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強國」平臺三次轉載大連理工大學極地科普文章

2020-12-06 澎湃新聞

「學習強國」平臺三次轉載大連理工大學極地科普文章

2020-09-02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目前正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已到達了北緯86度,超過了我國以往北極考察記錄。這要得益於「雪龍2」號強大的破冰能力。

「雪龍2」號破冰能力測試於2019年11月在南極冰區展開,是我國首次執行極地破冰船破冰能力實船測試,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組織,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吳剛總設計師領導。我校李志軍教授團隊參與破冰試驗的前期策劃,並由王慶凱博士後隨船前往南極,負責破冰試驗中海冰物理力學性質測量,最終圓滿驗證了「雪龍2」號的破冰能力。

根據此次破冰試驗經歷,為更好地向大眾普及破冰船相關知識,李志軍教授團隊以《「南徵北戰」破冰忙—漫談「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破冰能力》為題,撰寫科普文章,以通俗的語言介紹破冰船破冰實驗和背後的科學道理。全文發表在中國自然資源報,並被「學習強國」平臺轉載。這是李志軍教授團隊第三篇被「學習強國」轉載的極地科技科普文章,充分體現了我校極地海洋工程的實力。全文如下。

「南徵北戰」破冰忙——漫談「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破冰能力

李志軍 盧鵬 王慶凱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11次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從上海出發,執行科學考察任務。這是「雪龍2」號完成南極首航任務後,首航北冰洋。

試驗前停泊在極地冰區的「雪龍2」號。 王慶凱 攝

「雪龍2」號由芬蘭阿克北極有限公司承擔基本設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承擔詳細設計、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造。該船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考察船,能夠以2~3節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情況下連續破冰航行,具備全迴轉電力推進功能和衝撞破冰能力,可實現極地冰區360度旋轉,並能突破極區20米厚的當年冰脊。

在實際冰區航行中,「雪龍2」號能否達到設計能力?作為一項工程科學問題,不能僅憑感性認識,還需要通過一系列試驗做出定量評估,得出科學結論。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是「雪龍2」號首航南極,船上有一支專業團隊對「雪龍2」號破冰能力進行實地評估。他們業務能力強,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團隊成員有船東代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船長趙炎平,負責操縱「雪龍2」號,指揮機艙、甲板等部門船員;動力設備代表——ABB(中國)有限公司工程師肖興海,負責評估船舶吊艙推進器等動力設備的輸出功率;適航性認證機構代表——中國船級社上海分社驗船師馬喬一,負責檢驗船體、推進器等工作狀況,並為「雪龍2」號性能進行認證;設計方代表——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究員、「雪龍2」號總設計師吳剛,芬蘭阿克北極有限公司工程師沙米·莎瑞能,負責編制船舶冰區破冰能力評估現場試驗技術方案。由於破冰船冰區航行屬於冰工程領域,團隊還必須擁有極地海冰專業技術人員,大連理工大學博士後王慶凱就扮演了這個角色,負責提供現場冰物理和力學性質等參數。

據悉,「雪龍2」號現場試驗工作流程為:首先,船舶設計師、海冰專家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試驗位置、試驗方式、試驗內容,明確所需記錄的試驗參數。然後,船長、動力工程師、驗船師等各司其職,操縱「雪龍2」號按照預定航線進行破冰航行。最後,匯總「雪龍2」號航行數據和現場海冰物理、力學等參數,由驗船師和設計師對「雪龍2」號破冰能力進行評估,並與其設計能力相對比,從而得出科學結論。在「雪龍2」號破冰航行期間,評估船舶的艏向、艉向、迴轉、冰脊等破冰能力,離不開冰物理、力學專家提供的技術支持,他們要在冰面測試積雪厚度、密度,冰層的厚度、溫度、鹽度、密度,對冰層的彎曲強度、彈性進行模量,記錄「雪龍2」號推進器功率、螺旋槳轉速、船速、操縱數據等。

正在冰區航行試驗的「雪龍2」號。王慶凱 攝

事實上,南極現場冰情難以與設計冰情完全一致,如何找到適合的冰區開展試驗評估是團隊必須攻克的難題。為此,團隊設計了一套科學嚴謹的試驗規則和步驟,內容主要包括3個方面。

