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學如何擺脫淺表化

2021-01-15 光明數字報

    短短40分鐘課堂,有的執教老師向學生提問竟有上百次之多,換算下來,實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平均只有兩秒。

    這樣的情形經常出現在中小學的課堂上。課程改革進行多年,儘管中小學課堂中增加了不少互動、提問環節,課後也加強了實踐,但最終教學質量還是引發了家長的擔憂。

    前不久,在廣州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小學校長大會上,不少與會嘉賓指出,淺表化教學正在成為當前中小學課堂的常態。

    如何認識並走出淺表化的誤區,切實提升教學的深度?為此,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1.淺表化教學訓練了技能卻忽略了「人」

    只記得「比喻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卻沒能理解整部作品的中心思想,只知道機械背誦、抄寫作者生平卻忽視背後的人文內涵……很多人可能經歷過這樣的語文課。這種蜻蜓點水、形式大於內容的教學背後有何共性特徵?記者注意到,浙江平湖一位中學語文教師在其教學論文中以散文閱讀為例,指出課堂教學淺表化的三種突出表現:碎片化、模式化、標籤化。

    具體而言,碎片化是指教學內容雜亂無章,似乎什麼都講到了,東碰一下,西撞一下,沒有選擇和聚焦,學生對此沒什麼深刻印象,只是走馬觀花,最終收穫的是「一地碎片」。

    所謂模式化,教師往往用諸如「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概念解釋個別和一般,泛泛而論,只停留在一些顯而易見的共性認識上面,使教學的過程陷於低層次和膚淺的境地。

    第三個特點是標籤化,試想如果僅僅局限在「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對頑強樂觀精神的讚美」這樣標籤式的主題上,課堂會變得「空話套話滿天飛」。

    「淺表化教學的突出表現是我們的課堂上有知識但是少文化,有認識但是少思考,有動手活動但是少動腦,有問答但是少對話,這樣的結果是學生得到了智力上、技能上的強化訓練,分數提高了,而失去的卻是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態、責任、愛。愛因斯坦曾經說,前者是機器,後者是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原研究員高峽說。

    淺表化教學究竟讓學生失去了什麼?華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胡中鋒引用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論指出,我們的學生突出表現在解題能力強,說明其分析型智力的優勢,但是,成功是三個方面的智力平衡協作的成果,除分析型智力外,還需要面對新任務、新情境產生新觀念的創造型智力,以及把經驗應用於適應、塑造和選擇環境的實踐型智力,後兩者恰恰是目前的教學所缺乏和忽視的。

2.實現深度教學還需回歸學生本位

    「需要反思的是,我們的教學究竟是以教完課程為目標還是以學生真正學會為目標?有一次聽英語觀摩課,教師很認真地講解,卻只有四五個學生能跟上課堂節奏。為何教學內容安排得如此緊湊?那位老師坦言『否則教材講不完』。」高峽認為,要真正擺脫淺表化教學,需要我們的課堂真正以學生為主體。

    高峽表示,目前教學中的問題反映的是導向、管理和教學本身三方面的問題,從導向上來講是根深蒂固的教育價值觀尚未轉變,如層級、競爭、個人崇拜等,成績和分數至上;從學校管理上看,仍存在違背教育原則、違背學生身心健康的做法、規定,不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問題尚未有效解決;從教學看,教師只對書本、教材、進度負責,對分數負責,而不是對每個孩子的成長負責。

    「要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就要讓老師關心學生,並及時關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這需要時間和空間,也需要尊重和理解。目前,決定老師績效工資的往往是學生的分數,而且學校在管理上也把老師的手腳綁得很緊,有些不當的制度、規定和來自各種渠道的任務、壓力,很容易消磨老師的工作熱情,甚至使其完全倦怠了。這對學生來說是災難性的,因為往往教師的高度決定了學生的高度,如果教師自身停滯不前,要想讓學生達到一定高度,是很難實現的。」高峽直言。

    記者注意到,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凌宗偉在其「搜狐號」中發文稱,現行的教育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在教師所框定的思維模式裡運作,更可怕的是這種方式慢慢地弱化了教師文本解讀的能力,限制了教師對課堂的認識,導致教師對文本的淺表閱讀。因為教師的淺表閱讀、淺表教學,必然導致學生的淺表學習——沉浸在題海裡,瞄準在考試上。

    走出淺表化教學,需要師生雙方開展更深度的交流。劍橋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傑夫·海沃德長年研究對話式教學法的推廣應用。他認為,激勵措施和環境必不可少,此外還需要引導教師主動轉換教學理念和方法。「教師要有意識地拓展知識面,不能僅僅停留於課本。同時他們還需要進一步理解學生可能存在的一些誤解和錯誤觀念,並找到解決方法。」

