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話裡的這些小昆蟲,儂認得伐?
上海閒話 小辰光,上海天熱的時候,馬路上經常有人在賣「叫哥哥」。上海小囡會挑只「歌聲嘹亮」的「叫哥哥」帶回去,每天給它餵毛豆。還有樹上喊著「熱死了」的「野烏子」,調皮的「男小囡」會爬到樹上去捉,或者在長竹竿上放個麵粉團之類黏黏的東西「搭牢伊」。這些小昆蟲給童年生活帶來過許多歡樂的時光。
-
「金鈴子」就是苦瓜,沒有任何疑問
金鈴子是什麼玩意兒?苦瓜的一個地方品種罷了。
-
用上海話,這些蟲子是什麼名字?
原創 丨 上海有腔調提起蟲子,大多人是要變臉色的。覺得害怕,覺得噁心,都有。阿拉小辰光,蟲子是消遣的玩物,財積、金烏蟲、西瓜蟲、金鈴子、叫哥哥,抓著皮實漂亮的,那可是炫耀的資本。
-
春蟲隱花枝,上海常見「訪花昆蟲」你認識嗎
欣賞爛漫春花時你是否想到,有一種生物與花朵相輔相生,它們的名字,叫「訪花昆蟲」。顧名思義,它們是對美好的花朵懷著各自需求而來的昆蟲,其中還分以「採花攜蜜」為目標的昆蟲,以及「各懷鬼胎」的昆蟲。花叢中有一種常見的膜翅目昆蟲東方蜜蜂(Apis cerana),長約1釐米左右,腹部有黃黑相間的條紋且末端有蟄針,它後足為攜粉足,也就是蜜蜂採集花粉的「花籃」。
-
上海昆蟲博物館與匯師小學共建昆蟲社團
上海昆蟲博物館與匯師小學共建昆蟲社團 2016-10-18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10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博物館和上海市徐匯區匯師小學共建的昆蟲社團經過兩次
-
上海常見昆蟲-17竹節蟲
在上海地區可以找到,不過要碰運氣的哦。 它們就叫做竹節蟲,學名Megacrania tsudai。體形較大或中等,一般體長3~30釐米,最大可達55釐米,為現生昆蟲中體長最大的種類。竹節蟲,有翅種類翅多為兩對,前翅革質,多狹長,橫脈眾多,脈序成細密的網狀。幾乎所有的種類均具極佳的擬態,大部分種類身體細長,模擬植物枝條,少數種類身體寬扁,鮮綠色,模擬植物葉片,翅寬扁,脈序排成葉脈狀,腹部及脛節、腿節亦扁平擴張。身體延長呈棒狀,看上去很像竹節(如竹節蟲)或闊葉狀,看上去很像竹葉(葉修)。
-
《自然筆記》昆蟲篇閱讀試卷及答案
金鈴子是一種鳴蟲,它的體型是( B )? A 龐大 B 小巧 C 不大不小5.我養的金鈴子,最後( A )?A 都死掉了 B 都會叫了 C 都活得很好6.草蛉有翅膀嗎? ( A )A 有 B 沒有 C 有的有,有的沒有7.
-
常見的昆蟲有哪些 常見的昆蟲分類
那麼除了飛蛾之外,常見的昆蟲還有哪些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常見的昆蟲有哪些 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一個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中超過了50%。截至目前為止,人類已知的昆蟲就有100餘萬種,且不包括人類還沒有發現的昆蟲。 常見的昆蟲種類有蜜蜂、馬蜂、蜻蜓、蒼蠅、蚊子、牛虻、蝴蝶、步行蟲、蟑螂、螻蛄、地老虎、蟬的幼蟲、負子蝽、田鱉、龜蝽、劃蝽、石蛾、蜉蝣、跳蚤、蝨子等。 其中,春天比較常見的昆蟲有蝴蝶、蜜蜂、蒼蠅、蜻蜓等;而夏天比較常見的昆蟲主要有牛虻、蚊子、飛蛾、蟑螂、跳蚤、蝨子、蟋蟀等一類的。
-
上海昆蟲博物館
上海昆蟲博物館舉辦的科普活動。上海昆蟲館一瞥 概況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昆蟲學科普教育基地」,隸屬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該基地以原上海昆蟲研究所昆蟲標本館為依託,設有固定昆蟲學科普教育展示場所,有所級領導主管,有昆蟲專業工作人員從事「昆蟲學科普基地」的日常工作。 中國科學院上海博物館的前身為法國神父韓伯祿(P.M.Heude)創辦的原震旦博物館(Museum Heude)昆虫部。解放後被中國科學院接管,近50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大型的專業昆蟲收藏館。
-
上海常見昆蟲-20螻蛄
在上海郊縣靠天吃飯的務農人比較懼怕一種現象,即,農田裡最好不要有一條長長的隆起,因為這代表著下面有一類生物,它們啃噬植物根莖,可以輕易讓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人們把這種生物冠以「地老虎」。在我國北方這種蟲害更多。上海的地區比較常見的是東方螻蛄。
-
上海「偷渡客」——昆蟲篇(上)
上海「偷渡客」——昆蟲篇(上)外來入侵物曾被人稱為「最可怕的偷渡客」,今年也是一個外來入侵物種曝光的大年,前前後後出現了:美國的鯉魚、中國的小龍蝦、丹麥的生蠔等等。有人說:這些入侵物種太小兒科,似乎可以靠吃解決掉。今天小編強勢科普一下,靠吃解決不了而且正在危害上海生態環境的昆蟲「偷渡客」。
-
上海發現昆蟲新物種:擁有強大本領會「放炮」
