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問檢察官|常在新聞裡出現的"公益訴訟"是什麼意思?

2021-01-18 正義網

    

  自正義君的新欄目推出第一期之後,收到不少網友的反饋,這不,又有小可愛私信諮詢啦~

    

  今天,正義君邀請了陝西省檢察院行政檢察處檢察官賀軍,聽聽他怎麼說吧↓

陝西省檢察院行政檢察處檢察官賀軍

  我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國外有位學者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片草地劃為幾塊分給幾個牧羊人,中間留出一塊作為公共草地。一年後,他發現分給個人的草地被有節制和計劃的使用,公共草地則因為過度放牧而寸草不生。這個實驗揭示了一個道理:處於無保護狀態下的公共利益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那麼如何來保護公共利益?這就引出了我們今天的問題:公益訴訟。

  公益訴訟究竟是什麼?

  公益訴訟是指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的違法行為,由法律規定的國家機關和組織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活動。在我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代表公共利益提起訴訟是其本身的職責所在,因此我們常說的公益訴訟大多是以檢察機關為主體進行的。

  公益訴訟都有哪些類型?

  公益訴訟根據適用法律和被告不同分為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兩大類。簡言之,民事公益訴訟、行政公益訴訟分別根據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進行,民事公益訴訟以民事主體(個人)為被告,行政公益訴訟則以行政機關或其他公權機關為被告。

  公益訴訟主要保護哪些領域?

  ?民事公益訴訟針對環境汙染、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形。

  ?行政公益訴訟針對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不作為,造成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情形。在行政公益訴訟中有一個特別的程序,就是檢察機關應先向行政機關發出起訴前的檢察建議,建議行政機關自行糾正錯誤並給予一定期限,在行政機關不予回復甚至拒不履職的情況下才會進行起訴,我們稱之為訴前程序。

  當然,公益訴訟的保護領域在不斷的豐富和拓展,2018年5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就設置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條款,即對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英雄烈士沒有近親屬或者近親屬不提起訴訟的,檢察機關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訴訟。

  看檢察官解釋了這麼多,正義君了解到了公益訴訟實際上就是保護公眾的利益免受侵害。比如你家門口的河流被汙染了,檢察機關可以提起公益訴訟,協助督促行政部門解決,讓汙染者治理賠償;比如某廠商生產的藥品不合格,侵犯廣大群眾的生命健康權,那麼檢察機關也是可以提起公益訴訟的。你明白了嗎?

