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東西哲人們究思辨之能,究宇宙底蘊,然受思維方式和三維空間的局限,罕有能超出直線性哲學的狹窄渠道,一窺本來多維多層空間之宇宙全豹者。
對於肉眼可睹的飛碟、特異功能等現象,現代科學和線性哲學已感茫然無措,何況更多肉眼範圍外的深奧現象。欲俯瞰宇宙全景,描摹出大致近似真實的宇宙模式,必須打破線性思維和三維空間的束縛,調動一切心理潛能,綜合一切訊息手段,大大擴展心量,全方位接收訊息,始可得其仿佛。
而達此之途,莫過於禪定止觀。在正定中,心念寂止,慣性意識剝落,超越時空、物我、宏觀、微觀、多維空間的訊息呈現,依此修觀,進行綜合性的立體思維,才易於獲得頓悟,把握真實。佛陀及其聖弟子,由禪思而得窮徹萬法的睿智,為俯接群機,仍常用線性哲學原理說法,通過邏輯推論,破除空有等執,於破執中實已建立起多維多層的宇宙模式框架。
如破時空實有,顯其皆依緣起故大小相容、一多相入,意味著空間可有多維,現代科學界才有此類假說。然科學為理論推測,佛學則依定心直覺。《華嚴》等描述佛陀自證境界的大乘經教中,以佛海印定中所現森羅萬象,提供了一幅多維多層的宇宙西洋景:在這裡,萬劫圓融,大小相入,一即一切,一念心中見無量無邊佛剎,經無量無數長劫,起無量無盡六度萬行;一微塵中,現無量無數國土眾生,出無量無數經卷;百億剎海,彈指即過,無量化身,動念即生;十重法界三千世間,共同一處而不相妨礙。
臺、賢二宗祖師,由此歸納出「一念三千」、「事事無礙十玄門」的哲學體系,理雖玄奧,事非無本。現代科學界提出的巨系統多功能態說,微露「一念十法界」之影跡;生物全息論則觸及微細相容無礙之理,然尚乏實證,且去佛海印定中的境界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