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質量管理體系需要介入到公司的思想建設、哲學建設、管理理論建設等方面,形成華為的質量文化。你們講了很多「術」,我想講講「道」。你們看,法國波爾多產區只有名質紅酒,從種子、土壤、種植……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文化,這就是產品文化,沒有這種文化就不可能有好產品。
瑞士的鐘表為什麼能做到世界第一?法國大革命時要殺掉那些有錢人和能幹人,這些人都跑去了瑞士,所以瑞士的鐘表主要是在法語區,其中很多精密機件是德語區的。
我再講一個例子。德國斯圖加特工程院院長帶我去參觀一個德國工學院,大學一年級入學的學生,他們都在車間裡面對著圖紙做零件,把這些零件裝到汽車上去跑,跑完回來再評價多少分。經過這一輪,再開始學習幾何、理論力學、結構力學……等學科,所以德國製造的汽車永遠是無敵天下。
每個人都願意兢兢業業地做一些小事,這就是德國、日本的質量科學,沒有這種文化就不可能有德國、日本這樣的精密製造。
我們為什麼不能有這種文化?我們要借鑑日本和德國的先進文化,最終形成華為的質量文化。如果公司從上到下沒有建立這種大質量體系,你們所提出的嚴格要求則是不可靠的城牆,最終都會被推翻。
第二,我們要建立起大質量體系架構,在中國、德國、日本建立大質量體系的能力中心。
日本的材料科學非常發達,你們不要輕視京瓷,氮化鎵就是陶瓷,那是無線電最主要的材料。我們要用日本的材料做全世界最好的產品;德國人很嚴謹,工藝、管理非常優秀;中國人善於胡思亂想,構架思維問題。
我們把三者結合起來,就能支持華為全局性的質量。而且我們用工具、手段來代替人,購買世界上最好的工具,做出別人不可替代的產品,做到無敵,最後就能世界領先。
質量文化、質量哲學問題,其實德國、日本都是開放的,我們什麼都能看到,為什麼還是生產不出德國、日本那麼好的產品呢?我們要敢於在這方面加快發展。即使我們的表格被別人拿去了,他們也不一定能讀得懂,不要在非戰略地方浪費力量。
我在達沃斯講話,說我自己「不懂技術,也不懂管理,也不懂財務」,有人就說我裝萌。但是後面我說「提了桶漿糊,把十五萬人粘在一起,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才有今天華為這麼強大」。
他不看後面這句話,看不懂,因為他不懂儒家哲學,也不懂妥協、灰度這種文化。我不像西方公司CEO什麼都要懂,因為任務就簡單明了的那麼幾句話,然後就是目標,具體做事是業務部門的事情。
其實我們的目的很簡單,形成一種文化,共同奮鬥構建公司,再加上質量管理。我們現在口號很厲害,大家很興奮,要把這種熱情轉到積極的文化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