一是實測破冰試驗航線上的積雪相關情況以及海冰物理、力學等參數,操縱「雪龍2」號輸出不同功率進行船艏破冰、船艉破冰等試驗,詳細記錄船舶破冰航速。

二是根據海冰參數和船舶操縱數據,估算「雪龍2」號冰區航行受阻情況,再與船舶淨推力相比較,得出對應「冰厚+雪厚」在不同功率輸出情況下的破冰速度。

三是將現場實測「冰雪厚度—速度關係點」模擬到設計冰雪厚度情況下,得出「雪龍2」號在不同功率輸出情況下的破冰速度。通過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現場試驗,團隊認為「雪龍2」號的船艏、船艉實際破冰能力比設計能力高。

下一步,為全面評估「雪龍2」號的破冰能力,還需要在約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冰區、以2節破冰航速的最小轉彎為試驗半徑、約20米厚的當年冰脊區等條件下進行通航試驗。一般而言,南極海冰冰脊厚度比北極冰脊厚度小,南極冰區平整條件比北極更為理想。因此,開展「雪龍2」號破冰能力現場試驗需要尋找合適契機,分別在南極、北極進行,時間、場景、冰情、航行路線等條件均制約試驗開展。相信「雪龍2」號破冰航行評估將為全球氣候變化大背景下的破冰船設計與建造提供更多實踐經驗。

