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脂肪酸能夠驅動吞噬膜擴張

2021-01-21 科學網

研究發現脂肪酸能夠驅動吞噬膜擴張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7 15:14:50

德國科隆大學Martin Graef研究組研究發現在自噬過程中,磷脂合成過程中產生的局部脂肪酸驅動吞噬泡的擴張。該研究於2019年12月26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細胞》雜誌上。

在這裡,他們描繪了通過局部磷脂合成來擴展吞噬膜的途徑。具體來說,他們發現保守的醯基輔酶A合成酶Faa1積累在有核吞噬細胞上,並局部激活吞噬細胞伸長和自噬所需的脂肪酸(FAs)。

令人驚訝的是,使用同位素FA示蹤法,他們直接顯示Faa1通道可激活FAs進入磷脂的合成途徑,並促進其組裝成自噬膜。實際上,在內質網處從頭合成磷脂的第一步是與新生自噬體形成穩定接觸,這對於自噬至關重要。

總之,他們的工作闡明了細胞如何在空間上調節自噬過程中磷脂的合成和通量。

研究人員表示,自噬是一種保守的分解代謝穩態過程,對細胞和機體健康至關重要。在自噬過程中,小的單膜噬菌體會迅速擴展為大的雙膜自噬體,以封裝各種貨物以進行降解。廣泛認為自噬膜主要來源於預製的細胞器膜。

附:英文原文

Title: Local Fatty Acid Channeling into Phospholipid Synthesis Drives Phagophore Expansion during Autophagy

Author: Maximilian Schütter, Patrick Giavalisco, Susanne Brodesser, Martin Graef

Issue&Volume: December 26, 2019

Abstract: Autophagy is a conserved catabolic homeostasis process central for cellular and organismal health. During autophagy, small single-membrane phagophores rapidly expand into large double-membrane autophagosomes to encapsulate diverse cargoes for degradation. It is thought that autophagic membranes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preformed organelle membranes. Instead, here we delineate a pathway that expands the phagophore membrane by localized phospholipid synthesis. Specifically, we find that the conserved acyl-CoA synthetase Faa1 accumulates on nucleated phagophores and locally activates fatty acids (FAs) required for phagophore elongation and autophagy. Strikingly, using isotopic FA tracing, we directly show that Faa1 channels activated FAs into the synthesis of phospholipids and promotes their assembly into autophagic membranes. Indeed, the first committed steps of de novo phospholipid synthesis at the ER, which forms stable contacts with nascent autophagosomes, are essential for autophagy. Together, our work illuminates how cells spatially tune synthesis and flux of phospholipids for autophagosome biogenesis during autophagy.

