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神星在偷偷孕育生命?NASA:其內部或已具備生命演化的條件

2020-08-19 奇點使者

根據路透社最新的資訊報導,NASA方面表示,處於太陽系小行星帶的矮行星——穀神星,極可能和木衛二、木衛三等一樣,是「一顆海洋行星」,認為它的內部或許同樣是宜居環境,適合生命演化。



科學家是如何得出結論的?

早在2018年,NASA的「黎明」號探測器就抵達了穀神星,從距離穀神星表面35公裡的高度,對它進行數據採集工作。

多年來,「黎明」號採集到了大量數據,發現穀神星是一顆地質活動很頻繁的星球,而且它的內部冰火山地質活躍非常頻繁,隨時都在噴射著冰巖漿。

這就意味著,穀神星的內部很可能是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液態海洋,同時,在穀神星的北半球,也找到了一個類似於液體留下的鹽結皮,這些都是穀神星存在地下海洋的證據之一。



我們都知道,在研究中,科學家們普遍認為,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即使一顆星球看起來環境再惡劣,如果它的內部存在著液態海洋,這也意味著它極可能是一顆宜居星球,就好像如今科學家們認為,木衛二或許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星球一樣。

所以,這次穀神星上的新發現是非常讓人興奮的,而科學家們認為,或許穀神星上曾經有微生物,或者目前仍然有微生物生存過,當然,這個猜想還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佐證。



穀神星在哪裡?

早在18世紀,天文學家們就發現了穀神星的身影,它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處於小行星帶(火星和木星之間)的矮行星,而在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它重新定義之前,它曾經是太陽系中已知的最大的一顆小行星。

在多年來對於穀神星的研究中,天文學家就曾經確認穀神星的內部含有大量的冰物質,並且確認它具有巖石內核,而且和行星一樣,可以通過太陽來獲取能量。

而在這次NASA宣布穀神星的上面可能存在液態海洋之前,歐洲航天局的天文學家就曾經在《自然》雜誌上刊登過相關方面的研究報告,表示通過觀測,在穀神星的表面,發現了水蒸氣的存在。



這意味著,穀神星的內部極可能存在液態海洋,不過在當時,這個觀點卻並不被認可,很多科學家都認為,穀神星距離太陽很遠,所以表面都是冰,看到的水蒸氣或許是它吸收太陽能量後,表面冰層受熱融化導致的。

不過早在2014年,NASA方面的科學家就曾經站出來支持歐洲航天局天文學家的看法,認為從潛在宜居性的角度來說,穀神星很可能也是一顆潛在的宜居星球。



穀神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

與太陽系中很多小行星、衛星等形成的原因是與太陽系早期,行星之間的碰撞有關不同,研究認為,穀神星或許本身就是一顆原行星。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穀神星一開始是準備變成一顆行星的,只不過在萌芽的過程中,因為一些原因終止了發育,導致它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科學家認為,穀神星大約在45.7億年前形成,而且它從形成開始,就一直處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同時穀神星非常的幸運,它竟然在漫長的時間裡鮮少有重大撞擊發生,這就導致它的質量等方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此外,上文中我們提到過,穀神星的地質是非常活躍的,所以,它的內部也就非常有可能會儲存足夠的液態水。科學家認為,穀神星的地下海洋,極可能和歐羅巴海洋差不多,而且成分之類的也可能極為類似。

因此,從誕生時間、內部海洋情況等方面來考慮,穀神星的宜居性還是非常大的,同時因為它已經演化了足夠長的時間,所以,若日後穀神星地下海洋被證實真的存在,也不排除穀神星的海洋中也已經有生命的身影。

當然,穀神星宜居並不代表它適合人類,雖然在一些科幻片中,穀神星早已經被認為是人類未來太陽系移民的「家園」之一,不過穀神星太小了,而且它處於小行星帶之中,承受的風險也就更多,不穩定的因素也很大。



但是,這次的發現仍然令人欣喜,因為一旦日後穀神星、木衛二等都被證實海洋和地外生命的存在,這就意味著生命在宇宙中也是極為普遍的,類似於它們的星球之上,只要是時間足夠,可能都會有生命出現。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8月11日文章《科學家發現穀神星是「海洋世界」:或適宜生命居住》

