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最新的資訊報導,NASA方面表示,處於太陽系小行星帶的矮行星——穀神星,極可能和木衛二、木衛三等一樣,是「一顆海洋行星」,認為它的內部或許同樣是宜居環境,適合生命演化。
科學家是如何得出結論的?
早在2018年,NASA的「黎明」號探測器就抵達了穀神星,從距離穀神星表面35公裡的高度,對它進行數據採集工作。
多年來,「黎明」號採集到了大量數據,發現穀神星是一顆地質活動很頻繁的星球,而且它的內部冰火山地質活躍非常頻繁,隨時都在噴射著冰巖漿。
這就意味著,穀神星的內部很可能是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液態海洋,同時,在穀神星的北半球,也找到了一個類似於液體留下的鹽結皮,這些都是穀神星存在地下海洋的證據之一。
我們都知道,在研究中,科學家們普遍認為,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即使一顆星球看起來環境再惡劣,如果它的內部存在著液態海洋,這也意味著它極可能是一顆宜居星球,就好像如今科學家們認為,木衛二或許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星球一樣。
所以,這次穀神星上的新發現是非常讓人興奮的,而科學家們認為,或許穀神星上曾經有微生物,或者目前仍然有微生物生存過,當然,這個猜想還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佐證。
穀神星在哪裡?
早在18世紀,天文學家們就發現了穀神星的身影,它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處於小行星帶(火星和木星之間)的矮行星,而在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它重新定義之前,它曾經是太陽系中已知的最大的一顆小行星。
在多年來對於穀神星的研究中,天文學家就曾經確認穀神星的內部含有大量的冰物質,並且確認它具有巖石內核,而且和行星一樣,可以通過太陽來獲取能量。
而在這次NASA宣布穀神星的上面可能存在液態海洋之前,歐洲航天局的天文學家就曾經在《自然》雜誌上刊登過相關方面的研究報告,表示通過觀測,在穀神星的表面,發現了水蒸氣的存在。
這意味著,穀神星的內部極可能存在液態海洋,不過在當時,這個觀點卻並不被認可,很多科學家都認為,穀神星距離太陽很遠,所以表面都是冰,看到的水蒸氣或許是它吸收太陽能量後,表面冰層受熱融化導致的。
不過早在2014年,NASA方面的科學家就曾經站出來支持歐洲航天局天文學家的看法,認為從潛在宜居性的角度來說,穀神星很可能也是一顆潛在的宜居星球。
穀神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
與太陽系中很多小行星、衛星等形成的原因是與太陽系早期,行星之間的碰撞有關不同,研究認為,穀神星或許本身就是一顆原行星。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穀神星一開始是準備變成一顆行星的,只不過在萌芽的過程中,因為一些原因終止了發育,導致它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科學家認為,穀神星大約在45.7億年前形成,而且它從形成開始,就一直處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同時穀神星非常的幸運,它竟然在漫長的時間裡鮮少有重大撞擊發生,這就導致它的質量等方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此外,上文中我們提到過,穀神星的地質是非常活躍的,所以,它的內部也就非常有可能會儲存足夠的液態水。科學家認為,穀神星的地下海洋,極可能和歐羅巴海洋差不多,而且成分之類的也可能極為類似。
因此,從誕生時間、內部海洋情況等方面來考慮,穀神星的宜居性還是非常大的,同時因為它已經演化了足夠長的時間,所以,若日後穀神星地下海洋被證實真的存在,也不排除穀神星的海洋中也已經有生命的身影。
當然,穀神星宜居並不代表它適合人類,雖然在一些科幻片中,穀神星早已經被認為是人類未來太陽系移民的「家園」之一,不過穀神星太小了,而且它處於小行星帶之中,承受的風險也就更多,不穩定的因素也很大。
但是,這次的發現仍然令人欣喜,因為一旦日後穀神星、木衛二等都被證實海洋和地外生命的存在,這就意味著生命在宇宙中也是極為普遍的,類似於它們的星球之上,只要是時間足夠,可能都會有生命出現。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8月11日文章《科學家發現穀神星是「海洋世界」:或適宜生命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