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行星凌日,你見過行星凌行星嗎?

2020-12-06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尞祡、haibaraemily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雙十一夜裡,在大家紛紛忙著剁手之際,北京時間2019年11月11日晚8點多到次日凌晨2點多,水星從地日連線之間飛過,也就是所謂的「水星凌日」。

從地球的角度看去,水星這顆小點慢慢飛入巨大的太陽前面,然後一點一點飛出,整個過程歷時約5.5個小時

△水星凌日位置預測圖,藍點表示水星,兩點之間的位置間隔約30分鐘,UTC時間12:39對應同天的北京時間20:39。來源:SDO [1]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的話——對的,我們探測系外行星的一大法寶「凌星法」,用的就是這個原理:太陽系外的恆星,也會周期性地被環繞它們的行星遮擋住一部分光芒。已退役的克卜勒探測器就是用這種方法發現了2662顆系外行星(詳見: 再見克卜勒,感謝你告訴我們不孤獨 )。

視頻連結:https://v.qq.com/x/page/x1340f353c7.html

凌星法探測系外行星的原理示意。來源:NASA[2]

如果你發現並沒有看到的話——也很正常,這次水星凌日發生在我國境內的夜晚,因此整個水星凌日期間在我國境內都不可見(看不到太陽還看個啥凌日對吧)。

△本次水星凌日可見區域(黃色)的隨時間的變化,中國境內全程不可見。來源:timeanddate [3]

不過即使沒有親眼看到,也不必太遺憾。2010年發射,至今依然在軌工作的太陽探測器——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記錄下了整個水星凌日期間多個波段下的情狀。新鮮燙手,即刻重溫:

視頻連結:https://v.qq.com/x/page/h30200jzgac.html

△2019水星凌日回顧。來源:NASA [4]

一個很自然的疑問產生了:行星凌日好像時不時就發生一次,但我們怎麼好像就沒見過行星凌行星呢?

這個感覺是對的:目前還活著的地球人,還真的就沒有一個親眼見過行星凌行星的。

但中國古代的人很可能見過,這在史書裡有記載。

「凌」星這個現象在中國古代叫「掩(奄)」星,字面意思來看就是一顆星擋住了另一個星。如果兩顆星角距稍微再遠一點的話,就叫「犯」。

中國科學院劉次沅先生曾在《二十四史行星掩星考證》裡統計了二十四史中留下的掩星記載。據劉先生的考證,二十四史中行星掩星(包括掩恆星)的記錄有88條,其中行星掩行星的記錄共11條[5]。

但這些確實是掩/凌星事件嗎?不一定。

實際上,古代的掩星記錄比實際的現代天文推算出的掩星事件要寬很多。因為肉眼觀測的理論分辨極限是1角分,也就是說,兩顆星的角距在1角分之內的話,肉眼都覺得是掩住了(但是按今天的標準,那些都不一定是掩/凌星),再加上行星通常較亮,即使兩顆行星的角距比1角分還大一些,肉眼其實也可能分辨不出來。

劉次沅先生用NASA噴氣動力實驗室的DE102星曆對這些記錄逐一進行了推算考證。

△二十四史中的11處行星掩行星記錄,兩條灰色的記錄明顯應當是「犯」而不是「掩」。值得一提的是,從現代天文學的角度看來,木星掩火星其實是不可能的(因為木星比火星還要遠),但由於中國古代似乎並不知道木星和火星的遠近,所以也分不清楚當兩顆星角距很近的時候是誰掩了誰。整理自:[5]

按照如今的星曆數據推算,這11處記錄中有2條中的兩星角距分別高達1.2度和15角分,顯然不可能是「掩」,而應該是「犯」,除了可能的肉眼觀測誤差之外,劉先生認為也可能是史書轉抄引起的筆誤。

那其他9條記錄呢?按照如今的星曆數據反推,似乎只有《金史》中記載的1170年9月12日木星掩火星確實屬於「掩/凌」。

對,11條記錄裡可能有10條都不是。

為什麼說「可能」呢?

因為用如今的星曆推算的過往「掩/凌」星事件也是不準確的,隨著軌道誤差的累積,距我們越遙遠的天文事件,推算的誤差就越大。

也就是說,古人記載的是真的「掩/凌」星,但我們用現代星曆反推出來的結果因為誤差太大體現不出來了,這種可能性也是不小的。

但反過來,僅僅因為古代觀測的標準更「寬鬆」,就說實際發生過的行星掩/凌行星事件比中國古代記載的少很多,這個倒也不是。

因為並不是所有實際發生過的凌星事件,都會被觀測到。或者說,漏記是不可避免的。

通過現代星曆的推算,我們可以粗略推算出上下2000年裡發生過的行星凌行星事件。

△公元1-4000年裡發生的行星凌行星事件。不同顏色代表不同行星(灰橙紅綠黃青藍=水金火木土天海),上下分別表示掩(凌)和被掩(被凌)。來源:Occultation軟體計算,EasyNight繪製[6]。CC BY-NC-ND 3.0

從公元1-4000年,從地球的視角來看,一共會發生116次行星掩/凌行星事件。

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是1818年1月3日的金星掩木星,甭管那時候有沒有人看到過,ta肯定活不到現在。

而下一次行星掩/凌行星將會發生在2065年11月22日,依然是金星凌木星。

至於這次的水星凌日嘛…平均每個世紀大約會發生13次水星凌日,上一次水星凌日發生在2016年5月9日,下一次水星凌日則要等到13年後的2032年11月12-13日。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鍛鍊身體,都有希望!