相關焦點

  • 太陽系中有可能孕育生命的天體:海衛一、木衛二、土衛二,穀神星
    基於對地球生命的研究,人類認為宇宙中誕生生命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第一,星球上有能夠形成複雜分子的基本元素:碳、氫、氮、氧、磷和硫磺等第二,星球上有液態物質:地球上的液態水,泰坦上的液態甲烷等。第三,能量: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第四,適宜的溫度。第五,生命生存環境有一個保護層。
  • 穀神星的生命潛力到底有多大?
    一直以來,人類都將可能孕育地外生命、乃至地外文明的星球鎖定為類地行星,因為,我們目前認知中的所有生命類型都存在於同一個地球上。所以,當我們尋找第二個地球的時候,我們總是在首先將目標縮小到恆星系統中所謂的可居住範圍之內,然後比照著類地行星、水、氧氣這些已知生命繁衍生息的基本條件去尋找。
  • NASA證實土衛二存在所有孕育生命的條件是真的嗎
    我們對於地外生命的認知,都是基於我們對地球生命的認知。我們知道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有哪些必要條件,也就因此推測地球之外的某些天體如果具備了這些條件,那麼這些天體就有可能存在生命。目前最有希望的是土衛二。研究人員認為,「土衛二」幾乎具備所有存在外星生命的已知要件。
  • 土衛二疑似存在一片海洋,NASA宣布其具備生命誕生全部條件
    目前為止,太陽系內僅僅只有地球一顆星球有生命物質存在,但或許太陽系內還有其他行星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甚至或許都已經迎來了生命,只不過因為人類目前還沒有登陸這些行星,並在這些行星上發現生命,才以為生命不存在。比如土衛二這顆衛星,就被科學家猜測疑似有生命物質存在。
  • 天文學家推斷土星衛星已具備產生生命三大條件
    天文學家推斷土星衛星已具備產生生命三大條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4日 06:56 來源:           [內容速覽]「卡西尼」號探測器發回照片顯示,土衛二可能已具備產生生命的三大條件:地下熱源、有機物和液態水。
  • 土衛二海洋能維持幾十億年 足以形成孕育生命條件
    (原標題:土衛二全球性海洋能維持幾十億年,足以形成孕育生命條件)科技日報北京11月6日電,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6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稱,歐洲科學家通過建模發現,在土衛二疏鬆多孔的核心內,潮汐力作用產生熱,使其內部海洋能維持幾十億年。
  • 新研究稱穀神星曾有海洋,有兩處至今仍在噴氣,內部或有生命存在
    ,但是在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穀神星定義為矮行星,將其歸類為和冥王星一個級別的天體,這主要是由於穀神星的體積和質量都足夠大,自身引力可以使星體呈圓球狀,但是還並沒有掃清其鎖在軌道上的其他小天體,穀神星完全符合這些標準,因此被升級為矮行星。
  • 地球是珍貴的,生命是寶貴的:宇宙中生命的誕生條件太苛刻!
    單細胞植物出現又推動了單細胞動物的進化,植物和動物的原始體都具備後又經過30億年生物演變最終出現了人類。在此過程中由於天體引力、內部能量消耗等原因地球自轉時間也由6小時增加到了12小時,後來又增加到了24小時。
  • 地球出現「第二生命空間」,孕育神秘生物,地球生命條件或被打破
    文/行走天涯地球出現「第二生命空間」,孕育神秘生物。地球生命條件或被打破地球上除了陸地海洋有生命萬物之外,地心深處也一度也被科學家預測有可能存在生命,但因為人類無法到達地心深處,人類對於地心也僅僅只有無窮無盡的好奇與探知欲。儘管目前人類還無法觸足地心,但相信隨著人類文明科技的不斷提升,最終地球上每一處都會留下人類的足跡。
  • 科學探索新發現,木衛二上的羽流或可證明木衛二具備孕育生命條件
    通過分析「卡西尼號」傳回的數據,科學家認為,木衛二冰層下的海洋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木衛二或已誕生生命。本著客觀、謹慎的態度和原則,單憑「卡西尼號」返回的資料,我們難以斷定木衛二海洋內確實存在生命。
  • 「土衛二」幾乎具備生命所需全部條件
    【記者連線】距離揭開「我們在宇宙中是否孤獨」的謎底越來越近「土衛二」幾乎具備生命所需全部條件光明日報駐華盛頓記者 韓顯陽>當地時間4月13日下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位於首都華盛頓的總部詹姆斯·韋伯禮堂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土星衛星「土衛二」(Enceladus)上幾乎具備生命所需的所有元素,而木星衛星「木衛二」(Europa)情況相似。
  • 《生命簡史》:人類不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旁觀者
