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李芒課堂很安靜教師努力講學生專心學是金課的典型特徵之一

2021-01-09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習科學與技術研究,ID:xxkx-j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現在都在強調教學中要抓互動性、讓學生動起來,強調使用「先進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但是,教學一定是「場景化的」,而理論/理念則一定是「去場景化」的,這就會使得:無論看上去多么正確、多麼高大上的方法、模式,但在具體的某個教學場景中,就未必能走通,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

比如最近幾年,從教育部長、到每所高校 ,都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作為一個理念倡導,並沒有問題,但一旦落地,往往就絕對化、表面化了,往往就會被演變為「以學生活動為中心」.

課堂只有讓學生熱熱鬧鬧地參與進來,才是「好的課堂」嗎?——這嚴重偏離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真正意義!

「以學生為中心」,是相對於「以教師為中心」的,意在讓老師在教學中,把學生的思維發展放在首位,而並非只是完成教學任務。

這也是為什麼王珏老師說「以學生為中心已經out」了,應該直接把理念改為「以學生思維發展為中心」的原因!

也就是說,評判是否好的教學,並非以「看上去」老師開展的是哪種模式、哪種方法、是否先進來決定的,而是由課堂教學是否有效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為評判標準的!

——換句話來說,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可能是「先進的」,但未必是真正有效的!

而即使是最為傳統的「講授」,也可以是非常有效的!

關於這一點,最近我看到我大學時代的老師,北師大李芒教授的一段文字,剖析得淋漓盡致,特轉發過來,並向李老師致敬!

(以下為節選)

————————————————————

現代以來,由於受到激進的建構主義哲學觀影響,特別是對美國教育哲學家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說的曲解,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似乎已經成為進行現代教育教學改革唯一正確和先進的教育理念,也是不證自明的教育真理。

杜威針對以往教育中存在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問題,指出來自教師的刺激和控制過多,因此,他贊同和倡導「學生中心論」,認為學生是太陽。

然而,杜威在提出應該關注學生的同時,並沒有否定教師的作用,他指出「教師總是真正上帝的代言人,真正天國的引路人。」他還指出,教育過程是一個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以及真正合作的過程 ,師生共同創造教育經驗。

讀過杜威的這些文字之後,應該能夠對他的「學生中心論」有正確和深刻的理解了。是後人極端化、絕對化和簡單化地理解了杜威原本是十分辨證的思想,並使用錯誤的理念指導教學工作,勢必將教學實踐活動帶入歧途。

「中心論」不能反映教學的基本規律,在教學活動的各要素中,不存在中心,只存在關係。當論者出言「以……為中心」的句式時,就已經陷入了泥潭。可以說,以「學習者為中心」與「以教師為中心」具有相同的反規律性。

……

教師為了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完成教師必須完成的工作,不可搞不負責任的放羊之學,讓學生承擔學生承擔不起的學習重擔。大學教學必須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 教師與學生達到行為責任的相互作用才是實現最佳教學效果的要旨。由此可知,處理好教學各要素的關係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任何的教學效果皆是在關係之中產生發展的。

……

由於受到以學習者為中心意識的影響,講解式教學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歪曲,已經發而有論者有意或無知地過分誇大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翻轉學習等方式的作用,造成了目前大學教師教育力的嚴重缺失,學生得不到有效及時的引領和指導,教師作用受到嚴重限制。

那種「老師拼命講,學生拼命睡」的原因,並非緣於講授式教學方法本身,而在於使用這種方法的人沒有把握住講什麼和怎麼講的精髓。

「我講你聽」並不等同於滿堂灌,看似一個人在滔滔不絕,但實際上,講者與聽者是在進行著美好的心靈溝通。「我講你聽」的教學方法在大學課堂上與對話、質疑和辯論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任何方法用過了火兒,用錯了地兒,都註定會適得其反。因此,課堂上很安靜,教師努力講,學生專心學的教學場景是典型的金課特徵之一。

筆者不認為課堂上鴉雀無聲就是水課,也不認為課堂上熱鬧非凡就是金課。大學教師講不講是個假問題,怎麼講和講什麼才是真問題。在實踐中,大學教師不能講,是沒有水平的表現,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

正象李芒老師上文所說的,教學是離不開教師講授的;講不講是偽命題,怎麼講才是關鍵!

李芒老師的觀點,印證了這樣一個悖論:

與理論界一直在倡導的花樣翻新、「先進」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是:大多數的名師金課、尤其是受億萬學生歡迎的網紅教師,都是以「講授」為主的

當然,想真正做到上述老師的教學水平,不是一天兩天能實現的(雖然也有章可循)。

但,如果我們能琢磨一下教學規律、了解一點教學原理,就可以快速改進自己的教學效果!

比如,講解效果不好其中有一個原因:

大多數老師都是按照教材中的知識表述順序,先介紹原理、再呈現案例

這種呈現順序對於教材來說,是合理的,

但對於教學來說,恰恰是不合理的,會給學生的理解製造困難。

在我的一篇文章《教學中,定義與情境,應該先講哪個?》提供了幾個教學案例。

其中一個案例是:電路中的《戴維寧定理》,只是簡單調整講解的順序,教學效果就天壤之別!

