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拉於1765年在他的著作《三角形的幾何學》中首次提出定理:三角形的重心在歐拉線上,即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和外心共線,這條線被命名為歐拉線。
如上圖,歐拉線(圖中的紅線)是指過三角形的垂心(藍)、外心(綠)、重心(黃)和歐拉圓圓心(紅點)的一條直線。
註:三角形三邊的中點,三高的垂足和三個歐拉點(連結三角形各頂點與垂心所得三線段的中點)九點共圓,稱為歐拉圓。
歐拉線在近期各學校(包括新泰一中和泰安一中)的高二考試中多次出現,題目如下圖所示。
本題主要考查直線的方程、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以及圓的方程。我們可以通過如下分析來解題:
首先,根據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所以我們只需要滿足兩個心(重心、外心和垂心的其中兩個)在歐拉線上,那麼根據歐拉線定理第三個心一定也在歐拉線上。
其次,求C點坐標,可以用待定係數法設出來,有兩個未知數,因此我們只需要列出兩個線性無關方程即可解出來。
最後,具體的依據有兩條:
①因為外心是△ABC三條邊中垂線(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因此線段AB的中垂線一定過外心,而歐拉線方程已經給出。
因此聯立兩直線方程可以求出外心坐標設為M,再根據丨AM丨=丨BM丨=丨CM丨列出關於點C橫縱坐標的第一個方程;
②已知△ABC中三頂點坐標分別為A(x1,y1),B(x2,y2),C(x3,y3),則此三角形重心坐標為((x1+x2+x3)/3,(y1+y2+y3)/3)。
再利用重心也在歐拉線上列出關於點C橫縱坐標的第二個方程。
具體解題步驟如下,
設C(x,y),
由A(-4,0)和B(0,4)可得線段AB的中垂線方程為y=-x,
因為歐拉線方程為x-y+2=0,
所以y=-x與x-y+2=0的交點M(-1,1)為△ABC的外心,
所以MA=MC,即(x+1)²+(y-1)²=10。
由A(-4,0),B(0,4)和C(x,y)可得△ABC的重心坐標為
,代入歐拉線方程,得x=y+2,
代入(x+1)²+(y-1)²=10中,
解得y=0,x=2或y=-2,x=0,
所以點C的坐標可以是(2,0)或(0.-2)。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