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遊學記(二)——大地之舟

2021-01-18 昭明書院

毫無疑問廣州最開始吸引孩子們的就是大地之舟這個項目,每個人都對建房子充滿嚮往。項目地位於廣州一個森林公園的山上,空氣清新,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繞著山晨練的人們。前期主要是做各種準備工作——相互熟悉、分組、清理場地、材料和工具清點、物資準備、材料學習等等。



房子即將建在這裡


項目的義工們來自五湖四海,有長期從事自然建築的、有自己開農場的、有樸門和自然農法的實踐者、有資深環保人士,共同的特點是——非常友善。不定期會有一些分享,主要集中在育兒、環保領域,由於大部分的分享在晚上,我們住的地方離項目地有二十五分鐘路程,為了保證孩子們每晚八點半上床因此錯過了很多集體活動。但是這樣的環境給了孩子們一個大的認知——這個平臺很開放,每個人都是出於自願來做事情,大家都不計回報只希望對他人有所幫助。



        項目處的生活從清晨的早會開始,了解各項工作的進度以及當天的工作安排後大家就進入了工作狀態。



每天都會收到各地寄來的愛心包裹,主要是各種有機蔬菜水果、酵素、勞作工具、環保用品等等,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來支持大地之舟。

休息區域,環境是不是很溫馨?


黑板上經常有大家的小分享


孩子們主要參與一些在他們認知領域和能力範圍之內的工作:如種樹;移栽蔬菜;用廢棄材料製作義工人員的胸卡;繪製大地之舟項目地的地圖;製作各種標識牌;帶領新來的義工熟悉場地、登記就餐;給垃圾分類;製作生態磚;建造麵包窯;認識和體驗旱廁;堆肥等等。在這每一件事情當中感受每個義工對生活、勞動的態度;思考做每件事情的目的,是否有更好的方式。

物資分類,便於每個義工都能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基地義工人數較多,每天還會有流動性,統計每頓吃飯的人數也是個大問題。孩子們在設計就餐統計表格。


繪製項目所在地地圖,便於向新來的義工做介紹。

要建大地之舟的地方原本是一塊菜地,大家要把這些菜苗全都移栽到其它地方。

項目所在地環境優美,但沿途的道路兩邊隨處可見各種塑料垃圾。我們的存在是讓環境變得更美好還是更惡劣?


撿回來的塑料垃圾和日常塑料垃圾可以做生態磚。做生態磚時孩子們深受不做垃圾分類之害——日常生活中隨手扔到垃圾堆裡的一包垃圾會給後續的垃圾清理工作帶來多大的麻煩(尤其是食物、油膩和容易腐爛的東西與塑料混合在一起,時間久了異味非常大)。正是因為垃圾沒有分類,我們國家的大部分垃圾只得採用填埋和焚燒來處理。有了這種切身的體驗之後孩子們就更能理解為什麼要做垃圾分類。

製作垃圾分類桶   


種樹

廚餘用來堆肥,果皮用來做酵素

製作麵包窯

利用建築垃圾做排水

前期無法做進生態磚內的垃圾都用於打進輪胎


我們在廣州的期間正好趕上廣州的回南天和梅雨季節,項目工期受到了嚴重影響,最終我們沒能參與全部的建造過程。這一經歷再次讓孩子們體會到計劃和準備工作遠遠比做事情本身要困難和麻煩得多。這個時候大家已經對大地之舟的各種理念有了一些了解(前期通過觀看大地之舟創始人的紀錄片《垃圾勇士》以及跟其他義工們一起學習,孩子們了解到了大地之舟的用材、建造流程;如何發電;如何通過收集雨水來滿足日常所需),但是沒辦法體會到這些理念是如何融合進實體的房子中,為了彌補這一缺憾老師們帶著孩子們一起製作了一個大地之舟的模型。從大地之舟的設計到實際製作,孩子都參與其中。

