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原來,我在幼兒園財務部工作的時候,有一次,開例會,老闆問,這周大家有什麼問題需要匯報的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說話,當時現場有點沉悶,這時候王麗站起來說,這周我遇到了一個這樣的問題,於是其他員工開始打開了話匣子,紛紛議論這個問題。
老闆說,既然大家都有這樣的問題,那為什麼我先前問了好幾次,大家都不吭聲呢?
社會認同:員工開會
只見有人在底下竊竊私語:我發現這個問題了,但是不確定是否應該匯報,萬一說了,被挨罵:這點小事,都處理不好,怎麼辦?我想等等,先看看大家的反應。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呢?某些環境下,局面不明,不知道該做不該做,該說不該說的時候,先觀察一下周圍的情況,再決定自己怎麼做?
今天我們將結合《影響力》這本書來聊一個心理效應:社會認同。《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是【美】羅伯特.西奧迪尼。這本書風靡全球20多年,也是被當今社會心理學引用最多的書籍,他還有一本書是《先發影響力》,是繼《影響力》之後30年的一大巨作。樊登老師曾經說:「看一個人的學術著作是不是具備一定的高度,核心就是看它被多少人引用或者參考過」,可見,這本書的的學術地位之高。
羅伯特.西奧迪尼《影響力》
什麼是社會認同呢?
社會認同效應是指:人們在某些不熟悉,不確定的環境時,猶豫不決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往往會根據他人的行為模式來決定自己的行動。
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隨大流,有樣學樣。」
比如說,你看到一條視頻的播放量很高,但是不知道裡面究竟說了些什麼內容的時候,你是不是忍不住想打開看看。
再比如說,我們常見的「罐頭效應」。人們在看一部喜劇搞笑片,每到關鍵節點,就會有事先安置好的笑聲放出來,這時候如果你觀察每個人的面部表情,也是嘴角上揚,露出笑容的。。
社會認同:罐頭效應
社會認同:罐頭效應
社會認同:罐頭效應
研究表明,即便人們知道這是故意插入進來的,這種效應依然管用,這就是社會認同的效應。
羅伯特.西奧迪尼說:「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
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今年我們給小孩子選幼兒園,我們家附近有很多幼兒園,而且感覺每家幼兒園的教學模式都差不多,價位也差不多,吃的方面也大同小異,實在是不知道該選哪個,於是我們就打聽周圍的人,看看小區裡的其他人都選的哪家幼兒園,就選擇哪家。
我婆婆對智慧型手機從來不感興趣,有一天,她突然對我說,她也想買一個智慧型手機,因為,她周圍的人都使用微信聊天,就她不會。我呵呵笑了,社會認同效應啊。
老人玩微信
你看,我們是多麼頻繁的受他人影響。為什麼我們聽歌,要看看熱歌榜;為什麼我們看電影,先要看看熱門電影榜?我們身邊的人正悄悄的影響著我們。
「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1、一個好處,不佔用大腦內存
社會認同的一個好處是節約大腦能耗,不用再費盡心力的思考,而我們知道,大腦活動是人體耗能最高的。
領頭狼雪地開路很辛苦,它需要開荒尋找新的機遇,它需要嘗試接近目標的路線,它需要判斷往哪裡走可以躲避其他野獸的襲擊,但是跟在後面的團隊成員只需要沿著頭狼的腳印走,就可以獲得這些好處。
雪地狼
有個比喻是說:社會認同就好像開車時,啟動了自動導航儀。像我這樣的「路盲」,即便東南西北都搞不清楚,但是也不妨礙我出門,自動導航會把我導航到目的地。
自動導航
2、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讓你快速的融入到群體氛圍中。
《紅樓夢》中林黛玉剛進賈府吃飯的時候,不太懂賈府的規律,她是通過觀察別人怎麼洗手、怎麼漱口,去做的。很快的融入到新規矩中來,博得賈母的喜愛。
林黛玉進賈府
在銷售方面,社會認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老牌銷售者是非常精通此這個戰術,當你猶豫不決,正在考慮要不要下單的時候,他通常會說:「你看,跟你情況類似的小王都買了,使用效果非常好,你再看看,小李的變化,是真的有效果,我沒騙你。」隨後拿出證據來讓你看,最後臨門一腳,說這是活動價格99元,過了今天,就要恢復到原價699元了,趕快下單吧。
社會認同在銷售方面的應用
在社會認同、對比效用、稀缺效用的聯合作用下,你是不是挺直了腰身,堅定了主意,手機一滑,下單了呢?