參考文獻:

[1] http://sdoisgo.blogspot.com/2019/10/mercury-transit-november-11-2019.html

[2] https://exoplanets.nasa.gov/alien-worlds/ways-to-find-a-planet/#/2

[3] https://www.timeanddate.com/eclipse/transit/2019-november-11

[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yNzSwlnQ2Q

[5] 劉次沅, & 賽德曼. (1988). 二十四史行星掩星考證. 自然科學史研究, (2), 128-134.

[6] https://weibo.com/5456131713/GoD8uB60Q

相關焦點

  •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會發生內行星凌日現象?
    作者:卞德培2004年6月8日、2012年6月6日,我國出現「金星凌日」現象。那麼,你可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金星凌日的現象?
  • 水星凌日9日罕見現身 這些天象奇觀你見過幾個(圖)
    水星凌日9日罕見現身 這些天象奇觀你見過幾個(圖) 原標題:   中新網5月10日電 天文迷期盼的「水星凌日」9日現身,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其網站對這難得一遇的天象奇觀進行了直播。
  • 外星文明可能通過行星凌日建立「銀河網際網路」與我們聯繫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外星文明可能正在利用他們的行星凌日來建立一個星際交流系統。圖片版權:NASA / Tim Pyle但是正如歷史告訴我們:失敗能促進刺激新的有趣的思維和想法。例如在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鄧肯·霍根博士(Duncan H. Forgan)提出:地外文明可以通過創建各自的「人工行星凌日」為來相互溝通。
  • 流星行星閃耀5月夜空 水星凌日、火星衝日等天象先後登場
    原標題:流星行星閃耀5月夜空 水星凌日、火星衝日等天象先後登場   [導讀] 流星和行星是5月夜空的主角,寶瓶座η流星雨、天琴座η流星雨、水星凌日、火星衝日等天象先後登場,愛好星空的公眾可以在室外觀測這些美妙天象。
  • 日月食、金星凌日、行星衝日等諸多罕見天象齊聚2012
    金星凌日,最罕見的天象?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天象「金星凌日」將在6月6日精彩上演。天文專家提示說,這是直到2117年以前所能看到的最後一次,再想看,那要等上100多年,凌日時間長達6小時,我國大部分地區處於最佳觀測地區。
  • 水星凌日將上演,這些天象奇觀你見過幾個?(圖)
    中新網5月10日電 天文迷期盼的「水星凌日」9日現身,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其網站對這難得一遇的天象奇觀進行了直播。中國東部多地由於已經入夜,無法目睹這一奇景。不過別遺憾,除了「水星凌日」,「雙星伴月」、「五星連珠」等多個天象奇觀也會定期出現。雖然有的現身周期長達數十年,不過看了小編給您的「攻略」,保證今後不會錯過。
  • 克卜勒探測器發現2顆行星"凌日"同一恆星/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8月26日,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宣稱,最新發現兩顆土星大小的巨型行星環繞同一顆恆星運行。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2顆行星同時「凌日」於同一顆恆星。  這兩顆系外行星是由克卜勒探測器探測到的,這項發現將為科學家理解行星如何形成和它們如何發生交互作用提供至關重要的信息。同時,克卜勒科學家發現該行星系統還可能存在第三顆更小的行星,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5倍,其運行軌道距離恆星非常近,公轉一周僅1.6天。
  • 為什麼水星凌日如此罕見?
    水星凌日,這一天,全世界目光所至。2019年11月11日,如果你將目光投向過天空,那麼你也許沒有錯過一個及其罕見的天文現象——水星凌日。水星,這顆太陽系最小的行星,直接從地球以及二者共同的恆星——太陽之間穿過。
  • 水星凌日@你
  • 火星和水星凌日什麼樣?
    凌日是一種較為罕見的天象,因為地球軌道內側只有水星和金星兩顆行星,因此地球人只能觀測到水星凌日和金星凌日。發生凌日時,我們可以觀測到水星或金星像一個小黑點在太陽表面經過。  其實太陽系的行星都能觀測到內側行星的凌日現象,只是有些行星凌日時間間隔較久。
  • 金星凌日
    1639年12月4日,英國天文學家霍羅克斯第一次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到金星凌日。所謂「凌日」,是指太陽被一個小的暗星體遮擋。這種小的暗星體通常是太陽系行星。而水星和金星的繞日運行軌道是在地球軌道以內。而金星凌日是金星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三者恰好在一條直線上時,金星擋住部分日面而發生的天象。
