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酸合成途徑調控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梁斌課題組在脂肪酸合成途徑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
研究發現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泛素化降解途徑調節脂肪酸合成的新...
該研究發現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過磷酸化增加內質網錨定蛋白Insig的活性,進而抑制肝臟脂質合成的功能,揭示了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泛素化降解途徑調節脂肪酸合成的新機制。肝臟脂肪酸從頭合成的增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AMPK是真核生物主要的能量感應因子,在能量應激的情況下感應細胞內升高的AMP:ATP和ADP:ATP水平,通過抑制合成代謝,促進分解代謝使能量達到穩態。AMPK作為機體重要的能量感應因子,調控著蛋白質、脂肪和糖代謝等過程。二甲雙胍是臨床中治療2型糖尿病的首選藥物,能夠通過激活AMPK改善機體糖脂代謝紊亂。
-
Cell Metabolism過氧化物酶體的脂質合成調控炎症進程!
2015年1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脂肪酸合成酶介導的脂肪生成能保持中性粒細胞的活力粒細胞生成過程需要脂肪酸合成酶,但是脂肪酸合成酶卻不主動影響粒細胞分化脂肪酸合成酶調控乙醚脂肪合成並維持中性粒細胞細胞膜的構成抑制乙醚脂肪合成能恢復由脂肪酸合成酶缺失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
轉錄因子調控水稻細胞壁合成機理研究獲進展
近期研究團隊從反向遺傳學途徑,利用酵母單雜技術,對調控水稻細胞壁纖維素合成的轉錄因子OsMYB61進行文庫篩選,獲得NAC家族的一個轉錄因子OsSND2,研究表明OsSND2能夠結合OsMYB61的啟動子,調控OsMYB61的功能表達,影響纖維素的合成,從而導致細胞壁的結構變異。
-
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在中鏈脂肪酸合成硫酯酶的定向設計方面...
醯基鏈長為六到十個碳原子的中鏈脂肪酸(MCFAs, C6–C10)及衍生物具有獨特的應用價值。與長鏈組分相比,中鏈烷烴/烯烴及脂肪酸酯更適合用來替代汽油等現有化石燃料;中鏈脂肪酸還具有抗菌、免疫調控等效果,使相關衍生物廣泛應用於食品、藥物生產中。近年來脂肪酸的微生物合成取得了許多進展,但產物中應用價值更高的中鏈脂肪酸含量仍然較低。
-
蛋白醯化修飾調控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課題組與華東理工大學葉邦策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蛋白賴氨酸醯化修飾在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代謝通路中的調控新機制,研究工作發表在8月Cell Chemical Biology(
-
研究解析真菌棒麴黴素生物合成的分子途徑及調控機制
因此,解析真菌中棒麴黴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礎,並闡明其合成途徑及調控機制,對創製果實採後棒麴黴素防控技術至關重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組長期從事果實採後病理學研究。研究團隊前期從擴展青黴(Penicillium expansum)中鑑定到一個含有15個基因的棒麴黴素合成基因簇,證明了該簇中基因對棒麴黴素合成的調控作用,揭示了棒麴黴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礎,並發現響應環境pH信號的轉錄因子PePacC能通過調控該基因簇中基因表達控制棒麴黴素合成。
-
微生物合成生物醫學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對嗜鹽微生物的研究不僅為探索生命的極限適應機制提供了重要啟示,同時也為其特殊功能和代謝產物的利用提供了可能。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向華研究組一方面從事極端嗜鹽古菌遺傳機制(如基因組複製和CRISPR功能)的基礎研究,另一方面長期開展嗜鹽微生物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應用基礎研究。
-
研究發現脂肪酸能夠驅動吞噬膜擴張
研究發現脂肪酸能夠驅動吞噬膜擴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7 15:14:50 德國科隆大學Martin Graef研究組研究發現在自噬過程中,磷脂合成過程中產生的局部脂肪酸驅動吞噬泡的擴張
-
Mol Cellu Biol:李林等揭示泛素連接酶ITCH負調控Wnt途徑的分子機制