上海發現昆蟲新物種:擁有強大本領會「放炮」 2017年12月14日 13:00:24來源:北方網 上海昆蟲界,又添新物種!13日,記者從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獲悉,在該站和濱江森林公園聯合舉辦的「生物限時尋」活動中,採集到一種昆蟲標本,經確認是「雙斑粗角步甲」家族的新物種。目前,上海市正發起為其命名活動。 去年9月24日,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和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聯合主辦「生物限時尋」活動,200多位市民跟著專家找植物、看鳥類、尋昆蟲,新民晚報也曾報導過這一「尋找野趣」的過程。
-
上海昆蟲博物館舉辦「世界名蝶」科普展
上海昆蟲博物館舉辦「世界名蝶」科普展 2016-12-13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12月8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昆蟲博物館和四川南路小學聯合舉辦的以蝴蝶為主題的
-
上海昆蟲博物館開展「走進昆蟲博物館」實踐活動
上海昆蟲博物館開展「走進昆蟲博物館」實踐活動 2016-12-14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12月8日,來自於上海市徐匯區建襄小學的200餘位小朋友帶著對昆蟲世界的嚮往和疑問來到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昆蟲博物館
-
上海常見昆蟲---12蟈蟈
直翅目昆蟲,全身鮮綠或綠褐色。頭大,觸角鞭狀,長於體軀。複眼卵圓形,突出。前翅近膜質,較弱,前緣向下傾斜,靜止時左翅覆於右翅之上方,右前翅的基部有光滑的鼓膜。雄蟲在左前翅的軛區有圓形的發音器,聽器位於前足脛節基部外側。胸部呈馬鞍狀,腹部粗而圓,後足強壯。蟈蟈雄蟲體長35-42毫米,雌體長40-50毫米。雄蟲翅短,具發音器;雌蟲只具有翅芽,腹末有馬刀形產卵管,長約為前胸背板的2.5倍。
-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榮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度先進集體...
上海昆蟲博物館被評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度先進集體」,員工黃健波被評為「2015年度優秀科普工作者」。 2015年度,上海昆蟲博物館共接待各類遊客95302人次,在科普活動、媒體宣傳、社會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
上海最近發現的全球昆蟲新物種有名字了!叫「上海雙斑粗角步甲」
原標題:上海最近發現的全球昆蟲新物種有名字了!叫「上海雙斑粗角步甲」 12月13日,上海科研工作者對外公布,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內發現全球昆蟲新物種,並公開向上海市民徵集它的新名字。這些名字都有一個共同點:和新物種的家鄉——上海有關,希望通過名字讓全世界的昆蟲愛好者一看就知道它們來自上海,而票選的結果為上海雙斑粗角步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特徵。
-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舉辦「小小法布爾」科技體驗夏令營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舉辦「小小法布爾」科技體驗夏令營 2015-08-11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一群「夜貓子」在世紀公園出沒-陶然,昆蟲,生物防治,上海,蚰蜒...
新民晚報周馨攝(下同) 金蟬脫殼、飛蛾撲火、聽取蛙聲一片……這些是書本裡常見的場景,還能在我們身邊尋找到嗎?7月4日晚間,世紀公園迎來的一群「夜貓子」,探尋林間小精靈。今年暑假,世紀公園開設12場「夜貓子行動」科普夜遊活動,吸引了眾多親子遊家庭關注。 蜘蛛蜈蚣蚰蜒,哪個腿多?
-
常見昆蟲 也面臨滅絕威脅
據新華社報導,最近幾十年全球昆蟲數量呈持續減少趨勢。人們一直認為只有一些對棲息地要求高的珍稀昆蟲瀕臨滅絕,但新研究發現即便一些常見昆蟲也面臨巨大威脅。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日前在新一期英國《生物保存》雜誌上發表報告說,對棲息地要求不高的昆蟲往往依賴不同種群間的基因交換,與生活在特定棲息地的昆蟲相比,分布廣泛的昆蟲擁有更加多樣化的種內基因庫。這類昆蟲一旦由於棲息地碎片化,失去通過交換維持基因多樣性的機會,那麼未來就可能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