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法理學講席:哲學家的殖民地?

2021-01-08 騰訊網

[摘要]2017年10月12日,牛津大學法學院任命張美露為法理學首席教授,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轟動。原因自然是牛津大學法學院的這一法理學講席在法學界的崇高地位,以及張美露的特殊履歷:她是一位哲學家。

張美露

2017年10月12日,牛津大學法學院任命張美露(Ruth Chang)為法理學首席教授,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轟動。除了張美露的華裔女性身份頗有話題性外,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牛津大學法學院的這一法理學講席在法學界的崇高地位,以及張美露的特殊履歷:她是一位哲學家;雖然她在哈佛拿過法學學位,但她一直在哲學系任教,從事倫理學領域的前沿工作;她與當代最頂尖的法哲學家約瑟夫·拉茲(Joseph Raz)有著密切的私人關係和理論上的互動,但他們聊的更多的是實踐理性而不是「法律的權威」。

約瑟夫·拉茲

在張美露教授之前,執掌這一講席教鞭有梅因(Sir Henry Maine,1869-1877)、波洛克(Sir Frederick Pollock,1883-1903)、維諾格拉多夫(Sir Paul Vinogradoff,1903-1925)、古德哈特(Arthur Lehman Goodhart,1931-1951)、哈特(H. L. A. Hart,1952-1968)、德沃金(Ronald Dworkin,1969-1998)和加德納(John Gardner,2000-2016),幾乎每一位都是一時之選,其中梅因、哈特、德沃金更是各自年代毫無疑問的執牛耳者。不誇張地說,根據這份名單就可以寫一部《近二百年英美法學理論史》。

以哈特為界,這份名單可以分出前後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在哈特之前,執掌講席教鞭者多為法律史家。波洛克是《愛德華一世之前的英國法律史》(The History of English Law before the Time of Edward)的作者(與梅特蘭合著),維諾格拉多夫著有《中世紀歐洲的羅馬法》(Roman Law in Medieval Europe),而梅因則寫下了大名鼎鼎的《古代法》(Ancient Law),據說這本書的幾乎每一句話都被人引用過,而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他的一個精闢論斷:「所有進步社會的運動,到此處為止,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

梅因

在法律史蓬勃發展的一百年間,法理學則有些死氣沉沉。約翰·奧斯丁(John Austin,1790-1859)的法律命令說雖然不斷受到挑戰,但從未出現有說服力的替代性理論。打破這一局面的就是哈特。

與張美露類似,哈特雖然受過法學教育,有長期的律師執業經驗,但他對法學並沒有智識上的歸屬感。二戰結束後,哈特從英國情報部門軍情五處的戰時崗位退了下來。幾經猶豫後,他放棄了律師事業,選擇重返牛津,成了一名哲學研究員。當時的牛津是世界哲學的中心,以J. L. 奧斯汀為首的一群哲學家開創了一種新哲學,這種哲學關注日常語言分析,這一哲學群體因此被稱為日常語言學派。除了奧斯汀,這一學派中還有大名鼎鼎的以賽亞·伯林,據伯林說,這種新哲學就是他在自己房間裡和奧斯汀、艾耶爾等人聊天的過程中誕生的。哈特在這一哲學家團體中算不上核心人物,他甚至一度擔心自己能否跟上新哲學的發展步伐。

哲學與法學自古以來就有著複雜的關係,許多重要的哲學家都有法學背景,而最終奔向了哲學,如我們最熟悉的馬克思;而像凱爾森等人雖然一直在法學院工作,但依然自我認同於哲學家。在學院內部,法學的地位往往高於哲學,這很好理解,無論是社會影響還是對學生的吸引力,法學院都遠在哲學系之上。正是因為難以忍受這種局面,康德才寫下了《系科之爭》,為哲學的地位辯護。不過在五十年代的牛津,哲學家卻具有極大的話語權。

