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 Regen Res:熊果酸促進外周神經再生的機制

2021-01-21 生物谷

熊果酸是一種五環三萜系化合物,廣泛存在於熊果、鐵冬青等天然藥物中。以往研究表明熊果酸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細胞凋亡、免疫調節、抗瘢痕及促進損傷神經元修復等作用。

但是,其對周圍神經損傷修復的作用未見報導。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陳加俊教授帶領的團隊將小鼠坐骨神經離斷後吻合,造成外周神經損傷,每天腹腔注射10,5,2.5 mg/kg熊果酸進行幹預。

首次發現:熊果酸能夠促進損傷坐骨神經再生及肌肉功能重建。作者認為,天然藥物成分熊果酸有望應用於外周神經損傷的重建。此項研究發表在《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13年9月第27期。(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doi:10.3969/j.issn.1673-5374.2013.27.002

Ursolic acid induces neural regeneration after sciatic nerve injury*

Biao Liu[1]    Yan Liu[1]    Guang Yang[1]    Zemin Xu[1]    Jiajun Chen[2]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ursolic acid in the neural regeneration of the injured sciatic nerve. BALB/c mice were used to establish models of sciatic nerve injury through unilateral sciatic nerve complete transection and microscopic anastomosis at 0.5 cm below the ischial tuber-osity. The successful y generated model mice were treated with 10, 5, or 2.5 mg/kg ursolic acid via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serum S100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 gradual y increased at 1-4 weeks after sciatic nerve injury,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8 weeks. As such, ursolic acid has the capacity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100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showed that S100 mRNA expression in the L 4-6 segments on the injury side was increased after ursolic acid treatment. In addition, the muscular mass index in the soleus muscle was also increased in mice treated with ursolic acid. Toluidine blue staining revealed that the quantity and average diameter of myelinated nerve fibers in the injured sciatic nerv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with ursolic acid. 10 and 5 mg/kg of ursolic acid produced stronger effects than 2.5 mg/kg of ursolic acid.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ursolic acid can dose-dependently increase S100 expression and promote neural regeneration in BALB/c mice fol owing sciatic nerve injury.

