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下的語言,是國際指定的官方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擁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語使用者人數,僅次於漢語和西班牙語母語使用者人數。
英語的發展要追溯到公元410年,羅馬人離開不列顛之後,日耳曼部族包括盎格魯、薩克遜開始湧入。羅馬人走後,沒有留下他們使用的拉丁語,反倒是實用的盎格魯薩克遜語言進入到當地人的語言,帶去了新的詞彙。公元597年,基督教傳入英國。基督教的流行,使當地人更容易接受拉丁文的怪字。
公元800年,丹麥人入侵英國。維京語言給英語帶來了好戰意味明顯的詞彙,英語中共有2000個詞彙源於維京人。1066年,徵服者威廉入侵不列顛,帶來了來自海峽對岸的法語。法語成為了上層階級與官方事務用語。總的來講,英文大概從諾曼語中吸收了一萬多個單詞。1337年,英法百年戰爭開始。在這116年的爭鬥中,英語吸收了法語中的戰爭詞彙,並逐步取代法語,成為當權者的語言。
100年之後誕生了莎士比亞。字典告訴我們,莎士比亞大概發明了2000多個新字,包括好用的詞彙還有很多當時的流行詞彙。
1611年出現了詹姆士王版聖經。新聖經使用了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語言,使得聖經中的教訓不再是「王宮粉牆上」的文字,而是手中的小冊,並有傳教士在每間教堂宣傳。17世紀,科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皇家學院的科學家們一開始用拉丁文溝通,後來發現其實用自己的母語英文會更簡潔。新事物的發現產生了許多新的詞彙。在日不落帝國迅速擴張時期,英語從殖民地不同的語言中吸收了許多新的詞彙與表達。據統計,在1815年到1914年期間,新變種的英文得以在世界各地發展。
隨著英文向四面八方擴張,詞典編纂者也隨之出現,這些人想要解決拼字不統一的無政府狀態,於是詹森博士花了九年編成了一本英文字典,促成了拼寫的統一。英語由古代從丹麥等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以及德國、荷蘭及周邊移民至不列顛群島的盎格魯、撒克遜以及朱特部落的白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並通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19至20世紀,英國以及美國在文化、經濟、軍事、政治和科學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使得英語成為一種國際語言。如今,許多國際場合都使用英語做為溝通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