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半世紀:從「倒立的月亮」到阿波羅十一號

2020-09-25 文史博物苑

月亮對於我們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

說它熟悉吧,因為這是地球僅有的一顆自然衛星,每到夜晚舉頭望星空,就能看到皓月當空。太多的大師將月亮、月光融入到自己的詩詞、樂曲以及電視作品之中,也讓月亮成為了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

說它陌生吧,雖然蘇聯太空狗萊卡到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都曾經登上過月球,但至今為止我們對月球的探索還停留在表層。月亮對我們而言,仍舊是神秘且陌生的存在。

今天,在中秋佳節到來之際,讓我們來談一下異彩紛呈的月亮歷史,談一談安德烈·瓦倫特、翁貝託·奎多尼筆下的《我與月亮》。

在這本書以繪本的形式,向讀者展現了關於月亮的神話、童話、科學,以及人類登月過程中的冒險故事。

腓尼基人眼中的奇景——顛倒的月亮

在《我與月亮》之中,講述了腓尼基人與「月亮顛倒了」的故事。腓尼基人生活在今天巴勒斯坦地區周圍,擅長經商與航行。在漫長的旅途之中,他們通過觀察日月星辰,創建天文航海學。

大約在公元六世紀左右,幾名航海技藝嫻熟的腓尼基人離開紅海,進行了一次著名的遠航——環繞非洲大陸。他們沿著非洲海岸一路向南航行,整整花了三年時間。

期間,腓尼基人始終在觀察月亮的變化。在航行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儘管月亮蒼白的掛在天空,但某些時候,竟然看到了「倒立的月亮」。

雖然人們長久以來對這條記錄的真實性保有置疑,卻也能提出任何合理的解釋。

從古至今,人類對月球的觀察、探索與徵服之路,從未停止。

人類登月成功——傳奇的1969年

《我與月亮》中專門開闢了「月球冒險」一章,利用大量文字和插畫繪聲繪色地向讀者們展示了不平凡的登月探索之路。

在距今五十一年前的1969年7月16日,上午9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事奧爾德林、科林斯一起,乘坐「阿波羅11號」執行登月任務。

四天後,在全球約5.3億人的注視下,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表面,為人類帶來了一次「巨大的飛躍」。那一天,阿姆斯特朗的名字被載入史冊——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

星期日晚上的20點17分43秒,阿姆斯特朗邁出了在月球上的第一步,他的聲音從無線電中傳來:「這是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 」 。

飛船在7月24日下午4:50分以墜入太平洋的方式返回地球,在月亮之上停留了將近22小時,實現了人類與月亮的親密接觸。

登月第一人的臨終遺言

2012年8月25日,被譽為「登月第一人」的阿姆斯特朗在美國俄亥俄州病逝,死因是心臟搭橋手術後的併發症,享年八十二歲。

在他臨死之前,對病友們說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話,引起軒然大波,讓世人重新關注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及其背後可能隱藏的秘密。

按阿姆斯特朗的說法:奧爾德林和自己登月之後,他能夠明顯感到在月球表面的環形山的後面,有人一直在觀察關注一種生命體?

但是,有人提出置疑說:如果當年美國真的在月球上發現了外星人,為什麼阿姆斯特朗選擇在四十多年後才說出實情,而不是當時就公諸於世呢?

其實,關於登月發現外星生物的問題,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許多當年登月計劃的參與者都陸續披露過相關訊息。

NASA前通訊主管莫裡斯·查特連在1979年就已披露:太空人在月球上空和不明飛行物相遇是一件平常事。而美國前登月計劃負責人馮布朗生前也曾透露:「阿波羅」登月任務時常遭遇某種地外神秘力量的監控。這與阿姆斯特朗臨終前透露有人在「關注」著他們的登月行動如出一轍。

從1969年到1972年,阿波羅登月計劃總共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但自1972年「阿波羅17號」返回地球之後,人們再也沒有看到後續的「阿波羅18號」「阿波羅19號」和「阿波羅20號」(原本的計劃是到20號)。

