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胡定榮教授:當前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的診斷分析

2021-01-17 騰訊網

北京師範大學的胡定榮教授根據有效教學設計的特徵,通過問卷、訪談調查和教師教學設計方案文本,對教師教學設計要素進行診斷分析,發現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設計存在八個方面的問題

在指導思想上依據個人經驗,缺乏理論自覺;缺乏對教學活動要素的整體、細緻的設計;對教材和教學內容的分析不能抓住本質和核心內容;不能對學情進行具體、有針對性的分析;偏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設計,沒有突出教學目標的核心地位;教學過程的設計沒有遵循學生學習過程的規律;教學方法手段的設計脫離教學過程;缺乏教學反饋設計。

胡定榮教授認為,對上述方面的改進有利於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設計是教師在教學活動前為了達成教學目標,依據教與學的原理對教學活動做出的系統規劃和決定。

根據教學設計的定義,我們認為,有效的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1)有效的教學設計以實現理想的學習結果為目的,不重教師教了什麼,重學生學會了什麼;(2)有效的教學設計是理性自覺的活動,要依靠教學原理,不單靠個人直覺和經驗;(3)有效的教學設計是對教學要素作出的整體分析、規劃和決策,具體包括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學習實際分析,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過程方法、手段的安排以及教學目標達成的檢驗。

目前,各個地方在教師教學設計的表格中都要求教師寫出本節課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學生、教師特點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過程和學習效果評價。這實際上是根據有效教學設計的要求作出的安排,但是,多數教師並不太理解這些要素的實質和設計要求。

本文根據有效教學設計的特徵,通過問卷、訪談調查和教師教學設計方案文本的內容分析,對教師教學設計要素進行診斷分析,發現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設計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指導思想上依據個人經驗,缺乏理論自覺

教學活動需要就為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作出決定。有效的教學設計是在教學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規劃和決定。同樣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往往因為教師教學設計指導思想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那麼,教師在做教學活動的決定時,到底依據什麼?是個人的經驗還是有邏輯的理論?教師們是否有足夠的理論自覺?

在和教師們的集體備課過程中,筆者發現許多教師教學指導思想處於一種不自覺或無意識狀態。教師們一般不願討論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認為都差不多,或者說不重要。教師們的教學指導思想一般會寫什麼?經過調查,教師們一般會寫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新課標的要求。至於為什麼要寫新課標和建構主義?它們的具體思想是什麼?用這種思想來指導教學活動的什麼?教師們並不十分瞭然,只是看大家都這麼寫,自己也就這麼寫。下面是某教師所寫的《陋室銘》一課的教學設計指導思想,我們來進行分析。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根據這一思想,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課文內容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堅持操守的高尚品質,學生在閱讀品味課文的同時,受到作者高尚精神的薰陶。

從上面任課教師對教學指導思想的表述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這位任課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並不明確,存在把教學設計指導思想和教學工作要求(新課標)、教學內容(課文內容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堅持操守的高尚品質,學生在閱讀品味課文的同時,受到作者高尚精神的薰陶)混為一談的問題。同時,這位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不完整,僅僅談到了教學過程的指導思想,忽視了教學目標和內容的指導思想。而為什麼教的問題,恰恰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在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中,我們還發現,儘管教師寫出了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安排和指導思想之間並不一致,存在教師倡導的外顯理論與教師奉行的內隱理論的衝突。對此,教師並不自覺。以《陋室銘》一課為例,我們對教師教學設計思想和教學過程的進行了以下對比。

從上面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發現,儘管教師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活動來獲得知識和情感體驗。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的安排實際上是教師牽著走,學生並不明確活動的目的意圖,也沒有掌握活動的方法,學生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是教學活動的被動的執行者。

二、缺乏對教學活動要素的整體、細緻地設計

有效的教學設計是對教學系統的整體規劃。那麼,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設計在哪些方面做出了規劃?通過與老師備課過程中的非正式訪談,筆者發現,教師們的教學設計規劃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1.缺乏總體規劃

有效的教學設計需要對圍繞教學目標的達成從教學過程方法手段進行系統設計,目標的制定又需要建立在對教材和學生的需求分析基礎上。但是,在教學設計的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老師不能進行系統的設計,往往只能考慮教學活動的某些要素或環節。