3.將文化、思維方式帶入課堂

    「我們在教學中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合理冒險,給學生尋找能發揮其創造力的任務。」胡中鋒認為,「教師在構建教學設計、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始終堅持『上不封頂』,也就是說在教學實踐中,不約束學生思維的發散,鼓勵學生突破自我,跳出教材,表達並實踐自己的想法。當然,目標的制定要遵從『下要保底』原則,達到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

    「我一直主張課堂要關注生活,包括當下的生活、學生的生活、未來的生活。但在實際的教學生涯中我們很少考慮這樣的問題。」凌宗偉更願意把課堂視為「生命場」,認為理想的課堂教學是師生生命體相互交流、溝通、啟發、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彼此分享閱歷、積累、心態、情感、觀念、價值取向等等。

    「比如,我在課堂上經常問學生喜歡文中的哪些文字,為什麼?這樣的提問環節最貼近學生,最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不再是聽眾,更不可能成為看客。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感悟,他們的交流,就是最好的教學資源,會使課堂教學變得有靈氣。」凌宗偉說,一位黃姓老教師的教學風格是他特別欣賞的,這位老先生教語文,不但對有關典故倒背如流,信手拈來,面對學生還能立足於生活現場,用生活語言來解讀。「比如教《秋水》,他不僅把莊子的論著中與《秋水》相關的文本引入了課堂,還嫻熟地將被人們漸漸丟棄的文字、音韻、訓詁之學引入具體的教學,從字詞的源頭出發來幫助學生解讀文本,使他們理解具體的詞語在文本中的實際含義。」他認為長此以往,學生受其影響也會養成「究根問底」的思維習慣。

    如何將文化、思維方式帶入課堂?天津市實驗小學校長楊立軍表示,學校在校本課程的構建中,從建設「課程」提升到了建設「課程群」的高度,例如在六年級開設「科學思維課」,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將數學、科學等課程有機地整合成一個聯繫緊密的課程群,並通過遊戲教學、及時反饋教學等方式,讓學生在互動體驗中欣賞到數理科學嚴謹、精確的美,並提高其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概念為本的課程方法論改變了以專門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程設計,轉而強調跨領域、跨學科以及學科內的『概念聚合』,通過基於真實情景的核心任務,指向對知識和技能更通用的、可遷移的理解。」玉臣教育諮詢負責人朱曉宇認為,我們可以從新加坡南洋女中開設的跨學科綜合課程中取經,這是一門基於大概念設計的課程,以「可持續」大概念為切入,綜合英文、語文、人文、數學、科學、美術及音樂等學科的核心內容,旨在使學生在把各學科所學知識、技能和思考方法用於解決現實世界問題的過程中,建立由個體到世界的廣闊視野。

    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的代表人物羅傑斯說,教育的目的不僅是教學生知識或謀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針對學生的情感需求,使其在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均衡發展,培養其健全人格。課堂不應只是傳授知識的地方,更應該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碰撞的地方。走出淺表化,課堂才能重新找回生機與活力。

    (本報記者 周世祥)

