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發展軌跡及其研究特點,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他的影響是什麼

2020-12-05 火花談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火花談歷史

說起鮑安烏斯賓斯基,這麼長的一段名字,大家一定不知道是誰吧。小編就來告訴大家他其實是一位目前仍然活躍於俄羅斯和歐洲學術界的著名語言學家、符號學家和文藝理論家。他傑出的成就一直都是被世人所追捧的,在文學上他的貢獻也是數一數二的。在學術發展研究上他都做了什麼呢?這麼一說,關於他的事跡想必大家不太清楚的。那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穿越時空去了解他吧。

鮑安烏斯賓斯基,在1937年3月1日出生於莫斯科一個文學家家庭,父親是一位作家,母親是一位法文翻譯家。1955—1960年,烏斯賓斯基就讀於莫斯科大學語文系,期間他積極參加機器翻譯講習班,並開始嘗試學術論文的寫作,曾分別於1958年、1959年與他人合作發表了兩篇評論性文章,並且深受B.B.伊萬諾夫和C.庫茨涅佐夫等人的直接影響。

通過參加機器翻譯講習班,他還結識了B.H.託波羅夫,A.A.扎利茲尼亞克,.A.梅列楚克,E.A.博卡列夫等著名學者。1960年莫斯科大學畢業後,烏斯賓斯基被留校在普通語言學和比較歷史語言學教研室工作,並繼續攻讀副博士學位。1961年莫斯科大學將其派往哥本哈根大學由路易·葉爾姆斯列夫和伊萊·費舍爾·約根森領導的語言學和語音學研究所進修,這不僅促成他完成副博士論文《結構類型學的某些問題》,而且直接使他的語言學,甚至接下來的符號學研究烙上了哥本哈根學派的印跡。

烏斯賓斯基的學術研究發端於普通語言學,最早發表的學術論文均是探討語言學,特別是結構語言學,如不同語言的結構類型等方面的問題。對結構語言學的研究確立了烏斯賓斯基對符號學的興趣。他從1962年開始積極從事該領域的研究,開啟了其與洛特曼合作的塔爾圖一莫斯科符號學研究時期。他不僅和洛特曼一起見證了整個塔爾圖一莫斯科符號學派的發展歷程,而且兩位學者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有超過12篇以上的系列論文是在雙方密切的學術交往下共同創作而成。

正是在這段時間,烏斯賓斯基結識了P.O.雅各布森、..博加特廖夫、m.m.巴赫金、O.B.科諾羅佐夫、J..熱金、.V.伊維奇對符號學的鑽研從根本上擴展了烏斯賓斯基的研究興趣:他開始著手藝術等一批著名學者。理論和文藝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其間的《結構詩學》是烏斯賓斯基在這段時間的重要學術成果,它不僅是烏斯賓斯基在藝術理論方面研究的傑作,而且還是莫斯科塔爾圖符號學派結構符號學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是塔爾圖一莫斯科符號學派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專著。

它在20世紀俄國文學理論發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俄羅斯語文學領域進行結構形式描述的具有重大價值的最初嘗試之一。在該作品中,烏斯賓斯基運用結構符號學方法,明確地提出「視點」概念,並將其作為文學作品和其他種類藝術結構建構的基本因素揭示出來,同時與20世紀俄羅斯語文學領域,如M.M.巴赫金、B.H.沃洛申諾夫、B.B.維諾格拉多夫等的研究成果有機結合起來。此外,他還從事神話學、斯拉夫學、文化符號學和歷史符號學的研究。在烏斯賓斯基的學術生涯中,語言學與其他多學科之間形成了互動的輻射。

他的所有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都離不開共同的研究方法語言學方法,正是該方法論奠定了他整個工作的理論基礎,而對其他學科的廣泛涉獵則促使其對語言學這一學科的認識更加深入。他認為,語言不僅是一個交際的體系,而且還是一個信息保存和組織的體系,它不僅以一定方式組織我們所接受的信息,而且還以同樣的方式將信息的接受者統一成一體;因而,就此意義而言,文化其實也是一種語言,或者是各具功能的多種語言的綜合。

這裡所說的語言顯然包括自然語言和廣義的符號學語言。在不同的文化中外部世界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按不同方式進行組織的。烏斯賓斯基在總結自己一生的研究時認為,他的全部研究都是圍繞著文化符號學這個中心進行的。可見,烏斯賓斯基探討的是作為傳達內容的機制的語言,以及這種機制所利用的某種基本的符號系統。該種語言即使與人相對立的被理解的世界模式化,也模式化了理解的主體一人。