如有位教師在反思日記中寫道:「備課對於教師是每日必做之事,老生常談。備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備課,每個師範學校的畢業生在校期間都已經學習過(雖然現在我什麼也說不上來,同時還有許多人也什麼都說不上來)。但是,到底備課要備哪些內容、如何去準備,我並不知情。因此,備課於我便常有應付。上課呢,隨意性很強,屬於講到哪裡算哪裡。……我對自己過去的所做很不滿意,但我也沒有誇大過去的不足,事實的確是這樣。」

2.缺乏細緻設計

近些年來,由於各地都很重視教師教學設計活動,很多教師已經從形式上了解了教學設計的要素,但是,教學設計的每一個要素操作的理由和方法並不知情。很多教師們只是在形式上填寫教學設計表格,具體怎麼、寫什麼、效果如何並沒有去深究。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們考慮得最多的是完成教學任務,把該教的內容教完。如在訪談中,有位教師說,「我上課從來不做細緻的考慮,只是考慮教學內容有幾塊,帶著思路上課就行了」。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觀察到,由於教師的教學設計缺乏總體規劃和細緻設計,出現了學生不參與和答非所問的現象;面對學生的回答和提問,由於無準備,教師不敢接招;由於教學設計隨意,教師總感覺到教學時間不夠用,教學任務難以完成。諸如此類的現象,最終造成課堂教學效果、效率低下。

三、對教材和教學內容的分析不能抓住本質和核心內容

人類知識的總量是無限的,學生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有效的教學設計需要吃透教材,抓住教學內容的本質核心內容進行施教,以便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麼,中小學教師是如何進行教學設計的教材分析的?是否存在問題?

在筆者和教師們的非正式訪談中,有些學科的教師反映,她們看不懂教材,認為教材不適合教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教師們到底是如何理解和分析教材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教師進行了訪談,對教師教材分析的內容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教師們在教材分析中存在以下問題:

1.把教學內容等同於教材內容,不能結合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明確教學內容

以《陋室銘》一課為例,在教師個人備課和集體過程中,教材分析部分始終未作改變。之所以沒有變化,任課教師認為,這是因為 「教材是固定,所選篇目也是固定的,課文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已經確定了」。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來看這位教師所做的教材分析。

《陋室銘》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22課的一篇文言課文。文言文在本冊書中佔兩個單元,是本學期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初中階段文言文第一次以單元形式出現。《陋室銘》文章比較短小,內容難度適中,結構清晰,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從這位老師進行的教材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問題:(1)有些內容不屬於教材分析(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有自主學習的能力);(2)只是揭示了教材的內容特徵(《陋室銘》文章比較短小,內容難度適中,結構清晰),沒有揭示教材中具體包括哪些教學內容,哪些是重點、難點。

《陋室銘》作為一篇文言文,其教學內容包含了知識(文言實詞、虛詞、發音、句型的知識、銘的知識等)、技能(文言朗讀的技能等)、情感(身處逆境,不畏強權,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等)。

在教學過程中,把哪些內容作為教學內容,需要結合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來具體確定,把班上學生應知難會的內容作為教學內容。這並不是確定無疑、一概而論的。如果教師在教材內容分析中不能明確這一點,那麼,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就會無限拓展。最終導致教師該教的內容沒教,不該教的內容倒花了不少的工夫,加重師生課業負擔和降低課堂教學質量。

2.不能結合學科知識特點,抓不住本質的教學內容和重點、難點

一個知識單元和一篇課文,要講的教學內容很多,而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立足有限的教學時間,教學內容必須和學科的本質結合起來,抓住本質的內容和重點難點來進行教學。

如語文是用語言文字去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語文教材教學內容的分析應重點圍繞教材中用什麼樣語言文字和表達方法,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特點,體會表達方法和思想感情,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陶冶和提升思想感情。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係和空間關係的科學。數學教材分析就應重點圍繞教材中反映了什麼樣的數量關係和空間關係來進行。

四、不能對學情進行具體、有針對性的分析

教學目標的確立不僅需要了解教材中提出的理想的要求,還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保證教學目標的切實可行。這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了解學生已知、已能什麼,未知、未能什麼,在學生現有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升。

有效的教學設計是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揭示學生實際學習的可能性。那麼,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考慮到學生的總體情況和具體差異,做出了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通過對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方案文本的分析和訪談,我們發現,中小學教師的學情分析存在以下問題:

