獨立完成研發計劃,只是時間要相對晚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