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暮色、網紅15分鐘,巨星遠去的新娛樂時代走向哪裡?

2020-12-03 36kr

4月3日,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落下帷幕,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近兩年難掩暮氣的金像獎頒獎禮似乎多了更多的話題。眾所周知的事暫且不表(調皮),我們表一表本次影帝的五位候選人,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梁家輝、張家輝的身後,那一去不復返的巨星時代。

老幾位作為香港娛樂工業最風光年代的優質產出,幾乎壟斷了華人世界幾代人的青春記憶。張學友的金曲之一《她來聽我的演唱會》裡,唱了一個女孩從20歲聽到40歲的曲折心路。但從娛樂產業更縱深的維度觀察,一個偶像能紅二三十年,後世可驚嘆、可懷緬,但在當今時代,要複製,似乎不可能了。

港式娛樂工業落幕

作為華語娛樂產業重地,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面積只有上海六分之一多一些的香港為整個華人世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給養,這份給養在上世紀90年代達到頂峰。

四大天王的流行金曲,TVB的經典劇集,王家衛、徐克、周星馳、許鞍華、陳可辛等風格迥異的港產電影,甚至於金庸、梁羽生、李碧華等人筆下營造的江湖恩怨和兒女情長,在一定時期內,香港無疑是華語流行文化的最高標地,貢獻著最優質的內容,甚至於優質內容的標準本身。

但是近兩年香港娛樂工業的衰落幾乎已成共識,一方面港星北上撈金成為新常態,即便再怎麼指摘內地抄襲嚴重的娛樂節目,找幾位名頭響亮的港臺巨星幾乎已成強勢霸屏的娛樂節目的標配。

撈金現象的背後,一方面是日漸成熟的大陸市場資本的強勢導流,更深層次的恐怕是,在市場和資本的雙重擠逼下,原生內容再也不具備製造巨星的能力了。

所以,30年的時間,當年四大天王裡面被公認為最不會演戲的郭天王都拿影帝了,而作為華語電影最重要的頒獎禮之一,前排就座的,仍是那幾位。

未來還會有巨星出現嗎?

客觀的說,「原生內容再也不具備製造巨星的能力」並不是香港獨自面對的問題,要說網際網路瓦解的最為徹底的產業,文化娛樂產業絕對首當其衝。

比金像獎頒獎禮提前兩天的4月1日,已經去世13年的張國榮先生仍舊引發了華語世界最大規模的懷念熱潮,這股熱潮甚至引發了部分老粉絲的不滿,「每年這個時候,張國榮三個字就會成為一些營銷號的漲粉利器。」

作為華人世界最為著名的超級巨星之一,13年的陰陽兩隔都沒阻攔粉絲們的熱愛,造就這份長情的,除了張國榮先生自身的獨特魅力和影響力外,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舊愛難忘,往往是新歡不夠好。

如果把巨星的概念定義為「很多人關注」的話,那收割了萬千女性粉絲的TFboys和最近的papi醬都能算巨星,但如果考慮對流行文化的滲透和影響,對文化格局的號召和影響力,亦或是單一領域的統治地位,以及最為基本的「到底能紅幾年」,不得不說,巨星時代正在悄然走向終結。

「在未來,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

另一個維度是,網際網路催生出的網紅群體,作為新生力量,在新時代的娛樂版圖中也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過去明星的產生還要星探發掘,藝能公司培訓,出演影視劇,宣發推廣等一系列流程,資訊時代的發達,讓這個過程最大限度的壓縮了。

本屆金像獎的影后春夏倒是個新面孔,頒獎禮消息一出來,大家發現,姑娘原來是個豆瓣網紅。幾天時間,各種紅料黑料全出來了,過去狗仔們至少一個禮拜的工作量,網友們點點滑鼠一下子就完成了。

20世紀藝術圈最有名的人物之一安迪·沃霍爾留下一句名言,「在未來,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以今年最為火爆的網紅現象作比照,老頭兒對當今時代預見的太精準了。

信息的爆炸,注意力的分散,甚至是轉瞬即逝的風口,都讓大家明白,快速變現才是硬道理。所以羅振宇給papi醬策劃了個自稱是「妖氣衝天」的拍賣會,「一次收割,落袋為安」背後,是最精明不過的商業邏輯罷了。