1.忽視和缺乏學情分析

在一些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中,我們沒有發現學情分析的內容。學情分析對於教學效果很重要,但是,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卻缺乏這項內容,這是為什麼?一位教師在教學反思日記中寫到,「在教學大賽或研究課的教學設計(教案)中一般都有對學情分析的要求。但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要求,並不是所有教師都能清楚認識;怎麼研究,研究什麼也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這項要求很難落到實處」。

2.缺乏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學情分析

在一些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中,也不乏學生情況分析。但是,從具體內容來看,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1)多為學生的籠統的、一般特徵或消極特徵的描述,不能結合每個學生的情況作具體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分析。

譬如,一些教師在學情分析中往往寫道,學生來自基礎薄弱的學校,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等等;(2)不能結合教材教學內容的要求做學情分析。譬如,初中語文《海燕》一課,教師設計的教學重點是品位語言和理解海燕的形象及其象徵意義。學情分析應圍繞學生達到這一要求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基礎來進行,而教師對學生做出的學情分析卻是初二(3)班學生有一定的朗讀基礎,喜歡朗誦課文,具有初步朗誦鑑賞水平。

教學設計中缺乏有針對性的學情分析,這會造成什麼樣的教學結果?通過課堂觀察,我們發現,一些教師的教學設計環節很難落實,預計3分鐘完成的內容,卻花了近20 分鐘,最終學生依然不得要領。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課前缺乏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分析。

正如一位教師在反思日記中寫道的,「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對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並不感興趣,缺乏參與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只是被動的參與;教師課上干著急,甚至憤怒也無濟於事;課後教師的失落就更自不必說,抱怨學生基礎差,能力不強,學生也覺得很無辜,這樣的課的效果不言而喻的。歸結原因,就是缺乏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學情分析」。

五、在教學設計的要素上,偏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設計,沒有突出教學目標的核心地位

有效的教學設計是從教學目標或預計的學習結果出發的規劃和決定。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居於首要和核心地位。那麼,教師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是否把教學目標放在首要地位?優先考慮什麼?

我們以「您進行教學設計時,想得最多的問題是什麼?針對這一問題,您是如何進行設計的」為題,對某中學學科組長進行了開放式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從表中可以發現,學科組長們在教學設計時,側重點更多地放在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而不是教學目標。換句話說,教師們關心的更多的是教師教什麼和怎麼教的問題,而不是學生學到了什麼的問題。

在實際的教學設計活動中,老師們的側重點又放在哪裡?我們以某中學的一次集體備課為例來進行分析。

某中學語文組教師對《陋室銘》一課進行了四次教學設計。第一次是教師個人設計,第二、第三次是學科教研組集體設計,第四次是區教研員指導設計。作為學校集體設計的教學方案,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應學校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的共識。那麼,在四次教學設計活動中,哪些教學設計內容發生了變化?哪些教學設計內容沒有變化?教師們集體討論得比較多的問題是什麼?

通過比較,教學設計指導思想、教材內容這兩個環節沒有變化;在其他變化的環節中,教師們討論得最多,修改最大的是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教學過程的導入設計。對教學目標儘管有討論和修改,但主要在文字表述,對教學目標如何切實可行並沒有作過多的分析。

我們觀察到,一些教師由於沒有發揮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活動中的導引作用,導致教學過程主觀隨意性強,教師做了很多與教學目標無關的事情,浪費了不少時間,最終導致教學效果無效和低效。

六、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沒有遵循學生學習過程的規律

有效的教學設計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中,上級教學管理部門也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寫出教學過程,畫出教學程序圖。那麼,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是如何理解和設計教學過程的?是否存在困難?

通過對教師集體訪談,我們發現,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儘管寫出了教學過程,畫出了教學程序圖,但只是憑著感性經驗,參照同伴設計來進行,對教學過程到底是什麼過程,並不清楚,也說不上來。

根據教學過程的原理,學生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過程,需要經過興趣、感知、理解、運用,鞏固的過程,教師需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趣—提供表象,幫助學生感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幫助學生理解—提供案例,幫助學生運用—複習鞏固,以備學生遺忘。那麼,教師實際上是怎麼設計教學過程的?是否符合教學認識過程的原理?

