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文明可能通過行星凌日建立「銀河網際網路」與我們聯繫

2021-01-21 天文物理

幾十年前恩裡科•費米的名言「他們都在哪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悖論(費米悖論)仍然困擾著我們。儘管很多年無數次試圖定位宇宙空間發來的無線電(我們聯繫的)外星信號,SETI是搜尋遙遠星系外星文明的顯著標誌,但搜尋外星智慧(SETI)尚未有任何實質性的結果與發現。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外星文明可能正在利用他們的行星凌日來建立一個星際交流系統。圖片版權:NASA / Tim Pyle


但是正如歷史告訴我們:失敗能促進刺激新的有趣的思維和想法。例如在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鄧肯·霍根博士(Duncan H. Forgan)提出:地外文明可以通過創建各自的「人工行星凌日」為來相互溝通。這種「銀河網際網路」可能是現在高級物種正嘗試向我們發出信號的方式。


Forgan最近網上發布了論文《系外行星凌日作為星際通訊網絡的基礎》。在聖·安駐斯大學的物理學和天文學的蘇格蘭大學物理聯盟學校(蘇格蘭歷史最悠久的學府)他除了是一個研究員,他也是系外行星科學的聖安德魯斯中心的成員。



論文首先論述了與星際通信相關關的兩個基本問題:時間和能耗。當涉及到無線電傳輸之類的問題時,在星際距離上傳送相干信息所需的能量是令人望而止步的。雷射通信需要更少的能量,但發射雷射信號需要非常精確的定位。


因此對於建立星際通信系統,這兩種方法都不是特別可靠。從離人類最近的太陽系中的行星凌日得到了啟示,Forgan認為:在一個恆星的前面過境(即行星凌日)通信基礎問題會得到解決。這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凌日是目前檢測系外行星最流行和最可靠的方法。


通過監測一個亮度周期性變化的恆星,行星或物體的觀察者和恆星之間穿過,天文學家可以確定恆星系統的行星。該方法也可用於確定和周圍的系外行星是否存在大氣及其成分。Forgan論文中表明:因此該方法可作為與其他文明信號交流的手段

銀河系的宜居區域(帶)圖片版權:NASA/Caltech


Forgan認為星系宜居區域帶內(GHz)生活是最有可能發展的,文明物種可能會發現與對方溝通的最好方法是創造人工創建凌日現象。其他的文明也會尋找(尋找系外行星,和我們一樣!),這也將引導或使他們得出一個高級文明存在於另一個恆星系統的結論。


他甚至計算了有關這種傳輸可能進行多久,正如他所說:


「一個20秒差距的路徑信息(GHz的直徑)在光速低於0.06 MYR有一個總的傳播時間。如果我們假設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尺度上,該保持在10萬年的過渡區然後共能進行30次對話交流。當然這並不是不能以其他方式繼續交談」


如果這聽起來很熟悉,那是因為早在2015五月KIC 8462852(又名Tabby恆星)天文學家們就注意到這顆恆星在過去幾年裡亮度顯著下降。這種現象的解釋,使一些人認為它可能是在恆星前面經過外星人的巨型結構的結果(產生凌日現象)。


據Forgan說:這種可能性並不遙遠,實際上是與其他先進物種進行交流的較為經濟的手段。他使用圖論估計GHZ內的文明可以在一百萬年內建立一個完全相互聯繫的網絡,所有這些文明都在相互溝通(直接或通過中間文明)交流。

KIC 8462852的藝術概念圖,在過去幾年裡亮度發生了不同尋常的變化。圖片版權:NASA,JPL-Caltech


這個網絡不僅需少量的能量來傳輸數據,而且任何信號的範圍將僅受這些文明本身的限制。除了節約能源和更大的範圍傳播(假設中間文明能夠傳遞信息)這種方法還有其他優點,一方面是也需要高水平的技術來接管運行外行星的人工凌日。


換言之其他文明在希望加入網絡之前,需要達到一定的發展水平。這也是防止任何有可能不幸的「文化汙染」,較不發達的文明在他們準備好之前就應了解了外星人的存在。第二:一旦獲得「過境」網絡信號也是極可預測的,每個傳輸對應於已知的軌道周期。


