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造福難民的「大地之舟」 在如今的可持續意義是什麼?

2021-01-18 樸自然


樸自然與您相伴的【2137】天


最近一周,不少城市開始進入初秋的雨季,水聲漣漣,天氣也漸變清冷,偶爾出門,在隱蔽的角落裡,一陣桂花香氣偷襲而來,讓人驚喜:經歷了四季冷暖,還有這般弱香給人鼓舞與慰藉。
2020是衝突破碎的一年,也是重拾希望的一年。窗外細雨不絕,我想起《聖經·創世紀》裡的片段:上帝要懲罰人類,降下洪水毀滅全人類,只對挪亞一家格外開恩,準許他帶上家人、動物、植物、鳥等物種躲進方舟,避開了滅世之洪。


各種物種登上挪亞方舟


滿目瘡痍的殘骸廢墟裡,能夠重建家園,保守最初的信念之光,是人類獨有的本能,也是生而為人的意義。上個世紀80年代出現的可持續建築體系「大地之舟(earthship)」便是其中的一道微光,是避洪的小舟。「大地之舟」是被動太陽能房屋設計的代表作,是「垃圾變房屋」的磅礴華章。創始人邁克·雷諾茲是美國的一名建築師,倡導「徹底的可持續生活」。上世紀70年代,邁克大學畢業後開始利用可回收材料建造房屋,他感言:「任何東西都是有用的,輪胎加上土可以儲存熱量,塑料瓶是隔熱的好材料」,這兩種正是大地之舟的經典原料。
經歷了十多年的建築執照糾紛,職業生涯崩潰後,邁克終於將「大地之舟」光明正大地帶到了大眾的視野,這樣的房屋設計獨立於世,反都市,反消費,反現代科技,將人拉回到了天生天養的原始時代。

基本原料:上千個輪胎、沙土、塑料瓶、木頭


廢棄輪胎填滿土,作為基地或牆身,緊實穩固,能抵抗地震、泥石流等災害;熱容量大,夏季涼爽,冬季保溫,自然的氣候調節器


黏土和沙土裡加入瓶瓶罐罐,一來保溫隔熱,二來透光,三則極富裝飾性


夏季陽光透進,斑斕綺麗


太陽能光伏板吸收陽光,所有的電源來自於此


屋旁通常設有雨水池,過濾後可作飲用和生活用水


直接將植物種在室內,相當於0區種植,採摘方便;流經種植床,生活灰水得到過濾


生活灰水可衝廁所,或設置堆肥旱廁,排到屋外的蘆葦床,淨化後用作菜園肥料

類似的被動太陽能房屋裝置還有土袋房,用一袋一袋的沙子作為基底


以大地之舟為基本模型的建築越來越多,可加入石頭、木頭等元素;在非發展中國家,慢慢往建築藝術審美的方向發展


迄今,全球的大地之舟已有千數之多,為眾多貧窮流離、無家可歸的人提供了安身之所,也使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慢慢為人所知,但大地之舟真的放之四海皆準嗎?
首先,「廢物回收」,「不花錢,不交水電費」讓人心動欲試,但卻不一定適合自己。項目的初衷都很振奮人心,然後依樣畫瓢,輪胎不易找到,甚至不惜重金購買廢棄物品用以建造,誰知已經背道而馳,樣子有了,內涵卻大打折扣。
大地之舟於墨西哥興起,在溫和、半乾燥,日照充足的地區堪稱完美;寒冷陰雨的地方得多做調整,有時甚至不起作用,反而浪費了原料;加之牆身多為黏土,在潮溼的氣候下未必吃得消,可能會滋生黴菌或其他問題,修補工程反成重頭戲。

利用手邊材料建造,是因地因人而異的,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可以效仿,但並不是生搬硬套。美國每年廢棄的輪胎量高達數億,快餐飲瓶更是難以勝數,這是最方便的資源利用。對於此類材料回收並非佔多數的地區來說,硬要這樣搭配,反而會成本高昂。

其次,建造並不容易,歷時需數月,填土所需勞動量大,不是輕巧活。但不可否認,這確實是一個理想的社區環境,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建造家園,前行的勇氣得到鼓舞,人心的傷痕得以撫平。



住進大地之舟的人越來越多,有些追求「天人合一」,有些則將其進行改裝,在「紅塵中修行」。完全依賴自然資源,不靠外物的方式未免太清苦,比如陰天、冬天倘若不出太陽,那屋內就會昏沉一片,冷天難以取暖,加上網絡不通,工作學習一族唯有叫苦不迭。