相關焦點

  • 淺談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巧」
    鄂州市碧石中學 何秋珍 餘學軍 中小學語文教學,除了教之勤,更在於教之巧。 課堂要避免「滿堂灌」。尤其是語文教學必須堅持「精講多練」。
  • 2020年全國中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說課大賽成功舉辦
    為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的英語閱讀教學素養和專業水平,學習和借鑑國內先進的閱讀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幫助全國英語教師擴大交流與研習機會,拓展英語閱讀教學技能的視野與格局,北京外國語大學聯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成功舉辦了2020年全國中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說課大賽。
  • 淺談中小學數學銜接教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銜接活動的數學。數學教學離不開銜接教學,它符合當代數學教育發展的要求,在新課改的今天,使銜接教學為教學活動服務顯得非常迫切。那麼,如何使數學銜接教學為數學活動服務,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一、 銜接學生認知結構 要進行某種數學思維活動,第一步要顧及學生的現有認知結構。何為認知結構?
  • 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研究應用成果
    依託清華大學優質資源,響應國家政策,推動人工智慧、編程教育進入中小學,解決缺乏標準指引、課程體系不健全、教學資源匱乏、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組織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專家學者、中小學優秀教師聯合設計、開發了「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體系」,提供「紙數聯動」的立體化教學資源。並依託「學堂在線」平臺,設計了混合式教學模式,保證優質資源的教學落地。
  • 如何在中小學落實計算思維教育?
    事實上,2014年王榮良老師就在其專著《計算思維教育》中對「計算思維」「計算思維教育」的概念進行了深度剖析,並在中小學教師群體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隨著新課標的推進,信息技術教師對如何在教學中落實計算思維仍充滿疑問。
  • 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方式
    這一番話引發大陸文化教育界的深思,使在當代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海峽兩岸共同傳承著中華文化,在寶島臺灣,中小學語文課本裡是怎樣呈現傳統文學經典的?圍繞這一話題,新華社駐臺記者走訪了島內教育管理單位、一線教學工作者以及學生家長。
  • 北師大胡定榮教授:當前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的診斷分析
    北京師範大學的胡定榮教授根據有效教學設計的特徵,通過問卷、訪談調查和教師教學設計方案文本,對教師教學設計要素進行診斷分析,發現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設計存在八個方面的問題: 在指導思想上依據個人經驗,缺乏理論自覺;缺乏對教學活動要素的整體、細緻的設計;對教材和教學內容的分析不能抓住本質和核心內容
  • 中小學心理教學實驗設備有哪些?「銘心心理」
    因此在中小學校都在建設心理教學實驗室,那麼中小學心理教學實驗設備主要有哪些呢?心理教學實驗室主要分為多種功能室,因此中小學專用的心理教學實驗設備是分不同種類的,以下就為大家介紹相關的心理教學實驗設備吧。
  • 邀請函丨全國中小學名師思維導圖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
    我單位決定舉辦「全國中小學名師思維導圖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本次活動權威專家理論與名師觀摩示範課相結合,注重實操和課堂應用,促進學校改變課堂教法,凝聚中國教育力量,走進中國教育新時代。 特邀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學校積極組織教研人員、一線教師參加此次觀摩活動。
  • 網龍華漁教育助力全國68所中小學開展虛擬實驗教學試點
    2019年11月,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要求創新實驗教學方式,促進傳統實驗教學與現代新興科技有機融合,切實增強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在此背景下,中央電化教育館啟動了中小學虛擬實驗教學資源開發和試點工作。
  • 【懶人星期六】中小學辦學體制與教學方法變革,方向在哪?
    【懶人星期六】中小學辦學體制與教學方法變革,方向在哪?發布時間: 2016-04-02 11:21 【懶人星期六】中小學辦學體制與教學方法變革
  • 太山廟小學節目亮相十堰市中小學藝術教學成果展演
    12月27日下午,2020年十堰市中小學藝術教學成果展演在武當山特區太極湖劇場隆重舉行。丹江口市太山廟小學編排的戲曲節目連續3年代表丹江口市教育局參演。 據悉,十堰市2020年中小學中小學藝術教學成果展演活動由十堰市教育局主辦,該活動以「奮力開創十堰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主題,用藝術的形式生動再現十三五時期十堰教育翻天覆地的變化,熱情謳歌偉大成就。由各縣市區選送的30個節目依次上演,為在場觀眾帶來了一場高水平的視聽盛宴。 以下是活動全紀錄。
  • 1800餘所中小學教學環境今年隨機查
    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所學校衛生科科長張宇介紹,今年本市將對全市1800餘所中小學教學生活環境等方面以「雙隨機」的方式開展監督檢查和監督抽檢。  全市普及中小學教學環境標準  本次青少年近視防控普法宣傳進校園活動的主會場設在北京市東直門中學。
  • 北京中小學重啟在線教育教學 中高考時間暫無調整
    央廣網北京6月17日消息(記者王啟慧)北京市自16日起已經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三級應急響應上調為二級,17日,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市應急響應級別調整後的教育教學及防控工作。
  • |教學|中小學|物聯網|機器人_網易訂閱
    ,更好地運用人工智慧改進教學、優化管理,助力教育現代化。制定了《桓臺縣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指導意見》,打造高效網絡教學環境,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實現了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人人通。  目前全縣60處中小學全部通過了淄博市數位化校園建設驗收,數位化校園建設覆蓋率100%。推進物聯網、大數據等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新應用,開展了跨時空、全縣域的網絡教學。
  • 中小學思政課如何讓學生興奮起來
    中小學思政課如何讓學生興奮起來時間:2019/3/20 8:42:42 來源:文匯網    作者:張鵬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在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陳明青老師的思政課上
  • 東莞教師被授予「2020年度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能手」榮譽稱號
    其整個教學過程教學目標清晰,實驗創新性強。翁宇靜也憑藉著紮實的教學實驗功底作為廣東省初中生物學科的唯一代表,參加「第八屆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並以示範性的現場說課展示被授予「2020年度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能手」榮譽稱號。
  • 2018武漢市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評選結果公布
    根據《市教育局轉發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舉辦第六屆湖北省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的通知》有關要求,2018年度全市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評選活動得到全市各區校積極響應,經過校、區、市的層層篩選和推薦,有133件案例報名,經過7月4日網絡初評,選出84件說課案例參加了7月13日舉行的現場評選。
  • 北京市普及中小學教學環境標準 今年將分四階段進行監督檢查
    北京市普及中小學教學環境標準 今年將分四階段進行監督檢查 2019-06-14 16:40:55
  • 大一可以考教師資格證嗎_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網官網_中小學教師...
    ,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報名入口為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網(http://ntce.neea.edu.cn),筆試時間是2021年3月13日,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考試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  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十條規定,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教師資格條例》對教師資格的分類、條件、考試、認定等內容做出了明確規定,其中第十五條規定,國家鼓勵非師範高等學校畢業生到中小學或者職業學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