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進場 高效施工醫學和計算智能前沿技術研究中心

2021-01-11 大灣區資訊

(通訊員 楊海)近期,由中建四局六公司承建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醫學前沿科學和計算智能前沿技術研究中心項目正在進行大面積土方開挖施工。

該項目位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區內,總佔地面積 5324.14 ㎡,總建築面積55812.00 ㎡。擬建的建築物主要為1幢22層主樓、4-6 層群房及整體1層地下車庫。

項目團隊於2020年11月初進場,圍繞工程品質建設,項目團隊深度運用BIM技術,對項目全周期施工予以了全方位的展現,剖析了施工過程中的重難點技術問題。與此同時,為了精準安排施工,項目團隊一方面匯聚「頭腦風暴」編制各類施工實施策劃書、技術方案等,一方面緊密開展工程類施工招投標工作,效率調集人料機。

截止目前,項目高效完成了施工區域封閉以及辦公區、生活區的板房搭建工作,正在推進10萬方土方外運工作。

據悉,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包含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物質科學交叉前沿、醫學前沿科學和計算智能前沿技術3個研究中心。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將為科學中心開展前沿交叉研究提供有力支撐。其中醫學前沿科學和計算智能前沿技術研究中心將建設生命科學與醫學、信息、人工智慧等多學科前沿交叉研究平臺,開展「生命健康+」新興前沿領域研究。