新聞來源:大工新聞網

文字作者:王慶凱

校對:白書彬

編輯:閆一鳴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科普」學習強國號今日上線
    9月8日,在中國宇航出版社創社40周年之際,「中國航天科普」學習強國號上線,航天科普知識傳播再添新陣地。「中國航天科普」為中國宇航出版社旗下的航天科普新媒體平臺,旨在以圖文、音視頻等全媒體形式,為廣大航天愛好者搭建一個培養航天興趣、獲取航天資訊、汲取航天知識、了解航天圖書、接觸航天專家的線上平臺。
  • IPTV電視端加入「學習強國」重慶學習平臺
    重慶日報訊 (記者 張莎)重慶日報記者4月16日從「學習強國」重慶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為解決老黨員、農村黨員群眾的學習難題,我市在中宣部統一建設的「學習強國」PC端和手機App的基礎上,同步建設了重慶學習平臺IPTV電視端,打造了手機、電腦、電視一體推進、三屏互動、同步傳播的全媒體融合學習平臺,成為全國首創。
  • 極地強國建設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年會圍繞極地雪冰與氣候變化、極地海洋與海冰、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極區大氣與空間物理、南極天文、極地海洋生物地化與生態過程、生物多樣性與生物技術、極地隕石與地質學、極地環境監測與信息集成共享、極地遙感與大地測量、極地戰略研究共11個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展示了南極冰蓋過程與氣候變化、極地海洋環境特性及變化、海洋沉積記錄及指示、極光和電離層特徵及變化、極地生態系統及資源特性、極地遙感與大地測量技術
  • 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道路」第四屆全國研究生論壇...
    日,由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道路」第四屆全國研究生論壇通過線上形式召開。開幕式由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屈宏主持,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章忠民教授、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王同敏教授、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洪曉楠教授、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陳曉暉教授、副書記張新奎老師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劉志禮教授出席論壇開幕式。  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王同敏教授代表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作論壇致辭。
  • 大連理工大學
    9月2日下午,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在情景教室報告廳召開,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洪曉楠、黨委書記陳曉暉出席會議,黨委中心組成員及全院教師參會。此次會議深入學習了《求是》雜誌發表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會議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張新奎主持。
  • 昆明理工大學《基因工程》慕課上線「學習強國」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柳陳堅教授主講的《基因工程》上線「學習強國」。該教學團隊共有8名成員,包括柳陳堅、李曉然、楊恩、羅義勇、馮陽、潘卉六名教授以及兩名研究生助教。目前學校45門慕課上線各大慕課平臺,35門對外校公開選課,選課學校700餘所,選課學生超114萬人。學校積極推薦能夠代表學校特色的高水平慕課,供世界各國開展在線教學選用,向世界推廣中國智慧和經驗。《基因工程》課程已獲得學堂在線國際版平臺審批通過,將於近日上線,是我校第二批上線國際平臺的課程。(供稿: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部李倫教授科技倫理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部李倫教授科技倫理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2020-06-24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之光」點亮金城夜空,「學習強國」甘肅學習平檯燈光秀啟幕
    1月1日晚,新年伊始,「學習強國」甘肅學習平臺在蘭州開展元旦燈光秀活動。晚上8時,蘭州華燈初上,鴻運·金茂大廈身披紅裝,樓宇外牆燈幕滾動播放著「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宣傳語,一場特別的元旦迎新年燈光秀精彩上演。
  • 大連理工大學MBA在首屆中國MBA 年度社會責任論壇上載譽而歸
    論壇旨在為後疫情時代下,商學院群體如何建立並進行社會責任活動的專家評價指標,如何最大化整合商學院資源為弱勢群體助力等深度話題搭建一個集中交流、思想對話、務實合作的高層次平臺。論壇首先舉行了中國MBA社會責任倡議發起儀式。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與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南開大學商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等校友和同學共同出席啟動。
  • 大連理工大學揭示近10年這一"全球變化",成果引起國際關注!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志軍教授團隊在北極海冰變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Physical properties of summer sea ice in the Pacific sector of the Arctic during 2008−2018"發表在地球科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
  • 大連理工大學召開賈振元同志常務副校長職務任命大會
    大連理工大學召開賈振元同志常務副校長職務任命大會 2020-12-01 2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強國答題選擇題答案 2020學習強國最新正確答案
    學習強國答題的正確答案該怎麼選呢?在2020最新的答題玩法中可以和好友一起完成答題挑戰,為了幫助大家有更好的獲得正確答案,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學習強國答題選擇題答案:2020最新正確答案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學習強國」昆明學習平臺上線啦
    11月25日,「學習強國」昆明學習平臺App端正式上線。「學習強國」昆明學習平臺以學習為主線,開設了「學習之路」「今日昆明」「全面小康」「文明實踐」「春城百靈」「教育視窗」「民生百事」和「縣級融媒」等8個欄目,多維度展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昆明實踐及廣大黨員幹部在推動昆明高質量發展中的擔當作為。
  • 好消息,關於大連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配合疾控部門,做好與大連海洋大學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觀察。大工的兩名,曾在辰熙大廈1517自習室學習的學生,是大連海洋大學的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這兩名同學密切接觸的師生,全部轉運至指定地點隔離觀察。
  • 中國加快極地探秘步伐 年輕生力軍助力極地考察強國建設
    中國加快極地探秘步伐 年輕生力軍助力極地考察強國建設  【解說】越來越多的年輕力量參與到中國極地考察工作中,助力中國邁向極地考察強國。北京時間10月27日,在長春參加2017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的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中國極地工作在不斷取得新進展,但是相較極地強國尚存差距,未來要注重培養更多的年輕後備軍。  中國加快極地探秘步伐 年輕生力軍助力極地考察強國建設  【解說】越來越多的年輕力量參與到中國極地考察工作中,助力中國邁向極地考察強國。
  •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全新升級!
    現代大學圖書館不僅是信息資源的聚集地,也是一個集自主、團隊學習、資訊分析、交流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場所。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就是一座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多功能的現代化大學圖書館,是師生學習與學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和精神文化殿堂,自主學習、交流研討、培育創新精神和陶冶人文情操的重要場所。
  • 中國向極地考察強國邁進 第5個南極考察站即將開建
    中國的南極考察歷史僅有短短的33年,但這33年來,我國向極地考察強國的目標不斷邁進。   1984年,中國首支南極洲考察隊成立。隊長郭琨率領考察隊員奔赴南極,僅用40天就建成長城站。此後,我國相繼建成了中山站、崑崙站和泰山站,如今,第五個中國考察站也已經在羅斯海地區完成規劃選址,即將開建。
  • 大連,5個特等獎!
    8月23日,2020全國海洋智能裝備創新大賽第九屆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製作大賽暨2020海洋裝備創新賽落下帷幕,大賽以大連為主賽場,100位業界著名專家評委針對選手提交在網絡平臺上的作品進行提問,選手答辯後,評委們綜合考量進行打分。
  • 2020年遼寧省最好大學排行榜:大連理工大學居第二名!
    2020年遼寧省最好大學排行榜2020年遼寧省最好大學排行榜前十位的高校依次為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瀋陽農業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大連大學、遼寧師範大學、瀋陽工業大學。其中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作為遼寧省僅有的兩所原985工程大學,綜合實力居遼寧省前兩位,居全國第26、27位,是遼寧省最好的兩所大學。
  • 學習強國答題爭上遊題庫答案查詢 2020年9月學習強國題庫最新
    (出題單位:司法部 全國普法辦)  A、國家安全決策諮詢機制  B、國家安全分析機制  C、國家安全信息協調機制  D、國家安全信息評估機制  答案:A  68、「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出自哪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