首先孩子們要根據房子主人的要求(長、寬、一二樓房間數及功用以及溫室的大小)繪製一張外觀圖以及一樓和二樓的平面圖。外觀圖主要包括太陽能電池板的布置、雨水收集系統的外觀及擺放位置、整個房間水電進出管道的擺放、溫室與居住房的大小比例和位置。平面圖則主要就是分割出各個不同功用的房間、確定各個房間的大小尺寸。在分配房間的時候孩子們要結合實際生活的習慣和使用上的便捷程度來確認最終方案。


繪製設計圖

設計圖完成之後就要確定模型主體建築的材料,最終選擇土磚與木頭結合(大地之舟選用的是輪胎和木頭結合,因為模型沒法使用輪胎,加之土磚的保溫效果跟輪胎差不多,所以選擇土磚)。接下來製作模型的底座,按照1:12的比例縮小畫出地基的大小形狀,門窗的大小和位置都標識在上面。準備工作就緒大家就開始動手建房子了。我們居住的山上有很多紅泥,大家就地取材和泥製作土磚。玩泥巴可是孩子們的最愛,不過做土磚還是有一些技術含量的,需要把泥塊裡面的水分砸出來塑成方方正正的形狀。一開始孩子們的速度都很慢,到了第二天速度就開始快了起來,平均每個孩子每天能做60塊土磚。


土磚準備得差不多了就可以開始砌牆了。砌牆就更考驗建築師的水平了,需要兼顧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平整度。孩子們必須非常專注,否則稍不留神整堵牆都會偏掉或者高低不平。


跟搭建正常的房子一樣,大家先搭建承重牆,再搭建隔離牆,搭到門窗的高度就開始製作門和窗戶。雖然帶領孩子們做的是一個模型,但是該有的功能一個也不能少,所以整個房子的門窗都是可以開關的。孩子們兩人一組,用木頭製作,大概半天時間每人可以完成一個。把門窗安裝好後再砌牆到25公分,一樓就搭建完成了。



       

接下來要做二樓的地面,為了使做好後的模型能看到一樓房間的布局,大家決定採用玻璃作為二樓地板的材料,二樓整體採用木質結構,屋頂採用傳統的三角頂搭建。最後安裝溫室部分的玻璃,整個工程就大功告成了。



雖然只是搭建一個房屋模型,但是前後歷時將近一周,孩子們看著自己親手搭建的模型都非常有成就感。本來計劃把模型的內部也做出來的,用青苔代替溫室中的蔬菜花卉,用木頭或者泥土製作房間家具和各類電器,並將水管電線的鋪設和汙水處理系統都納入其中,後來限於時間和技術難度沒能製作進去。有了這一次的經歷,以後孩子們可以做一個更加完善的「大地之舟」模型。然後更重要的收穫是,整個模型完成後孩子們基本能清楚建一套房子的流程。

沒能親眼看到實際房子建造完成多少有些遺憾,但是想想我們的初衷——在鍛鍊孩子動手能力之外,更希望的是能夠對他們今後的生活態度和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大地之舟僅僅是一套房子嗎?我想它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減少自己的欲望,不給居住的環境增加負擔的同時儘自己的努力讓環境變得更好。目前這些理念的種子已經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我們要做的是讓這顆種子領著我們對原有的生活方式做出改變,將在大地之舟學到的東西慢慢滲透進日常生活中去。例如垃圾分類、垃圾使用;不同功用酵素的製作(洗碗、洗衣服、洗頭髮、刷牙、洗澡等等),跟化學工業製品 say goodbye,而這也是大家推動大地之舟這一項目的根本目的所在。