烏斯賓斯基的研究範圍和興趣極廣,涉及語言學、斯拉夫學、文藝學、藝術學、文化史學和符號學等多個領域,至2012年烏斯賓斯基共計公開發表一部學術論著。這些著述反映了作者學術研究的不同領域和方向以及他創作歷程不同階段的特徵,但這些領域相互之間都是有機且深層次地聯繫著的。他的文化符號學研究是從結構語言學的研究出發,繼而運用語言學的方法去探討非自然語言的符號語言系統,即塔爾圖一莫斯科符號學派所提出的第二模式系統」。

最後,小編總結了一下這位學者的主要成就。他在文藝學領域的研究中心是對文學文本與文化關係的研究,注重對文本發生功能的條件的探討。以他為首的莫斯科小組的研究風格直接影響了塔爾圖小組的文藝理論家們,促使後者也特別重視研究作為文學文本發生器的文學語言,並且對文學文本形成的機製作細緻的分析。大家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嗎?歡迎在下方留言。今天的內容就到此結束了。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從國企副總工到語言學家,他不僅是社科類「高被引學者...
    他也是浙江大學唯一一位進入「社會科學」類的高被引學者。看到這裡,有小夥伴可能會問,什麼是「高被引學者」?他認為,人文社科的國際化是「雙一流」發展必須面對的課題。國際化的定義,只要一句話就夠了:「世界一流」首先得讓世界知道。國際化的實質就是讓世界知道我們在做什麼,讓國外的語言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知道中國也有語言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因為世界上很難找到不參加世界大賽的世界冠軍;同樣也很難有世界所不知道的世界一流。
  • 周海中:語言學家的數學情懷(圖)
    1988年被評為首屆「廣州十大傑出青年」,同年榮獲廣東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立功證書,1990年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二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研究類一等獎,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成為許多仁人志士奮勇拼搏的金玉良言。語言學家周海中教授就是一位潛心科研、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學者。而作為一名語言學家,他對數學卻有著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
  • 什麼是語言學家?對(Linguist)語言學家存在最深的5大誤解
    因此,如果語言學家糾正了您的語法。這並不是因為他(她)是一名語言學家,也許他們只是,嗯,有點討人厭,哈哈。It doesn't matter if the grammar a group of speakers uses is considered 「incorrect」.
  • 實際上他的學術貢獻在於語言學
    如,近一百年來,王國維、章太炎、梁啓超、胡適、蔡元培、馮友蘭等人,在各自的學術領域都是開宗立派的人物,他們通過觸類旁通,熔古鑄今,打通了不同學問之間的界限,創造出許多耀眼的學術高峰,他們被公認為國學大師,沒有什麼異議。
  • 淺談趙元任先生的學術思想背景
    作  者 □張 璐   趙元任先生(1892-1982)是20世紀有重大影響的語言學家和語言教育學家,他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也是享有世界聲譽的語言學大師。趙元任先生的六世祖趙翼,是清代著名的樸學大師,這位大師對其後代,尤其對趙元任有很大影響。清代樸學家們提倡實事求是,無徵不信的學風,輕主觀而重客觀,輕演繹而重歸納。而大家熟悉的趙先生的名言「言有易,言無難」,「沒有準備好『例如』,別先發議論」,可以說就來源於注重事實,重視歸納的經學傳統。另外,他的一些學術成就也直接得益於中國傳統語文學的研究成果。
  • 法國著名語言學家貝羅貝教授來校講學
    應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提名和邀請,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特級研究員、著名語言學家貝羅貝(Alain PEYRAUBE)教授,作為北京大學「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Peking University Global Fellowship)入選學者,於2015年12月14日至23日到訪北京大學。
  • 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本特點及其含義
    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本特點及其含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主要是在兩個層次上來使用科學技術這個概念的;其一,科學技術是人類有關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運行規律的知識體系,包括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以及技術知識等;其二,科學技術是人們為了擴大其知識儲備及應用而進行的各種理論探索活動
  • 著名德國神經科學家的「讀腦」研究存在學術不端
    原文作者:Alison Abbott 德國一科研資助機構表示Niels Birbaumer的研究數據不完整,並對其實施了嚴厲的制裁。不過Niels Birbaumer卻堅持他的研究結果。
  • 燒腦科幻電影:女主是語言學家,研究了外星語言,學會了預測未來
