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農業部大力提倡有機肥的使用,掀起了一股有機肥發展的春風,其中的利潤也是無法預估的。
面對有機肥這塊市場肥肉,一些不良廠商為了賺取高額利潤,投機取巧,用劣質材料製造有機肥,在包裝上搞噱頭,忽悠農民。
農民投了錢,買了「有機肥」,卻不見效果,甚至還對種地的土壤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
雖然國家大力提倡,但農民一再入坑,對有機肥確是愛不起來了!
一、有機肥造假內幕
1.汙水、汙泥加工再造
不管是城市汙泥還是工業汙泥,雖然含有一定的有機質及大量元素,但其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
這些原料雖然成本低,但是其對土壤及農作物的危害極大,不僅會引發作物死棵、爛根現象,更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2.造紙廠下腳料
這種物質有機質含量雖高,但其分子量極大,不易被作物吸收。
且下腳料中殘存大量的化學原料,也會給土壤造成極大的傷害!
3.風化煤簡單處理
調查表明,風化煤僅屬於表觀的有機質,並不能成為土壤微生物的碳源。
雖然風化煤含有腐植酸、黃腐酸,但這些養分不通過深加工是無法發揮其作用的!
4.雞毛、土、淤泥等混合物
一些廠家為了使生產的「肥料」更像雞糞,便將土、淤泥混合後,加入雞毛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二、行業亂象
1.偷含量
近幾年,肥料行業面臨新的洗牌期,原料上漲,需求萎縮,使得眾多肥企利潤下跌。
面對種種發展壓力,一些無良廠商開始幹偷工減料,幹一些以次充好等勾當,雖然產品不是假冒偽劣,卻是缺斤少兩,含量不足,給農民收益帶來重大損失!
2.炒概念
過度誇大有機肥功能,雖然國家在鼓勵使用有機肥,但目前市場熱衷炒作有機肥概念,人為的誇大有機肥功能,造成農民對有機肥功能的概念認識模糊,施用方法不當,導致效果不明顯,大大降低了農民的用肥積極性。
3.製造多個包裝,提銷量
部分有機肥生產廠家為了提高銷量,將一種產品分為多種包裝,每種包裝策劃一個賣點,改頭換面形成一種「銷售創新」。
某些企業在同一個地區同時設多家經銷商,每家經銷商為了提高銷量改用不同的包裝來區分,極大降低了有機肥品牌的識別度。
三、防上當技巧
1.認定大品牌,大廠家
由於有機肥生產門檻低,極易造假,雜牌廠家較多,尤其一些小作坊企業為謀私利,有可能走捷徑,製造一些假冒偽劣產品,沒有火眼金星的農民朋友更容易上當;
一般來說,大廠家更注重產品品質及產品質量,且售後服務比較到位,有什麼質量問題也能及時的溝通解決!
2. 產品包裝
(上圖僅供示意)
不管是農戶還是零售商在購買時,首先要查看產品包裝上是否有農業部頒發的微生物肥料登記證。
其次,必須標註有效活菌數(cfu)的技術指標,微生物菌劑產品技術指標(GB 20287-2006)通用指標為粉劑、液體≥2.0億/g(mL),顆粒≥1.0億/g(mL),複合菌劑≥0.01億/g(mL),標註的有效活菌數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的就有必要掂量掂量了;
還必須標明有機肥執行標準,如NY884-2012(生物有機肥)、NY/T798-2015(複合微生物菌肥)或者NY525-2012(普通有機肥),標註這這個標準之外的就要留個心眼了,可能裡面就不是你想要的有機肥。
註:農用微生物菌劑(GB20287-2006)對菌含量、雜菌率等質量要求是最高的,但是沒有有機質的要求,所以一般有機肥是不執行此標準的。
3. 有機肥外觀
真正的有機肥料顏色灰褐色或暗黑色,粉狀物呈疏鬆狀,而假冒劣質的有機肥料為亮黑色,粉狀物較密實,假冒偽劣的有機肥密度要比真實的有機肥料大。
各位農民朋友和經銷商朋友注意啦!買肥料一定不能聽別人瞎忽悠,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能因為是熟人,就不仔細看肥料。
有機肥外包裝上技術指標、執行標準、肥料登記證號都是必須要有的,還是很重要的,缺一不可!
《買10袋送5袋,買化肥送農藥!這種「魯西」肥料能買嗎》(植保圈)
「免費車接車送,還請你吃早餐,你只需要過去聽一場講座,遇到這樣的事情,你願意參與嗎」。8月份,河南省長垣市佘家鎮的村民就遇到了這樣的「好事」。當地村民稱,活動組織方一般會提前一天到村裡面拉人,第二天一大早開車接他們到縣城一個酒店吃飯,以開會的形式來銷售化肥。現場以買10袋送5袋,買化肥送農藥等促銷方式,銷售一種由魯西化工總廠生產的小麥底肥。村民稱,很多都是衝著魯西的品牌購買的,殊不知,此「魯西」並非村民理解的魯西。
記者通過魯西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了解到,他們通過當地經銷商也了解到此情況,村民反映的這種肥料跟他們廠家沒有任何關係,他們廠家全稱為魯西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而村民所購買的肥料包裝顯示廠家為魯西化工總廠。另外,該肥料的商標也不是他們廠家的商標。對此,魯西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還專門發了聲明。
同時,記者從該肥料包裝看到,該肥料的養分中,大量元素只含有17%的氮元素。同時也標註了中量元素硫元素的含量。記者通過相關國家標準得知,單一肥料中,如果加入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應按照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兩種類型分別標明各單養分含量及各自相應的總含量,而該肥料並沒有將大量元素和中量元素區分標註。國家標準還規定,微量元素低於0.02%和中量元素低於2%的不得標明。而這種肥料,在包裝上標註了含有微量元素,並沒有標註含量。包裝上的種種標註方式對農戶有一定的誤導。
記者通過業內人士了解到,農戶反映的這種含量只有17%的氮元素化肥,不足以支撐小麥的整個生長季。有可能會對小麥後期造成減產。在小麥的生長灌漿過程中,需要磷元素和鉀元素的參與。農戶也告訴記者,經銷商也建議他們另外再追施30斤左右的化肥。記者通過當地村民了解到,這種形式賣化肥在當地已經很多天,每天銷售60噸左右的化肥,活動組織方挨個鄉鎮做活動進行推廣。
8月13號的推廣活動安排在了孟崗鎮的一個飯店,記者當天早上將情況反映給了長垣市市場監管局,市場監管局隨即安排了當地工商所對該活動進行調查。記者隨即趕往活動地方時,接到孟崗鎮市場監管所所長回覆說他們前一天已經接到村民舉報,並提前進入了會場蹲守調查。
同時,南浦街道市場監管所的執法人員也對銷售該化肥的經銷商進行了調查,目前經銷商提供了化肥的檢測報告和營業執照,對於記者提出的包裝標識問題,他們隨後將進行核查,如果存在違規,將對經銷商做出處罰,並把情況反饋到廠家所在地的市場監管部門,對廠家進行處罰。經銷商在銷售該肥料時,指導農戶另外追施別的肥料,經銷商是否知道該肥料含量不足以當小麥底肥用而提前打好了算盤呢?這些肥料在當地銷售了多少,針對肥料包裝標識問題,市場監管部門會做出什麼結論呢,對此,我欄目將繼續關注。
來源:新農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