相關焦點

  • 公益訴訟|發揮公益訴訟職能 ,助力文物保護!
    公益訴訟|發揮公益訴訟職能 ,助力文物保護!>為保護將樂縣的歷史文化遺產,將樂縣檢察院貫徹市檢察院開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監督專項活動,立足法律監督職能,聚焦本縣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開展公益訴訟,強化對行政機關履行文物保護職能的監督
  • 海洋大省:公益訴訟破解海洋生態環境難題
    2017年7月,海南檢察機關全面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開始向逾越海洋生態紅線、破壞海洋環境的違法者「宣戰」,向履職不力的行政執法部門「亮劍」。日前,歐洲環保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龍迪一行,對海南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考察。對於檢察官在海洋環保中發揮的作用,他們讚不絕口。
  • 公益訴訟保護「動物王國」
    據統計,今年1月至4月,野生動物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民事公益訴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分別立案787件、161件和878件,較去年同期增幅明顯。針對上述案件,檢察機關提出了三項訴訟請求:一是在確定已死亡、出售野生動物價值為1.25萬元基礎上,提出了2倍賠償請求;二是訴請判令何某在烏魯木齊天山野生動物園做義工六個月,每月工作四天;三是訴請判令判決生效後30日內被告人在省級以上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經依法開庭審查、法庭調解,被告人何某對指控的罪名及犯罪事實無異議,對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訴請表示願意賠償,認罪態度較好。
  • 公益訴訟劍指海洋汙染
    海口檢察機關發揮檢察監督職能,讓海上非法傾廢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公益訴訟劍指海洋汙染■ 本報記者 金昌波 通訊員 吳智遠近日,海南省首例海洋環保民事公益訴訟案一審判決,判令被告海南中匯疏浚工程有限公司、陳鍶、海口瀏源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連帶賠償環境汙染損害
  • 棗莊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提起訴訟
    大眾網·海報新聞棗莊2月18日訊(記者 孟令洋 通訊員 姚媛)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拉響了野生動物保護的警報。2月17日,記者從山東省滕州市人民檢察院獲悉,疫情發生以來,該院第四檢察部重點關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辦理了棗莊市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用實際行動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大眾網記者採訪中得知,該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章某非法收購瀕危野生動物行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 走私196噸冷凍肉在滬被提起公益訴訟,嚴打+重罰!
    該案系市檢三分院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案情回顧 經查,2019年11月,黃某某、扎某、泰某等三人夥同其他船員駕駛帛琉籍貨船,從境外出發,將裝載18隻冷凍貨櫃的肉類凍品,通過偽造虛假船名、繞關走私方式運至境內。
  • 青島首例提起訴訟的海洋公益案件宣判!盜採海砂 賠償生態損失費等...
    9月10日,青島市第一起提起訴訟的海洋公益訴訟案件宣判。採砂船隻多次盜採海砂2018年5月8日晚上11時許,山東省公安邊防總隊海警第二支隊偵查人員在青島膠南大珠山附近海域發現1艘正在採砂作業的船隻。7月29日,由青島市市北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王某等盜採海砂案一審開庭,同時派出公益訴訟起訴人,對王某等人提起了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王某等人恢復被破壞的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水產資源,或承擔海洋生態環境和海域水產資源的修復費用。公益訴訟目的是恢復環境據了解,海砂是僅次於石油天然氣的第二大海洋礦產資源。
  • 檢察公益訴訟監督讓40多畝荒山變良田
    頁巖磚廠非法取土老楊指著不遠處告訴記者,這裡曾是40多畝荒山荒坡,這些年因非法取土而被挖得坑坑窪窪,每天機器轟鳴,塵土飛揚,周圍群眾苦不堪言,是光山縣檢察院通過公益訴訟監督,才讓這滿目瘡痍的荒山變成金色良田。事情還得從2019年7月說起。
  • 父子倆使用氣槍打斑鳩獲罪 檢察公益訴訟讓他們當河流巡護隊員
    封面新聞 記者 田之路 野鴨散步最近四川廣漢的鴨子河更加熱鬧,河邊多了一群戴著紅袖章的鴨子河義務巡護隊員,他們中有檢察官、有人大代表、有政協委員、有機關幹部,這是怎麼回事?那就要從廣漢檢察院提起的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說起了。
  • 檢察官小姐姐家飛來一窩斑鳩後,她做了這些……
    檢察官小姐姐家飛來一窩斑鳩後,她做了這些…… 2020-09-03 2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群逼停列車等危及鐵路安全生產的問題,公益訴訟都給解決了
    24日,最高檢察院、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布10起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為各地檢察機關拓寬相關領域案件線索,加大辦案力度,規範辦案提供指引。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永福縣公路上跨鐵路立交橋危害鐵路運行安全行政公益訴訟案、湖北省孝感市違規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危害高鐵運行安全行政公益訴訟案等。
