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點評|下丘腦-神經垂體內分泌系統的三維精細結構及中樞功能
其中,分泌血管加壓素(AVP,又稱抗利尿激素,ADH)和催產素(OXT)的神經元主要位於下丘腦室旁核(PVN)與視上核(SON),它們胞體大,軸突長且直接投射至神經垂體,構成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Hypothalamo-Neurohypophysial System, HNS),即大細胞性神經內分泌系統(Magnocellular Neuroendocrine System, MNS)(圖1)。
-
還在為化療引起的外周神經毒性煩惱? 權威雜誌公布有效方案
化療是目前腫瘤治療的重要方法,外周神經毒性(CIPN)是其主要不良反應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其嚴重程度主要由所用化療藥物及其聯合方式、治療時間、累積劑量決定。外周神經毒性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可造成藥物減量甚至停用。國內外多嘗試使用鈣鎂合劑、還原性穀胱甘肽、B族維生素及一些中藥製劑等預防或治療CIPN,但效果均欠佳。最近,一項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JNCI上的研究解決了這一問題,研究發現神經節苷脂-單唾液酸(GM-1)具有改善這一情況的能力。什麼是外周神經毒性?外周神經毒性是一種重要的劑量限制性毒性,由化療藥物引起。
-
【專家共識】2020版外周神經阻滯併發症防治專家共識
這些併發症的早期預防、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置,可大大改善臨床預後;而其中對神經損傷原因科學而準確的鑑別,也是外周神經阻滯技術得以廣泛推廣的關鍵所在。為規範此類併發症的診療流程,降低其發生率,優化患者預後,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特制定《外周神經阻滯併發症防治專家共識》。
-
四、免疫功能在神經及內分泌組織中的體現
然而,近年發現,神經膠質細胞可視為腦內免疫細胞並行使一定的免疫功能。另外,某引起中樞神經部位如終紋血管器(OVLT)、最後區(area postrema)、正中隆起及弓狀核等均缺乏血腦屏障,由此免疫系統的信息分子如IL-1等可影響中樞部位,且Ig可進入腦脊液中。這些事實表明中樞神經系統也是免疫效應部位。
-
Neural Regen Res:熊果酸促進外周神經再生的機制
但是,其對周圍神經損傷修復的作用未見報導。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陳加俊教授帶領的團隊將小鼠坐骨神經離斷後吻合,造成外周神經損傷,每天腹腔注射10,5,2.5 mg/kg熊果酸進行幹預。首次發現:熊果酸能夠促進損傷坐骨神經再生及肌肉功能重建。作者認為,天然藥物成分熊果酸有望應用於外周神經損傷的重建。此項研究發表在《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13年9月第27期。
-
PNAS揭示腸腦軸的神經連接-皮層控制胃功能的亞區
中樞神經系統既影響胃腸系統又受胃腸系統影響,這就有了腸腦軸這種概念。關於腸腦軸連接的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將腸道及其微生物組信號與腦功能改變聯繫起來的傳導通路上。
-
研究發現PDGFRβ細胞介導外周感染信號向中樞神經系統快速傳遞機制
PDGFRβ細胞是一種血管旁細胞,是大腦神經血管單元與血腦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維持血腦屏障、調控血管血流量等功能。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與循環系統有著緊密的相互調節關係。近期的研究表明,免疫細胞與其分泌的各種因子在生理和病理條件下均可跨過血腦屏障;越來越多的經典免疫因子被發現在神經發育與突觸可塑性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免疫系統與神經系統的細胞可以相互調控。
-
人工神經網絡及其應用
1.2研究神經網絡的意義當前人類所面臨的重大科學技術研究任務之一,是要揭示大腦的工作機制和人類智能的本質,製造出具有完成人類智能活動能力的人工智慧系統。神經網絡是從腦的神經系統結構出發來研究腦的功能,研究人量簡單的神經元的集團信息處理能力及其動態行為。
-
新型藥物靶點——外周5-羥色胺
5-羥色胺(5-HT,又稱血清素)是一種血管收縮物質,廣泛的參與了如血管功能、止血、肝再生、腸動力、胰島素分泌、免疫反應等生理過程。脊椎動物的5-HT能信號系統非常複雜。5-HT生物合成和代謝過程中,色氨酸羥化酶(TPH)是催化合成5-HT (5-HTP)的起始和限速酶(圖1)。
-
神經痛是大腦神經過敏
條件性去除神經元內COX-2幾乎可引起外周炎症導致的機械性痛覺敏化的徹底缺失,但對外周炎症和熱痛覺過敏沒有影響,提示中樞神經元產生的COX-2在炎症性痛覺過敏中起重要作用。外周炎症時,脊髓小膠質細胞形態、功能發生變化。小膠質細胞p38 MAPK被激活,引起致炎細胞因子的合成和釋放。
-
重複外周磁刺激治療疼痛的研究進展_重複外周磁刺激_疼痛_麻醉科...
