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化療引起的外周神經毒性煩惱? 權威雜誌公布有效方案

2020-11-28 生物谷

 

 

化療是目前腫瘤治療的重要方法,外周神經毒性(CIPN)是其主要不良反應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其嚴重程度主要由所用化療藥物及其聯合方式、治療時間、累積劑量決定。外周神經毒性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可造成藥物減量甚至停用。國內外多嘗試使用鈣鎂合劑、還原性穀胱甘肽、B族維生素及一些中藥製劑等預防或治療CIPN,但效果均欠佳。最近,一項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JNCI上的研究解決了這一問題,研究發現神經節苷脂-單唾液酸(GM-1)具有改善這一情況的能力。

什麼是外周神經毒性?

外周神經毒性是一種重要的劑量限制性毒性,由化療藥物引起。分為急性神經毒性和慢性神經毒性兩種。急性毒性常表現為冷誘發,為短暫的末梢或口周神經感覺異常,在數小時內發生,常在數小時或數天好轉,其發生機制認為是草酸鹽與Ca2+、Mg2+螯合,幹擾了離子通道,導致神經節軸突Na+通道或是Ca2+依賴性通道的門控電壓異常所致。慢性毒性則被認為是背根神經節神經細胞Na+通道過表達導致背根神經節受損或神經細胞死亡所致,在累積劑量達到一定量時,患者即可發生嚴重的神經病變。

什麼是神經節苷脂-單唾液酸?

神經節苷脂-單唾液酸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是含唾液酸的一類膜糖脂的總稱,其鑲嵌於細胞雙層脂質膜結構中,通過影響細胞跨膜信號來啟動膜脂質基團的翻譯和表達。

其可保護細胞膜,增強細胞膜和線粒體膜穩定性,增強膜上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加強線粒體三羧酸循環功能,促進ATP合成增加,從而達到促進神經組織再生、改善神經傳導的目的。該作用機制與周圍神經毒性的Na+通道障礙學說相對應。

神經節苷脂在神經系統中含量豐富,可遏制細胞凋亡,提高細胞存活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受損神經細胞的能量代謝,促進神經再生;並可減輕神經細胞水腫,保護受損神經,預防繼發性神經退化;還能減弱興奮性胺基酸的神經毒性作用,抑制其受體的病理性興奮,預防累積性周圍神經毒性的產生。所以,從理論上說,神經節苷脂可預防和降低化療藥物所致的周圍神經毒性。

臨床試驗

這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共納入了206例接受紫杉醇輔助化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化療的第1-2天患者隨機接受神經節苷脂/安慰劑的治療,並評估患者接受4個周期化療後的神經病變情況,隨訪時間可達1年。

結果發現,在183例可以評估的患者中,神經節苷脂組的患者在4個周期化療後身體狀態評分顯著高於安慰劑組(43.27, 95%CI 43.05-43.49 vs 34.34, 33.78-34.89; 平均差8.96, 8.38-9.54, p<0.001),這意味著神經節苷脂能夠減少患者的周圍神經毒性發生。

結果顯示,神經節苷脂組的感覺神經(26.4% vs 97.8%; p<0.001)以及運動神經(20.9% vs 81.5%; p<0.001)≥1級神經毒性事件發生比例均明顯低於安慰劑組。