我們以初中語文《孔乙己》一課為例,教師通過三項教學任務來展開教學過程。

任務一,整體感知語文,讀文章,用一句話概括課文;任務二,再讀課文,速讀,掃清字詞障礙;任務三,理清作者思路。實際的教學效果如何?在課堂觀察中我們發現,任務一提出來後,8分鐘內沒有一個學生能用一句話來概括課文。教師點名後,學生1回答:孔乙己帶給我們的故事;學生2回答:孔乙己喝酒的故事;學生3回答:孔乙己沒有考取功名,生活落魄;學生4回答:魯迅小時候當夥計見過孔乙己喝酒。

學生的回答無一令教師滿意,離文章主旨甚遠,老師不得不公布自己的答案,請學生記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原因就在於要讓學生完成概括文章主旨的教學任務,需要在學生感知課文,對《孔乙己》這篇小說的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有了具體感知和分析後,才能揭示孔乙己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最終回答小說的主旨是通過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來揭示封建知識分子的命運。

而教師沒有讓學生經過對孔乙己人物現象的分析、故事情節和場景分析,直接讓學生進行概括,違背了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也就只能讓學生語無倫次了。

七、教學方法手段的設計脫離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手段。有效的教學方法設計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結合教學過程進行設計。那麼,教師在教學方法設計中是如何理解和操作的?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通過我們對教師的訪談和教學設計方案的內容分析,我們發現,教師的教學方法設計存在以下問題:

1.對教學方法不理解

巴班斯基在談到教學方法的最優化設計時曾經說過,如果一個教師連什麼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有哪些種類都不知道,要教師進行教學方法的最優化設計是不可能的。在我們對教師的集體訪談中,我們發現,教師們多數不知道什麼教學方法,不知道教學方法有哪些種類,不能區分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學習方法的關係。

2.脫離教學過程,孤立地設計教學方法

在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的教學方法部分,我們發現,教師們往往只是簡單、孤立地宣布要採取什麼教學方法,沒有結合教學過程,沒有交代教學方法具體用來完成什麼教學任務,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如何有效的操作。以《陋室銘》一課為例,教師在個人和集體教學設計中所寫的教學方法如下: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們教學方法分類涉及到信息的來源(口頭、還是動手等)、主體(教師為主、學生為主,還是師生互動談話交流為主等)、活動方式(接受還是探究)等,討論和探究並不是並列的關係。這說明,教師們對教學方法的本質並不理解,對教學方法的具體、合理運用也就無法保證。

3.教學方法的設計脫離學情,沒有和學法有機結合

教學是教與學統一的活動。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統一的方法。教學方法既包括教的活動方式,也包括教師指導的學習方式。而實際上,很多教師只是簡單宣布自己準備怎麼教,沒有考慮學生應該怎麼學。教的法子也沒有根據學的法子來進行。通過課堂觀察,我們發現由於教師們對教學方法的無意識,所以,教師們在課堂中只是一味要求學生從事記憶活動,想著法子哄著學生背誦,要求學生們的記憶達到條件反射的程度,教師們在課後還不停地埋怨學生不記不備。學生的情況又如何呢?由於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很多內容沒有理解,學習也就變成了機械的記憶活動,要記的東西很多,記憶負擔很重,記憶效果也就很差。最終,學生也就放棄記憶、放棄學習。

八、缺乏教學反饋設計

教學反饋是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檢驗。有效的教學設計需要對教學反饋做出設計,反饋應結合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激勵和矯正。那麼,教師在教學反饋設計中是如何理解和操作的?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通過我們對教師的訪談和教學設計方案的內容分析,我們發現,教師的教學反饋設計存在以下問題:

1.不知道什麼是教學反饋

在對教師的集體訪談中,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教師不知道什麼是教學反饋,把教學反饋和課堂練習混為一談,不能區分教學反饋的目的和手段。

2.沒有即時反饋的教學設計

在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中,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設計出教學反饋的內容。詢問原因,教師們反映,「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用,講都講不完,哪有時間進行教學反饋」。由於認識不到位,教師們把教學反饋設計看成是可有可無的事情。

3.教學反饋設計和教學目標結合不緊

在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案中,我們發現了教學反饋設計。但是,這些反饋沒有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設計。由於教學反饋的題和主題的相關性不強,題量偏大,最終導致師生費時費力,教學效果卻不佳。

