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是目前腫瘤治療的重要方法,外周神經毒性(CIPN)是其主要不良反應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其嚴重程度主要由所用化療藥物及其聯合方式、治療時間、累積劑量決定。外周神經毒性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可造成藥物減量甚至停用。國內外多嘗試使用鈣鎂合劑、還原性穀胱甘肽、B族維生素及一些中藥製劑等預防或治療CIPN,但效果均欠佳。最近,一項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JNCI上的研究解決了這一問題,研究發現神經節苷脂-單唾液酸(GM-1)具有改善這一情況的能力。
什麼是外周神經毒性?
外周神經毒性是一種重要的劑量限制性毒性,由化療藥物引起。分為急性神經毒性和慢性神經毒性兩種。急性毒性常表現為冷誘發,為短暫的末梢或口周神經感覺異常,在數小時內發生,常在數小時或數天好轉,其發生機制認為是草酸鹽與Ca2+、Mg2+螯合,幹擾了離子通道,導致神經節軸突Na+通道或是Ca2+依賴性通道的門控電壓異常所致。慢性毒性則被認為是背根神經節神經細胞Na+通道過表達導致背根神經節受損或神經細胞死亡所致,在累積劑量達到一定量時,患者即可發生嚴重的神經病變。
什麼是神經節苷脂-單唾液酸?
神經節苷脂-單唾液酸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是含唾液酸的一類膜糖脂的總稱,其鑲嵌於細胞雙層脂質膜結構中,通過影響細胞跨膜信號來啟動膜脂質基團的翻譯和表達。
其可保護細胞膜,增強細胞膜和線粒體膜穩定性,增強膜上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加強線粒體三羧酸循環功能,促進ATP合成增加,從而達到促進神經組織再生、改善神經傳導的目的。該作用機制與周圍神經毒性的Na+通道障礙學說相對應。
神經節苷脂在神經系統中含量豐富,可遏制細胞凋亡,提高細胞存活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受損神經細胞的能量代謝,促進神經再生;並可減輕神經細胞水腫,保護受損神經,預防繼發性神經退化;還能減弱興奮性胺基酸的神經毒性作用,抑制其受體的病理性興奮,預防累積性周圍神經毒性的產生。所以,從理論上說,神經節苷脂可預防和降低化療藥物所致的周圍神經毒性。
臨床試驗
這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共納入了206例接受紫杉醇輔助化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化療的第1-2天患者隨機接受神經節苷脂/安慰劑的治療,並評估患者接受4個周期化療後的神經病變情況,隨訪時間可達1年。
結果發現,在183例可以評估的患者中,神經節苷脂組的患者在4個周期化療後身體狀態評分顯著高於安慰劑組(43.27, 95%CI 43.05-43.49 vs 34.34, 33.78-34.89; 平均差8.96, 8.38-9.54, p<0.001),這意味著神經節苷脂能夠減少患者的周圍神經毒性發生。
結果顯示,神經節苷脂組的感覺神經(26.4% vs 97.8%; p<0.001)以及運動神經(20.9% vs 81.5%; p<0.001)≥1級神經毒性事件發生比例均明顯低於安慰劑組。
這是首個成功使用神經節苷脂預防化療所致的周圍神經毒性事件的III期臨床試驗,無疑能為神經毒性的管理提供新的選擇。本項研究結果更是增強了臨床專家對神經節苷脂治療周圍神經系統疾病的信心,進一步提高了神經節苷脂在該疾病領域中的治療地位,給患者帶來新的福音,大大減輕患者的病痛和經濟負擔。(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