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自然與您相伴的【2137】天
各種物種登上挪亞方舟
基本原料:上千個輪胎、沙土、塑料瓶、木頭
廢棄輪胎填滿土,作為基地或牆身,緊實穩固,能抵抗地震、泥石流等災害;熱容量大,夏季涼爽,冬季保溫,自然的氣候調節器
黏土和沙土裡加入瓶瓶罐罐,一來保溫隔熱,二來透光,三則極富裝飾性
夏季陽光透進,斑斕綺麗
太陽能光伏板吸收陽光,所有的電源來自於此
屋旁通常設有雨水池,過濾後可作飲用和生活用水
直接將植物種在室內,相當於0區種植,採摘方便;流經種植床,生活灰水得到過濾
生活灰水可衝廁所,或設置堆肥旱廁,排到屋外的蘆葦床,淨化後用作菜園肥料
類似的被動太陽能房屋裝置還有土袋房,用一袋一袋的沙子作為基底
以大地之舟為基本模型的建築越來越多,可加入石頭、木頭等元素;在非發展中國家,慢慢往建築藝術審美的方向發展
利用手邊材料建造,是因地因人而異的,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可以效仿,但並不是生搬硬套。美國每年廢棄的輪胎量高達數億,快餐飲瓶更是難以勝數,這是最方便的資源利用。對於此類材料回收並非佔多數的地區來說,硬要這樣搭配,反而會成本高昂。
住進大地之舟的人越來越多,有些追求「天人合一」,有些則將其進行改裝,在「紅塵中修行」。完全依賴自然資源,不靠外物的方式未免太清苦,比如陰天、冬天倘若不出太陽,那屋內就會昏沉一片,冷天難以取暖,加上網絡不通,工作學習一族唯有叫苦不迭。
如果你並非居家客,轉賣大地之舟也非易事,除非找到同樣踐行可持續的環保主義者,現實是,時至今日並非大多數。
所以,不必完全斷舍離,選擇自己所需的,哪怕「半持續」的生活方式,也是積極邁出的一小步;不必非得平地造房,在後院弄個迷你的,當作育苗房,或其他用途。回收利用周邊廢棄資源,形成循環的可持續系統,才是大地之舟的真正意義。
如果你參與建造過大地方舟,或對其情有獨鍾,抑或將信將疑,歡迎在留言區暢所欲言。
點此觀看「大地之舟」視頻專輯 ↓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