在古德哈特結束了相對平淡的任期後,大部分人都認為接替古德哈特的應該是一位法學家,但J. L. 奧斯汀卻另有想法。在他的大力鼓動下,哈特成為了古德哈特的繼任者。奧斯汀當時的自我感覺應該相當不錯,頗有一種哲學係為法學院做了知識扶貧的成就感。在給哈特的賀信中,他寫道:「我非常高興地看到哲學帝國用這種方式又侵吞了另一個領域,更不用說為你將在這一領域做出優異成就而歡喜了。」而庫爾特·貝爾(Kurt Baier)的話尤其表現了當時牛津哲學家的智識優越感:「太奇怪了,法學家也能如此有理解力!」

哈特

哈特也確實不負所望。1953年,哈特發表了就職演講,這一演講清楚表明了新哲學可以為法理學作出的貢獻。1961年,哈特的傑作《法律的概念》(The Concept of Law)正式出版,徹底改變了英美法理學的發展方向,使法理學科重新煥發了生機。雖然後來頗有些研究者懷疑這部著作是否使用了日常語言哲學的方法,但在一般讀者眼中,這部著作的出版毫無疑問是日常語言哲學的又一次勝利,從書名上就展現了新哲學對法理學的改造——我們知道,同屬日常語言學派的吉爾伯特·賴爾(Gilbert Ryle)的代表作就取名為《心的概念》(The Concept of Mind)。

接替哈特的是羅納德·德沃金。德沃金是哈特最重要的批判者,將批判者選為自己的繼任者,這是學術史上的一段美談。不過兩人最後的關係多少有些微妙。哈特時刻關注著德沃金對自己觀點的評論,但又出於某些原因不願直接與德沃金交鋒。哈特的一位學生盧瓦喬在讀博期間一直充當著兩人對話的中介人角色。

德沃金

德沃金雖然沒拿過哲學學位,但他的研究在一般法學家眼中也是「過分哲學化」的。對德沃金的研究風格有些不適應的朗·富勒(Lon L. Fuller)曾挺不厚道地評論他說:「如果一顆平庸的頭腦被過分暴露於日常語言哲學之下,確實會帶來毀滅性的效果。」德沃金和羅爾斯、諾齊克並稱為當代自由主義的三大辯護士,他本人不僅是法學家,也是第一流的政治哲學家,他的著作《至上的美德》(Sovereign Virtue)是分配正義領域無法繞過的傑作。而他晚年那本《刺蝟的正義》(Justice for Hedgehogs)則是一部融貫了倫理學、政治哲學、法哲學、解釋理論的集大成之作,他在之前著作中零散表達過的觀點被整合成了一個融貫的體系。在此書中,德沃金明確提出,「法律是政治道德的一個分支,政治道德本身是一般意義上的個人道德的一個分支,而個人道德則是更一般意義上的好好生活(live well)理論的一個分支。」就此而言,成為一個法理學家首先得成為一個哲學家。如果還在糾結這是不是自然法的死灰復燃、是不是法律道德化的陰魂不散,那只能說明我們還沒有進入德沃金的理論視野。在他的解釋理論中,自然法/實證主義之類的二元對立早已喪失了本來的意義。

