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吃具有野味的食物,鷓鴣就是目前非常受歡迎的食物,它們的肉質鮮美、風味獨特,在市場上經常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所以鷓鴣養殖戶在逐漸增加。在我看來鷓鴣的養殖前景主要體現在營養價值、市場需求及飼養管理等方面,在每個方面都具有較大的優勢。在養殖鷓鴣之前我認為首先需要修建養殖場,為它們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我覺得這樣才能讓它們健康的發育,那麼今天小編就來說一說鷓鴣養殖場的建設問題。
小編認為養殖這種野禽既可以利用封閉式養殖舍養殖,也可以採取露天養殖,但是在溫差比較大的地區我認為最好可以採取封閉式養殖。如果養殖規模比較大的話我覺得最好可以投資創辦集約化的工廠來養殖它們。養殖場地中需要規劃好各種類型的養殖舍,並且每種養殖舍中需要準備好相應的設備。由於每種養殖舍的作用有所不同,所以建設方法也有所差異。首先育雛舍是用來飼養從破殼到十周齡的鷓鴣,由於剛出殼的幼雛生理機能未發育健全,所以我認為育雛舍的建設非常關鍵。
在育雛過程中最要的環節就是保溫,所以我認為育雛舍中要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和相應的保溫設備,而且育雛舍還要求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育雛舍我覺得可以採用單坡式或雙坡式,雙坡式的跨度在五到六米左右,單坡式跨度在三米左右,最好可以分隔成若干個約四平方米大小的小間。育雛室的牆壁需要比其它鷓鴣舍稍厚,尤其是北面的牆壁,這樣有利於保溫。牆面、門窗要確保不透風漏雨,門窗上最好搭上布簾,南牆最好可以設置通風孔,這樣可以解決保暖和通氣的矛盾。
育成舍是用來飼養十一到二十八周齡的鷓鴣,育成舍建設的基本要求與育雛舍基本相同,但是在保溫問題上沒有育雛舍那樣嚴格。單坡式或雙坡式育成舍我認為可以在頂棚上適當開出通風孔,通過調節通風孔的大小來調節育成舍內的空氣品質。育成舍的正面窗戶數量可以多一些,側面和後面可以少一些,由於它們具有善飛的習性,所以我認為門窗和通風口處要設置鐵絲網。育成舍要求有足夠的活動面積,如果採用平面飼養的話可以設置露天運動場,供它們自由活動。
如果是使用進深三米的單坡式鷓鴣舍進行籠養,我認為籠子需要放置在室內的兩側,中間留出操作通道。通道中央的上方需要安裝電燈,可以架設三層籠,如果是進深六米左右的雙坡式鷓鴣舍每個籠架之間需要留一點二米的間隔。肉用鷓鴣舍是用來飼養專供肉食用的鷓鴣,建築要求與育成舍相似,但是飼養時需要採用全進全出制,我認為最好可以採用立體籠養方式飼養,從育雛到出欄在同一籠內飼養,鷓鴣舍的大小和數量我認為需要根據飼養方式、養殖規模等來確定。
產蛋舍主要供種用鷓鴣交配、產蛋用,休產期的種用鷓鴣也可以在產蛋舍中進行飼養,我覺得也可以用作飼養育成階段後至性成熟前的鷓鴣。產蛋舍要求足夠的光照條件及保溫條件,北面牆壁需要具有良好的防風性能,屋頂需要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並且需要安裝照明裝置,光照強度為每平方米兩到三瓦。種蛋舍用於存放鷓鴣的種蛋,需要有良好的通風、保溫以及隔熱性能,舍內的溫度需要保持在十到二十度。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鷓鴣養殖場的建設方法,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