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學-傳媒學研究動態連續出版一百期

2020-07-31 符號與傳媒
符號學-傳媒學研究動態連續出版一百期符號學-傳媒學研究動態連續出版一百期

「符號學-傳媒學研究動態」由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主辦,每月一期已然連載八年之久,連續多年的更新與推介依託的是中國符號學研究發展的蓬勃態勢和學界同仁的鼎力支持,同時,這一百期所匯集的學術思想也記錄了中國符號學界在諸領域的開闢與推進。

「符號學-傳媒學研究動態」作為電子期刊將國內外最新的研究動態呈現在讀者面前,「動態」的連載既是為了展現國內外符號學研究的進展,也是為符號學研究者搭建資源共享的平臺。作為傳播學與符號學研究的陣地,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致力於研究與傳播符號學思想,電子期刊與微博、微信公眾號一起,已然構成了本所進行符號傳播的「三駕馬車」。

符號學-傳媒學研究動態連續出版一百期

回顧這一百期的連載,我們的心是激動且忐忑的。激動在於,這一階段性的標記是對於一個歷史時期的回應。中國的符號學研究經歷了從開創到繁榮的上升軌跡,國內外學人的思想光芒在一期又一期的專輯中閃耀。作為載體的「研究動態」見證歷史並參與其中,我們開闢了一個窗口,讓符號學研究有了一個發聲和聚集的路徑。每一期電子期刊緊跟學界動態,推介符號學、傳播學研究著作的書評,並精選新近刊登的學術論文,讓不同的聲音在這裡繼續傳播。

伴隨著見證並參與歷史的激動,每一期的刊載又是忐忑的,新的話題一個個浮現,符號學研究的專著如雨後春筍般出版,相關學術論文更是在深度與廣度上同時推進,所有這些成果都昭示著中國符號學研究的成熟。作為一個窗口,聚焦何種主題?刊載哪些評論?呈現哪些成果?……這些問題對於「研究動態」的編輯都是挑戰。

好在這一百期已經積攢了經驗,我們始終將選題與社會現實關聯,也會持續關注重點事件和經典論題。「數字時代」、「人工智慧」、「網絡社會」、「人工情感」等專輯是對於技術變革的理論回應;「中國古代名學符號思想」、「先秦諸子」等專輯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符號思想的開掘;「飲食」、「打扮」等專輯緊貼日常生活並以符號學範式彰顯其中意義維度;「反諷」、「標出性」、「符號敘述學」、「符號現象學」等專輯在學理的深度上繼續鑽研;馬克思、莫裡斯、皮爾斯、艾科等思想家的專輯研究則爬梳了這些符號學家的理論內涵及貢獻……符號學是意義學,關於符號學的研究呈現出繁榮圖景則是對意義世界的最好回應。

傳統資源、現實問題、未來趨向,這三個向度的具體問題都可以轉化成學術討論的話題,每一個向度都有著無限開闢的疆域,而符號學的研究疆域始終與意義相伴。我們希望「研究動態」成為見證疆域拓寬的「備忘錄」,用一期又一期的專輯去記錄開闢符號學研究疆域的腳步,並將其保存以待後人回溯。

當我們回顧這一百期的內容時,這些專輯的主持人依舊在各自領域深耕;當我們深思這些專輯時,相關話題的討論又積攢了新的成果。「符號學-傳媒學研究動態」一直在關注著這些新的趨勢和動態,也在持續關注各位同仁的研究與創新,期待和大家一起共同見證了一百期所承載的過去,也將共同鋪就下一個一百期的未來。