如果老師先講解大段定義,此時學生完全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

後面再講案例時,學生仍然處在稀裡糊塗之中,導致教學效果較差。

其它都不變,只把案例放到前面講,定理放到後面總結,教學效果瞬間大幅提升!

王珏老師把上述案例所體現的教學原理,總結為「先情境、後語義」(而非教材中的「先語義、後情境」)。

你瞧,就這麼一點順序上的改變,居然可以帶來教學效果的巨大變化!——真的是「講不講是偽命題、怎麼講才是關鍵」啊!

要想快速地學習、正確地掌握「怎麼講」(也包括「怎麼互動」、「怎麼活動」),就一定要首先理解人的學習規律——這正是「學習科學」研究的範疇。

這也正是「學習科學」,能幫助老師們快速提高教學水平的原因所在!

相關焦點

  • 踐行「八個相統一」打造新時代思政「金課」
    這要求思政課教師儘快養成用學術話語講政治的職業習慣,在講透理論、展示真理的過程中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實踐性、人民性、革命性等主要特徵與思政課的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為此,過去講思政課的傳統方法需要因時而變。二是「應變」。實現學理性和政治性的統一,做到因勢而變,即議題設置精巧、政治概念導入平實、理論闡釋生動。堅持政治性,要求教師理直氣壯講政治。
  • 武漢大學:淘汰水課 打造金課
    用注重體驗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黏度、拓展課程深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把課堂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是武大近年來教學改革的大方向,呈現出「金課」自發驅逐「水課」的良性循環。  「不斷更新,主動迭代,用技術去聯結年輕人,努力將思政課打造成孩子們真心喜歡的課程。」武漢大學思政慕課建設項目負責人陳訓威總結道。除了在校本科生,許多外校學生和社會人士選修武大思政慕課。
  • 習近平總書記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吉林高校引起...
    為此,思政課教師要有擔當精神,要努力扮演好民族復興偉業繼承者、開拓者和帶領者的角色,要通過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本領,要通過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傾向、所思所想所需來使思政課走進大學生心裡,要使用新形式、新語言、新故事來提高思政課課堂的吸引力,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實現思政課教學的精彩紛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
  • 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教材全國交流研討會在渝召開
    為給使用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教材的實驗區提供更好的支持與服務,促進教材使用者、編寫者和出版者之間的共同交流,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今日,2019北師大版初中生物教材交流研討會在重慶市珊瑚中學召開,來自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教材全國各實驗區的教研員和骨幹教師歡聚一堂,共探基於科學探究與重要概念的課堂實踐。
  • 不花哨、接地氣,山東省實驗中學講「活」思政課_媒體_澎湃新聞-The...
    「如何上好思政課」的探討在2020年有了進階的標準,但這個問題的思考在省實驗中學一直未停歇過。在今天,「讓政治課堂『活』起來」成為議題時,程春嫻說,她作為省實驗培養的學子,能成為思政老師、回到母校教書,就是被當年「有意思的政治課」感染。不花哨、接地氣,思政課就是講生活、講思考、講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這是省實驗中學思政課教師團隊一脈相承的認同。
  • 辦好思政課 教師是關鍵——探索思政課改革創新的「上海特色」
    光明日報記者 孟歆迪 曹繼軍 怎麼講、誰來講、講什麼?這三個問題是思政課能否富有魅力的關鍵。上海緊抓關鍵環節,打造思政課改革創新「上海特色」。率先邁出一步每一次思政課改革,上海都走在前列;每有重大進展,上海都率先邁出一步。
  • 這個教師節,西工大老師這樣上思政課
    這是西工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試點課上的場景。據了解,2019年,為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西工大組織了馬克思主義學院賀苗、陳誠平、馬軍、劉遠亮等四位思政課骨幹教師,經過一個暑假的集體備課,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開設了思政課改革試點課。而9月10日,便是試點課的第一次授課,由陳誠平老師講授馬克思主義原理導論。
  • 「吊環王子」陳一冰跨界當高校體育教師:減脂塑形課常被秒光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與比賽中堅毅、霸氣的神情不同,陳一冰的課堂上常有笑聲。在學生眼中,他亦師亦友。既善於在同學累到無法堅持時詼諧鼓勵,也會善意滿懷地在課下指引學生將積極的心態、堅持不懈的體育精神融入生活。北師大黨委宣傳部教師瀋陽評價,「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善意和體育精神的滲透也是陳一冰體育課堂的魅力所在,讓人有一種『沉醉感』。」
  • 課改20年,有哪些具有典型意義的區域與學校課改「坐標」?快來...
    ……20年來不斷湧現的眾多新課改典型區域和學校,形成了具有示範效應的豐富的課改經驗,構築起新課改背景下的改革坐標。鄭州市金水區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首批38個實驗區之一;鄭州市域層面創造性地提出「道德課堂」的深度課改理念,成為「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區域樣本」;2017年鄭州高新區又獲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示範實驗區……「道德課堂」是鄭州教育人提出並踐行的一種高品質課堂形態,以「合乎『道』的途徑,至於『德』之目標」,形成了「有形、有魂、有習得」的實踐標準,「有靈魂、有同理心、有詩意」的實踐要求。