直到現在,法理學依然處在哈特-德沃金之爭的餘波中,學界討論的問題越來越瑣碎,技術門檻越來越高,漸漸喪失了最初的智識吸引力,更像是不同流派為了分個高下而在自娛自樂。來自哲學系的張美露能攪動這一潭死水嗎?(文/錢一棟)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奧斯丁的「法理學範圍」
    隨著思考範式的變遷,我們會對奧斯丁的法理學觀念產生新的解讀和意見。在這個意義上,我以為,《法理學的範圍》依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優秀的「分析」範本。
  • 系統論法理學的可能性_思想市場_澎湃新聞-The Paper
    盧曼的系統論,正是一個這樣的理論,從他初期以「開放系統」為典範建立其系統論以來,中間經過「自我指涉系統」與「自我再制系統」(「自創生系統」)的典範轉移,跨越了二十世紀下半葉以及二十一世紀上半葉的二十年,迄今已經半個世紀以上,作為社會學家的盧曼在德國哲學界曾經被譽為二十世紀的黑格爾,盧曼在德國的重要論敵哈貝馬斯,雖然跟他有過激烈的論戰,卻持續受到他的理論發展所影響,甚至在盧曼過世前,還曾經稱譽盧曼是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 牛津大學奧利爾學院決定拆除殖民者羅茲的雕塑
    文/Carlie Porterfield內容梗概近期種族平等遊行活動接二連三地爆發,牛津大學反歧視活躍人士重燃熱情,再次要求拆除殖民主義者塞西爾·羅茲(Cecil Rhodes當地時間周三,牛津大學奧利爾學院理事會投票決定移除雕像。塞西爾·羅茲曾是牛津大學的捐款人。多年來,活躍人士一直要求拆除羅茲雕像。重要事實周三,奧利爾學院投票同意移除羅茲雕像,並對羅茲留在牛津的遺產發起獨立調查,為黑人等少數族裔學生提供支持。同時,學院致力於改善校園多樣性。
  • 2014年自考法理學考試大綱法的概念
    正確理解本章所闡發的原理、知識和概念,是掌握法理學中許多原理、知識和概念的重要條件。本章主題重大,因而無疑也是重點章。學習本章,應注重氣憤認知法的概念的向種主要的視角和方法,牢牢掌握法的一系列基本特徵,透徹地理解的法的本質之所在,還要看重在自學考試試卷中往往有較多題目的法的要素問題,特別是其中的法律規則要素問題。
  • 牛津大學比哈佛大學早建校500多年,為什麼現在卻不如哈佛?
    牛津大學具體建校時間已經因為過於久遠而無法考證,但最早記錄牛津大學有人授課的時間是1096年,這個時間與哈佛大學建校的時間相比,顯然哈佛大學是比較佔劣勢的,甚至哈佛大學的建校,還在很大一部分範圍內,參考了牛津大學。
  • 《洞穴奇案》:一個故事引發的法理學經典
    它被視作「法理學經典」,一個「非凡的智力成就」。本書是法學專業學生必讀書目,作者把重要的法律原則衝突具體化,並藉此闡述各個法哲學流派的觀點;本書也是激發思辨的優秀通識教育讀本,跟隨十四位法官嚴謹而專業的陳詞,讀者可以品味精彩動人的深邃思辨,培養適應法治社會的法學素養。這是一本思想性的書,是具有原創性的法理學思考。
  • 牛津大學都有過那些名人呢?
    牛津大學都有過那些名人呢?牛津大學是世界上的著名大學,這裡有擁著很多的名人,他們用自己的能力為世界的進步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們都是誰?我們一起去看看吧。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之子,曾在牛津與劍橋大學就讀,女王駕崩後愛德華繼位為王,在位期間大力恢復因女王長期孀居而顯得黯淡的英國君主制度之光榮。身為極受愛戴的君王,1903年他在巴黎的訪問為「英法協約」奠定基礎。彭定康香港前任總督彭定康,英國保守黨資深政治家,曾任環境部長、保守黨主席及香港最後一任總督。1992年獲委任為末任香港總督,並在1997年見證香港主權移交。
  • 為什麼牛津大學特別吸引中國留學生?
    英國牛津大學產生了至少來自7個國家的11位國王,6位英國國王,4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自19個國家的53位總統和首相,包括25位英國首相(其中13位來自基督堂學院),12位聖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紅衣主教。大學是英國最負盛名的高等學府之一,牛津大學坐落於英格蘭南部的牛津市。
  • 科學網—德國「講席教授」:榮譽背後的制度體系
    德國所謂的「講席制」,是大學根據研究方向的實際需求來設置講席。每一個研究方向設置一個講席。 本報記者 郝俊 前不久,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宣布,以「中國MPA之父」夏書章教授的名義,設立「夏書章講席教授」榮譽職位。有媒體報導稱,以資深教授個人名義聘請講席教授,在國內還很少見。
  • 在中國,成為講席教授到底有多厲害?