如果你並非居家客,轉賣大地之舟也非易事,除非找到同樣踐行可持續的環保主義者,現實是,時至今日並非大多數。


所以,不必完全斷舍離,選擇自己所需的,哪怕「半持續」的生活方式,也是積極邁出的一小步;不必非得平地造房,在後院弄個迷你的,當作育苗房,或其他用途。回收利用周邊廢棄資源,形成循環的可持續系統,才是大地之舟的真正意義。


如果你參與建造過大地方舟,或對其情有獨鍾,抑或將信將疑,歡迎在留言區暢所欲言。


點此觀看「大地之舟」視頻專輯 ↓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大地之舟」,一座零碳房屋
    於是,他的「大地之舟」就誕生了。大地之舟平面圖所以,「大地之舟」能將一年四季房子裡的溫度維持平衡。▼這是復活節島上的「大地之舟」。這個「大地之舟」位於荷蘭東部小鎮奧爾斯特。如今,法國荷蘭、日本牙買加甚至中國都出現了「大地之舟」。這也使得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節能和環保的重要性。
  • 志願者招募 | 「大地之舟」生態建築輪胎牆打造
    【貴陽「大地之舟」項目簡介】貴陽「大地之舟」項目是由
  • 麥克·雷諾茲 | 大地之舟(Earthship)
    食物也能自給自足大地之舟的朝南方向是整面傾斜的玻璃隔出的室內溫室全年光照充沛種植的瓜果蔬菜能滿足一家人的需求>一舉買了幾百公頃荒地要通過實驗進一步對大地之舟做出改良第2、第3、第4、5、6、7、8……個大地之舟很快就建起來,甚至形成了社區
  • 廣州遊學記(二)——大地之舟
    毫無疑問廣州最開始吸引孩子們的就是大地之舟這個項目,每個人都對建房子充滿嚮往。
  • 案例賞析丨曠野奇觀,大地之舟
    那裡有最最古老的民居——始建於16世紀、1992年被冠以世界文化遺產的印第安村落;又有最最新潮的住房——一種用垃圾作為建材,不用電不用水,完全取自自然的環保建築、大地之舟(Earthship)。在這一片近似蠻荒的原野,最傳統和最現代同時呈現,給我們很多新鮮的刺激        傍晚時分,我們被導航儀引導到預定的大地之舟中的一棟,這是我們要住兩天的「家」       大地之舟是一位現在已七十多歲的美國建築設計師麥可的創舉
  • 大地之舟美國官網快訊-最新報導 速速圍觀
    如果想開始你的大地之舟旅程,得到一座大地之舟的房子,以下選擇供參考:1.你可以聯繫大地之舟團隊來為你建造。也可以聯繫大地之舟中國代表處,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後臺留言,或發信息留言給珍美老師(18688708924)。2.你也可以學習如何建立自己的大地之舟。我們同時也擅長指導人們如何建造。你可以來美國陶斯或其他大地之舟學院的所在地來參加我們的培訓課程。
  • 《木星之衛》,誰是你身邊的「難民」
    (馬太福音 25:45 和合本) 《木星之衛》影片一開始用字幕打出了關於木衛二的介紹。之後開始展開,講述了一個叫阿利安的青年難民,在非法入境時,與父親走散,並在邊境被警察三槍擊中要害。然而,本應死亡的阿利安不但沒死,還擁有了飛升漂浮等能力。阿利安被送到難民營治療時,在難民營臨時為醫的史登醫生發現了阿利安的飛升漂浮能力。
  • 慕尼黑人對難民從興奮到不安 被難民稱為「德國天堂之門」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鄭玉屏】德國警方公布的最新消息顯示,9月5日至27日,德國已接納23萬難民。其中,被難民稱為「德國天堂之門」的南部城市慕尼黑接收難民人數最多,每天超過3000人。《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走訪這座城市,感受到這裡的變化和不安。
  • 氣候難民_氣候難民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候百科
    對中國來說,如果全球氣溫持續升高,不僅東部低洼處的較發達地帶將被淹沒,西部高原的冰川由於融化,也將不能和諧調整江河的水量,大旱和洪水將會在中華大地上輪次發生。防止全球變暖,中國絕不能置身事外。 2006年,聯合國「環境和人類安全」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億「環境難民」,其數量高過了戰爭和政治因素造成的難民。
  • 有「沙漠之舟」稱號的動物是什麼?
    有「沙漠之舟」稱號的動物是什麼?這是9月14日螞蟻莊園題目,想必有不少的小夥伴們都想知道吧,下面是9月14日螞蟻莊園答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有「沙漠之舟」稱號的動物是什麼?   答案是駱駝。
  • 鹽城園藝師設計的「花海之舟」獲中國花境競賽金獎!
    荷蘭花海園藝師胡平、季曉嬌、曹忠海、戴春豔設計的「花海之舟」花境參賽作品在第二屆中國花境競賽中獲得金獎「一葉扁舟輕帆卷,暫泊楚江南岸」園藝師從季節、花材顏色等著手將花境四季呈現不同的精彩花海之舟與遊園道路、河水、花田相鄰成絲帶狀形似扁舟,將花海各景觀串聯從空中俯瞰,仿若花海中的一串「項鍊」