相關焦點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項目將開啟施工
    近日,中建四局六公司中標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醫學前沿科學和計算智能前沿技術研究中心項目。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包含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物質科學交叉前沿、醫學前沿科學和計算智能前沿技術3個研究中心。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將為科學中心開展前沿交叉研究提供有力支撐。
  • 中科大一校三區同步開建世界級前沿研究中心
    近日,中科大圍繞合肥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又開啟了大動作、大建設,三個世界級前沿科學研究中心在中科大三個校區同步開建,將為中科大在計算機科學、醫學、物質科學和空間科學等領域提供重磅科創平臺,三大中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主攻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等
    研究腦認知、意識與智能等本質與規律的腦科學,被稱為人類理解自然和人類本身的「終極疆域」。隨著腦成像、生物傳感、人機互動以及大數據等新技術不斷湧現,腦科學已成為多學科交叉的重要前沿科學領域,發達國家近年來先後啟動了相關研究計劃。
  • 之江實驗室發布系列研究成果 聚焦智能科學與技術
    之江實驗室供圖中新網杭州9月2日電(錢晨菲)9月2日,之江實驗室智能科學與技術系列成果發布會在浙江杭州舉行,對外集中公布其在智能感知、智能網絡、智能計算、智能系統等研究方向的最新科研進展,多項研究成果已進入產業轉化階段。
  • 計算所成立智能計算機研究中心
    智能計算機研究中心為計算所下屬二級研究機構,以「一個核心,兩個平臺」為發展思路,即以研製領先的智能計算機為核心任務,成為智能計算機關鍵技術研究平臺、智能計算系統優秀人才匯聚和成長的平臺;以「應用牽引,使能驅動」為技術發展路線,充分發揮計算所在計算機體系結構學科、大機器和大晶片設計、高層次人才聚集、高水平國際合作等方面的獨特優勢,以國家在智能計算機研究領域的布局和具體戰略需求為牽引,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添「重磅」創新平臺
    11月4日,記者從建設部門獲悉,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物質科學交叉前沿研究中心施工總承包啟動招標,意味著這個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前沿科學創新平臺即將開工,計劃交由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負責建設。
  • 2020年以來國內外發布的重大科學問題和研究前沿
    無人車如何實現在衛星不可用條件下的高精度智能導航?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電解水制氫生產中實現「大規模」「低能耗」「高穩定性」三者的統一?如何突破進藏高速公路智能建造及工程健康保障技術?如何突破光刻技術難題?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2018-03-23 01:12: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 計算醫學:跑在超算上的醫學|醫學|計算技術研究所|譚光明|基因
    對此,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高性能計算機研究中心主任譚光明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當前,生物醫學大數據的規模和產生速度遠遠超出了普通規模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急需超算助力科學家從多維、立體、融合的數據中摸索出規律,從而更精確地輔助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 中科院發布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中國居第二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發布《2020研究前沿》報告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在《2020研究前沿》基礎上,評估了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日本等國家在上述研究前沿中的表現。報告顯示,圍繞11大學科領域、148個研究前沿形成若干前沿群,當今世界科技發展多點突破、交叉匯聚的總體趨勢愈加清晰。
  • 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9.4T核磁設備順利進場 助力腦科學和人工...
    9.4T磁共振成像設備將用於狨猴等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高解析度(可達微米尺度)腦結構與功能成像,將助力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研究先進的神經系統成像方法與神經活動測試手段,有望在語言、情緒、社會交互、決策等神經科學核心問題上取得突破。  「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方面,指出要瞄準人工智慧、腦科學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 山東大學成立智能醫學工程中心
    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柴天佑教授,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張元亭教授出席會議。在醫工融合研討會上,各位院士專家帶來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樊麗明表示,智能醫學工程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改變長期以來的醫學思維模式、診療模式和健康管理模式,也將引發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的全方位變化變革。
  • 前沿顛覆性技術:量子計算
    本源量子成立於2017年9月11日,是國內第一家從事量子計算行業的初創型公司,總部位於合肥高新區,在合肥經開區和深圳設有分支機構。本源量子作為從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孵化出來的企業,在量子計算技術的研究方面起步較早,其創始人郭國平教授在實用化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多個重要成果,入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長江教授青年學者。
  •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
    復旦大學「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日前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珠峰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是教育部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的精神而制定實施的有力舉措,重點建設在國際「領跑」的前沿學科。
  • 智能計算中心:新型「超級大腦」
    算法、數據和計算力是推動人工智慧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三駕馬車」。寒武紀公司副總裁劉道福曾比喻,對人工智慧來說,數據是「生產資料」,算法是「靈魂」,而算力是「第一推動力」。「新一代人工智慧需要新一代超級計算,不僅要在運算的速度上達到新水平,而且要在智能化應用上形成新局面。」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說。
  • 【特稿】解碼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
    中心最近更名為「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medical Pioneering Innovation Center),英文縮寫仍稱BIOPIC。BIOPIC是一個以技術驅動為核心的多學科交叉的生命科學研究中心,集合北大數理化生等基礎學科、計算機及工程科學等各學科的科研力量,匯集醫學部的臨床資源優勢,通過生物醫學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推動前沿科技創新、服務國計民生、造福人類社會。上世紀90年代,謝曉亮實驗室和幾個美、日、歐的實驗室開創了單分子水平生命過程的研究。
  •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原消化內科研究成果獲得一等獎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原消化內科研究成果獲得「2018年度北京醫學科技獎」一等獎近日,2018年度「北京醫學科技獎」評比結果揭曉,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原消化內科劉巖、閔敏團隊的研究成果---「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高效診斷系統及系列手術器械研發與應用」獲得一等獎。
  • 北京大學設置數據科學智能科學專業 瞄準前沿科技優化學科布局
    依託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本碩博貫通的新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建設「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大力培養納米電子學拔尖人才;適應晶片行業發展需求,對設置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人工智慧2個學科進行研究論證。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積極籌建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公眾健康與重大疫情防控戰略研究中心等平臺,進一步完善高層次公共衛生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的相關資訊文章,一起了解一下吧~復旦大學「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日前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珠峰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是教育部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的精神而制定實施的有力舉措,重點建設在國際「領跑」的前沿學科。
  • 詳解:智能醫學影像分析的前沿與挑戰 | 雷鋒網公開課
    雷鋒網按:本文整理自雅森科技高級算法研究員楊士霆,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硬創公開課上的演講,主題為「智能醫學影像分析的前沿與挑戰」。接下來要講解深度學習技術在醫學影像上的應用。所謂T是指特斯拉,即磁場感應強度。我們醫學中常見的核磁機器是1T和1.5T,而7T是磁場強達7特斯拉,這種設備昂貴,需要很多的費用,但7T圖像的性噪比強。所以,研究中想通過深度學習將3T變7T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