DOI: 10.1016/j.cell.2019.12.005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1331-5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美研究發現脂肪酸合成酶是治療肥胖症的潛在靶點
    美國研究人員2日在美國期刊《細胞-代謝》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一種名為脂肪酸合成酶的物質是治療肥胖症的潛在靶點。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實驗鼠攝入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後生成脂肪時,脂肪酸合成酶會發揮重要作用。
  • 研究揭示脂肪酸氧化對肥胖相關乳腺癌的影響
    研究揭示脂肪酸氧化對肥胖相關乳腺癌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2 20:42:43 美國希望之城綜合癌症中心Hua Yu、Saul Priceman、Chunyan Zhang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STAT3
  • 奧斯陸大學最新研究:脂肪酸在胎盤發育過程中的作用
    孕婦體內脂肪酸及其代謝產物與整個妊娠過程密切相關,其可在支持細胞生長和發育,維持細胞信號傳導以及調節細胞結構與功能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早期胎盤形成過程對於胎盤的生長和功能至關重要。多種脂肪酸能夠增加妊娠早期胎盤滋養細胞中血管生長因子的生成與分泌。
  • 梳理Ω-3脂肪酸功能研究最新進展
    科學家們已先後發現Ω-3脂肪酸能夠降低心臟病或中風發作的風險;解除關節酸痛不適;增強學習能力、記憶力和專注力,亦能舒解壓力及令情緒大為振奮;減少偏頭痛的發作次數,亦能減低其嚴重程度和待續時間;確保皮膚均衡保溼及保持健康;被機體攝入後就能夠轉化成為特殊的促分解介導物質,在不抑制機體免疫系統的前提下抑制炎症反應;降低血糖,預防糖尿病等作用。
  • 脂肪酸合成途徑調控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梁斌課題組在脂肪酸合成途徑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 研究發現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泛素化降解途徑調節脂肪酸合成的新...
    該研究發現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過磷酸化增加內質網錨定蛋白Insig的活性,進而抑制肝臟脂質合成的功能,揭示了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泛素化降解途徑調節脂肪酸合成的新機制。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AMPK能夠磷酸化修飾Insig,抑制Insig與E3泛素連接酶gp78的相互作用,通過抑制Insig
  • 最新研究一種脂肪酸可殺死人類癌細胞
    此外,研究人員還察覺到,醚脂質可以保護細胞免受DGLA影響,沒有了醚脂質,DGLA會導致細胞更快死亡。站在藥物研發的角度,促進鐵死亡,可以清除癌細胞或者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抑制鐵死亡,則可以保護健康細胞。科學家這次發現,一種不飽和脂肪酸DGLA能夠使線蟲的生殖細胞鐵死亡,還能導致癌細胞死亡,而內源性醚脂質可阻止這一進程。
  • BBA-Mol Cell Biol L:脂肪酸合成途徑調控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梁斌課題組在脂肪酸合成途徑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但當前對於「識別不同脂肪酸碳鏈特定位置的不同去飽和酶是如何與相同或者完全不同的細胞色素b5還原酶和細胞色素b5組成電子傳遞複合物參與不飽和脂肪酸合成」的研究較為缺失。模式生物秀麗線蟲有7個去飽和酶,分別是FAT-1至FAT-7,參與合成如油酸(OA)、花生四烯酸(AA)、DHA和EPA等所有不飽和脂肪酸。因此,秀麗線蟲是研究不飽和脂肪酸合成和調控的極佳動物模型。
  • 中科院上海植生所研究揭示:脂肪酸才是植物傳給菌根真菌主要碳源
    中科院上海植生所研究揭示:脂肪酸才是植物傳給菌根真菌主要碳源 2017-06-08 22:27:00來源:央廣網
  • 一種脂肪酸可殺死癌細胞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一種名為二高-γ-亞麻酸(DGLA)的脂肪酸可以殺死人類癌細胞。研究人員近日在《發育細胞》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這一發現對於開發新的癌症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DGLA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在我們體內少量存在。
  • 「新發現」闢謠!南加州大學研究:魚類中的ω-3脂肪酸並不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症
