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的吶喊:中國大學出了大問題,精英思路的轉變或將釀成大禍

2021-01-15 網易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誰是施一公?為什麼他的吶喊值得聆聽與深思?

  可能很多人聽說過他,熟悉他,但在聆聽他的觀點之前,他的個人履歷值得我們去全面了解。

  因為學術履歷,代表一個人的智商水平;社會頭銜,則體現出一個學者的智慧水準。

  我們不輕信一個人的學歷或頭銜,但若其主張或觀點客觀公正,那麼學歷與頭銜越高,也許越能佐證其觀點或主張。

  【施一公】學歷及社會頭銜

  

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心學術指導委員會主席

  

  【施一公】個人學術及工作履歷

  

1985-1989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學士1990-1995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 博士1995-1996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 博士後1996-1997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 博士後1998-2001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 助理教授2001-2003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 副教授2003-2008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 教授2007-2008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 Warner-Lambert/Parke-Davis教授2008-至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教授

  【施一公】主要科研領域與方向

  主要運用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手段,研究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與阿爾茲海默症相關的膜蛋白結構與功能,以及細胞內生物大分子機器剪接體的結構與功能。

  網紅科學家施一公

  2008年,剛過不惑之年的施一公,放棄在美國的優越生活以及工作條件,從普林斯頓大學回國。當時,他與另一位著名科學家饒毅的回歸,曾被外界認為是中國以及中國科技界吸引力顯著增強的標誌之一。

  

  歸國這些年,從清華大學前副校長,到牽頭創辦中國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再到致力於開發治療癌症,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靶向藥物,並創建諾誠健華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在各領域內的種種成亮眼成就,讓施一公在2019年12月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彰顯了官方對他的高級別認可。

  就是這樣一個「網紅科學家」,在談及中國的大學以及人才培養體系時,曾經憂心忡忡地吶喊道:當前中國潛伏的最大危險,就是大學人才培養思路與體系出了問題!四處瀰漫的精英主義,將給中國釀成大禍!

  

施一公觀點:清華北大70%-80%的高考狀元都去了哪兒?去了經濟管理學院,這極其不正常。

  

  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一職,專心創辦西湖大學的施一公,對西湖大學有著這樣的擘畫與構想:西湖大學是定位高起點、小而精和研究型的新型高等學校;西湖大學致力於培養最優秀的青年人才,從事最尖端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力爭讓西湖大學5年比肩清華北大,15年媲美加州理工。

  為什麼西湖大學的定位與國內傳統大學不一樣?

  因為,在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身份的施一公看來,當下中國的大學裡,精英主義風氣太過濃烈,只有實用主義,利己主義,卻甚少科研氛圍、創造性思維

  最後這兩樣,才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大學,最應該具備的硬性條件。

  

  

「大學,尤其是頂級研究型大學,原本就該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是培養國家棟梁、國家領袖、時代大人物的地方。許多頂級大學讓學生進去後就只會想就業問題,這樣的大學教育環境會造成什麼結果?後果就是大家拼命往掙錢多的地方鑽。」
「考進清華北大 80%的高考狀元最後去了哪兒?都去了經濟管理學院。連我認為最好的學生,最想培養的學生都曾經說,老師我想去金融公司。說到這裡,我想說明的是,不是說金融就不是創新,但如果一個國家最好的精英上了大學後,都想往金融上轉去賺錢,我認為這就出了大問題。」

  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有學而優則仕,學以致用的傳統。這樣的傳統並沒有錯,對於經濟體量龐大的中國來說,學以致用,致力於經濟發展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就堅持不懈的國策。

  在這一國策指引下,我國社會在經濟建設領域的確取得了驚人的進展和成就。不僅國民經濟總量獲得極大提升,綜合國力增強,還讓億萬中國人擺脫了貧困,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小康生活。

  但古語說得好,「世易時移,事因於時而備適於世」。

  當下中國雖然成就斐然,各方面力量對比也發生了明顯變化。看起來,我們已經上天入地,但事實上,這只是經濟體量大造成的錯覺。

  

  實際上,在關鍵科學技術領域,以及技術革新和基礎研究的創新能力上,中國的實力一直排在世界前20名之外,經濟大國的基礎十分脆弱且十分的不牢靠。

  按照施一公的說法就是,中國的大學普遍存在基礎研究能力太差的痼疾。

  並不是我們自己的科技成果轉化不出來,更不是缺乏轉化,而是實際上,我們沒有可以轉化的東西。

  說到科技創新核心技術能力弱,無科研成果可轉化,財經作家吳曉波曾講過這樣一個事例。在一次對江浙企業的調研中,一個生產打火機的廠商舉著打火機中的一個小墊片對他說:

