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Genetics:新的前列腺癌致病基因 ,C-MYC或L-MYC基因

2021-02-12 基因信息AGCT



最近,前列腺癌研究人員對臨床局部性、多灶性前列腺癌的空間異質性進行了詳細的分子分析,以描述新的致癌基因或腫瘤抑制基因,發現了驅動前列腺癌的一小群新基因。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5月25日的《Nature Genetics》。

這項研究包含74名格裡森分級評分為7的腫瘤患者的分子圖譜。(格裡森是用來評估侵略性前列腺腫瘤的分類系統)。其中,研究人員在來自5名前列腺切除患者的多個腫瘤樣本中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通過仔細分析每個前列腺內每個腫瘤病灶的遺傳學,研究人員可以給每個腫瘤得出「侵襲性評分」,這些評分顯示,即使很小的腫瘤也可能包含有攻擊性的細胞,它們能夠改變患者的預後。更詳細的分析清楚地發現,MYC癌基因家族的兩個成員在疾病發展中起了作用,其中一個——「C-MYC」是驅動這種侵襲性疾病的罪魁禍首。另一個——「L-MYC」已知與肺癌和其他癌症有關。

「這項研究表明,前列腺癌基因突變在腫瘤的不同區域存在空間差異,因此將有助於開發新的診斷測試,通過使治療進一步個性化,而改善治療的效果。」大約有一半的前列腺癌患者有C-MYC或L-MYC基因突變,但絕不會同時具有兩個。

原文標題:

