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注意到,這臺白色檢測儀外形像一臺小型微波爐,只有55釐米長、33釐米寬和44釐米高,重35公斤。據長沙市質監局負責人介紹,這臺檢測儀由湖南省食品安全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一家檢測技術公司研發,是世界上首臺能運用多晶X射線衍射技術開發的一款食品重金屬快速檢測儀,已獲國家專利。
對於這臺檢測儀的檢測原理,湖南省食品安全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彭新凱說,就像用X射線給大米打一「槍」,這一「槍」直接激發稻穀的重金屬原子核,激發了M、K、L等殼層能量波的躍遷。儀器對躍遷產生的螢光光譜進行對應分析,從而判斷被檢大米含有何種重金屬,測試結果符合相關標準和規定的要求。
據了解,以往稻穀檢測需要送樣到市級及以上檢測中心,檢測人員需要進行8個小時以上的浸泡處理,再進行相關檢測,整個流程需要兩天時間。而這種檢測儀是無損檢測,只要3分鐘定性,12分鐘定量,還能在田間地頭使用。在今年的收糧工作中,長沙市望城區新康鄉的萬畝試驗田基地和長株潭的試驗田基地都用上了這種檢測儀。據彭新凱介紹,國家糧食局標準質量中心今年已在多地進行了測試驗證,認為這種方式可以滿足稻米中鎘含量的快速檢測需要,今後將推廣使用。(據新華社電)
延伸閱讀
重金屬鎘,元素周期表排序48,是鋅族元素中的一員,在它的旁邊就是知名的銅、銀和金。鎘只比銀多了一個電子,就是這個電子讓鎘的化學性質更加活潑,更容易被氧化為鎘離子,這就是鎘毒性的根源,因為金屬鎘本身無毒。 世界上第一例為世人所知的群體性鎘中毒事件,發生在日本富山縣。該縣自1589年左右,開始大規模開採鉛、銅和鋅,而鎘就伴生在這些礦石之中。日俄戰爭、一戰和二戰對於金屬的需求,進一步刺激該地礦業公司的發展。礦業公司大規模向環境中排放鎘,大約自1910年始,一直持續到1945年。自1931年起,該地許多婦女開始出現一種奇怪的疾病,以劇烈的疼痛症狀並伴隨嚴重的軟骨症而為世人所知,許多患者被疼痛折磨得只能自殺。經多年的研究和爭議後,基本排除了細菌感染和鉛中毒等病因。1968年,日本厚生省官員橋本在起草關於痛痛病的厚生省意見時,冒險認定了鎘中毒是痛痛病的主因。
★ 1971年,國際環境會議,將鎘列為環境汙染中最為危險的五大因素之一。
★ 198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具有全球意義的12種危害物質中,鎘居首位。
★ 1993年,國際腫瘤研究機構(IARC)將鎘正式確定為Ⅰ類致癌物(人類致癌物)。
★ 2011年,國務院正式批覆《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此次國家總量控制的重金屬主要有五種,即汞、鉻、鎘、鉛和類金屬砷。
★ 進入人體的鎘,半衰期長達12~30年,目前尚無確切有效的特定解毒劑。(紅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