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高精度稻米重金屬檢測儀3分鐘完成大米「體檢」

2020-11-23 海南日報
  用X射線給大米打一「槍」,3分鐘就可以查出被「體檢」大米是否重金屬超標。記者從長沙市質監局了解到,高精密度稻米中重金屬快速檢測儀去年底已在長沙部分試驗田基地投入使用。

  記者注意到,這臺白色檢測儀外形像一臺小型微波爐,只有55釐米長、33釐米寬和44釐米高,重35公斤。據長沙市質監局負責人介紹,這臺檢測儀由湖南省食品安全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一家檢測技術公司研發,是世界上首臺能運用多晶X射線衍射技術開發的一款食品重金屬快速檢測儀,已獲國家專利。

  對於這臺檢測儀的檢測原理,湖南省食品安全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彭新凱說,就像用X射線給大米打一「槍」,這一「槍」直接激發稻穀的重金屬原子核,激發了M、K、L等殼層能量波的躍遷。儀器對躍遷產生的螢光光譜進行對應分析,從而判斷被檢大米含有何種重金屬,測試結果符合相關標準和規定的要求。

  據了解,以往稻穀檢測需要送樣到市級及以上檢測中心,檢測人員需要進行8個小時以上的浸泡處理,再進行相關檢測,整個流程需要兩天時間。而這種檢測儀是無損檢測,只要3分鐘定性,12分鐘定量,還能在田間地頭使用。在今年的收糧工作中,長沙市望城區新康鄉的萬畝試驗田基地和長株潭的試驗田基地都用上了這種檢測儀。據彭新凱介紹,國家糧食局標準質量中心今年已在多地進行了測試驗證,認為這種方式可以滿足稻米中鎘含量的快速檢測需要,今後將推廣使用。(據新華社電)

  延伸閱讀

  重金屬鎘,元素周期表排序48,是鋅族元素中的一員,在它的旁邊就是知名的銅、銀和金。鎘只比銀多了一個電子,就是這個電子讓鎘的化學性質更加活潑,更容易被氧化為鎘離子,這就是鎘毒性的根源,因為金屬鎘本身無毒。  世界上第一例為世人所知的群體性鎘中毒事件,發生在日本富山縣。該縣自1589年左右,開始大規模開採鉛、銅和鋅,而鎘就伴生在這些礦石之中。日俄戰爭、一戰和二戰對於金屬的需求,進一步刺激該地礦業公司的發展。礦業公司大規模向環境中排放鎘,大約自1910年始,一直持續到1945年。自1931年起,該地許多婦女開始出現一種奇怪的疾病,以劇烈的疼痛症狀並伴隨嚴重的軟骨症而為世人所知,許多患者被疼痛折磨得只能自殺。經多年的研究和爭議後,基本排除了細菌感染和鉛中毒等病因。1968年,日本厚生省官員橋本在起草關於痛痛病的厚生省意見時,冒險認定了鎘中毒是痛痛病的主因。

  ★ 1971年,國際環境會議,將鎘列為環境汙染中最為危險的五大因素之一。

  ★ 198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具有全球意義的12種危害物質中,鎘居首位。

  ★ 1993年,國際腫瘤研究機構(IARC)將鎘正式確定為Ⅰ類致癌物(人類致癌物)。

  ★ 2011年,國務院正式批覆《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此次國家總量控制的重金屬主要有五種,即汞、鉻、鎘、鉛和類金屬砷。

  ★ 進入人體的鎘,半衰期長達12~30年,目前尚無確切有效的特定解毒劑。(紅衛)