《分子與細胞生物學》(《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李林研究組的研究論文「The E3 Ubiquitin Ligase ITCH Negatively Regulates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by Targeting Dishevelled
-
上海生科院等在脂質代謝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李伯良與宋保亮長期合作從事膽固醇代謝調控研究,他們發現膽固醇酯合成酶ACAT2通過在其277位的半胱氨酸殘基上進行泛素化修飾而降解,膽固醇和脂肪酸誘導的ROS可氧化該半胱氨酸殘基,從而抑制ACAT2 膽固醇和脂肪酸調控ACAT2泛素化降解的示意圖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首頁 » 人物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來源: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檸檬烯微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周雍進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楊曉兵合作,在Biotechnology 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Microbial production of
-
檸檬烯微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Achievements and perspectives的綜述論文,討論近年來學界通過合成生物學和代謝工程策略構建微生物細胞工廠,生產高價值萜類化合物檸檬烯及其衍生物的研究進展。合成生物學和代謝工程的快速發展為構建微生物細胞工廠、實現檸檬烯及其衍生物的可持續高效生產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介紹微生物檸檬烯規模化生產面臨的挑戰,包括高效代謝路徑關鍵酶發掘與表徵、宿主細胞代謝嚴謹調控、檸檬烯及其衍生物生物毒性等。
-
武漢植物園「一種調控植物黃酮醇合成的基因及應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大量研究表明淫羊藿中主要活性成分為類黃酮化合物,特別是C8位置異戊烯修飾的黃酮醇苷類化合物。例如,常用於淫羊藿藥材質量控制和化學型分類的四種主要活性成分,朝藿定A,B,C和淫羊藿苷(EpimedinA, B, C, Icariin),均屬於黃酮醇苷類化合物。黃酮醇苷代謝物屬於類黃酮合成途徑中的黃酮醇分支途徑的末端產物。
-
Developmental Cell:茉莉酸甲酯信號途徑的調控模式研究新進展
赤黴素(Gibberellins,GAs)調控茉莉酸甲酯(JA)的信號轉導途徑,而JA信號途徑在植物發育和脅迫誘導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JA作為植物發育中重要的信號途徑,一直是研究熱點。然而,植物各種信號途徑之間的調控網絡複雜,大部分植物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仍然不清楚。
-
脂肪酸的合成代謝
當機體有充足的還原力(NADPH)和結構單元(比如二碳和三碳分子),就會加速合成代謝,用於生長和儲存。三碳片段合成糖、脂、蛋白或核酸都可以,但人體中的二碳片段(乙醯輔酶A)只能用來合成脂類,主要是酮體、脂肪酸和膽固醇。不論來自糖還是脂,乙醯輔酶A都是在線粒體中形成的,要合成脂肪酸或膽固醇都必須進入細胞質。
-
中科院版納植物園樟科植物比較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在前期系統發育基因組學的基礎上,版納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研究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分別選取滇潤楠(Machilus yunnanensis)和滇新樟(Neocinnamomum caudatum)為實驗材料,完成了比較轉錄組分析研究。 滇潤楠花朵、花苞及葉片轉錄組數據獲得了37,877個差異表達的轉錄本序列,其中各有121個和111個顯著差異表達基因被歸類到開花調控網絡和激素調控網絡。
-
Cell Metabolism | 脂肪酸儲存酶DGAT1可作為調節抗膠質母細胞瘤的新型靶點
GBM細胞具有高度侵襲性和瀰漫性, 手術難以完全切除, 且GBM對放化療高度耐受, 因此尋找與GBM發病和惡性進展相關的基因靶點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脂肪酸合成途徑能夠為細胞提供了細胞膜組成成分、細胞內信號轉導的信使分子以及作為能源參與TCA循環。
-
中山大學肖仕課題組發文綜述總結脂質調控植物低氧應答的研究進展
中山大學肖仕課題組發表特邀綜述總結脂質調控植物低氧應答的研究進展責編 | 逸雲目前,極端氣候頻繁發生已有研究揭示,植物細胞通過類泛素化N-末端蛋白降解機制,調控膜脂錨定的乙烯轉錄因子ERF-VII家族的穩定性,來實現對低氧脅迫的感知和信號轉導,表明膜脂分子在這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機制一直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