撕裂的新娛樂時代

變現的話,積累不深的網紅可以靠海量關注拉廣告,娛樂圈打拼的藝人們方法就更加多樣化了。

近兩年火爆螢屏的真人秀節目讓電視臺和明星們賺得盆滿缽滿,不過這市場的繁榮和資本的狂歡卻讓不少影視圈內部人士無比憂慮。

拿拍電影來說,要想有投資,就得拿出票房保證——明星,一期真人秀的周期往往不及電影拍攝周期的五分之一,報酬卻是相當可觀,如此一來,影視劇的拍攝成本被無形推高,要想生產好作品,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錢。

而真人秀裡,既不需要為進入角色體驗生活,也不需要絞盡腦汁背誦大段大段臺詞,外界說的玩著玩著把錢掙了未免偏頗,但相對於累物累人的影視劇拍攝,孰易孰難顯而易見。

回到金像獎的議題,舊時代的明星能夠披荊斬棘活下來,必須得靠作品、靠獎項說話。所以以苛待演員聞名的TVB,即使中間時有糾紛出現,但還是能紅夠20年。

但是在娛樂業大踏步進入資訊時代的當下,真人秀、廣告代言,再加點兒有的沒的緋聞炒作,養活一個明星團隊,綽綽有餘了。

不過過分的悲觀也沒必要,時代再如何嘈雜,市場還是陸續推出了《親愛的》、《老炮兒》、《琅琊榜》這樣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暮氣沉沉的金像獎,也給了反映邊緣人群壓抑絕望的影片《踏血尋梅》最高的禮讚。