符號學-傳媒學研究動態連續出版一百期

本文刊載於「符號學論壇」

編輯︱安雯

視覺︱歐陽言多

如果這篇論文給你帶來了一點啟發

相關焦點

  • 當代語用學的多面性及其符號學維度
    符號學有三個符號過程維度,實用學研究的「實用維度」是其一。當代語用學至少包括三個符號學維度:科學符號學、語言符號學和社會符號學維度。  關 鍵 詞:語用學;莫裡斯符號學;索緒爾符號學;社會符號學;語義學  作者簡介:封宗信,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
  • 武漢巖土所巖石動態開裂快速連續到非連續分析方法研究獲進展
    武漢巖土所巖石動態開裂快速連續到非連續分析方法研究獲進展 2019-07-09 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紀念懷特海《自然的概念》出版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高瑩 通訊員楊富斌)1月9日,紀念懷特海《自然的概念》出版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珠海舉行。會議由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榮譽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全人教育辦公室共同主辦,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國內外的6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PNAS從2021年起將變成連續出版模式,出版平臺更換為Atypon
    從2019年正式停止紙質訂閱後,PNAS已在2021年轉向持續出版模式。從第118卷第一期開始(2021年1月出版),PNAS的所有文章都將在準備好後立即在線發表,而不是先在Latest Articles中發表,然後再整合到一期中正式發表。
  • 《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出版
    國外學界對中國哲學研究展開了持續深入研究,論著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研究成果和方法論等都值得重視。清華大學丁四新教授等著《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近日由浙江大學出版,引起學界關注。此前我們曾就他主持的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出土簡帛四古本《老子》綜合研究」請教,近日我們就《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撰寫和出版情況請教了丁四新教授。
  • 南京大學研究實現電磁波反射相位的任意動態調控
    人工電磁超表面(meta-surface)是近一兩年人工電磁超材料(metamaterial)研究的最新發展方向和研究熱點之一,它可實現對電磁波反射和透射的靈活調控。近日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出版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 3 : 3059 | DOI: 10.1038/srep03059)發表了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馮一軍教授課題組的題為「Active impedance metasurface with full 360° reflection phase tuning」研究成果,該論文主要報導了一種可實現電磁波反射相位360度動態調控的新型人工電磁超表面
  • 德語研究學者紀念安娜·西格斯誕辰一百周年
    日前,德語文學研究學者在京集會,紀念德國著名反法西斯女作家安娜·西格斯誕辰一百周年。安娜·西格斯一九○○年出生於德國的一位猶太藝術商之家,代表作是創作於一九四二年的《第七個十字架》。該作以獨特的視角,揭露了德國法西斯的殘忍性,激起了世界各國人民對法西斯主義的仇恨和鬥爭決心。
  • ACS出版第8期化學年虛擬期刊
    168次閱讀 作者:李東周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1年09月14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美國化學會(ACS)於日前出版了第
  • 國家出版基金優秀項目|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分布變遷(續)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分布變遷》(續)是文榕生先生在歷史動物地理學領域研究的又一力作該書為2009年出版的《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分布變遷》的續集,內容有極大豐富和充實。《續》不僅從3600年以來的海量古文獻中精選相關資料,而且將百餘年來的古脊椎動物、考古成果以及現代野外動物調查等多學科資料融為一體,相互印證,全景式地反映了以第四紀為主中國脊椎動物中兩棲、爬行、鳥、哺乳4綱近60種珍稀動物的辨識以及靜態的地理分布與動態的變遷情況。
  • 期刊速遞|《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第6期目錄
    期刊速遞|《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第6期目錄 2020-11-03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期刊速遞|《社會科學研究》2021年第1期目錄
    期刊速遞|《社會科學研究》2021年第1期目錄 2021-01-05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稞沙龍第153期:穿越宇宙的一百種方式——從諾貝爾物理學獎談起
    過去一百多年間,諾貝爾物理學獎見證了人類百年的探索領域,從腳下的這顆星球,到頭頂的這片星空,人類在對宇宙的探索之路上,從未停止過腳步。11月29日(周日)下午14:00,中國數字科技館主辦的「青稞沙龍」系列活動第153期,我們邀請到了技術派硬核科幻作家、中國科幻銀河獎得主謝雲寧,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物理及天文專業博士
  • 期刊速遞|《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第4期目錄
    期刊速遞|《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第4期目錄 2020-07-09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發展軌跡及其研究特點,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他的影響是什麼
    對結構語言學的研究確立了烏斯賓斯基對符號學的興趣。他從1962年開始積極從事該領域的研究,開啟了其與洛特曼合作的塔爾圖一莫斯科符號學研究時期。他不僅和洛特曼一起見證了整個塔爾圖一莫斯科符號學派的發展歷程,而且兩位學者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有超過12篇以上的系列論文是在雙方密切的學術交往下共同創作而成。
  • 《中國雲南野生蕨類植物彩色圖鑑》獲原創圖書出版工程獎
    近日,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評選揭曉,由昆明植物所成曉、焦瑜編著,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雲南野生蕨類植物彩色圖鑑》榮獲「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獎。該書向世人展示了雲南野生蕨類植物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並為持續利用、引種栽培和保護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資料,是一部融科學性、資料性、觀賞性為一體的大型原創性蕨類植物鑑定圖冊。
  • 《C4植物生物學—荒漠植物生理生態適應性》出版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蘇培璽編著的《C4植物生物學—荒漠植物生理生態適應性》一書出版發行。作者自2005-2014年連續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助,該書是作者長期從事C4植物與C3和C4荒漠植物相互作用研究,並結合國內外研究動態,系統總結凝練的成果,為國內第一本「C4植物生物學」方面學術著作。
  • 紀念徐光憲院士誕辰一百周年
    2020年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教授誕辰100周年,《中國科學:化學》邀請蘭州大學校長、北京大學稀土材料化學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嚴純華教授擔任特約編輯,組織徐先生的學生以及在實驗室學習工作過的同仁撰文,編集出版了
  • 《中國科學:化學》、《Science China Chemistry》分別出版中英文...
    一個世紀以來,學院秉承「誠樸雄偉,勵學敦行」的校訓,以及「嚴謹、求是、創新、奉獻」的優良傳統,始終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研以致用,以社會發展為己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 SCPMA出版水科學研究進展專題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英文版(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Astronomy, SCPMA)2019年第10期出版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