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鏈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2021-02-13 佰仕路脂肪酸營養

中鏈脂肪酸(MCFAs)是含有6~12個碳原子地飽和脂肪酸,主要包括己酸(C6)、辛酸(C8)、癸酸(C10)和月桂酸(C12),存在於動物乳脂和各種飼料原料中,具有特定的營養和代謝作用,可以為動物體快速供能,直接被腸道上皮細胞吸收,維持腸道完整性,還可以通過促進人體對長鏈脂肪酸的分解而用於減肥。

MCFAs氧化可產生大量的乙醯CoA進入三羧酸循環而提供能量,可以將MCFAs補充到幼小動物飼糧中而供應能量,改善動物的能量狀況,提高幼小動物的存活率,在動物營養中具有很大的利用價值。

腸道形態是影響動物腸道健康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小腸絨毛高度、隱窩深度是反映小腸結構功能的兩個重要的指標,絨毛的邊緣存在著大量的腸上皮細胞,具有營養物質的吸收功能,若腸上皮細胞減少,將會造成營養物質吸收功能下降。MCFAs可為腸上皮細胞快速提供能量,提高黏膜結合酶和腸道二糖酶的活性,提高腸道絨毛高度,改善動物的消化吸收功能,維持動物腸道的完整性。

MCFAs及單甘酯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有利於穩定動物腸道菌群的平衡,且中鏈單甘酯的抑菌效果優於游離脂肪酸。MCFAs是一種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與細菌病原體的細胞膜有著相似的HLB值,可以穿透細菌等病原體的細胞膜,進入細胞內抑制細菌DNA複製和脂肪酶活性,發揮抑菌作用。研究發現,月桂酸單甘油酯可抑制芽孢萌芽或殺死芽孢,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糞腸球菌等細胞壁的合成,癸酸單甘酯能破壞幽門桿菌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MCFAs對人和動物機體的免疫系統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參與機體免疫系統的調控。GPR84是一種在免疫細胞中高度表達的信號蛋白,而MCFAs可作為GPR84的配體,表明MCFAs參與機體的免疫調控。研究發現,MCT顯著促進大鼠IgA的分泌和IL-6的表達,抑制腫瘤壞死因子α、IL-18、巨噬細胞炎性蛋白-2、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等促炎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表達。可見,MCFAs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MCFAs的單甘酯具有抗病毒特性,尤其是月桂酸單甘油酯,可以抑制病毒的感染和傳播,起到預防和治療相關病毒性疾病的作用。中鏈單甘酯可以顯著降低囊膜病毒如單純性皰疹病毒、綿陽髓鞘脫落病毒等的病毒滴度[35],月桂酸單甘酯能夠顯著抑制流感病毒、口腔炎病毒的增殖,抑制SIV病毒的感染和傳播。

MCFAs具有獨特的理化性質,能夠被動物快速吸收來補充能量,同時具有抗菌抗病毒、免疫功能調控、維持腸道完整性及平衡腸道菌群等多種生理功能,應用於動物生產可以改善動物的生產性能、腸道發育、菌群平衡、預防和治療相關疾病,在畜牧生產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編輯:黎啟明