磁刺激根據作用靶點的不同分為經顱磁刺激和外周磁刺激(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PMS)。當磁刺激儀作用靶點定位於外周神經時,稱為PMS,當PMS為重複、連續刺激時稱為rPMS。
-
浙大/華科合作解析下丘腦-神經垂體內分泌系統的三維精細結構
下丘腦存在著一群特殊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它們既保留了神經元的放電特性,又能夠釋放激素入血,作用於外周的靶器官,在調節機體生長發育、代謝生殖和內環境穩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分泌血管加壓素(AVP,又稱抗利尿激素,ADH)和催產素(OXT)的神經元主要位於下丘腦室旁核(PVN)與視上核(SON),它們胞體大,軸突長且直接投射至神經垂體,構成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Hypothalamo-Neurohypophysial System, HNS),即大細胞性神經內分泌系統(Magnocellular Neuroendocrine
-
《神經生物學》第三周
3、神經遞質系統包括:神經遞質分子,與遞質合成、囊泡包裝、遞質重攝取、降解、遞質作用相關的分子原件。神經遞質系統運轉的時候大致發揮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突觸前和突觸間隙中一次性地聚集高濃度的神經遞質;二是突觸後神經元上產生電學和生物化學的信號。
-
醫學基礎知識:人體中主要的神經遞質和受體系統
醫學基礎知識:人體中主要的神經遞質和受體系統,更多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信息請點擊北京醫療衛生人才網。 神經遞質受體是在化學突觸傳遞中擔當信使的特定化學物質,簡稱遞質。神經遞質受體都是一些跨越細胞膜的蛋白質複合體。人體中主要的神經遞質和受體系統是生理學神經系統這一章的重點,考試的一級考點。
-
腸道菌群的又一功能:調控交感神經的活動
外周神經系統中,自主神經系統(也稱植物神經系統) 由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系統組成 (亦有教科書將腸神經系統歸為自主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可支配平滑肌和多個腺體,從而調控內臟功能。外周組織相關神經元主要根據胞體的位置進行劃分,可分為內源性 (intrinsic) 及外源性(extrinsic) 組織相關神經元,前者的胞體在組織內,而後者的胞體在組織外。
-
人體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
中樞前庭系統:結構和功能概述丨「暈」籌帷幄
因此外周和中樞前庭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雙側性是其許多感覺,感覺運動和認知功能的關鍵,並且對於臨床醫生來說更重要的是,這種雙側性是了解前庭疾病的關鍵。我們先了解一下前庭系統結構和功能的一般特性。中樞前庭系統不僅能夠代償單側外周衰竭,還能夠代償中樞前庭張力失衡。➤ 多感覺輸入整合發生在中樞前庭系統的各個水平。該系統是唯一缺乏初級感覺皮層的系統。(即所有前庭皮層神經元也對來自其他感覺的運動刺激作出反應)。
-
JMCB觀點文章 | 解讀外周生物時鐘和能量代謝的整合機制
哺乳動物的生物鐘可分為中樞和外周兩大類,中樞生物鐘位於下丘腦的薄片視交叉上核神經元(hypothalamus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內,它接受光線刺激並產生主生物鐘信號,通過體液和神經內分泌通路傳遞到外周組織中,來協調外周生物鐘。
-
什麼是神經膠質細胞?膠質細胞有什麼功能和特點?
神經垂體中的垂體細胞、外周神經中的施旺氏細胞和衛星細胞,一般也認為可列入神經膠質細胞。神經膠質細胞的修復和再生作用表現為:小膠質細胞可轉變為巨噬細胞參與對損傷組織碎片的清除;膠質細胞特別是星形膠質細胞可通過增生來填補缺損,從而起修復和再生作用。但增生過強時則有可能成為引發腦瘤的病因。外周神經元軸突的再生也是沿施旺氏細胞延伸的。
-
神經膠質細胞功能與疾病大會即將進行,浙大團隊連續發文
神經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數量最多的細胞類型,在腦的功能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近年來,神經膠質細胞的生理功能及其在腦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和腦腫瘤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