話雖如此,Forgan表明這也肯定會有一些缺點。對於初級文明來說,這些信號的周期性將是雙刃劍,因為只有當接收器開始看到傳輸時才能發送信號。而當一個大型建築物可以移動以改變過境(凌日)時間,這在傳輸和接收同步方面造成了問題何困難。


分析的局限性,Forgan還表明研究依靠固定的恆星軌道,眾所周知恆星的軌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恆星在宇宙時間尺度上定期進出GHZ。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即這樣一個網絡在星系(即球狀星團)中密度較大的區域以及場星群填充區域之間有何不同,分析中也沒有考慮雙星系統或多星系統。

外星人的巨型人工結構能否成為星際交流的關鍵?圖片版權:Gill


此外已知行星軌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是由於鄰近的行星,伴星,或與恆星的較近軌道造成的擾動。因此行星凌日的可見度在宇宙時間尺度上變化更大,這不算最不重要的,這項研究假設文明的自然壽命約為十億年,而不是基於具體的知識。


然而這些考慮並沒有改變Forgan的總體結論:對於恆星和行星的動態性質的賦予,並假定文明存在只有一百萬年,Forgan認為這種星際網絡的建立在數學上仍然可行。除此之外一個文明滅絕之後,其人造物體可能會繼續傳達給其他文明。


Forgan解釋了費米悖論,認為這種溝通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現,他在文中總結(大膽加以強調):


我發現在任何時刻,只有少數文明能正確通過對接進行交流,然而我們應該期望真正的網絡是累積的,在任何時候「握手」連接都可以通過電磁信號保證將來的連接。在所有的模擬中,累積的網絡將所有文明在一個完整的網絡中連接起來。如果文明分享他們網絡連接的知識,網絡可以在十萬年的時間尺度上完全完成。一旦建立這個網絡可以直接或通過中間文明連接任何兩個文明,路徑遠遠小於GHZ的維度。


簡而言之,我們沒有聽到或發現ETI證據的原因可能是時間問題或者可能是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我們正在溝通。雖然這樣的分析是可能猜測的,也可能是一些人為中心的假設,因為它所呈現的可能性,這當然是迷人的。它還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潛在的尋找地面智能(SETI)的工具,這是我們已經從事的搜尋研究。

這麼多恆星,這麼多行星,這麼多機會予聯繫!圖片版權:ESO / M.Kornmesser


最後,但並不是最重要的,他為費米悖論提供了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我們可能已經錯過了而根本沒有意識到。對於我們所知道的,觀察到來自「Tabby」星的亮度下降是外星人文明的證據(可能是滅絕的)。當然這裡的關鍵詞是「也許」,因為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


由於系外行星搜尋預計在未來幾年會有所增加,本文提出的可能性也令人振奮。隨著下一代任務的部署,如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和過行星凌日測量衛星(TESS)預計將了解搜尋到更多的星系。


我們會發現更多不明原因的亮度下降的例子嗎?又有誰知道?如果我們找不到自然原因,我們有一個可能的解釋:也許它的鄰居正邀請我們「登錄」!那麼,船長要登錄嗎?