4.設計的教學反饋沒有起到激勵作用

在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課堂中,我們觀察到,一堂課的反饋結果只有近 40%的學生能達到及格的要求,而多數教師把這作為一種常態的、合理的結果。多數學生沒有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學反饋也就沒有起到激勵作用。

教學設計中缺乏即時反饋會給教學效果造成什麼影響?通過我們的課堂觀察發現,由於沒有即時教學反饋,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急於趕進度,不注意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掌握水平,對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只有朦朦朧朧的感覺,沒有及時的調控,導致每堂課的教學效果都不落實,學生的知識漏洞積累得越來越大,學習變得越來越困難,最終造成多數學生學業成績不良。

教學反饋缺乏激勵性設計會給教學效果造成什麼影響?通過課堂觀察發現,由於反饋沒有起到激勵作用,學生每節課都發出 「又沒有聽明白」的哀嘆聲,教學效能感極度受挫,進一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最終導致學生學業成績不良。

綜合上述觀察發現,我們建議,各地在開展教學設計評比活動的過程中,應引導教師理解教學設計的思想,幫助教師掌握教學設計的具體環節的知識技能,提高教學設計能力水平。否則,教師們會停留在低水平的起點上不斷重複,起不到教學設計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效果。

其實,提高教學質量不需要採用花樣不斷翻新的教學方式,只需要我們在教學環節的細節上落實和不斷優化。

來源:教研報

相關焦點

  • 在線教學一周巡禮丨這場「教學攻堅戰」,北師大這樣做!
    孫曉慧老師授課現場◎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社會學院從教師、學生、助教多個角度設計了第一周線上教學課程情況統計表,調查分析師生教學反饋。物理學系編寫了《物理學系遠程教學注意事項》,分別以教師版、研究生版、本科版發給每一位教師和學生。此外,為每門課配備了至少一名助教,輔助任課老師順利開啟線上教學。
  • 《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義務教育語文、數學、化學...
    如何加強培訓課程設計、開發、實施的規範性?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日前,教育部出臺《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提出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進行科學診斷,設置針對性培訓課程,分類、分科、分層實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員培訓。目前,《指導標準》只涵蓋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數學、化學學科,其它領域標準將陸續研製出臺。
  • 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北師大與師生交流時說,不贊成把古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這一番話引發大陸文化教育界的深思,使在當代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 守護中華文明的文字寶庫,北師大這個教學團隊不一般!
    在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漢語研究所,這支由資深教授王寧帶領的教學團隊,以優異的教學成績展現著對學術的尊重和景仰。為了打磨學生的基本功,古漢語研究所教師劉麗群會給學生布置形義分析作業,讓每名學生分析十幾個不同的漢字。面對100名學生的作業批改和講評工作量,劉麗群逐一批改,從未懈怠。為了激發學生閱讀古籍的興趣,即使是帶400人的大課,孟琢都會專門請人為學生們設計印製《篆書論語》,親自製作書籤、撰寫贈言。他還在課外組織了讀書會,從《說文》講到《莊子》,把大家帶入經典的世界。
  • 中小學教學如何擺脫淺表化
    這樣的情形經常出現在中小學的課堂上。課程改革進行多年,儘管中小學課堂中增加了不少互動、提問環節,課後也加強了實踐,但最終教學質量還是引發了家長的擔憂。    前不久,在廣州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小學校長大會上,不少與會嘉賓指出,淺表化教學正在成為當前中小學課堂的常態。
  • 當前中小學語文教育觀察:在求知和樂趣中獲得語言文化的能力
    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教授任翔認為,大量閱讀在基礎教育階段不應僅限於語文課的閱讀,所有課程都是閱讀的資源,都可以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系統閱讀不應僅限於語文教材裡的單篇課文,而應按類閱讀,比如文章類、文學類閱讀,古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等。選入語文教材裡的每一篇課文既是閱讀的範文又是寫作的例文,以讀促寫、讀寫並舉,方能實現讀寫能力雙重提升。
  • 中小學美術教師教學能力水平(綜合複習題)
    ⑶環節設計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讀生成。⑷思維激發在師生、生生對話中生成。⑸教師銀玲在適度拓展中生成。⑹情感態度在創造中生成。19、案例區別於其他文字材料的特徵是什麼?⑴案例的來源是課堂教學實踐。⑵案例是教師當前教學中面臨疑難的典型事件,有一定普遍性,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 東莞教師被授予「2020年度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能手」榮譽稱號
    在「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實驗改進課程中,中學一級教師、東莞中學初中部生物教師翁宇靜帶領學生們,一起動手實踐,對食物的熱量進行探究。其整個教學過程教學目標清晰,實驗創新性強。翁宇靜也憑藉著紮實的教學實驗功底作為廣東省初中生物學科的唯一代表,參加「第八屆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並以示範性的現場說課展示被授予「2020年度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能手」榮譽稱號。
  • 2019年安徽中小學教師招聘數學筆試考情分析和備考指導
