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第23次到佛山中小學演講
在南海外國語學校,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副團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文耀告訴同學們地球的演變歷程;在佛山市第十四中學,中國科學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研究員潘習哲講授了航天遙感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在倫教中學,空軍指揮學院研究員徐邦年揭示無人機如何應用在現代戰爭;在三水華僑中學,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劉大禾講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在高明滄江附小,中國地震局研究員徐德詩教會孩子們應對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災害
-
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團西安分團作科普報告
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團西安分團作科普報告 2018-05-02 西安分院 【字體:未來的中國要實現或實施載人登月工程,探測火星計劃等,要靠在座的同學們一代的科技創新知識和技術去完成。那時也正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之際。」陳中仁在報告最後,希望同學們腳踏實地,奮力前行,努力學習基礎文化課,鍛鍊好身體,牢記肩負的偉大歷史責任,通過努力學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個人夢和中國夢相結合,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
航空航天、衛星發射...一批科學大咖要來諸暨了
那麼,先讓我們來一睹這8位中科院科學家的風採吧~8位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簡介航天技術、科學精神>石磊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副團長。從事航天新聞出版工作30多年,長期研究航天發展歷史,多次參加飛彈、火箭、衛星研製發射的新聞報導,全程參與載人航天工程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飛船研製發射的採訪,策劃組織中國火箭發展歷程、載人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的科普圖書編寫,擔任「錢學森與中國航天」課題研究組組長,見諸書、報、刊近千萬字,寫作航天科普圖書近30部,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和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
-
航空航天、衛星發射,一批科學大咖要來諸暨了
那麼,先讓我們來一睹這8位中科院科學家的風採吧~8位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簡介航天技術、科學精神石磊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副團長。從事航天新聞出版工作30多年,長期研究航天發展歷史,多次參加飛彈、火箭、衛星研製發射的新聞報導,全程參與載人航天工程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飛船研製發射的採訪,策劃組織中國火箭發展歷程、載人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的科普圖書編寫,擔任「錢學森與中國航天」課題研究組組長,見諸書、報、刊近千萬字,寫作航天科普圖書近30部,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和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
-
航空航天、衛星發射......一批科學大咖要來諸暨了
8位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簡介航天技術、科學精神石磊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副團長。從事航天新聞出版工作30多年,長期研究航天發展歷史,多次參加飛彈、火箭、衛星研製發射的新聞報導,全程參與載人航天工程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飛船研製發射的採訪,策劃組織中國火箭發展歷程、載人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的科普圖書編寫,擔任「錢學森與中國航天」課題研究組組長,見諸書、報、刊近千萬字,寫作航天科普圖書近30部,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和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
-
鄆城一中 | 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周家漢教授來我校作報告
12月6日下午、12月7日上午,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周家漢教授分別為我校南北校區學生作了題為《神奇的爆破》的專題報告。【人物簡介】周家漢,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工程爆破協會副理事長。現為國家文物局文物安全防範專家庫成員。
-
中科院老科學家張德良教授到我校開展科普講座
3月21日下午,應惠州科協、惠州市教育局的邀請,中科院老科學家張德良教授到我校初中部開展題為《三十年鑄就一劍—我國戰略飛彈與核武器》的科普講座。
-
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連續8年在開平開展科普報告講座
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連續8年在開平開展科普報告講座 2020-10-17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科學精神,傳承科技薪火 ——中科院科普演講團到興寧區開展科普報告會
12月1日上午,南寧市科協聯合興寧區科協,組織邀請中科院老科學家孫保衛、傅前哨兩位教授分別到南寧市興寧區第二初級中學、南寧市明秀東路小學開展科普報告會。在南寧市興寧區第二初級中學,孫保衛作《築夢太空,做航天事業接班人》科普報告。孫教授曾多次參加我國載人航天飛行控制任務和衛星發射任務。
-
從「植物智慧」講到「嫦娥工程」 院士和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團五年...