  • 尋找系外行星的鑰匙:凌日測光法
    由於能夠被凌日觀測到的系外行星的軌道平面必然是側對著地球上的觀測者的,因此使用凌日法和徑向速度法來觀測同一顆行星可以提供行星的質量,密度和組成成分的猜測。凌日過程可以為科學家提供大量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恆星的變暗程度直接與行星大小有關。由於其寄主星的大小能夠被很準確地測得,行星的大小可以從它在凌日過程中變暗的程度來推斷。
  • 尋找系外行星的鑰匙:凌日測光法
    由於其寄主星的大小能夠被很準確地測得,行星的大小可以從它在凌日過程中變暗的程度來推斷。如果凌日行星有大氣層,那麼來自寄主星入射光的部分波長在到達地球的途中會先被大氣層中的氣體所阻擋。通過研究一顆恆星在凌日期間和凌日之外的光譜,天文學家可以在寄主星光譜中發現可以判斷大氣氣體(比如水蒸氣)存在的跡象。
  • 如何辨別系外的真假行星?凌日法已不靠譜,新的算法被提出
    由於太陽系外的行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不少於10個天文單位,因此地球上的人類無法直接通過派遣探測器去探測系外行星的真實性,通常需要通過間接的方法來驗證系外星球是否為行星。一直以來,大多數天文學家都通過凌日法來獲得關於該星球的數據,所謂的凌日法指的是當系外目標星球與它的主恆星剛好運動到和地球成一條直線的位置上時,由於系外星球夾在地球和其主恆星的中間,因此從地球上觀測它的主恆星會發現一個球形陰影。天文學家可以通過該陰影來推測該星球的相關信息。
  • 解讀:行星衝日為哪般?
    地內行星在一個會合周期內可出現兩次合日   「地內行星在一個會合周期內可以出現兩次合日,一次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稱為下合;另一次它同地球分在太陽兩側,稱為上合。」 李昕告訴記者,「當地內行星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也就是我們說的下合時,如果剛好行星路過太陽的表面、與地球和太陽形成一條直線,就形成了凌日現象。不過這是很少見的情況。」
  • 水星凌日精彩上演,這些你可能不知道!
    上一次出現是2006年,那一年你是否看過水星凌日? 當水星和地球兩者的軌道處於同一個平面上,而且剛好日水地三者又排成一條直線時,就發生了水星凌日。地球每年5月8日前後經過水星軌道的降交點,每年11月10日前後又經過水星軌道的升交點。所以,水星凌日只發生在這兩個日期的前後。     從1631年至2016年共出現了50次水星凌日。其中,發生在11月的有35次,發生在5月的僅有15次。每100年,平均發生水星凌日13.4次。
  • 一輩子也看不了幾次的金星凌日,下一次居然在2117年
    金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距離太遠0.725個天文單位,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它是除了太陽和月亮外,天空上我們能看見的最亮的天體,而金星在日出前和日落後才能達到最大的亮度。金星和地球十分相似,又被稱為地球的「姐妹星」,金星沒有衛星,同時它還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唯一沒有磁場的行星。金星表面的溫度最高可達485℃,平均溫度也有475℃。金星自轉周期為243日,也就是說金星自轉一圈,地球就要轉243圈,金星的公轉周期為224.7天,我們可以通過金星和地球的運行軌道和周期,計算出金星凌日的時間。
  • 見過月食、日食、金星水星凌日,你肯定沒見過NASA國際空間站凌日
    來源:NASA/Joel Kowsky這張照片是由6張照片合成,是國際空間站經過太陽時,形成的「凌日這裡科普幾個天文概念,日食、月食、凌日。6月21日,發生過一次日環食,但是由於當天天氣原因並不好,沒有親眼所見,很遺憾,不過小編收到網友發來的照片……
  • 金星凌日:一個只能等到22世紀才能再次看到的天文現象
    我們抬頭望天,仰望星空,你可知道滿天的星鬥天體,經常都在上演不同的天象,我們最為熟悉的天文現象是日食和月食,那是發生在太陽、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間的故事。還有很多天象是發生在太陽和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除地球外)之間的,其中比較常見的天文現象就是:「凌日」、「合日」和「衝日」了。
  • 天文學家是如何利用金星凌日現象來首次測量日地距離的?
    想像一下,你和一個朋友站在街道一邊,但是相隔甚遠。朋友在你的右邊,並且你們兩個人都盯著街道對面的同一根路燈柱看。一輛汽車從你的左邊開過來,這輛車先穿過了你的視線,然後過了一會兒才穿過你朋友的視線,對嗎?因為你的朋友在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路燈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