相關焦點

  • 「大地之舟」,一座零碳房屋
    於是,他的「大地之舟」就誕生了。大地之舟平面圖比如說,「大地之舟」裡的廣播站,就是由165瓦特的太陽能電池板來供電的:所以,「大地之舟」能將一年四季房子裡的溫度維持平衡。▼這是復活節島上的「大地之舟」。這個「大地之舟」位於荷蘭東部小鎮奧爾斯特。
  • 麥克·雷諾茲 | 大地之舟(Earthship)
    食物也能自給自足大地之舟的朝南方向是整面傾斜的玻璃隔出的室內溫室全年光照充沛種植的瓜果蔬菜能滿足一家人的需求>一舉買了幾百公頃荒地要通過實驗進一步對大地之舟做出改良第2、第3、第4、5、6、7、8……個大地之舟很快就建起來,甚至形成了社區
  • 志願者招募 | 「大地之舟」生態建築輪胎牆打造
    【貴陽「大地之舟」項目簡介】貴陽「大地之舟」項目是由
  • 大地之舟美國官網快訊-最新報導 速速圍觀
    如果想開始你的大地之舟旅程,得到一座大地之舟的房子,以下選擇供參考:1.你可以聯繫大地之舟團隊來為你建造。也可以聯繫大地之舟中國代表處,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後臺留言,或發信息留言給珍美老師(18688708924)。2.你也可以學習如何建立自己的大地之舟。我們同時也擅長指導人們如何建造。你可以來美國陶斯或其他大地之舟學院的所在地來參加我們的培訓課程。
  • 上世紀造福難民的「大地之舟」 在如今的可持續意義是什麼?
    上個世紀80年代出現的可持續建築體系「大地之舟(earthship)」便是其中的一道微光,是避洪的小舟。「大地之舟」是被動太陽能房屋設計的代表作,是「垃圾變房屋」的磅礴華章。創始人邁克·雷諾茲是美國的一名建築師,倡導「徹底的可持續生活」。
  • 案例賞析丨曠野奇觀,大地之舟
    那裡有最最古老的民居——始建於16世紀、1992年被冠以世界文化遺產的印第安村落;又有最最新潮的住房——一種用垃圾作為建材,不用電不用水,完全取自自然的環保建築、大地之舟(Earthship)。在這一片近似蠻荒的原野,最傳統和最現代同時呈現,給我們很多新鮮的刺激        傍晚時分,我們被導航儀引導到預定的大地之舟中的一棟,這是我們要住兩天的「家」       大地之舟是一位現在已七十多歲的美國建築設計師麥可的創舉
  • 廣州首個船形空中主題樂園,歡樂舟親子嗨玩指南
    歡樂舟主題樂園位於 廣州 白雲區白雲山旅遊核心圈內、白雲大道主幹道上的安華匯。從外觀上看,歡樂舟主題樂園像極一艘正在遠洋航行的大船。目前推出了歡樂舟、玻璃連廊、天面公園、浪漫草坪、嬉水廣場、百變迷宮6大主題區,合共30000平方米的室內外樂園,為大家提供沉浸式科技娛樂項目,深受羊城寶寶們的喜歡。
  • 廣州海洋局完成我國規模最大海底大地電磁探測
    ◎喬靜蕾 羅賢虎 高妍/文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南海大地電磁科學探測航次日前勝利返航。該航次完成了我國首次橫跨南海海盆古擴張脊的深水大地電磁科學探測,這也是目前我國實施的規模最大、平均作業水深最深的海底大地電磁探測。
  • 小學語文說課稿:《沙漠之舟》
    《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說明文,課文以「沙漠之舟」為題,著重介紹了駱駝適應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幫助人們穿越沙漠,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按照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來理解。第一層次(第一自然段):講駱駝適應沙漠生活的原因。第一句是總起句,交待了駱駝生活的環境是沙漠。
  • 天宮二號:誰呀?天舟一號:送快遞的!親,記得給好評呦
    今天12:00 繼續鎖定CCTV-4 看「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上演太空牽手  4月20日19時41分,搭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596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七律《沙漠之舟—駱駝》(塞北天驕、李百合)
    七律二首《沙漠之舟—駱駝》文/塞北天驕(一)戈壁駝鈴古韻悠,暢行千載譽沙舟。寬蹄緩步天涯路,雙背承擔四海綢。(二)縱橫戈壁踏狂沙,驛路絲綢送錦霞。惟願天公施雨露,何求王母種桑麻。觀雲踐夢星空渺,探水尋途月影斜。古道西風追瘦馬,夕陽幾度慕鴻涯。
  • 鹽城園藝師設計的「花海之舟」獲中國花境競賽金獎!