西安發布訊 近日,剛剛聽過老科學家宣講的小學生邵梓涵說:「敬愛的爺爺,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時間給我們傳授科學知識。您的到來為我校增添了更多科學色彩,也讓我們更加熱愛科學,學到了科學知識。」原來,近五年來,在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西安分院的領導下,中科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巡講團西安分團專家,走遍陝西省各個地市和西部地區甘肅、新疆、西藏、寧夏的中小學做科普和農技培訓。
-
明日錢學森的學生張德良教授做客山西科學講壇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站在錢學森和老一輩科學家的肩膀上,中國人得以仰望頭頂那片更加遼遠的星空。11月18日(周日)9時30分,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德良與您相約省科技館一層學術報告廳,帶來內容豐富,精彩紛呈的《歲月的足跡——錢學森不平凡的一生》主題講座,介紹錢學森不平凡的一生,講述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
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團西安分團陳中仁為四川省儀隴縣新政初級中學...
2019年3月6日,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團西安分團陳中仁研究員在春節返鄉期間,其中,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創新研製衛星如何從發射到返回地球,以及「月兔車」落到月球探測月壤的過程……西安光機所被國家評為探月工程有突出貢獻單位
-
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科普教育基地落戶韶關 持續提升全民...
10月25日,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市科技館舉行。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副團長徐德詩、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劉大禾、空軍指揮學院研究員徐邦年、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劉定生4名老科學家,以及市科技局、市科協有關負責同志參加儀式。
-
中科院傳播局十四五規劃編寫課題組到西安分院調研
李憲奇還諮詢、了解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西安分團四年來開展240餘場次報告的經驗與體會。>西安光機所歷來重視科普,擁有一批像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西安分團團長陳中仁研究員這樣熱愛科研甘於奉獻的科普老專家。
-
科普工作應充分發揮老科學家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退休老科學家人力資源豐富,因此,有必要充分發揮老科學家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加強科技界與公眾的溝通,緩解一線科研人員科普壓力;另一方面老科學家自身也能實現健康老齡化需求。老科學家開展科普工作現實可行且有必要。
-
中國科協首席科普傳播專家王亞男做客內蒙古科普大講堂
8月26日,2020年第25期內蒙古科普大講堂在內蒙古科技館科普報告廳舉行。本期大講堂特邀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航空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航空知識》雜誌社主編王亞男,以《爭做航天強國,開拓創新思維》為題作專題講座。來自呼和浩特地區的中小學生及家長、社會公眾150餘人參加了活動。內蒙古科技館官方抖音號現場直播。
-
即墨古城大講堂預告|戚發軔:我的航天情結
當今時代,航天技術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從「東方紅一號」升空到現在,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穩、邁得遠,正在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9月11日,戚發軔院士將走進即墨古城大講堂,作主題為「我的航天情結」的專題講座,講述中國在從一無所有到成為航天大國的過程中,老一輩的航天人是如何自力更生、勇於攀登的,為年輕人傳遞自強不息、鑽之彌堅的精神密碼。
-
報名 | 院士與您相約內蒙古科普大講堂——「走向航天強國」
報名 | 2020年第28期內蒙古科普大講堂—走向航天強國活動地點內蒙古科技館一層報告廳(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東二環和北垣東街交叉口西南角,北垣東街甲18號)03活動主題:走向航天強國曾任火箭總設計師兼總指揮、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主任,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國家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現任火箭高級顧問。
-
科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是湖南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竟是咱們湖南長沙人。 2012年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升空後,已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的周建平,自己計算好時間,看著飛船從北京的上空飛過。 數十年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令人矚目。自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已成功發射10艘飛船,實現12人次的航天員前往太空並安全返回,而周建平逐漸成為一名深度參與者和後來的把關人。
-
科普福利!中科院公眾科學日,本周末一大波直播來襲
直播標題:"雲遊中科院 暢想新生活"直播時間:5月23日 9:30-12:00 直播標題:"雲遊中科院 暢想新生活"直播時間:5月23日 14:00-17:00 直播標題:"雲遊中科院 暢想新生活"直播時間:5月24日 9:30-12:00直播平臺:西瓜視頻「中國科普博覽」,抖音「中國科普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