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名字,新功能。
❞昨天了解到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為彗星C/2020 F3(NEOWISE)緊急制定了一個中文名字。
「新智彗星」
英文名再說一次命名規則:
圖源:氕氘氚Star「NEOWISE」
意味著:
2020 F3,代表2020年3月下半月發現的第三顆彗星NEOWISE,代表由「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WISE)在執行「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巡天」任務(near-Earth objects of 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 , NEOWISE)期間發現。通常中文譯名個人發現一般來說,如果是個人發現者,以發現者的姓氏命名。(哈雷例外,測定軌道預言回歸)
而翻譯上,以通用音譯或符合人名翻譯規則的中文譯名為準。
例如:
機構/組織/計劃發現外國機構、組織或計劃,用該機構、組織或計劃名稱中文意譯簡稱,不應採用音譯。
例如:
多人/機構發現如彗星由多於一位發現者用中文或漢字為姓氏,須用點號‧或-將兩個姓氏分開。
例如:
北天新智(來源:Bill Peters)那NEOWISE呢?按這個規則,我們的NEOWISE彗星要翻譯成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巡天彗星了嗎?
當然不是,所以為了更易於大眾記憶與傳播,我們的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將NEOWISE進行了意譯。
第一眼看到新智彗星,老A其實不是特別中意。但看了制定過程與日本的翻譯,我覺得「有內味了」。
先看看日本:「ネオワイズ彗星」
這個名字就是按照英文的讀音,翻譯成日文的片假名。
用翻譯軟體再翻譯日文,有意思的來了:
以上兩張圖又氕氘氚Star提供這不就是新智慧彗星嘛!
再看看我們的❝大家認為,雖然NEO在此處只是「近地天體」一詞的英文縮寫,但不妨視其為前綴、取其「新」之義;其後的英文縮寫WISE可當作「智慧」「廣域」等來理解,也可反映空間望遠鏡巡天觀測的高度自動化。委員們陸續提出了「新廣彗星」「近廣彗星」「新智彗星」「新向彗星」等名稱,其中「新智彗星」的提議簡明上口,得到大家的一致贊成。
❞最終,天文學名詞委將C/2020 F3彗星的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鼓掌、起立!」
為啥要說這個?其實天文通小程序這兩天上了個新功能,可以根據位置查詢「新智彗星」的升起落下時間,以及實時更新高度角。
功能預覽但過程中,和一位圈內大佬在這個問題上針對這個問題,有一些討論:
這過程中,也引發了老A許多思考與學習,感謝這位大佬~😀
最後,想跟大家說下,新功能上線,歡迎體驗!「體驗查詢彗星功能」
https://mp.weixin.qq.com/s/pclsxdt7Tos8tjDmNPYmKQ,虛擬天文臺👇分享、點讚、在看,這次一定給個三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