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壹元公益·福滿八方」大型公益助學之旅暨「崇德明禮」延參法師經典國學啟蒙活動將於靈山正式啟動,此次活動秉承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致力於將智慧與幸福、關愛與助學送進更多的家庭,給孩子們送去一份最真的關愛。
活動當天上午,購買靈山親子家庭產品套餐、參加活動的孩子們,將在老師的引領下一起吟誦《三字經》,學習行走之禮、見面之禮、入坐之禮等國學精粹。
被譽為「最萌和尚」的延參法師也將親臨梵宮廣場,為每位到場的小朋友開示明禮,開啟人生的智慧之旅。延參法師還將為「壹元公益·福滿八方」大型公益助學計劃售書義賣,所得善款都將捐贈給靈山慈善基金會10000個愛心書包支教行動,現場200位幸運遊客可以得到延參法師的親筆籤名。
當日下午,延參法師還將在靈山精舍開展「萌和尚·幸福想你了」國學主題講座,與大家一起分享國學智慧、幸福人生。
延伸閱讀:中國稱謂
中國號稱文明古國,世人譽之為禮儀之邦、君子之國,即使是在唇槍舌劍的論戰中,我們的先人也同樣講究語言美。
現在我們稱呼對方的代詞只有「你」和「您」,而古代,雖然有汝、爾、若、而、乃等好幾個稱法,但是他們無論對長輩、平輩說話時,從來不用這些詞,認為如此稱呼不禮貌。古人有多種多樣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數種。
用道德高尚的說法稱呼對方,如稱人為:子、夫子、先生等。
從輩份上尊稱對方,如稱人為:父老、父、丈人、母、媼、老伯等。
稱對方的字、號。
稱對方的身份時加上賢、尊、高等字眼。如賢侄、賢婿等。
用對方的部下來代稱對方,表示由於尊敬的緣故,不敢直接指呼對方。例如陛下代稱帝王; 殿下代稱皇后、太子; 閣下、足下等代稱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稱代詞除了「我」以外,還有餘、吾、予、朕、臺、卯等。
對人尊稱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
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稱對方的兒子。
令嗣:稱對方兒子的敬詞,同令郎令愛(令媛):尊稱對方的女兒。
令婿(令坦、令倩):尊稱對方的女婿。
令媳:尊稱對方的兒媳。
令正(令閫、賢閣,尊夫人):尊稱對方的妻子。
令兄:稱對方之兄的敬詞。
令弟:稱對方之弟的敬詞。
令坦:稱對方女婿的敬詞。
喬梓:稱人父子。
昆玉(昆仲):稱人兄弟。
令侄:稱人侄兒。
賢契:稱自己的學生。
賢兄:對同輩友人的敬稱,賢指德才之眾,故用為敬詞。
仁兄:對同輩友人的敬稱。常用於書信。
仁弟:對同輩中青年者的敬稱。師長對學生,年長者對幼子亦常以之為稱,表示愛重。 賢弟:意為仁弟,賢有德行好、才能出眾之意,故習以為敬詞。 高足:稱別人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