    早前,21項流行病學研究、包含181,580名參與者的薈萃分析表明,ω-3脂肪酸具有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的潛力,「好的脂肪」在魚中大量發現。然而,到目前為止,大多數評估ω-3在避免或減少人類認知能力下降方面的研究並沒有顯示出益處。
  • 一項長達6年研究發現,脂肪不是長胖的關鍵,這種脂肪酸才是
    看到一個關於猴子脂肪酸和體重的有趣研究,想到中秋國慶8天小長假和胖三斤關係,忍不住分享給想控制體重的朋友們。研究人員在環境受控的情況下,用成分不同但熱量相同的兩種飲食方案餵養42隻猴子長達6年飲食方案是為了保持體重而精心設計過的,但與植物油組相比,反式脂肪酸組的猴子體重增加了,囤積了3倍的內臟脂肪,血胰島素水平也更高。研究對象是猴子,脂肪酸所佔的比例也和我們正常膳食有區別,但關於脂肪酸和體重的相關知識還是值得了解的。
  • JGR Atmospheres:熱帶地區正在擴張,氣候變化是主因
    地球的熱帶正在向兩極擴張,發表於JGR Atmospheres的一項新研究認為,這種擴張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海洋變化所驅動的。熱帶地區全年日照最直接,平均氣溫高,降雨量大。圖片來源:maxpixel.net熱帶像一條溫暖潮溼的帶一樣環繞著地球中部。這一地區全年日照最直接,平均氣溫高,降雨量大。
  • 癌細胞研究有了新方向:一種不飽和脂肪酸DGLA有助於殺死癌細胞
    近日,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WSU)的研究人員在《發育細胞》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一種二高-γ-亞麻酸(不飽和脂肪酸)DGLA,可以誘發鐵死亡機制將癌細胞殺死,從而對癌症以外的疾病產生影響。這項研究是由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對秀麗隱杆線蟲模型對DGLA對細胞的具體作用進行了研究。在實驗過程中,秀麗隱杆線蟲餵食了富含DGLA的食物後,會導致線蟲生殖細胞肥大和不育,使細胞鐵死亡。在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秀麗隱杆線蟲模型研究的結果在人類癌細胞模型研究中也會出現,如若將DGLA精確地遞送至人類癌細胞,同樣會誘發細胞肥大症,並導致癌細胞死亡。
  • 不飽和脂肪酸知多少
    人體三大能量物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組成的甘油三酯。脂肪酸有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之分,化學上把不含C=C雙鍵的脂肪酸稱為飽和脂肪酸(所有的動物油除魚油外都是飽和脂肪酸);把含有C=C雙鍵的脂肪酸稱為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
  • 脂肪酸家族: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
    正像前面所說,脂肪酸有很多種。那麼,是什麼讓脂肪酸的種類如此豐富呢?首先,我們要知道脂肪酸的基本單位是碳氫鏈,碳氫鏈結構的不同造成了脂肪酸種類的不同,讓脂肪酸有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之分。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都是脂肪酸的一種,但是兩者卻有很大不同。飽和脂肪酸具有鋸齒形的直鏈結構,吸引力較強,熔點(固體從固態轉化為液態的溫度)較高。
  • 【研究】多吃牛排可減肥 水產品能降低抑鬱症病發率
    多吃水產品可降低抑鬱症病發率環球網援引《每日新聞》報導,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和慶應義塾大學的合作團隊稱,多吃魚、貝類等水產的人,其抑鬱症發病率比一般人小了一半。同時研究還認為,青背類魚中富含的「歐米伽3脂肪酸」對預防抑鬱症有一定效果。
  • 淺談中鏈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MCFAs氧化可產生大量的乙醯CoA進入三羧酸循環而提供能量,可以將MCFAs補充到幼小動物飼糧中而供應能量,改善動物的能量狀況,提高幼小動物的存活率,在動物營養中具有很大的利用價值。腸道形態是影響動物腸道健康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 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在中鏈脂肪酸合成硫酯酶的定向設計方面...
    醯基鏈長為六到十個碳原子的中鏈脂肪酸(MCFAs, C6–C10)及衍生物具有獨特的應用價值。與長鏈組分相比,中鏈烷烴/烯烴及脂肪酸酯更適合用來替代汽油等現有化石燃料;中鏈脂肪酸還具有抗菌、免疫調控等效果,使相關衍生物廣泛應用於食品、藥物生產中。近年來脂肪酸的微生物合成取得了許多進展,但產物中應用價值更高的中鏈脂肪酸含量仍然較低。
  • 餘金權課題組報導脂肪酸直接β內酯化的反應
    此外,絕大多數反應需要預先引入導向基團來加速碳氫活化進程,從而導致該策略需要額外兩到三步反應來最終得到母體脂肪酸。事實上,為了實現某一目標碳氫活化反應,研究人員勢必要重新設計及優化催化劑,配體,導向基及反應條件。因此,如何發展一種具有極大的普適性,卻簡單易操作且能工業化的碳氫活化反應,是擺在研究者面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