相關焦點

  • 五常大米水分檢測儀重複性好_3分鐘完成測試
    《冠亞牌》國標法玉米測水儀目前已被廣泛引用於各個行業水分監控及院校科研等領域,如糧食、小麥、大米、小米、玉米、糯米、黑米、高粱、燕麥、糙米、薏米、大豆、紅豆、綠豆、黑豆、黑麥、青稞、種子、蕎麥、穀子等等各種類的糧食作物。
  • 手持式土壤重金屬檢測儀是開展土壤重金屬檢測的重要儀器
    打開APP 手持式土壤重金屬檢測儀是開展土壤重金屬檢測的重要儀器 土壤檢測 發表於 2020-11-25 11:41:25 手持式土壤重金屬檢測儀是一款用來測定土壤重金屬含量的儀器,可分析鉀,鈣,鈦,釩,鉻等34種元素,能夠對土壤中的重金屬汙染元素進行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性定量檢測,是開展土壤重金屬檢測的重要儀器。本文主要以汞元素為例進行分析。 我們都知道汞的毒性比較大,汞能夠造成土壤汙染,環境中的汞主要來源於氯鹼工業、 皮毛加工、製藥等三廢排放和含汞有機殺菌劑的使用等。
  • 鴨稻米與普通大米的區別
    如今在星火大米鴨稻的生產基地上,這句古詩就改為了「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嘎』聲一片」什麼是鴨稻米?鴨稻米是生態有機大米的一種種植模式的簡稱,即在插秧15天左右的稻田裡放養出生20天的小鴨,只有無化肥、農藥殘留的有機生態環境才能保證小鴨安全長大。
  • 糙米重金屬檢測儀終於迎來重金屬快速檢測時代
    糙米重金屬檢測儀YT-JSZ_@雲唐廠家-【twou Nhyr gon?nANHo saaka】食品鎘超標的問題一直持續不斷,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無論是大米,蔬菜,飲用水,還是海鮮水產,甚至是寶寶的輔食,都曾被檢測出鎘超標。近日,在多地發布的食品不合格公告中,鎘超標的問題又接連上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的天使 真正的英雄
    3月28日,兩架滿載358名海南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員的飛機,從春寒料峭的武漢,飛回溫暖洋溢的海口,萬米高空上,這群白衣戰士大聲喊出了自己的心願。  2月14日,劉賜貴代表省委、省政府和海南人民,為海南第四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送行,並提出希望,一是要堅決貫徹習總書記和黨中央的系列指示精神和部署,在當地黨委的領導下順利完成任務;二是隊員能夠保持健康,順利平安歸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辦學國際化 高校更「洋氣」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單人單座、小班雙語教學、全觸屏黑板……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以下簡稱國際旅遊學院)採訪時發現,這裡的授課方式和教學設備與國內普通高等院校不太一樣。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自助體檢機 5分鐘完成駕審體檢
    體檢功能,適用於初次申領駕駛證、增駕,駕駛證期滿換證三種駕駛證業務的體檢服務。車主在設備的提示下,可以順利完成證件照拍攝、視力測試和身高、四肢、聽力等檢查,體檢完畢5分鐘左右即可自助列印體檢表,不用再去醫院體檢,大大節省辦事時間與流程。
  • 駕考體檢不用去醫院 自助機上3分鐘完成(圖)
    少跑路:自助體檢僅3分鐘    車管所服務大廳還設置了各種自助機,讓群眾可以在服務大廳足自助辦理繳費、體檢、照相等業務。    「只要有車輛合格證,自助機上就可以自動核算車輛需要繳納的稅款。」吳曉群介紹,車主通過這臺「車輛購置稅自助終端」先繳稅、再註冊,整個操作流程僅需1-2分鐘。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自貿區FT帳戶業務漸入佳境
    本報海口4月18日訊(記者王培琳 通訊員任爵一 鄧昕)海南日報記者4月18日從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獲悉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往高處生長,是熱帶雨林中生物開展「軍備競賽」的核心守則。囿於體型的先天不足,成千上萬的兩棲動物們與灌木、苔蘚一道,構成叢林生物鏈的最底層,卻憑藉著滿身絕活,在一次次生死搏鬥中安然脫險。
  • 廣西具備對大米中重金屬快速測定能力 買米常換牌-廣西新聞網
    我區已具備對大米中重金屬快速測定能力,專家提醒——     買大米記得常換品牌和產地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王春楠)在廣西,大米及其製品是群眾的主要口糧。但您知道嗎,受汙染的大米很容易蓄積汞、砷、鉛、鎘等重金屬,危害人體健康。4月12日,記者從自治區質監局獲悉,我區已具備對大米中汞、砷、鉛、鎘等重金屬進行快速測定能力,這對維護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有重大意義。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島昆蟲:神奇而充滿未知的世界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春發夏生,秋收冬藏,大自然的規律何其美妙。
  • 車管所上線駕駛員自助體檢機,5分鐘內完成體檢
    駕駛員正在使用自助體檢機進行體檢。記者謝鵬瀏陽日報訊(記者謝鵬)5分鐘內自助完成體檢、拍照,這種全新體驗讓駕駛員邱先生感到非常方便。「只要3、4分鐘就搞定了體檢,比去醫院要方便多了。」初次申領駕駛證或期滿換駕駛證的駕駛員,可通過自助體檢機進行體檢。從4月2日至昨日下午4點30分,已有568人「嘗鮮」自助體檢。「只需要把身份證放在感應區,之後機器就會自動讀取相關信息,然後選定項目繳費、完成檢測即可。」
  • 海南日報數字報-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文\見習記者 蔡 倩  海南日報記者 符王潤  通訊員 黃茲志  圖\海南日報記者 張 傑  將南洋風格與本土元素相結合是海南僑鄉建築的普遍特點,文昌符家宅,不但海南人文元素隨處可見,還將南洋風格與伊斯蘭風格的時尚大氣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些瞼虎特「海南」
    文\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據科學家推測,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物種,但很多同屬類物種之間差別極其細微,對科研者而言,發現新物種是可遇不可求的幸運。譬如說,瞼虎。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