    福提以第一人稱作為表述方式,將自身的地質研究經歷、見聞、趣事和古生物學理論有效融合,用開闊的視野、紮實的學識、生動的文筆,講述地球生命40億年波瀾壯闊的演化傳奇。46億年,是一個極其漫長的地質過程,伴隨著地球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生命從無到有在時刻地演化,而地球上的生命,一方面在適應著地球的環境,同時物種也在改造著生態環境。在不同的地質時期,曾經有不同的新物種出現,同時也有不同的物種滅絕。
  • 科學家發現具備生命誕生條件的星體
    所以火星並不具備生命存在的條件。那麼宇宙中還有沒有其它擁有具備生命體存在的星體。表面大氣壓力為1.5×10⁵帕,不過土衛六表面溫度很低,為 -179℃,在距表面45千米高處的對流層頂,溫度更低,為-203℃,難以指望孕育生命。
  • 歐羅巴,太陽系內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我們可能並不孤單
    歐羅巴星球歐羅巴,雖然叫木衛二,但它並不是木星的第二大衛星,而是因為它是第二顆被發現的木星衛星,1989年,美國nasa然而,與地球內部不同,歐羅巴的巖石內部被一層厚度為80-170公裡的水或者冰覆蓋,歐羅巴的水量是地球的兩倍,伽利略號還發現了歐羅巴的磁極點每五小時就會移動一次,呈現規律性,這也是歐羅巴表面下有海洋的最有利的證據,按照人類目前的認知,海洋是誕生生命的最佳場所,沒有海洋就沒有現在地球的生命,這也是讓眾多科學家興奮的地方,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歐羅巴是太陽系內最有可能有外星生命的地方
  • 歷史連載——地球生命演化歷程(2)
    地球誕生短短數億年後,生命的火花便已於極度惡劣的外部環境中點亮。在本章,筆者將接著介紹有機物是如何打破生命與非生命界限,構造出最初的生命體,以及地球生命最初的演繹歷程。當前科學家尚不能完全確定最初生命體的具體分子組合形態。但我們還是能通過分析揭示組成最初生命體的有機物所必須具備的一些基本特性。
  • NASA宣布土衛二具備生命所需全部條件:冰下有熱泉
    新華網資料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虞涵棋北京時間凌晨2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華盛頓總部的詹姆斯·韋伯禮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土衛二(Enceladus)上具備生命所需的所有元素,而情況相似的木衛二(Europa)同樣有潛力。
  • 地球生命演化的環境之思
    自從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之後,對於地球以及地球生命奧秘的探索,一刻也沒有停止,可惜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對地球科學的認識還過於膚淺。長期以來,地球被賦予更多的是神話傳說與文學想像,較之其他領域的科學研究來講,人類揭開地球科學神秘面紗的步伐是遲緩的。《地球生命的歷程》這本書中,用簡介精準的文字和直觀生動的圖幅,為地球生命的起源與演化,進行了全景式的解讀。
  • 人類不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旁觀者
    46億年,是一個極其漫長的地質過程,伴隨著地球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生命從無到有再時刻地演化,而地球上的生命,一方面在適應著地球的環境,同時物種也在改造著生態環境。在不同的地質時期,曾經有不同的新物種出現,同時也有不同的物種滅絕。生命演化的場景,構成地球上最為壯觀的「表演」。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
  • 人類已觀測到十幾顆具備「宜居」條件行星
    人類已觀測到十幾顆具備「宜居」條件行星 因其直徑一般不超過地球的2倍,質量為地球的1至10倍,所以被稱為「超級地球」。1992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超級地球」的存在。截至目前,發現距地球最近的「超級地球」僅為22光年,稱得上是地球的「鄰居」,是未來人類探索外星生命和進行星際旅行的理想目標。  太陽系以外的銀河系中,據估可能存在數十億個「超級地球」。 科學家們認為,理論上,恆星周圍一定距離內存在「生命宜居區域」。
  • NASA新發現:土衛二與木衛二的海洋也許正孕育生命
    由此,一二十年內,人類在太陽系中找到地外生命的前景又明朗了一些。 這兩項發現都至關重要。它們意味著,土衛二的海洋之中存在生命所需的大多數成分,而且,飛向木衛二的兩個探測器已在計劃之中,人類在那裡發現生命的可能性又變大了一分。主管NASA行星探索計劃的吉姆·格林(Jim Green)低調地說:「現在是探索太陽系的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