    這些年,隨著國內文化復興,知識分子的地位也水漲創高,教授作為一種很重要的學術頭銜,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重,而講席教授,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講席教授一職,在各個國家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講席教授都作為教授中的最高級別而存在,只有某一個研究領域建樹奇高,著作等身之人才能勝任。那麼,在今天的中國,講席教授到底有多厲害,地位到底有多高?
  • 2019年10月成人自考法理學真題
    全國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理學試題課程代碼:05677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表現的形式不同D.調整的範圍不同9.在立法體制中其核心問題是A.立法權的運行體系B.立法權的載體體系C.立法權限的問題D.立法權運行體系和制度10.在我國,公布法律的權力屬於A.全國人大常委會B.國家主席C.全國人大D.國務院總理11.近現代法理學的創始人是指
  • 清華大學全面推進全職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
    為了能吸引一批國際上知名的學術大師執教清華,清華大學決定設立講席教授制度,成為學校順利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的一種重要舉措。2001年2月14日,清華大學校務會議通過了《清華大學講席教授試行條例》,擬通過設立講席教授基金,招聘世界著名學者來校執教。海內外眾多友好人士和企業慷慨捐贈,使學校許多院系通過設立講席教授基金,為服務高水平師資的發展,特別是海內外優秀人才的引進,發揮了重要作用。
  • 泰勒等28位當代重要哲學家:本科時對我影響最大的84本書
    近日,西班牙網站Demasiado Aire做了一個專題,他們向世界上重要的哲學家們詢問,在他們讀本科的時候,哪三本書對他們影響最大。很快便收到28位哲學家的答覆。       因為大部分哲學家的工作專業性極強,所以大家對他們的名字大概比較陌生,大概只有專業人員才對他們熟知。
  • 如今還有殖民地?扒一扒法國的殖民地
    但當時西班牙在中南美洲一帶的壟斷,同時法國在16世紀晚期因在宗教戰爭中失利造成了內亂,都使得法國有必要建立殖民地帝國。 法國早期曾企圖以巴西作為殖民地,並在1555年及1612年入侵裡約熱內盧及聖路易兩地,但由於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對法國的戒備及阻止,使得法國在兩地及北美佛羅裡達的侵略均告失敗。
  • 愛因斯坦講席教授C.A.R.Hoare訪問中科院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曹健林為Tony Hoare頒發了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Hoare (Tony Hoare)教授,以「愛因斯坦講席教授」的身份為中科院軟體研究所作了一場題為「Unifying Theories of Concurrency: CCS and CSP」的學術報告。報告會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曹健林會見並為Tony Hoare頒發了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證書和紀念獎牌。
  • 閒置的太空殖民地
    閒置的太空殖民地遊戲是一款充滿著未來科技感的模擬經營類手機遊戲,遊戲中玩家需要重新將落寞的太空殖民地重新變得繁榮,利用好太空的資源,發展自己的科技,考驗你的經營頭腦的時候到了!快來一起挑戰吧!
  • 探索牛津鞋起源 閱讀它的時間簡史
    16世紀男士高跟鞋風靡全球,但到17世紀特立獨行的牛津大學學生們希望腳下的「束縛」可以被輕鬆脫下,並於1640年,牛津人引進了低鞋幫的牛津鞋。隨後經過多個世紀的演變,牛津鞋不再代表嚴肅、教養,而是體現了華麗、復古的回還。
  • 放置太空殖民地
    外太空一直以來都是各個國家探索的領域目的是為了找尋地球以外另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而今天小編帶來的這款遊戲放置太空殖民地也是讓你去探索宇宙的奧秘找尋,遊戲的畫面非常的卡通可愛,感興趣的玩家可以來下載體驗哦。
  • 吳建福獲中科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稱號
    這也是吳建福正式受任中科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後,所作的第一場報告會。 中科院數學院黨委書記王躍飛介紹,吳建福的研究成果涉及數理統計和工業統計的理論、方法及應用,是國際上極少數能在這兩大領域的三個方面都有傑出貢獻的學者。而「愛因斯坦講席教授」稱號,是為引進前瞻科學思想和開拓新興學科領域而設立,獲得該稱號的都是活躍在科學最前沿的頂級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