    這部電影中的女主是一位語言學家,一次外星生物的降臨,她得以機會學會了外星語言,並以此可以預測未來。今天要推薦的這部作品便是2016年美國科幻電影《降臨》,不知你有看過嗎?美國方面找來了語言學家路易斯(艾米·亞當斯 飾)以及物理學家伊恩(傑瑞米·雷納 飾),兩人進入到不明飛行物之中,試圖破解外星生物到底在表達什麼?經過多次的接觸之後,女主路易斯漸漸發現了外星人所使用的的圓環形文字的特點,並且通過不斷的研究,逐漸開始破譯這些文字符號。
  • 採訪完Jessica Coon,我們重新認識了《降臨》裡語言學家的世界
    MIT 語言學碩士、博士,導師為著名語言學家 David Pesetsky,他也是喬姆斯基的學生。2011 年起,任教於麥吉爾大學語言學系。2015 年成為麥吉爾大學語言學副教授。「整個語言學界都對這部電影感到興奮,因為《降臨》真正將語言學以某種方式帶到臺前,這在好萊塢並不常見。」Jessica Coon 說。
  • 王處輝 孫曉冬:近三十年社會學學術研究的發展軌跡與本土化反思
    通過對《社會學研究》雜誌創刊30年以來2248篇學術論文的分析,考察社會學重建以後的學術發展變遷歷程,研究發現:不同領域的學術主題在重建後都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並且突出了中國社會學的主體性格、實用性格與學術性格;研究方法呈現出規範化傾向,注重理論框架或假設與經驗材料的相互結合,推動了社會學學科的科學化進程。
  • 吳仲華先生學術思想及影響
    他一直強調不會設計葉輪機械的人是搞不好三元流動理論的,因為不理解設計葉輪機械時會遇到什麼問題。即使至今,我們仍無法完全依靠計算求得所有的結果,例如流動的損失。他十分重視實驗研究,在計算中一些計算參數就來源於實驗結果,這樣數值計算和實驗研究結合,研究成果就可以很好地應用於實際葉輪機械的設計、分析。
  • 語言學家張伯江:與食物一樣,語言也不可穿越
    在日前一場關於《語文漫話》的講座活動上,語言學家張伯江說。&nbsp&nbsp&nbsp&nbsp作為2020年北京十月文學月的大眾系列活動之一,北京出版集團人文社科圖書生產事業部日前組織「跟呂叔湘先生學點語言學——我編《語文漫話》」講座。
  • 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基本特點與新發展
    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基本特點與新發展 2017年09月04日 07:55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樓勁 陳爽 孫英剛 字號 內容摘要:應當說,這些方面的確都契合魏晉南北朝史及其研究的基本特點
  • 歷時十年寫作 張勇先教授著作《英語發展史》發布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伊志宏,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總編徐建中,北京二七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永林,以及海內外語言學界著名專家代表,澳大利亞研究界著名學者代表,高校教師代表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資深教授胡壯麟發來視頻祝賀。《英語發展史》全書共分八章,分別介紹了英語的現狀,英語的隸屬關係,英語的斷代分期以及古英語、中世紀英語、早期現代英語和現代英語的特點,英語發展演變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外來語言對英語的影響,英語的變體,以及英語對漢語的影響等內容,基本涵蓋了語言學、文學、詞彙學、跨文化交際和翻譯等領域的重要內容。
  • 又痛失一位院士!中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曾融生逝世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截圖中國網10月23日訊 據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昨日消息,中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我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傑出的地球物理教育家,中國固體地球物理學的奠基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從文化視野看斯拉夫民族語言學研究
    「民族語言學」這一學科概念,曾因著名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而為人熟知並得以廣泛傳播。關於民族語言學,馬林諾夫斯基最初的關注點是基於對某語言社群生活方式及言語行為的觀察,進而研究其信仰、精神體系,從而達到了解該語言社群普遍世界觀的目的。民族語言學在斯拉夫世界逐漸發展為具有獨特文化基因的學科範疇,即「斯拉夫民族語言學」。
  • 1911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對萬有引力及其對光線的影響的研究》
    他們兩人主要是研究磁力與電力的,並獲得許多實際的結果,其中包括發現如何在交流發電機製造電力,以及如何在馬達中使用電力。間接地,他們的發現導致了被視為是現代奇蹟的一些發明,如雷達及無線電。他們從觀察中發現,在磁鐵場範圍中的所有鐵器都受到吸引,因而發展出磁場的理論。愛因斯坦在柏林初期,仍然繼續研究他在1905年提出的相對論理論。
  • 著名高校涉嫌學術腐敗問題的學者不下百人
    國內很多著名高校都傳出有學者涉嫌學術腐敗;剽竊者在一本書中「引用」教育部官員著述多達8萬字,被質問時回答「因為你們的研究成果權威」……  在「中國法學會網」今天舉辦的「如何用法律規範學術制度」座談會上,楊玉聖、鄧正來等學者披露了大量學術腐敗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