作者:Matt Williams

編譯:中子星,審校:博科園

相關焦點

  • 專家稱「金星凌日」原理可用於尋找外星生命
    面對金星凌日這一百年難遇的天象,科學家們也是倍加重視,但是他們還有項更大膽的計劃,利用「金星凌日」的原理——「行星凌星」,尋找外星生命。  據推算,21世紀最值得期待的天文現象「金星凌日」應該在今天如約而至。
  • 在天鵝座發現疑似超級外星能量站,揭示外星高端文明或將不遠
    當一顆系外行星在恆星面前運行,我們稱之為「凌日」,行星「凌日」時恆星的亮度會發生微弱的降低。克卜勒望遠鏡通過觀測系外行星「凌日」時恆星的亮度變化,就可以繪製該恆星的光變曲線,光變曲線通常是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從恆星的光變曲線中我們可以收集很多關於「凌日」行星的信息,比如該行星的形狀和大小。那麼KIC 8462852亮度大幅驟降是行星「凌日」的結果嗎?
  • 我們地球暴露了嗎?天文學家:如果有外星文明,可能也在觀測地球
    這些鍍金鋁板、銅製唱片都記載了我們的信息,如果這些星際探測器被外星文明截獲,確實是可能會暴露我們地球的。因為如果存在高級的外星文明,相信他們此時也在尋找他們眼中的外星文明,如果他們的科技發展水平比我們高,可能已經發現我們地球了。對於高級文明來說,在宇宙中發現地球,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就像我們人類目前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那樣。
  • 見過行星凌日,你見過行星凌行星嗎?
    來源:NASA[2]如果你發現並沒有看到的話——也很正常,這次水星凌日發生在我國境內的夜晚,因此整個水星凌日期間在我國境內都不可見(看不到太陽還看個啥凌日對吧)。△本次水星凌日可見區域(黃色)的隨時間的變化,中國境內全程不可見。
  • 人類與外星智慧生命建立聯繫,可能嗎?
    人類現有探測器的飛行速度與光速有著天壤之別,使人類與可能存在的外星智慧生命間的通訊成為當今最熱門的研究討論課題之一,吸引著許多富有想像力的科學家,以期獲得加快地球文明前進步伐的便捷途徑。粗略估計,銀河系具有適合生命起源與進化的恆星大約為2.5-10億顆,可能存在著1萬個左右外星文明世界。在其他星系團,這種可能性更大。
  • 外星文明,也可能幹這些事
    ,然而這些微生物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與更接近我們的智慧生物建立聯繫的欲望。如果一個外星星球上有智慧生命,並建立了類似地球的科技文明,是否存在「文明特徵」呢?這些文明特徵會比生物特徵更容易檢測嗎? 從地球是否可以看到外星文明創造的文明特徵呢?雖然生命可能有多種形式,但它始終遵循著相同的宇宙物理和化學原理。同樣原理也適用於科技文明的發展,外星文明使用的任何技術都將以物理和化學原理為基礎。
  • 美國宇航局招募外星獵手,致力尋找可能存在或孕育外星生命的行星
    美國宇航局正在呼籲世界各地的太空愛好者和外星生物愛好者,來幫助尋找可能存在或孕育外星生命的行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招募業餘的「外星獵手」加入他們的行列,以便成為在整個銀河系尋找外星生命的研究人員。美國宇航局正在進行一場招募活動,可以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候選人的申請。
  • 宇宙如此之大,理論上應該存在外星文明,為什麼沒有聯繫我們?
    所以,站在宇宙的角度,外星文明的存在也是必然的,如果是這樣,宇宙中理論上應該存在大量的外星文明,可為什麼沒有一個聯繫我們?這樣的疑惑相信很多朋友都思考過,科學家也曾經提出過多種猜想。其實主要還是兩個原因。
  • 銀河系可能有數十個能夠與我們聯繫的外來文明
    銀河系可能有數十個能夠與我們聯繫的外來文明一對研究人員準確地預測了36個文明。隨著天文學家不斷發現環繞遙遠恆星運轉的新系外行星,並且行星科學家更好地了解了我們自身太陽系的溫暖潮溼的角落,宇宙看起來越來越好客。除非有人發現遙遠的外星技術或發現更多本地微生物,否則外星生命的存在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但這並不能阻止某些人縮小範圍。
  • 科學家提出尋找外星文明的新觀點,對方可能也在尋找我們
    當人類開始探索太空的時候,就一直在宇宙中尋找其它星球上的智慧文明,並且還啟動了一項名為SETI的計劃,這項計劃通過把各地的射電望遠鏡連接成搜索網絡,接收來自宇宙中的各類無線電信息,從這些無線電信息中找到智慧文明的痕跡,同時還通過「凌日法」在其它恆星系中尋找類地行星,大多數的恆星系都與太陽系一樣存在宜居地帶
  • 地球暴露在1004個恆星系的視野內,外星文明或許早已發現地球