  • 守護中華文明的文字寶庫,北師大這個教學團隊不一般!
    北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馮可然對古代漢語全部的興趣與熱愛,源於大一時的《論語》課。負責講授這門課的古漢語研究所教師孟琢從小學、訓詁入手,帶領學生細讀文獻、觸摸經典。順著這條線索講,才會引發學生共鳴。」古代漢語研究所教師卜師霞說。教學不是簡單地客觀陳述,而是文化傳承中的一環。在古代漢語研究所教師凌麗君看來,除了知識的傳遞,更要讓學生感受到漢語和漢字的特點與價值,在潛移默化中建立文化自信,這樣的課堂教學才具有真金白銀的分量。課堂之外,在學生身上下「笨功夫」也是青年教師不約而同的選擇。
  • (教師、學生、家長適用)
    回憶是複習課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看課題回憶所學的知識,看課本目錄回憶單元知識。 複習開始時,先向學生說明複習的內容和要求,然後引導學生回憶。回憶時,可先粗後細,並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口述,或出示有關複習提綱,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回憶。
  • 優秀教師最顯著的11個特徵
    ·知識淵博且了解學生    第四,優秀教師對所教學科的內容有深入的了解,有能力對學科知識進行各種處理,如重組、簡化、個性化等。由於他們精通自己的學科,因而能做到遊刃有餘。要做到這一點,他們不僅需要付出努力,還需要付出激情。他們還要能夠理解那些不喜歡本學科的學生,有針對性地變換呈現知識的方式,以克服他們的興趣缺乏。學生會評價說:「這個老師總有新點子。」
  • 我懷念只用一張嘴就能讓學生聽入神的課堂,而非老師不講學生上臺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最愛上的就是歷史課。那時候,我們還沒有電子黑板,還沒有那麼多課堂活動,僅僅靠老師一張嘴,就能讓全班人聚精會神45分鐘。當我成為老師的時候,我去很多地方,聽了很多的課,那時候,學生上臺講了半小時,老師站在一邊,僅僅插了幾句嘴,亂糟糟一節課過去了。我知道,這叫做翻轉課堂。
  • 學生課堂上的無意學習,來源於「求知熱情」
    關鍵詞:無意學習 實踐性學習 小學科學課 麥可·波蘭尼 啟發式熱情 1介紹 學校學習的典型場景是學生學,老師教(Suf.NKEL 1996/2005)。
  • 【我的大學課堂】分析之美——我的「數學分析」課
    【編者按】課堂是大學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無論是嚴謹求實不斷創新的教學方法,還是教學相長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本網開闢的【我的大學課堂】專題,由北大學生介紹自己親歷的大學課堂,通過他們的視角,來展現北大多元、開放、豐富多彩的課堂文化及能給學生帶來思考和創新啟迪的任課教師的風採。
  • 用「心」做一名有追求的思想政治課教師
    近32年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她的課通過「讓學生有話能說、有話可說、有話會說」走進了學生的心靈。王蘋和政治教研組的教師通過教學改革,一起建構了學校政治課課程文化。她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兩次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巾幗之星等多項榮譽稱號。被中組部、教育部評選為第三批「萬人計劃」教學名師,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培」專家。
  • 小課堂大情懷:江蘇開放大學探索高校思政課「新的打開方式」
    「APP+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讓思政課堂既「有意義」又「有意思」「大家如何看待公眾場合的親密舉動?在你們眼裡,戀愛中的不文明現象有哪些?」近日,江蘇開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高楊在一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公開課上這樣提問。學生們拿起手機,隨即各式各樣的彈幕出現在教室前方的投影屏幕上。
  • 北師大胡定榮教授:當前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的診斷分析
    但是,從具體內容來看,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1)多為學生的籠統的、一般特徵或消極特徵的描述,不能結合每個學生的情況作具體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分析。 譬如,一些教師在學情分析中往往寫道,學生來自基礎薄弱的學校,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等等;(2)不能結合教材教學內容的要求做學情分析。
  • 在線教學一周巡禮丨這場「教學攻堅戰」,北師大這樣做!
    雨課堂授課控制面板數據(截至2020年3月2日00:00)教務部和信息網絡中心的工作人員成立了在線教學技術保障組,與各院係指定的技術人員一起,實時處理涉及學生身份認證、軟體綁定、選課名單同步等各種問題,對雨課堂、暢課平臺、BB平臺等進行了技術保障。
  • 【芥末翻】學生課堂上的無意學習,來源於「求知熱情」
    關鍵詞:無意學習 實踐性學習 小學科學課 麥可·波蘭尼 啟發式熱情1 介紹       學校學習的典型場景是學生學,老師教(Suf.NKEL 1996/2005)。然而,一項更近距離的觀察發現學生並不總是學那些教師教學計劃中的內容,在某些時候,學生們的學習內容是教師們計劃之外的、並非有意識讓他們學習的(馬歇爾和沃特金斯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