  • 被難民毀掉的亞洲富國,昔日繁華堪比瑞士,如今戰亂不息窮困潦倒
    文|格瓦拉同志 基於人道主義精神,某些國家會對飽受戰亂、壓迫或飢餓之苦的難民敞開「懷抱」,允許他們進入本國定居、生活。這固然是一種善舉,但如果對難民資格的審核把控不嚴,或者吸納的難民人數超過社會承受能力,則往往會給本國帶來大麻煩,甚至還會毀掉本國的大好前程。這樣的慘痛教訓,在西亞小國黎巴嫩身上體現得可謂淋漓盡致。
  • 林藝:行好「依法治國之舟」
    兒時,父母曾告訴我們,人生如海上行舟,有風平浪靜之幸,亦有浪高船翻沉舟之險。讀書時,老師曾教育我們,學習如海上行舟,或乘風破浪,或不進則退。如今,建設法治中國也如海上行舟,舟穩行千裡則將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大地之星」離世:曾確定我國「大地原點」
    3月15日,巨星隕落,被譽為「大地之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寧津生逝世。又一位院士離我們而去。雖然不知道測繪是什麼,寧津生還是獨自一人奔赴上海,參加了同濟大學補招生考試,最終成為10名被錄取的考生之一,他和測繪學、大地測量的不解之緣由此開啟。
  • 小學語文說課稿:《沙漠之舟》
    《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說明文,課文以「沙漠之舟」為題,著重介紹了駱駝適應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幫助人們穿越沙漠,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按照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來理解。第一層次(第一自然段):講駱駝適應沙漠生活的原因。第一句是總起句,交待了駱駝生活的環境是沙漠。
  • 疫情之下,世界難民將何去何從?
    為了得到這個能嘔吐到其他難民身上的機會,他們每個人都支付了2000美元以上的費用。哈希姆心中暗想:「就當是參加了一場嘔吐晚會吧。」在雨中乞求邊境士兵放行的敘利亞難民歐洲之恥這一場景最特別之處也許就是它已變得極為常見。現如今,全世界的人正在目睹一場自「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移民潮,而最富戲劇性的一幕正發生在地中海地區。
  • 聯合國難民趨勢報告:全球每100個人中就有1人流離失所 | Mr.Data
    難民署的年度全球趨勢報告在6月20日世界難民日之前兩天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流離失所人數達到了史無前例的7950萬人。報告還指出,對於難民希望儘快結束其困境的期盼,前景卻越來越暗淡。在上世紀90年代,平均每年有150萬難民能夠返回家園。在過去十年中,這一數字已降至38萬5000人,這意味著當今流離失所問題的增長遠遠超過了解決方案。
  • 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是什麼梗-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是什麼歌
    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是什麼歌?很多玩家在抖音上都有滑到這首音樂錄製的視頻吧,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解釋下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意思介紹。
  • 「大地之星」離世:曾確定我國「大地原點」,開設「最奢侈的基礎課」
    3月15日,巨星隕落,被譽為「大地之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寧津生逝世。又一位院士離我們而去。大地原點上世紀80年代,國際上開始利用衛星和地面重力資料聯合建立高階次高精度地球重力場模型,寧津生將研究的重心轉向了地球重力場的逼近理論,致力於建立我國的地球重力場模型。
  • 「大地之星」離世:曾確定我國「大地原點」,開設「最奢侈的基礎課」
    3月15日,巨星隕落,被譽為「大地之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寧津生逝世。又一位院士離我們而去。雖然不知道測繪是什麼,寧津生還是獨自一人奔赴上海,參加了同濟大學補招生考試,最終成為10名被錄取的考生之一,他和測繪學、大地測量的不解之緣由此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