    2019年安徽中小學教師招聘數學筆試考情分析和備考指導 http://anhui.hteacher.net 2019-06-25 10:45 安徽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2020年全國中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說課大賽成功舉辦
    為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的英語閱讀教學素養和專業水平,學習和借鑑國內先進的閱讀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幫助全國英語教師擴大交流與研習機會,拓展英語閱讀教學技能的視野與格局,北京外國語大學聯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成功舉辦了2020年全國中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說課大賽。
  • 殷殷深情映紅燭 黨的三代領導人關懷北師大
    1984年,北師大校長王梓坤倡議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尊師重教活動,並與師大教授一起提議設立「教師節」,從而促使全國人大通過設立「教師節」的議案。左圖是1985年師大師生慶祝第一個教師節時的情景。  人們記得,在毛澤東的親切關懷下,北師大在解放初期辦學條件有了極大改善,學校由和平門內狹小的舊址遷至新街口外新址,校園面積增加了數倍,教學設備也有較大更新。北師大的教學實力得到空前加強,一大批學界名流雲集北師大。
  • 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研究應用成果
    依託清華大學優質資源,響應國家政策,推動人工智慧、編程教育進入中小學,解決缺乏標準指引、課程體系不健全、教學資源匱乏、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組織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專家學者、中小學優秀教師聯合設計、開發了「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體系」,提供「紙數聯動」的立體化教學資源。並依託「學堂在線」平臺,設計了混合式教學模式,保證優質資源的教學落地。
  • 新冠疫情期間中小學在線教育互動研究報告全文來了!
    6進一步考察教學的互動效果評價發現,互動形式越豐富,老師的評價效果越好。七大類在線教育產品中,只有綜合輔導類產品的使用對互動效果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是由於中小學教師會使用這些綜合輔導型產品的課程來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也會向學生推薦分享這些產品中的教學內容,教師對這些產品的使用可優化自己教學中的互動行為,實現更好的互動效果。
  • ...北京師範大學羅少茜教授蒞臨鄭州回中為全市的英語教學把脈問診
    北師大羅少茜教授根據知識點板塊向老師們反饋報告內容在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語教研員丁麗雲老師的精心組織下,鄭州市各縣區的英語教研員以及鄭州市英語學科中心組的成員教師齊聚一堂,一起聆聽了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英文系羅少茜教授帶來的「鄭州市2016年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項目中學英語測試報告」。  羅少茜教授是「英語教學評價和英語教師教育」領域的專家,著作等身,桃李芬芳。
  • 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教材全國交流研討會在渝召開
    為給使用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教材的實驗區提供更好的支持與服務,促進教材使用者、編寫者和出版者之間的共同交流,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今日,2019北師大版初中生物教材交流研討會在重慶市珊瑚中學召開,來自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教材全國各實驗區的教研員和骨幹教師歡聚一堂,共探基於科學探究與重要概念的課堂實踐。
  • 邀請函丨全國中小學名師思維導圖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
    為引領教師掌握這一工具,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網絡,濃縮知識結構,從而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我單位決定舉辦「全國中小學名師思維導圖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本次活動權威專家理論與名師觀摩示範課相結合,注重實操和課堂應用,促進學校改變課堂教法,凝聚中國教育力量,走進中國教育新時代。
  •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方法是什麼樣的?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方法是什麼樣的?由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方法是什麼樣的?的內容請關注教師資格考試網/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教師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
    2020教師資格證交流群:590307801(點擊加入)更多真題,請點擊查看》》2020年下半年山東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真題匯總2020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初中)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 2020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
    2020教師資格證交流群:590307801(點擊加入)更多真題,請點擊查看》》2020年下半年山東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真題匯總2020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初級中學)注意事項: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