內容的爆炸讓公眾注意力成為稀缺品,未來時代為娛樂買單的人日趨個性化、小團體化也是必然。

靠巨星一統江湖不靈了,好作品似乎是唯一可能的粘合劑了吧。

相關焦點

  • 娛樂至死:網紅時代的新曼聯暗黑四天王
    其實僅雙帝便足以帶來血雨腥風二.實力不夠流量來湊,二代目天王的網紅之路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天王們的傳奇可以用無數種不同的版本講述,但我們還是要回到現實世界中來對比一下兩代天王組合。而「玄冥二老」阿什利-揚和瓦倫西亞更不必多說,哪裡需要哪裡搬,從邊鋒一路打到邊後衛,阿什利-揚先後把身價6300萬歐元的迪瑪利亞和3400萬歐元的德佩擠到了板凳上,瓦倫西亞則是隊史上首位出場達到300次的非歐洲球員;兢兢業業的二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能帶上隊長袖標就是對他們最好的肯定。
  • 全民造星,網紅和明星還有何不同?
    作者|衛 玠編輯|李春暉 選秀臺鮮肉成群,直播間網紅扎堆,全民造星形勢一片大好,娛樂圈成最紅火職場。「每個人都有15分鐘的成名時間」,在直播、短視頻、社交網站等並行的新媒體時代,已然成為現實。但所謂網紅,往往在短暫時間裡給予用戶新鮮感。
  • 武漢大學傳來噩耗:當明星大於「巨星」,那將是何等悲哀?
    人們沉迷於娛樂偶像,關心他們的一切,卻對那些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漠不關心。當巨星悄然隕落而無人惋惜時,那將是時代的悲哀。「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多少人只關心著自己明星偶像的喜怒哀樂。
  • 中科院物理所出科普書《一分鐘物理》,把科普做成網紅
    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線下實體經濟受到重創,各行各業試圖通過「線上直播」自救。從文化界雲沙龍到各大科技產品的線上發布會不一而足,至此,直播也徹底「破圈」,並承載了娛樂之外更豐富的文化和社會功能。4月22日19點,中科院物理所科普系列書《1分鐘物理》(第2輯)在嗶哩嗶哩線上直播首發。此次直播是由主創團隊中科院物理所和圖書策劃公司「未讀」聯合發起的。
  • 網紅的年薪百萬夢?比心App聯合Miss所在的薇龍文化招募短視頻網紅
    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說,「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然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人成名只要15秒。短視頻新媒體的興起,也許一條幾十秒的短視頻就能讓你成為該領域的年薪百萬KOL。  不過隨著MCN(網紅經紀機構)概念引入國內,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進入短視頻領域,個人單打獨鬥的時代正在慢慢結束。
  • 太陽變成紅巨星時,人類有什麼方法生存下來?
    一、太陽的紅巨星會膨脹到哪裡?天空中就有一顆現實參考的恆星,這是歐洲南方天文臺利用VLTI光學幹涉方式取得的一顆類日恆星的紅巨星圖像!它是位於天鵝座的π1 Gruis!下圖是它的紅外波段成像!這是一顆光度不穩的年老紅巨星,未來的發展就是行星狀星雲,因為它的質量只有地球的一點五倍,但它已經膨脹到了太陽直徑的350倍!假如按π1 Gruis的質量與紅巨星直徑比例,那麼太陽未來的紅巨星規模大約能達到太陽直徑的233倍!即半徑達到1.62億千米,大約超出地球公轉軌道約1000萬千米!當然您認為地球會被太陽吞沒?
  • 人類的身體是由星塵組成的,那星辰來自哪裡呢?紅巨星嗎?
    早期的太陽系說到紅巨星,就不得不提到我們的太陽,紅巨星是太陽的結局之一,但是對我們來說為時尚早。相比來說,科學家更好奇的是太陽系的過去,事實上我們太陽系的故事始於大約45億年前,當時一個分子雲崩塌。而這也是最廣為接受的星雲假說理論,自1950年代太空時代降臨,以及1990年代太陽系外行星的發現,此模型在解釋新發現的過程中受到挑戰又被進一步完善化。再回到行星盤,存在這些物質的圓盤中是圍繞著某些其他恆星形成的塵埃顆粒。
  • 超級蜂巢國際網紅社區 為青春 為創新 為夢想打call
    沒有醒目的廣告,也沒有口口相傳,不同職業、地方、性格的青年創業者們,如同感應磁力的小鐵球般圍攏到一起,形成了極有競爭力的文化創業產業集群,更以網紅等相關文娛產業的聚集效應優勢遠近聞名
  • 以後太陽膨脹成紅巨星,地球怎麼辦?人類能活下來嗎?
    一、太陽的紅巨星會膨脹到哪裡?天空中就有一顆現實參考的恆星,這是歐洲南方天文臺利用VLTI光學幹涉方式取得的一顆類日恆星的紅巨星圖像!它是位於天鵝座的π1 Gruis!下圖是它的紅外波段成像!假如按π1 Gruis的質量與紅巨星直徑比例,那麼太陽未來的紅巨星規模大約能達到太陽直徑的233倍!即半徑達到1.62億千米,大約超出地球公轉軌道約1000萬千米!當然您認為地球會被太陽吞沒?其實完全不會,要不然咱就不用討論後續的話題了!因為太陽直徑膨脹,密度降低,因此地球將會遷移到更遠的軌道,但地球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 我是暮色中的一隻蘆鴨