更多的疑問解答與傳奇故事,留待讀者在《我與月亮》這本書中自行尋找答案。

相關焦點

  • 阿波羅飛船半世紀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後來居上靠的是什麼?
    探測器順利入軌後航天科技五院終於公開了珍藏已久的嫦娥五號完全體照片,看著這張高清照片熟悉航天的人們不由得聯想起半個世紀前連續六次載人登月的阿波羅飛船。 嫦娥四號著陸執行機構 阿波羅飛船在登月行動中主要靠太空人的肉眼與手動操作實現著陸,比如月面安全著陸區的選擇與著陸目標點數據都是手動注入,在距離月面150米高度時則必須依靠太空人手動控制
  • 阿波羅登月多次觀測到不明飛行物,阿波羅20號發現的外星飛船
    飛船在阿波羅登月的前一天,奧爾德林(登月成員之一),拍攝到一系列的不明飛行物的照片。阿波羅20號拍攝的飛船而阿波羅計劃在阿波羅17號之後終止,據說是因為技術和資金,反正我是不信,等成功登錄月球在70年代初還是有人信的,但是在其後一段時間,登月計劃確實銷聲匿跡一段時間。在2007年4月,一段視頻火爆網絡,一名叫威廉.儒特裡茲的76歲老人,在自己家裡上傳了一份UFO和外星人的視頻,這些視頻都在幾分鐘左右,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驚天的計劃,「阿波羅20號」。
  • 阿波羅登月是偽造的
    自1969年11月美國宣布,美國的阿波羅成功登月後,世界各地的人們就存在許多質疑,其中也肯定包括中國人的質疑!可是前幾年中國科學院有那麼幾個人還在電視上信勢旦旦的說,美國的阿波羅登月是真的。暫且先不管外國人是怎麼質疑的,外國人質疑的問題許多都是天文問題,太過高深,我也弄不明白,但我這些年來始終有一個問題未解開,那就是阿波羅登月後他是怎麼回到地球的?
  • 解讀阿波羅登月的各種質疑
    阿波羅計劃的任務徽章。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為阿波羅1號—17號。 (圖來源NASA) 質疑一:真空環境下的旗幟會飄揚?登月圖片中,美國旗幟「迎風飄揚」。月球表面高真空環境下不可能存在空氣的對流,相應地,就不可能存在「風」,旗幟也就不可能「迎風飄揚」。
  • 阿波羅 11 號登月 50 周年,回顧阿波羅號探月計劃
    北京時間7月15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50周年紀念日臨近,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阿波羅號計劃的探月歷史。阿波羅8號:太空人拍攝到「地出」阿波羅10號:飛到距離月球表面不足16公裡處
  • 《星際探索》曝特輯 紀念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
    《星際探索》曝特輯 紀念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 時間:2019.07.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美國將拍賣阿波羅11號登月證據:126張罕見照片亮相
    迄今為止,只有美國完成了人類登月壯舉。在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載人登月成功後,接下來的12號、14號、15號、16號和17號均成功,且每次都有兩名太空人登上月球表面。  儘管真實性至今存在爭議,但終極解釋權依然歸NASA。
  • 你不知道的阿波羅登月秘聞
    成年人的平均靜息心率在每分鐘60到100次之間,這取決於個人的年齡、體型、心臟狀況和其他因素。在興奮的情況下,一個人的心臟可能會跳得更快。然而在整個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過程中,心率都受到監控的三名航天員卻出奇的正常。在發射時,阿姆斯特朗是最興奮的一個人,他的心率達到了每分鐘110次。
  • 阿波羅17號登月飛船曾經拍攝到「UFO」?
    這張照片顯示釋放3束光線的神秘飛船正在監控月球,很可能是阿波羅17號飛船太空人拍攝的。該照片發布在網站上吸引了許多人的密切關注,認為這可能是證實外星生命的「證據」,但是一位英國UFO專家告訴新聞媒體,照片中所謂的外星人飛船很可能是由於相機鏡頭光暈所致,光線反射或者太空垃圾。
  • 阿波羅11號登月49周年
    日20時17分40秒(UTC),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7月21日2時56分(UTC),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這是他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為紀念阿波羅11號登月49周年,NASA TV將同步(49周年後)播放一段全新的視頻,請做好準備,直播地址:https://www.nasa.gov/multimedia/nasatv/#publicAstroReality 製作了重溫月球之旅的頁面,回顧了人類月球任務的歷史,最後定格於阿波羅11號著陸點,網址:https://  www.astroreality.com