圖文:薛永強

相關焦點

  • 短鏈脂肪酸的模擬人生:如何影響宿主的情緒、認知和行為?
    另一項研究則提示了不同濃度的短鏈脂肪酸或將帶來不同的結果——高劑量丁酸鈉(1.2g / kg)丁酸鈉可促進血漿應激標誌物皮質酮、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和葡萄糖水平增加,而低劑量(200 mg/kg)僅能輕微增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 現有的這些動物研究中,丁酸通常是在超生理濃度下給予的 。
  • 脂質營養健康·那些事之二:中鏈脂肪酸在豬場替抗方案中的考量
    相比長鏈脂肪酸由淋巴系統的胸管轉到左頸靜脈進入血管系統的較長路程,中短鏈脂肪酸一部分在腸道中直接被利用,另一部分快速經肝門靜脈到肝臟,迅速為身體供能。,服務畜牧  5、仔豬性能:吸收和氧化的路徑短、有抑菌功能、可增強腸道上皮細胞的結構;Xv7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6、抑菌殺菌Xv7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最小抑菌濃度:與短鏈和長鏈脂肪酸相比,中鏈脂肪酸有較低的最小抑菌濃度。
  • 微生物+代謝組 | 微生物-短鏈脂肪酸-宿主軸全面解析
    8.王可鑫等.短鏈脂肪酸介導的宿主腸道免疫調控機制.動物營養學報,2020.9.蒙丹麗等.短鏈脂肪酸在腸道中的生理作用.Chinese Journal of New Clinical Medicine,2018.10.高景等.瘤胃上皮短鏈脂肪酸的吸收和代謝.動物營養學報,2018.
  • 亞洲最大丁酸鹽生產商,新奧農牧致力於打造長、中、短鏈脂肪酸全...
    俗話說「養豬就是養腸道」,影響腸道功能最主要的就是腸道微生物,所以「養腸道就是養微生物」,後腸段厭氧微生物將飼料中未消化的纖維、半纖維、多聚糖等物質分解為短鏈脂肪酸,所以「養微生物的實質就是養短鏈脂肪酸(SCFA)」。
  • 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在中鏈脂肪酸合成硫酯酶的定向設計方面...
    醯基鏈長為六到十個碳原子的中鏈脂肪酸(MCFAs, C6–C10)及衍生物具有獨特的應用價值。與長鏈組分相比,中鏈烷烴/烯烴及脂肪酸酯更適合用來替代汽油等現有化石燃料;中鏈脂肪酸還具有抗菌、免疫調控等效果,使相關衍生物廣泛應用於食品、藥物生產中。近年來脂肪酸的微生物合成取得了許多進展,但產物中應用價值更高的中鏈脂肪酸含量仍然較低。
  • 脂肪酸的轉運與氧化分解
    脂肪中儲存的能量主要在脂肪酸中。脂解產生的脂肪酸與清蛋白(白蛋白)結合,生成極高密度脂蛋白,經血液循環運輸到需要能量的組織。組織通過各種轉運蛋白(CD36、FATP、FABP等)攝取脂肪酸。CD36是脂肪酸轉位酶(fatty acid translocase,FAT),屬於B類清道夫受體。
  • 脂肪酸的構成及用途
    脂肪酸根據碳鏈長度的不同又可將其分為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其碳鏈上的碳原子數小於6,也稱作揮發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中鏈脂肪酸(Midchain fatty acids,MCFA),指碳鏈上碳原子數為6-12的脂肪酸,主要成分是辛酸(C8)和癸酸(C10);長鏈脂肪酸(Longchain fatty acids
  • 島津LC/MS/MS短鏈脂肪酸分析方法包的在日發售
    近日LabSolutions LCMS用島津LC/MS/MS短鏈脂肪酸分析方法包的在日本上市 1.Question  想通過LC/MS分析腸道菌群產生的短鏈脂肪酸,是否存在一個適用於衍生步驟的合理測定平臺?
  • 科學家建立脂肪酸命運分析新方法
    脂肪酸是線粒體氧化分解的底物,為維持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活化的脂肪酸(脂醯輔酶A)需要通過脂醯肉鹼(acyl-carnitines)轉運系統將脂肪醯基轉移到線粒體基質中進行β-氧化,acyl-carnitines的水平可顯示線粒體輸入和利用相應acyl-CoAs的效率。
  • 營養學基礎:蛋白質和脂肪的分類與生理功能
    人類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並滿足各項體力活動和生長發育的需要,必須每日從食物中攝取各種營養素和能量。人體需要的營養素種類繁多,可概括為六大類: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水。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經過氧化分解釋放能量,滿足機體能量的需要,所以又稱三大產能營養素。(一)蛋白質的生理功能及分類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
  • Science:揭示短鏈脂肪酸觸發植物對細菌的免疫反應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研究人員發現植物細胞中的受體通過簡單的分子構成單元(building block)識別細菌。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僅含有某些短鏈脂肪酸成分的LPS樣品才能引發植物免疫防禦。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在所有這些活性LPS樣品中發現了極強粘附性的游離脂肪酸分子。經過數月的實驗,他們才能將這些游離脂肪酸與LPS分離開來。Ranf說,「當我們最終成功地產生高度純化的LPS時,很明顯的是,植物細胞根本沒有對它們產生反應!