Spatial genomic heterogeneity within localized, multifocal prostate cancer

來源於:生物通+Nature Genetics等

AGCT-CHINA

基因測序資訊AGCT

第三方非營利性信息平臺,彙編生命科學資訊。

專注生命及移動互聯醫療行業:涉及科研動態,文獻速覽,投資動態,技術前沿,名人趣事等。

QQ討論群:390135684 。小編個人微信號:wx-jungang ,歡迎加友,共同探討分析。

需要你的分享關注

相關焦點

  • MYC-MYB轉錄因子調控擬南芥維管束鞘特異性基因表達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特異性基因表達模式的調控機制。近日,英國劍橋大學Julian M.該研究通過對公開數據的GO分析發現,參與硫代葡萄糖苷合成的基因大多在維管束鞘中高表達。MYB和MYC轉錄因子在控制硫代葡萄糖苷合成相關基因表達中發揮作用,該研究發現,MYB28、MYB29和MYB76的基因在維管束鞘高表達。
  • 胃癌細胞增殖與相關基因的表達
    癌基因編碼的蛋白主要包括生長因子、生長因子受體、信號轉導通路中的分子、基因轉錄調節因子核細胞周期調控蛋白等幾大類型。細胞信號轉導是細胞增殖分化的基本調解方式,而信號轉導通路中蛋白因子的突變是細胞癌變的主要原因。已知與胃癌相關的癌基因有:c-myc、ras、hst、c-erbb-2、k-sam、n-myc、met等。
  • 如何在細胞系中敲除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
    我們一般在細胞基因敲除的時候都是在腫瘤細胞系中進行的,我們一般將要敲除的基因分為兩類:促進細胞增殖基因(原癌基因),抑制細胞增殖基因(抑癌基因),所有的後面細胞的操作都要和這兩個概念有關。促進細胞增殖基因:該基因在細胞代謝、分裂、細胞周期等具有促進的作用,可以使得細胞的增殖速度加快,對細胞生長有優勢;抑制細胞增殖基因:該基因是抑制細胞代謝、分裂或者對細胞的分裂有嚴格的調控作用,可以使得細胞的增殖處於正常速度或者是不失控的狀態下,對細胞的生長處於正常狀態非常重要。
  • Nature Genetics:新的努喃綜合症的致病基因SOS1被發現
    雖然以前關於此病的科學研究已鑑別出PTPN11基因變異引起近50%的努喃綜合症病例,KRAS致癌基因的變異則引起少數努喃綜合症重症病例。但是仍舊有將近一半病例的基因類型無法解釋。為了鑑別候補基因,研究人員對100多個努喃綜合症患者兒童進行基因分析,這群NS患者沒有
  • Nature communication:REGγ調節經典wnt信號途徑促進皮膚癌發生
    2015年4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 前列腺癌跨譜系全基因組薈萃分析可確定新的風險基因座和預測患病...
    前列腺癌跨譜系全基因組薈萃分析可確定新的風險基因座和預測患病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5 16:25:57 前列腺癌跨譜系全基因組薈萃分析可確定新的易感基因座並為遺傳患病風險預測提供依據,這一成果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諾裡斯綜合癌症中心
  • 多基因突變已成為膀胱癌致病主要原因
    膀胱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多步驟的過程,異常基因型的長期積累導致惡性表型的出現。近幾年來,膀胱癌相關基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膀胱癌發病與是由於原癌基因轉變為癌基因時,它通過過度表達基因產物或表達功能異常的蛋白產物致癌。
  • Nature 中文摘要 27 August 2015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4/n7566/full/nature14963.html真核生物在進化流的兩個時期(即線粒體起源和質體起源的兩個時期)獲得原核基因,此後便會發生大範圍的差異性基因缺失,這揭示了複雜細胞的核基因組中大量的內共生印跡。
  • C-Myc 與RNA-seq分析
    Okay,扯的有點遠,大家看題目,我除了寫了RNA-seq,還寫了C-Myc,這可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基因,做癌症生物學的人知道它與增殖信號相關,做幹細胞的人知道這是yamanaka在製作小鼠iPS所選用的四個轉錄因子之一,這個基因被研究的也很早,目前依舊火熱中。
  •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of MYC-driven lymphomas require ...
    The c-myc oncogene driven by immunoglobulin enhancers induces lymphoid malignancy in transgenic mice. Nature. 1985;318(6046):533-538.5.Askew DS, Ashmun RA, Simmons BC, Cleveland JL.
  • Oncogene:C-rel抑制B淋巴瘤生長機制
    哺乳動物細胞內的NF-KB由五個亞基組成,包括:RelA/p65, RelB, c-Rel, p50/p105 (NF-κB1) 以及 p52/p100 (NF-κB2)。RelA 與 c-Rel參與了由IKK-b介導的經典的NF-KB信號激活,其中c-rel被認為與淋巴瘤密切相關。C-rel表達於B細胞的各個發育階段,其中在成熟的B細胞中表達量最為旺盛。
  • 英科學家發現新的「痛覺基因」
    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Nature genetics》雜誌上。據報導,痛覺是進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一種預警機制,能警告生物環境中的危險和潛在的組織傷害。有很少數人天生不會感到疼痛,但他們時刻處在危險中,會積累大量身體損害而不自知,往往導致壽命變短。人們也不希望感受過度疼痛或慢性疼痛,現有的緩解疼痛措施並不理想。
  • Nature genetics:轉座子突變分析發現黑色素瘤驅動基因
    2015年4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sleeping
  • Nat Plants| 發現C3植物中可控制基因在維管束鞘細胞特異表達的調控模塊,加速C4水稻的構建
    Hibberd團隊,使用C3植物擬南芥,鑑定了驅動基因可在維管束鞘細胞中表達的順式元件和轉錄因子。為了更好地了解擬南芥細胞細胞特異性基因表達的調控,作者通過GO分析,發現GLS生物合成途徑中的大多數基因都在維管束鞘細胞中富集表達。隨後重點研究了在維管束鞘細胞中表達強烈的MYB76基因。
  • MYC基因通過超級增強子實現高效出核
    MYC基因通過超級增強子實現高效出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 13:31:31 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醫院Rolf Ohlsson、Anita Göndör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
  • 專家繪出中國高致死性前列腺癌基因圖譜 填補空白
    中國專家繪出中國高致死性前列腺癌基因圖譜。研究示意圖中新網上海7月10日電 (孫國根 秦曉健 陳靜)記者10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首席專家葉定偉教授和朱耀教授率領的臨床研究團隊,歷經4年艱苦研究,終於繪出中國高致死性前列腺癌基因圖譜,並發現,中國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胚系DNA修復基因突變率為12%。據悉,這樣的基因圖譜此前未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