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也就是我讀小學讀初中這九年,即1955一1963年,這些年的臘月二十六或二十七,到了夜晚,吃罷晚飯,父親就開始在廚房用高梁熬糖稀,作為揉糖粑的重要原料。那時候,農村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加上缺少取暖柴火,所以吃罷晚飯就鑽到被子裡睡覺。
別的家庭,這類事由母親操持。而我的家庭,由於我母親1955年因病去世,所以父親便又當爹又當媽,辛苦極了。
上初中,正是1960一1963年,糧食緊張,加上在縣一中讀初中,一個農家孩子,每個學期的學費,每個月6元夥食費,儘管學校給丁1.5元助學金,都靠父養雞,賣雞賣年肉換錢。我躺床上,聽到父親咳嗽聲,從廚房傳來,心裡有一些痛惜。漸漸地,還是進入了夢鄉。
半夜,我和妹妹被父親喚醒,原來是糖稀熬好了,父親叫我們穿上棉襖,偎在床上喝糖。我端起碗,望著碗裡冒著熱氣的糖稀。父親說:「慢點喝,小心熨著!」
我小心地喝了半口,好甜,甜在口裡,更甜在心裡!
這就是偉大的父愛。
方冠晴先生《父愛如山》,我寫不出來,但我永遠記住父親的咳嗽聲,永遠記住父親臘月年邊熬出的糖稀,那個稠,那個甜!
2004年,83歲的老父親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每到年邊,我就想起了老父親那慈祥的面龐。
現在的家庭主婦或父親,都是到市場上買現成的糖粑,再沒有人熬糖稀了。懷念當年農家辦年的溫馨和祥和。懷念天國裡的老父親!
父諱槐蕃,號木香。
【作者簡介】王喚柳,國家二級編劇,湖北省作協會員,有作品300萬字發表、出版。
【連結】黃梅的年味:辣醬蒸魚
黃梅遊子想家了:媽媽的廚房 家鄉的味道
黃梅的苕果吶
黃梅的年味:「三元及第」 蘿蔔圓、蓑衣圓、芋圓
吳德恩│最憶老家燙豆皮
又到一年魚面飄香時
黃梅的年味:媽媽的秘制味道
黃梅舊縣城是誰建的?
黃梅的基督教
黃梅的道教
王喚柳│拜謁桂林棲故居
王喚柳│黃梅一中的滄桑巨變
周濯街:邢繡娘是皇帝的恩媽
王喚柳│人間仙境慄子園
李濱│戰時狀態最嚴停工令來了
王喚柳 李九華│良心道德創造人間奇蹟
王喚柳│黃梅一中的滄桑巨變
黃梅伢是怎樣造謠的?
黃梅這家超市欺詐?
黃梅縣長賣魚面嘍
中國湖北省黃梅縣
黃梅宣傳片
火了 《黃梅》!
腐敗透頂 黃梅這幾個老師被點名了
黃梅五中這位老師 火了
黃梅五中 永遠的懷念
黃梅2·25慘案背後的愛恨情仇
黃梅大河搶劫殺人案告破始末
我為什麼不願回到故鄉黃梅?
我眼中的黃梅佬
央視:黃梅縣水庫裡的裸體女屍
人是老鄉親,月是故鄉明,一方水土一方人。景美人更美,美在記憶藏,心中最美是家鄉。鄉音鄉韻繞,鄉情鄉愁深,誰不說家鄉好?歡迎關注本土微信公眾號 黃梅文史哲 ,歡迎投稿!
《黃梅文史哲》已入駐百家號、企鵝號、搜狐號、 微博等平臺,您的原創文章將全網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