  • 「阿波羅登月的骯髒秘密」
    NASA開展的這項針對大學生的競賽將優選出5到10個團隊。每個團隊獲得高達18萬美元的獎金,用於建造、測試和演示強大的月球降塵或防塵的能力與技術。▲鼓勵大學生解決月塵問題的競賽(來源:NASA)來自月亮的禮物是極其珍貴的。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阿波羅登月任務期間,只有382公斤巖石被帶回了地球。
  • 阿波羅十一號被遺忘的英雄,他在月球背面失去了聯繫
    尼爾·阿姆斯特朗阿波羅十一號是第一艘載人登月飛船,也達成了人類在月球上行走的壯舉,前兩個在月球上行走的人是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斯·奧爾德林,但是阿波羅11號上還有第三個人。這個人因為沒有出現在登月的影像裡,所以逐漸被人遺忘,但是他在阿波羅也是阿波羅登月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應該因為前兩個人的成就而忽略他的貢獻。
  • 阿波羅十一號被遺忘的英雄,他在月球背面失去聯繫
    阿波羅十一號是第一艘載人登月飛船,也達成了人類在月球上行走的壯舉,前兩個在月球上行走的人是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斯·奧爾德林,但是阿波羅11號上還有第三個人。這個人因為沒有出現在登月的影像裡,所以逐漸被人遺忘,但是他在阿波羅也是阿波羅登月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應該因為前兩個人的成就而忽略他的貢獻。
  • 美國阿波羅登月五十周年,人類登月的這些冷知識,你能猜得到麼?
    1969年7月21日,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奇怪的是,科技飛速發展,從那之後人類卻再沒登上過月亮,當年的登月行動也一度被懷疑是一場驚天騙局。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阿波羅計劃電影盤點
    《阿波羅11號》《阿波羅11號》(2019),託德·道格拉斯·米勒執導的紀錄片,被譽為「歷時五十年的電影大事記」。《阿波羅13號》《阿波羅13號》(1995),朗·霍華德執導的紀實電影,湯姆·漢克斯、比爾·帕克斯頓、凱文·貝肯等主演。
  • 今天才是真正登月50周年:一文俯瞰從阿波羅1號到17號全艦隊
    3阿波羅11號:首次載人登月,阿姆斯特朗說出「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4阿波羅13號:飛往月球的過程中氧氣罐爆炸,放棄登月。其實,從1969年到1972年,NASA總共執行了從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七次載人登月發射任務,其中阿波羅13號由於在飛行途中氧氣罐發生爆炸而被迫終止登月行動,提前返回地球。 阿波羅登月飛船上的太空人都是三人一組,抵達月球軌道後,兩位太空人進入登月艙,降落到月面,另一位太空人待在月球軌道中指令艙裡繼續繞月飛行,等待他們歸來後再一起返回地球。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年
    1969年7月20日,在「阿波羅11號」環月飛行了12圈、並釋出登月艙「鷹」之後,這一句久等的話,讓許許多多在場的工作人員熱淚盈眶。如今,刻畫宇宙探索的科幻大片層出不窮,月球已經不算是冒險家的樂園了,觀眾也不會更感興趣。
  • 人類登月40年「阿波羅11號」登月八大內幕(組圖)
    日前,英國媒體披露了更多「阿波羅11號」的登月內幕,以及英國400年前的「載人登月計劃」。  內幕一  登月美國國旗化為灰燼  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中插在月球表面的那面美國國旗,一直是「月球陰謀論」中飽受質疑的主角,陰謀論者質疑稱,月球上沒有空氣,可太空人插在月球表面的美國國旗卻能迎風飄揚,這一漏洞顯示太空人仍然身處地球。
  • 阿波羅18號:我們為什麼不登月
    我們為什麼不登月,這是電影《阿波羅18號》的宣傳口號.這部電影是由岡扎羅·洛佩茲執導的一部科幻片於2011年9月2日在美國上映。電影宣傳圖影片主要講述了本應被取消的阿波羅18號其實早在1974年聖誕節秘密進行登月計劃
  • 中國嫦娥二號全月圖拍到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遺蹟
    CCD探測器作為核心部件,把光學鏡頭透過的光信號變成電信號,然後通過信號處理把圖像存到衛星上的存儲設備裡。  美國從1961年到1973年傾國之力開展了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當中包括6艘「阿波羅」飛船在月球表面著陸,12名太空人登上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