  

「吳老師,特別不好意思地跟您講一下,雖然我們國家這種打火機暢銷全球,年產量NO.1,但實際上,點燃打火機氣缸的這個小墊片,我們國家至今還生產不出來,每年都需要從原產地日本大批量進口……」

  

  吳曉波說,他很受刺激。這種刺激感,與施一公所說的中國大學創造力弱,一脈相承。

  中國大學的精英主義教育風氣,也許曾經對中國的金融經濟發展輸送過很多人才,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這樣的教育體制也實在到了做出改變的時候了,再不改,落伍和被卡脖子的情況,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

  畢竟,世界已經進入到創新為核心的科技時代,以科技為發展動力,以創新為核心的理念與實踐,理應在培養人才的大學體系中得以彰顯和培養。

  而科技創新,首先就要求以培養人才為目的的大學,有一套鼓舞人、釋放人創造力的教育體制,有勇於為國創新,改變時代與國家命運的創造者的氛圍。而不是舉國沉溺在培養精緻利己主義者的泥潭中,自我陶醉。

  

  對於施一公來說,發出「中國大學出了大問題」,再不更改精英思路,再不扭轉這種精緻利己主義思維,中國的科技創新實力,將始終落後於發達國家,並最終釀成大禍。

  我們不輕信什麼,也對留學歸國回來的人所持的觀點持懷疑態度,因為有可能他們並不全面了解中國教育現狀和國情。但是當一個在自己的領域中做出過成就,所言中肯的科學家發出客觀的疾呼時,中國的大學教育體制以及教育界人士,也許應該對此有所反思。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Tost H, Kolachana B, Hakimi S, Lemaitre H, Verchinski BA, Mattay VS, et al. A common allele in the oxytocin receptor gene (OXTR) impacts prosocial temperament and human hypothalamic-limbic struc- ture and func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0; 107(31):13936–4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如何克服施一公吶喊?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指出「我們大學現在基礎研究能力太差,轉化不出來,不是缺乏轉化,而是沒有可以轉化的東西!」中國大學出問題了!所有精英都想幹金融了,這是中國潛伏的最大危機。人人向錢看了!而中國又缺乏智慧財產權的激勵和保護機制。年輕精英的天賦潛能在悲號!大國經濟基礎不穩!隨後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施一公曾說道:「我以前曾經預測,中國會在2020年論文數超過美國,沒想到我們提前完成了。
  • 施一公:中國學者的脊梁
    施一公說:"直到現在夜深人靜時,他還記憶猶新,也曾想報復那位見死不救的當值醫生。後來想通了,中國這麼大國家,不知有多少老百姓經歷著和父親一樣的悲劇。如果真有抱負和擔當,就要想辦法去改變這種現狀,能做多少做多少,讓這種悲劇少點發生。
  • 施一公培養清華精英顏寧和白蕊,如今58歲的饒毅培養了多少精英?
    在研究生的精英群體之中,經常會聽到「師門」一詞,由此可見研究生十分注重導師的作用,尤其是知名導師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的作用。人們常說「名師出高徒」,所以對於研究生來講,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導師是至關重要的。
  • 施一公培養清華精英顏寧與白蕊,如今58歲的饒毅培養了多少精英
    在研究生的精英群體之中,經常會聽到「師門」一詞,由此可見研究生十分注重導師的作用,尤其是知名導師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的作用。人們常說「名師出高徒」,所以對於研究生來講,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導師是至關重要的。
  • 北大清華存在什麼問題?施一公看得很清楚,這也許是他離開的原因
    對於這個問題,原清華大學校長施一公曾經透露出這麼一個數據:將近七八成的清華高考狀元都去了經濟管理學院,都想去金融公司。這在北京大學也差不多,眾多高考狀元扎堆學習經濟學、管理學等「有錢途」的專業。在施一公看來:「作為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一個培養人才的地方,學生一進去就想著就業,會產生什麼結果?
  • 施一公:中國最好大學不遜色美國頂尖大學
    6月16日,河南商報記者專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施一公教授,考生們可以聽聽他的建議。 施一公 鄭州人,中學就讀於河南省實驗中學。他是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曾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及終身講席教授,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
  • 施一公北大辭官的背後:七君子的西湖大學夢想漸行漸近?
    在施一公的公開發言中,可以看到他對西湖大學(籌)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師資規模將超過擁有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學」、「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北大等知名學府」「亞洲一流」「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都是施一公對即將破土而出的西湖大學(籌)的規劃和希冀。
  • 創業者施一公創業者施一公
    時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評價," 施一公回國一舉將清華大學建成國際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施一公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院長的日子,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科從只有 40 多個獨立實驗室,增加到了 120 個。2018 年,施一公離開親手締造的國際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開始了一場新的試煉。西湖大學成為他新的試煉場,他誓言要創建一所中國本土的,國際一流的大學。