    荷蘭花海園藝師胡平、季曉嬌、曹忠海、戴春豔設計的「花海之舟」花境參賽作品在第二屆中國花境競賽中獲得金獎「一葉扁舟輕帆卷,暫泊楚江南岸」園藝師從季節、花材顏色等著手將花境四季呈現不同的精彩花海之舟與遊園道路、河水、花田相鄰成絲帶狀形似扁舟,將花海各景觀串聯從空中俯瞰,仿若花海中的一串「項鍊」
  • 林藝:行好「依法治國之舟」
    兒時,父母曾告訴我們,人生如海上行舟,有風平浪靜之幸,亦有浪高船翻沉舟之險。讀書時,老師曾教育我們,學習如海上行舟,或乘風破浪,或不進則退。如今,建設法治中國也如海上行舟,舟穩行千裡則將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2017年】「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
    2017年4月22日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 2017年4月22日,由航天科技抓總研製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二號發射入軌以來,首次與貨運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
  • 有「沙漠之舟」稱號的動物是什麼?
    有「沙漠之舟」稱號的動物是什麼?這是9月14日螞蟻莊園題目,想必有不少的小夥伴們都想知道吧,下面是9月14日螞蟻莊園答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有「沙漠之舟」稱號的動物是什麼?   答案是駱駝。
  • 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通過出廠評審 中國空間站將轉入實施階段
    央廣網北京1月1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記者14日從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獲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分別順利通過載人航天工程主管部門組織的出廠評審。
  • 沙漠之舟北極來
    傳說19世紀有一個外國科考隊在沙漠中尋找能適應酷熱和高旱之惡劣條件的「沙漠動物」,最後在他們居住的帳篷裡抓住了一隻蚊子,大夥喜出望外,以為有了新發現。然而研究結果給他們當頭一棒:這隻蚊子是他們從千裡之外的城市住地隨帳篷帶來的。於是他們得出結論,除駱駝以外,沙漠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死亡之地」。
  • 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等通過出廠評審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近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分別順利通過載人航天工程主管部門組織的出廠評審。目前,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完成各項研製、生產和測試工作,研製過程技術狀態和質量受控,系統間接口匹配協調,風險識別及控制措施有效,各項功能性能滿足工程總體要求;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產品完成了正樣研製,技術狀態受控,系統間接口協調,科學實驗地面研究與匹配試驗順利。
  • 看路牌寫「距離廣州多少公裡」中,這多少公裡是從廣州何處測算?
    現在,許多城市都有自己城市原點的紀念標誌,並且成為城市裡的一道景觀,例如北京市的城市原點在天安門廣場正陽門前、上海的城市原點位於人民廣場(另外,上海市國際飯店內有另一處「上海大地原點」,也視作上海市的城市原點)、重慶原點標誌位於重慶市朝天門廣場(重慶市還另一處「坐標原點」位於歌樂山森林公園內的雲頂寺山頂上,也是歌樂山的最高處)、南京城市原點位於幕府山頂、成都市的城市原點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文武路與鑼鍋巷交叉的路口
  • 螞蟻莊園小課堂3月13日答案 以下哪種動物被稱為沙漠之舟
    沙漠之舟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3月13日的題目你知道是什麼嗎?今天的問題和動物有關,沙漠中的動物是比較少的,因為沙漠氣候惡劣,但是有一種動物卻在沙漠中活得很好,還可以幫助人類,這就是駱駝。所以今天的問題就是, 以下哪種動物被稱為沙漠之舟,正確回答可以獲得獎勵哦,快來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