這是首個成功使用神經節苷脂預防化療所致的周圍神經毒性事件的III期臨床試驗,無疑能為神經毒性的管理提供新的選擇。本項研究結果更是增強了臨床專家對神經節苷脂治療周圍神經系統疾病的信心,進一步提高了神經節苷脂在該疾病領域中的治療地位,給患者帶來新的福音,大大減輕患者的病痛和經濟負擔。(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團隊關於經典名方黃芪桂枝五物湯緩解化療神經毒性的藥效物質...
    Redox Biology在線發表曹鵬研究團隊關於經典名方黃芪桂枝五物湯緩解化療神經毒性的藥效物質基礎的研究成果日期:2020年08月20日2020年8月18日,氧化還原領域頂級期刊Redox Biology(JCR 1區,IF=9.98)在線發表了我院曹鵬研究員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 哪些化療藥有周圍神經毒性?如何防治?
    除此之外,臨床常用的鉑類、紫杉類及長春花生物鹼類等抗腫瘤藥物均有周圍神經毒性,為方便臨床選擇及合理使用,歸納總結如下,以期對臨床有些許幫助。化療誘導的周圍神經病(CIPN)CIPN 是化療引起的常見不良反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甚至導致患者無法完成化療。
  • 這些症狀,化療患者不可輕視
    出現這些症狀可千萬不能輕視,一旦出現要及時與醫生或者藥師進行溝通,如何調整用藥方案來改善這種毒性反應。下面我們具體了解一下CIPN。什麼是CIPN?有哪些臨床表現?化療誘導周圍神經性毒性(CIPN)是化療引起的常見不良反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甚至導致患者無法完成化療。
  • 科學家揭示腫瘤化療引起的腸道毒性的分子機制
    科學家揭示腫瘤化療引起的腸道毒性的分子機制 2017-04-2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結腸癌是一種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癌症類型,喜樹鹼類藥物(伊立替康)是目前結腸癌治療的一線化療藥物。該藥物因其顯著的腫瘤殺傷效果,在臨床已經使用二十年以上,但該藥物導致的腸道毒副反應嚴重限制了藥物劑量和藥物療效。臨床上大約四成的病人會出現腹瀉症狀,部分病人甚至出現3-4級腹瀉,不僅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更威脅到病人的生存。伊立替康引起的腸道毒性的分子機制卻並不清楚,從而限制了毒性緩解藥物的開發使用。
  • 3分鐘快速了解化療解毒及預防毒性藥物有哪些?
    根據藥物來源和化學結構,可將化療藥物分為烷化劑、抗代謝類藥物、抗生素、植物藥物、激素與雜類藥物等。化療藥物在殺滅或抑制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機體的正常細胞(尤其是代謝旺盛的細胞)產生影響,進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如噁心嘔吐、心臟毒性、膀胱毒性、過敏反應、骨髓抑制等。有些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可提前預防,那麼化療解毒藥物及預防藥物有哪些,如何使用呢? 一.
  • 腦腫瘤患者化療後反應嚴重怎麼辦?
    很多腦腫瘤患者手術切除腫瘤後,還需要接受化療。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腫瘤化療中心主任張俊平教授介紹說,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藥物反應,配合好化療醫生,了解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和處理方法,有利於疾病治療和康復。
  • 中科院生化所與上海藥物所合作揭示腫瘤化療引起的腸道毒性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報導了化療過程中所導致的腸道毒副作用與化療藥物誘導細胞釋放雙鏈DNA密切相關,腸道中大量的dsDNA激活了宿主免疫系統的AIM2炎症小體,進而引發了腸道炎症和損傷的分子機制。耿美玉、孫兵、丁健和黃敏研究員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化療仍然是目前大多數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化療藥物的使用常常伴隨著嚴重的毒副作用。
  • 【專家共識】2020版外周神經阻滯併發症防治專家共識
    來源:臨床麻醉學雜誌 隨著超聲可視化技術的普及,外周神經阻滯技術應用日益廣泛,而與之相關的各類併發症也隨之增加。這些併發症的早期預防、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置,可大大改善臨床預後;而其中對神經損傷原因科學而準確的鑑別,也是外周神經阻滯技術得以廣泛推廣的關鍵所在。為規範此類併發症的診療流程,降低其發生率,優化患者預後,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特制定《外周神經阻滯併發症防治專家共識》。