  • 施一公請辭清華副校長任職西湖大學 施一公照片簡歷
    經多方渠道證實,中科院院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已於近日請求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此消息已經得到施一公本人的證實,但他表示,在辭去副校長之後,他將繼續保留在清華的教授職務。他同時表示,這是為了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籌建中的西湖大學,「腳踏兩隻船」也不符合他一貫的做事風格。
  • 創業者施一公
    時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評價,「施一公回國一舉將清華大學建成國際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施一公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院長的日子,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科從只有40多個獨立實驗室,增加到了120個。2018年,施一公離開親手締造的國際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開始了一場新的試煉。
  • 施一公:西湖大學的博士生將不受畢業年限的限制
    近日,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上介紹了西湖大學的近況。他表示,目前有104位一流科學家籤約西湖大學作為博士生導師,334位博士生在讀。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
  • 西湖大學校長、大科學家施一公院士半馬139:跑步讓工作更高效身體更健康
    442左右,這一成績已經基本達到精英級選手水平。施一公還是本屆廣馬宣傳大使。對於52歲,擔任最有希望成為未來中國頂尖大學——西湖大學校長的他,能做到如此身體力行,令人欽佩(圖片源於:大兔子)施一公院士身材保持良好,清瘦而肌肉結實,一看就是跑步高手。
  • 放棄美國離開清華,施一公為何兩次跳槽?他的「中國夢」是什麼?
    「教授天團」與商界天團一拍即合該校不但有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擔任校長,楊振寧擔任校董會名譽主席,更有許多名校教授與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入職其中,而且如馬雲、馬化騰、秦英林等商界精英都為其慷慨解囊,協議金額超過1億元的創始捐贈人就達36位,大力資助該校的科研辦學,這所大學就是位於杭州市的西湖大學。
  • 程津培:中國未來科技發展思路將實現"五大轉變"
    他說,中國特定的國情和需求,決定了中國未來必須走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國家未來科學技術發展思路將實現"五個轉變"。   程津培說,中國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 科學+|創業者施一公
    時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評價,「施一公回國一舉將清華大學建成國際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 施一公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院長的日子,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科從只有40多個獨立實驗室,增加到了120個。2018年,施一公離開親手締造的國際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開始了一場新的試煉。
  • 顏寧的老師,施一公主導下的西湖大學離成功還有多遠?
    此言一出,很多人覺得,短期內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根本不可能,獨具創新的西湖大學並不一定有適應土壤,從而不被看好,施一公甚至也被揶揄、嘲諷。 如今,數年已經過去,施一公離他當初喊出的目標還有多遠?假如沒有實現這樣的目標,西湖大學的意義又何在?
  • 河南日報獨家專訪施一公:我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大學之大,不在大樓之大,而在大師之大。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是我們的辦學定位。我們創造了中國高校先培養博士生、再培養本科生的先例,這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施一公說。這個理念,源於2011年歐美同學會上一次談話。
  • 施一公:西湖大學的博士生將不受畢業年限的限制,你怎麼看?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南京大學官網、知乎、募格學術之前報導近日,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上介紹了西湖大學的近況。他表示,目前有104位一流科學家籤約西湖大學作為博士生導師,334位博士生在讀。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
  • 施一公:手撕官僚,舉報大咖的饒毅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位和施一公一樣在生命科學領域有著極為重要作用的科學大家,用著屬於自己的方式啟蒙中國社會。饒毅在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後,表示再也不參選,這一消息一出引起了我們的好奇,而施一公也對饒毅宣布這個結果後表現出了自己的看法,也許科學家與科學家之間也是惺惺相惜的。1、二人相識當施一公和饒毅剛剛認識時,他對這個人的印象卻不是那麼的好。
  • 三位女博士讓清華自豪,留學回國的顏寧成為院士,而她追隨施一公
    大學的精英人才培養能力,是一所大學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但是大學培養優秀的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師資力量,所以在大學精英的深造過程中,優秀的學生群體都重視「師門」的效應。尤其是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頂尖學府之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導師,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