    其實在這方面我們還是頗有收穫的,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確定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在它們之中,還有一些是與地球非常相似的宜居行星,在前些日子,科學家還一口氣公布了24顆「可能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的行星。,那麼假如真有外星文明存在的話,他們可能也有能力做同樣的事情,如果真是這樣,地球會被他們發現嗎?
  • 銀河系中至少有36個外星文明?
    我們連外星人的影子還沒見著,竟然就有科學家算出銀河系中的外星文明數量是36個了。這個數字如何算出?我們能聯繫上外星人嗎?經典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中,超級計算機&34;給出了宇宙生命和萬物的終極答案:42。
  • 如何尋找外星文明?那些「外星信號」是怎麼回事?
    因此,目前只能藉助地球上的天文望遠鏡來尋找外星文明。不過,即便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天文望遠鏡,也無法讓我們看清遙遠系外行星的表面,更無法讓我們知道那些行星上是否存在智慧生命。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是接收來自宇宙中的無線電波。
  • 外星文明,百年探得謎更謎
    有科學家稱,這很有可能能夠證實外星文明的存在。究竟有沒有外星文明?人類是否應該對無線電信號予以回應?人類探測外星文明已經超過百年,但這依舊是謎一般地存在,爭論仍在繼續。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提出根據一個文明所能使用的能量來衡量該文明的技術進步水平,這種衡量指標也被稱為卡爾達肖夫指數。卡爾達肖夫指數分為三級:一型文明被稱為行星文明,可以利用和儲存本星球所有可用的能量;二型文明是恆星文明,可以利用它的母恆星總能量;三型文明又稱銀河文明,可以控制整個主星系的能量。按照這種算法,在20世紀70年代,地球文明估計達到一型文明的0.7級。
  • 假如人類文明存在一萬年,我們有多大概率遇見外星生命
    自人類誕生以來,我們從幾百萬年前的狩獵採集者變成了地球的主宰者,僅僅幾百年間,人類就能通過太空飛行器步入太空,建立起物理大廈,了解宇宙的本質。我們的一切都是被上帝精心安排好的嗎?這些問題困擾著無數的科學家,有一位天文學家,在認真計算著廣袤空間中究竟存在著多少智慧生命,他就是美國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博士,他提出了德雷克公式,也被稱為宇宙文明方程式,用來估算我們的太陽系所屬的星系中可能存在與地球文明接觸的數量。
  • 尋找外星文明或現曙光 同步衛星帶是「指路明燈」—新聞—科學網
    一項新研究顯示,如果一個外星人世界周圍的同步衛星足夠多,分布足夠稠密,那麼,人類就可以藉助用來發現未知行星的天文望遠鏡,找出那些在浩渺宇宙間飄蕩的外星文明。 首選與人類技術水平相當的外星文明 數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尋找探測外星人蹤跡的方法,其中大多數方法重在尋找技術上比我們先進得多的文明。
  • 外星文明藏在哪裡?科學家發現可疑證據,它們可能在竊取恆星能量
    被認為是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不會發生凌日現象,同時恆星處於主序星階段,從現有的理論來看,這顆恆星的亮度變化是十分不正常的。,首先,這顆恆星周圍沒有其他行星,可能已經被外星文明清除,也有可能正是因為這顆恆星周圍沒有行星,外星文明才會選擇這顆恆星。
  • 外星文明真的存在!比鄰星朝地球發來無線電信號,我們要回答嗎?
    大家都知道,我們生存的宇宙空間,浩瀚無比,如今我們人類的可觀測宇宙範圍,就達到了930億光年的直徑,而對於宇宙當中是否存在外星文明的問題,一直都困擾著人類,雖然現在我們的主流觀點是認為存在外星文明,但是經過了大半個世紀的探索,我們始終都沒有真正的接觸過外星文明。
  • 科學家:銀河系可能隱藏了36個外星文明,那為什麼他們不來找我們
    據2020年6月15日發布在《太陽報》的新聞,《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科學報告指出,諾丁漢大學的天體物理學教授克里斯多福·康塞裡斯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銀河系內,可能隱藏了36個外星文明。克里斯多福·康塞裡斯表示,假設外星球發展出智慧生命大約需要50億年時間,那我們銀河系內應該至少存在幾十個類似我們地球這樣的外星文明,這些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應該和我們人類是相似的。
  • 銀河系中是否存在著數十種外星文明?
    至少一些科學家們是相信的,他們以地球為模本,在形成高級文明的條件下,理論估計有大約36個活躍的文明存在於我們的銀河系中,然而到這些外星世界的平均距離大約為17000光年,以我們現有的科技來說還是很難到達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