  • 異質微生物群降解木質纖維素產生短鏈脂肪酸
    異質微生物群降解木質纖維素產生短鏈脂肪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8 17:21:48 瑞士伯爾尼應用科技大學(BFH)Michael H.
  • 脂質營養健康·那些事之一:無抗條件下短鏈脂肪酸在豬的應用
    隨著我國全面「飼料禁抗」的腳步日益臨近,市場上種類繁多的替抗產品百花爭豔、爭奇鬥豔,在這些替抗產品中,中短鏈脂肪酸作為一種高效、無汙染、無殘留的天然保健型飼料添加劑,可顯著改善動物健康狀況,提高抵抗疾病能力、個體生長速度和日糧利用效率,改善屠體品質,提高經濟效益,因而受到了越來越多行業內人士的關注。
  • 脂肪酸家族: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中的雙鍵是順式結構,分子呈彎曲狀,結構比較鬆散,熔點較低。無論是動物油還是植物油,都含有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只不過通常動物油含的飽和脂肪酸多,植物油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但我們必須明確一點:不能將飽和脂肪酸和動物油畫等號,也不能將不飽和脂肪酸和植物油畫等號。實際上,動物油和植物油中都有「異類」,作為動物油的魚油因為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為液體;作為植物油的棕櫚油卻因為含有很多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為固體或半固體。
  • 不飽和脂肪酸知多少
    根據C=C雙鍵個數的不同,不飽和脂肪酸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ω-9系列)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二種;根據C=C雙鍵的位置及功能又將多不飽和脂肪酸分為ω-6系列和ω-3系列。不同於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在室溫中呈液態狀,而且當冷藏或冷凍時仍然是液態;而單不飽和脂肪,比如在橄欖油中所發現的,在室溫中呈液態,但當冷藏時就會硬化。
  • 脂肪酸的合成代謝
    三碳片段合成糖、脂、蛋白或核酸都可以,但人體中的二碳片段(乙醯輔酶A)只能用來合成脂類,主要是酮體、脂肪酸和膽固醇。不論來自糖還是脂,乙醯輔酶A都是在線粒體中形成的,要合成脂肪酸或膽固醇都必須進入細胞質。乙醯輔酶A不能透過線粒體膜,要先與草醯乙酸合成檸檬酸,再通過檸檬酸轉運蛋白(SLC25A1)進入細胞質。
  • 脂肪酸合成途徑調控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梁斌課題組在脂肪酸合成途徑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 梳理Ω-3脂肪酸功能研究最新進展
    Omega-3脂肪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具有很多健康益處。基於此,小編針對Ω-3脂肪酸功能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Mfsd2a是一種將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脂質運送到細胞膜中的轉運蛋白。DHA是一種在魚油和堅果中發現的Ω-3脂肪酸。為了測試這種功能在血腦屏障中的重要性,Gu團隊構建出Mfsd2a發生突變的小鼠,在這種突變中,單個胺基酸替換關閉這種蛋白運送DHA的能力。
  • 肝臟有什麼生理功能?哪些行為會損害肝功能
    肝臟被稱為人體的「加工廠」,因為食物需要經過肝臟分解代謝後才能轉化為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那麼,除了充當加工廠的角色之外,肝臟還有哪些方面的生理功能?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會導致肝功能受損呢?肝臟的5個生理功能肝臟作為人體中重要的臟器,其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5個:1.代謝功能:代謝功能也就是開頭我們所講的再加工作用,食物經過胃腸初步消化之後,會被輸送到肝臟當中,進行分解代謝,如蛋白質會被分解為胺基酸
  • 脂肪酸的不同氧化方式
    常見的偶數碳飽和脂肪酸通過普通的β-氧化即可完成代謝。不過一些特殊的脂肪酸,如不飽和脂肪酸、支鏈脂肪酸和超長鏈脂肪酸(22碳以上),氧化時需要某些不同的過程,包括異構化、α-氧化、ω-氧化,以及過氧化物酶體中的氧化過程等。對於不飽和脂肪酸,一般每個雙鍵要少一次脂醯輔酶A脫氫過程,即減少一個FADH2。但除了能量差異,還會有雙鍵位置和構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