  • 最高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各地檢察機關辦理的文物保護公益訴訟案件類型豐富多樣,既為各類別文物公益訴訟保護提供了可借鑑的辦案經驗,也為該領域公益訴訟理論、制度和立法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樣本。【調查和訴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博樂市院)在審查謝某某等9人涉嫌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一案時,發現上述9人盜掘古墓葬的行為可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遂將該案線索移送至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審查。博樂市檢察院檢察官實地踏勘取證。
  • 4萬多條公民信息遭洩露販賣 檢察公益訴訟出手了!
    新華社杭州1月8日電(記者吳帥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8日宣判了一起涉及4萬多條公民信息販賣的公益訴訟案件,本案也是由檢察機關作為公益訴訟主體提起的一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領域的民事公益訴訟。法院判決由被告孫某支付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損害賠償款34000元,專門用於信息安全保護或個人信息保護等公益事項,並在省級以上媒體向社會公眾刊發賠禮道歉聲明。2019年2月起,孫某以人民幣34000元的價格,將自己從網絡購買、互換得到的4萬餘條含自然人姓名、電話號碼、電子郵箱等的個人信息,通過微信、QQ等方式販賣給案外人劉某。
  • 檢察公益訴訟守護海洋生態環境
    「我們受三門縣人民檢察院的指派,以公益訴訟起訴人身份出席法庭,履行職責……」9月16日下午,由三門縣檢察院提起的全市首例海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在三門縣健跳鎮文化中心公開開庭,三門縣檢察院檢察長潘敏佳以公益訴訟起訴人身份出庭。
  • 大氣汙染公益訴訟能否成為我國氣候變化訴訟潛在路徑?
    儘管如此,以減少大氣汙染物排放為目的的大氣汙染公益訴訟近年來發展迅速。基於氣候變化訴訟與大氣汙染公益訴訟的關聯性,大氣汙染公益訴訟將助益氣候變化訴訟法律障礙的消除,為氣候變化訴訟在我國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
  • 消除外來入侵物種,行政公益訴訟在行動|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近年來,為加強長三角地區生態領域司法協作,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檢察機關制定了《太浦河流域生態資源公益訴訟協作機制》,通過實行線索通報、協同辦案、聯合巡察等舉措,建立健全太浦河流域以及環澱山湖地區生態資源司法保護長效機制。近期,青浦區檢察院參與了一起示範區消除外來入侵物種行政公益訴訟案件。
  • 盜採工地坑坑窪窪 看鎮江丹徒檢察官如何填坑
    為此,丹徒檢察官開始了一場「硬核」填坑。檢方介紹,2016年,鎮江丹徒區辛豐鎮山北村柳泉自然村六個村民小組與鎮江某建設有限公司籤訂協議,自建一條進村道路,並約定2017年年底全額付清造路款。為了支付造路尾款,被告朱甲某與朱乙某、孔甲某、王某某,朱丙某和孔乙某共謀,以集體的名義盜採鎮江市丹徒區辛豐鎮大王山礦山整治區回填區的土石。同時,用泥土回填所挖坑洞。
  • 旅順公開審理兩起涉及野生鳥類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11 月 18 日,旅順口區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組成 7 人合議庭,分別對王某某涉嫌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宮某某涉嫌非法狩獵罪兩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進行開庭審理。庭審現場,公益訴訟起訴人宣讀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起訴書,提出判令被告賠償國家經濟損失、三個月護林護鳥消除野生鳥類棲息地非法狩獵危險及承擔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訴訟請求。
  • 蘇魯兩地共同開展蘇魯邊界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
    蘇魯兩省交界處的非法洗沙廠、石子廠,白天空無一人,晚上人頭攢動、塵土飛揚……近日,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檢察院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蘇魯兩省交界處不法企業違法開設洗沙廠、石子廠汙染周邊環境的情況,聯合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檢察院、有關執法部門、兩地鎮政府共同開展了蘇魯邊界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共取締違法沙石加工點5個,拆除違法廠房1個,取得初步成效。
  • 大檢察官訪談|新疆檢察的"原動力"從哪裡來?
    目前,全國檢察機關都面臨著三大轉變——司法體制改革帶來辦案模式的轉變,授權的同時也傳導了壓力,檢察官辦案模式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帶來檢察工作重心的轉變,以前圍繞反貪工作展開,轉隸後回歸法律監督本位;內設機構改革給檢察機關帶來力量配置的轉變,刑事檢察機構要優化,實施「捕訴合一」,民行檢察、公益訴訟成為下一步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