  • 掌握這7點,輕鬆應對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症
    腫瘤化療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症(CIT)是指抗腫瘤化療藥物對骨髓巨核細胞產生抑制作用,導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計數低於100×109/L。導致CIT常見的化療方案包括含吉西他濱、鉑類、蒽環類和紫杉類藥物的化療方案,發生率最高的為含吉西他濱方案(13.5%),其次為含卡鉑方案(13.2%)等,多藥聯合方案中,GP(吉西他濱、順鉑/卡鉑)、EP(依託泊苷、順鉑)、DCF(多西他賽、順鉑、5-FU)、FEC(5-FU、表柔比星、順鉑)、FOLFOX(奧沙利鉑、5-FU)等方案導致CIT的風險較高。
  • 中腫專家公布難治性NKT淋巴瘤首個無化療治療方案
    2020年黃慧強教授團隊又一次在美國血液學會年會上大放異彩,向全世界公布外周T細胞淋巴瘤及NK/T細胞淋巴瘤最新研究成果。黃慧強教授團隊在國內外首次採用信迪利單抗(Sintilimab)+西達本胺(Chidamide)治療難治或復發鼻型結外NK/T細胞淋巴瘤患者,該創新方案具有良好抗腫瘤活性。在36例可評估療效的難治性患者中,總有效率達到58.3%,完全緩解率44.4%,有效維持時間逾9.2個月,安全性可控。
  • 什麼是化療和放療?放療和化療哪個更痛苦
    放、化療是利用抗癌藥物或放射線為治療手段,對多種癌症具有較好的近期療效。但放、化療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對正常組織細胞無選擇性殺傷,通常稱為放、化療毒副作用或不良反應。人參皂苷rg3在增效減毒的放化療輔助治療方面,功效非常確切。臨床上最常見的放、化療不良反應有:1.骨髓抑制:放、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最顯著的特點是常攻擊那些增殖旺盛的組織、器官,尤其是對血液系統損傷是臨床最常見的。
  • 【病友問答】MDS是怎樣服用化療藥物的?都是什麼過程?會出現哪些副...
    MDS是以無效造血骨髓中造血前體細胞凋亡增加,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以及急性髓細胞白血病轉為特點,迄今為止,治療方法依然有限,需要考慮患者的年齡、合併症等情況,對於高危組患者一般會採用化療。
  • 化療反應最強烈有幾天?
    淋巴瘤早期的治療通常不需做手術,主要依賴於化療或放療。對於中晚期患者,可採用加大化療的強度及隨後的幹細胞移植方法來提高腫瘤細胞的殺傷率和疾病的治療成功率。化療過程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副作用,如何減輕化療所帶的傷害呢?化療的副作用是由於藥物的副作用以及累計用量導致的,相同的治療方案每個患者的副反應也不盡相同。
  • 腫瘤化療導致的中性粒細胞減少診治專家共識
    原始粒細胞是目前最早可識別的中性粒細胞,隨後其進一步逐漸發育成早幼粒、中幼粒和晚幼粒細胞,最終分化為成熟中性粒細胞,並釋放至外周血液中。從原始粒細胞發育分化至成熟中性粒細胞約需要7~14天。一般情況下,未受損骨髓可以每天產生6×10^8~4×10^9個成熟中性粒細胞。骨髓中成熟中性粒細胞的儲備量約有2.5×10^12個,為外周血成熟中性粒細胞總數目的12~20倍。
  • 化療是延長肺癌生存時間,還是加速患者死亡?肺癌化療要知道4點
    另外,還要考慮肝腎功能怎麼樣,肝腎功能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做化療,而且身體存在有感染灶的時候,是不能做化療的。要由經驗豐富的醫生設計化療方案化療,並不是說隨便一個醫生看一下肺癌診療指南就可以照抄書本去給患者制定化療方案的。
  • 外周神經系統及其功能
    許多神經元的軸突聚集在一起組成神經纖維,構成一根神經。外周神經系統就是由遍布全身的神經組成的,它是聯繫感覺輸入和運動輸出的神經結構。    (一)12對腦神經和31對脊神經    從解剖上看,外周神經系統包括12對腦神經和31對脊神經。
  • 乳腺癌術後為什麼還要輔助化療,化療副作用大怎麼辦?
    國際權威乳腺癌研究機構——早期乳腺癌研究試驗協作組(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EBCTCG)研究表明,化療不但使絕經前患者的生存期延長,而且對絕經後乳腺癌也有效。
  • 海外醫療乳腺癌最新研究成果 出國看病權威解讀
    我國最大的出國看病權威機構盛諾一家也在第一時間分享了該資訊內容。雙藥化療在2期tnAcity研究中,與其他化療方案相比,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卡鉑一線治療轉移性TNBC患者,可以將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40%。此前,吉西他濱+卡鉑是治療轉移性TNBC的常用雙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