更進一步,「影響力教父」羅伯特西奧迪尼說,相對於和自己不一樣的人,人們願意模仿跟自己有相似性的人的行為。比如,年齡相仿、背景相似,經歷相似等等。
有一個例子: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學遊泳,卻不可肯摘下身上的遊泳圈,他媽媽費了很大的勁都沒有說服他,但是當他看到跟他同樣年齡的小男孩沒有帶遊泳圈下水遊泳的時候,不用誰在旁邊說教,自己就主動的跳到了遊泳池,學會了遊泳。
小孩學遊泳
你看,我們在選擇的時候,尤其是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大部分會去看看跟自己情況類似的其他人去怎麼做。
為什麼朋友圈裡那麼多人當成了產品證言人?因為我們相信跟我們一樣的人。
在現在信息越來越多,人們做出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如果每一個選擇都親力親為,去比較,這會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社會認同不僅有效的節約人們選擇的時間,而且還能做出一個不錯的選擇。
咱們來看兩個故事:
第1個故事;
老王今年60歲多歲,身體一向很好,平時也非常注意鍛鍊身體,老王家有個孫子,平時都是他接送,這一天他晨練回來來,路過菜市場,買了點菜,菜市場人群喧囂。老王看了看手錶,心想:快走,要遲到了,別耽誤耽誤接送孫子,於是他加快了腳步。
結果,由於走得太急,摔了一跤。疼得老王是哎呦哎呦直叫,躺在地上也起不來了,周圍人來人往,都是看看,扭頭就走了。是現代人都太無情了嗎?
老人摔倒
第2個故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影響力之父」羅伯特.西奧迪尼有一次在十字路口發生了嚴重的車禍,他和司機全受傷了,司機倒在方向盤上昏迷不醒,西奧迪尼本人也受了傷,他踉踉蹌蹌的從車子上走下來,地上都是血,周圍有很多汽車,慢慢駛過,司機們都探出腦袋,但是沒有人下來主動幫助。
西奧迪尼看此情景,站直了身體,直接指著一輛車的司機,說:「你,打電話報警」。又指著第二輛車和第三輛車的司機說,「停車,我們需要幫助。」,他就像一個領導者,指揮著人們行動。很快,他們就得救了。
社會認同:車禍
我們想啊,同樣是遇難,為什麼老王就沒有得到幫助,西奧迪尼卻獲救了?
《影響力》這本書上說,這是因為「多元無知效用」。多元無知效用多發生在城市的陌生人群裡,當發生緊急事情時,因為我們對陌生人不熟悉,也不太確定事情是否真的緊急,所以得到的幫助的機率反而小於只有1個旁觀者在場的概率。
有個這樣的研究實驗:研究人員讓一名大學生躺在大街上,假裝癲癇病發作。當有一個人旁觀者在場的時候,得救的概率是85%,當有5名旁觀者在場的時候,得救的概率就降到了31%。
這就說明了,造成了多元無知的現象原因之一是相互模仿。你要是出手,我也出手,你要是不出手,我也只按兵不動,靜待觀察。「要說我冷漠無情,其實你我都一樣。」
還有一種原因是:不確定性。人們不能確定你是真的遇到麻煩,需要幫助了。
一旦人們認識到情況緊急,需要立刻幫助,人們更容易出手。你不能等著別人來判斷你需要幫助,你需要造勢,大聲呼喊,才能引發別人的特別關注。
小孩子在摔倒後,本來沒啥事,但是總是大聲的哭叫,引起大人的注意,得到大人的安慰。這就是「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小孩摔倒後大哭
如此說來,老王摔倒後,直接手指著一個人說:「你,戴眼鏡,穿紅夾克的小夥子,打電話給120就一輛救護車來。」
你要明確指出,哪個人,他需要做什麼,這個人就被賦予「救助者」的角色,一旦身份的確認,人們就會明白自己的責任,負責救助的「我」,而不是「別人」,而且你要告訴他,他需要做什麼,進一步消除不確定性,確保快速的得到有效幫助。
所以說,要消除多元無知效應的做法是:
1、讓人們知道情況很緊急,你需要立刻得到幫助
2、明確告訴救助者你需要什麼對方做什麼。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在北美的印第安地區,有一種野牛,野牛的力氣非常大, 要獵取非常的不易。
當地人獵取野牛的辦法非常巧妙。他們先把牛群趕到懸崖邊,領頭的牛被後面的牛頂下去,其他的牛則是跟著自動跳下去的。
原來,野牛的眼睛長在頭頂的兩側,它們很容易看到兩邊,但是卻很難看前面。當它們跑起來的時候,總是低著頭,而不看前方。當地的印第安人就利用野牛的這個特徵,讓野牛自己跟著前面的隊伍自己跳下去。這就是社會認同的弊端,前面帶頭的人可能會出錯,無論是故意出錯還是自己判斷失誤。
墨西哥野牛
社會認同是一柄雙刃劍,在利用的同時,保持一份理性,看清楚它的適用邊界和適用環境,願我們都能成為工具的主人,而不是被工具所用,不過,有時候,我們僅僅知道有這種效用,就能大大降低被利用的風險。
「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敏兒說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