    當暮色氤氳在那片河灣的時候,我就棲在離你腳跟不遠的水域。那兒有大塊溫暖而靜謐的水草,能嗅見發自草尖青蔥的野香,聽水摩挲石頭時親暱的嬉戲;趁著光線猶疑不定的瞬息,看遠遠的天涯盡處,那紅紅綠綠的漸次模糊的光影。我棲居在這裡,是因為我要等待你來臨的消息。
  • 蔡徐坤成鬼畜巨星,漫展上演「雞你太美」,過黑反紅成新娛樂現象
    而且從多方面看,這段「雞你太美」事件,反倒讓蔡徐坤的聲名大噪,好多圈外的人也都知道了這樣一位鬼畜巨星。直到現在,事件已過去好多個月了,但是蔡徐坤的熱度仍是不減。在各大漫展上,仍然會有些人扮成蔡徐坤的模樣,手裡拿個籃球,模仿這位鬼畜巨星的成名作「雞你太美」。可以說,現在各大漫展,已經變成了兩個展區,一個是官方展區,另一個則是民間展區,因此說這也算是兩開花了。
  • 紅船精神照耀新時代 -太陽鳥時評-四川新聞網
    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主辦,光明網聯合浙江、河南、重慶、江西、深圳等地網信辦共同承辦,中國社會科學網提供理論支持。將推出系列沙畫、短視頻、專家解讀文章、圖文報導等,挖掘和弘揚「紅船精神」「長徵精神」「焦裕祿精神」「改革開放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偉大精神的內涵,彰顯「中國精神」推動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
  • 什麼是宇宙當中的「紅巨星」?紅巨星又是如何產生的?
    什麼是宇宙當中的「紅巨星」?紅巨星又是如何產生的?所謂紅巨星,顧名思義,也就是外表為紅色(發出紅色光芒),體積十分巨大的恆星。紅巨星是恆星的生命末期,演化成為的一種體積龐大,質量較小的發光巨星。紅巨星的質量通常在0.3~8個太陽左右,但是由於外部的大氣膨脹稀薄,紅巨星的體積常常是太陽的幾十倍上百倍。紅巨星表面的溫度約為5000K(K為開氏溫度,約為4700攝氏度)或者更低。當恆星將內核中的氫燃料消耗殆盡時,熱核反應不再繼續發生,那麼恆星的內核就會因為引力的原因開始向內部收縮,燃燒就會轉移到外部的氫氣層。
  • 偷車賊被打造成網紅:當我們為娛樂癲狂,別人卻為科學瘋狂
    周某成為網紅,是這個娛樂時代的一個縮影。還記得「髮際男孩」嗎?還記得「小馬雲」、「水泥妹」還有更久以前的「犀利哥」等等網紅嗎?這些紅極一時又銷聲匿跡的網紅們,推動著娛樂業發展,這種繁榮猶如一個巨大的七彩泡泡, 絢麗又多彩!他們給我們帶來了太多談資,讓我們在工作之餘釋放壓力,放鬆心情。古人說,飽暖思淫慾。
  • 本真巴赫:巴洛克時代的暮色
    當然,他們演繹的主體是巴洛克時期的作品,相當於讓舊時代的音樂世界在20世紀下半葉重現。唯一與那個時期音樂家不同的,是他們不戴帕赫貝爾與巴赫的假髮套。 「本真主義」在英國方興未艾,而不是在德國、奧地利與義大利,只能說英國有良好的文化保守主義傳統。英國的皇家禮儀今日依舊,許多習俗在時代的變幻裡得以固守,在於那裡並不相信什麼「新的就是好的」。
  • 2018十大網紅農產品&食品盤點,預見2019的新爆品!
    回顧2018,預見2019——2018年是新零售真正從生活的方方面面滲入人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一年,同時也給農產品帶來了非常多的機遇和挑戰。能夠順應消費需求轉變,才能在市場中佔據一定地位,我們盤點出了年度的十大網紅農產品以及十大網紅食品,也許新一年的好機會,都蘊藏在其中!
  • 疫情對人類社會「洗禮」,娛樂「大爆炸」遠去,科技正統時代來臨
    來源:財華網FinetHK一場新冠疫情猶如給「發燒」的地球降了一把溫。世界在頃刻間安靜下來,以往環繞地球的航班停飛了,穿越海洋的輪船也減少了,就連城市那些燈紅酒綠、光影娛樂也消停下來。猶如地球停轉,喧譁不再,耳邊的安靜是那麼真實。
  • 新晉網紅打卡地!海澱這個「地下運動城」,酷炫來襲!
    新晉網紅打卡地!海澱這個「地下運動城」,酷炫來襲!北京海澱在海澱有這麼一個地方國慶假期剛開街就迅速成為了網紅打卡新地標收穫了網友的一眾好評(小編玩爆炸屋的時候,還是沒撐到最後,在氣球爆炸前跑了出來)KALCITY能量城市以沉浸式的運動生活方式為主題匯聚運動、娛樂、藝術、科普休閒、餐飲等多功能於一體打造8小時外的社交生活新領地
  • 當太陽變成紅巨星時,地球會經歷什麼?地球面對的不僅僅是被烤焦
    當太陽變得衰老開始走向死亡後,地球的未來也會變得飄忽不定。經常看天文知識的朋友就會知道,太陽會在大約50億~60億年後耗盡內部的氫元素,體積開始膨脹。它會變成一顆體積龐大的紅巨星。那時候太陽的表面將會延伸到現在的地球軌道附近。可憐的水星和金星就會被太陽吞噬掉。地球的命運不好說。
  • 騎士娛樂MCN旗下百萬網紅「財才說」 攜手36氪創始人劉成城開播聊...
    (原標題:騎士娛樂MCN旗下百萬網紅「財才說」 攜手36氪創始人劉成城開播聊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