相關焦點

  • ...Regen Res:神經營養因子3誘導神經幹細胞向神經元樣細胞的分化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於2012年7月19期出版的一項關於「Effects of neurotrophin-3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into neurons and oligodendrocytes」的研究報告。
  • 還在為化療引起的外周神經毒性煩惱? 權威雜誌公布有效方案
    化療是目前腫瘤治療的重要方法,外周神經毒性(CIPN)是其主要不良反應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外周神經毒性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可造成藥物減量甚至停用。國內外多嘗試使用鈣鎂合劑、還原性穀胱甘肽、B族維生素及一些中藥製劑等預防或治療CIPN,但效果均欠佳。最近,一項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JNCI上的研究解決了這一問題,研究發現神經節苷脂-單唾液酸(GM-1)具有改善這一情況的能力。什麼是外周神經毒性?外周神經毒性是一種重要的劑量限制性毒性,由化療藥物引起。
  • 科學家發現促進神經軸突再生的新方法
    【每日科技網】  中樞神經系統中,神經軸突(Axon)一旦受損,往往會導致永久性喪失功能。如果受損的神經元(Neuron)能夠令神經軸突再生,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望恢復。
  • 中國科學家在壓力應激誘發骨丟失神經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該研究發現一條由終紋床核(the 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 BNST)到下丘腦腹內側核(the ventromedial hypothalamus, VMH),再到孤束核(the nucleus tractus solitaries, NTS)構成的神經環路,通過調節外周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可調節慢性壓力應激誘發的骨丟失過程。
  • 年終盤點:2019年神經發育及成年神經再生十大研究突破​​
    2019年神經發育及成年神經再生十大研究突破
  • 駐留神經幹細胞促進脊髓修復
    駐留神經幹細胞促進脊髓修復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 22:55:18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Jonas Frisén課題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最新】以星膠之名,促進神經再生!華人科學家揭示神經肽的「雙面...
    大腦發育過程中,產生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稱為「放射狀膠質神經幹細胞」(rNSC).在大腦中rNSC存在兩個增殖區,其中之一就是海馬DG區.近年來,儘管科學界一直對成年後神經再生這一現象產生質疑,這不但沒有降低該領域的熱度,反而持續受到廣泛關注。
  • ...Devel:科學家成功「喚醒」沉睡中的神經幹細胞 解鎖大腦的再生...
    2019年5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人類機體擁有強大的癒合能力,但治療腦部疾病卻並非易事,神經元作為重要的大腦細胞,其再生能力往往有限,儘管如此,幹細胞卻是一種天然的支持形式,其是我們發育中胚胎所留下的重要遺蹟。
  • 種植體周圍神經再生的研究進展
    本文就近幾年有關種植體周圍神經再生的研究進行總結,旨在為提高種植體骨感知能力,以及促進神經調節骨代謝和改建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啟發。結果表明種植體表面處理方式在種植體癒合早期對神經的癒合和再生有顯著影響,後期並無顯著影響,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的生物學行為在周圍神經再生過程中至關重要。
  • 多組學分析可破解神經再生之謎
    損傷後外周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的再生仍然具有挑戰性。 37 kDa蛋白是一種可再生周圍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的蛋白,但是外周神經系統神經元仍比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保持更好的順應性。再生生物學著眼於成年後受損細胞和組織的修復或再生方式,並可能借鑑胚胎和出生後早期生命階段的連通性模式。 在成人中,發育過程中許多分子信號均被下調。
  • 重複外周磁刺激治療疼痛的研究進展_重複外周磁刺激_疼痛_麻醉科...
    神經卡壓後周圍神經會進行代償,因此低頻治療陰部神經痛或坐骨神經痛的機制可能為抑制外周疼痛信號的傳入。 2.5周圍神經病變 周圍神經病變是指由周圍神經系統損傷等原因引起的疾病,損傷後可表現為麻木、疼痛等。
  • 敲除Krüppel樣因子4可促進哺乳動物軸突再生?
    來自中國蘇州大學賽吉拉夫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在小鼠中敲除轉錄因子Krüppel樣因子4會促進周圍神經和皮質脊髓束的再生。基因重編程因子Krüppel樣因子4對神經軸突再生有調控作用,通過直接操縱Krüppel樣因子4,可促進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軸突的再生。這將為臨床治療神經損傷提供新思路和理論基礎。
  • 氧化代謝驅動神經幹細胞永生化機制
    氧化代謝驅動神經幹細胞永生化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2:19:20 奧地利科學院(IMBA)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Juergen A.
  • Cancer Res:β-catenin異常激活可穩定EZH2促進神經膠質瘤形成
    2018年11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Wnt/β-catenin信號途徑是一個高度保守的信號通路,在動物胚胎的早期發育、器官形成、組織再生和其他生理過程中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該信號途徑的異常激活是導致腫瘤發生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但是這種異常激活導致腫瘤形成的隱藏機制還沒有得到完全揭示。
  • Cell評論丨癌症神經生物學興起的路線圖
    例如對於中樞神經系統(CNS),穀氨酸能神經元活性促進膠質前體細胞增殖,而穀氨酸能神經元同樣驅動著的惡性神經膠質瘤的生長。其機制涉及旁系分泌信號傳導和直接的電化學通訊。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釋放的神經元活動依賴生長因子的促進了神經膠質瘤的變化。同時,惡性膠質瘤細胞間依靠間隙連接,同神經系統整合成了一個依賴電信號的交聯網絡。此外,乳腺癌細胞轉灶到腦部後也會接收神經遞質信號而被激活。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的研究進展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Stem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美茵茨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得出了重要發現,這些發現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闡明在神經變性疾病發生過程中膠質細胞所發生的變化;文章中,研究人員揭示了神經膠質細胞如何從大腦中的神經前體細胞(neural precursor cells)發育而來,研究者表示,涉及三個階段及三種轉錄因子的分化過程在組織細胞核中基因的膠質特異性轉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Stem Cells:間充質幹細胞移植促進青光眼的組織再生
    2013年6月1日訊/生物谷BIOON/--加拿大Renaud Manuguerra-Gagne等學者日前公布關於幹細胞治療青光眼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青光眼模型中移植入間充質幹細胞,通過雷射誘發的旁分泌因子分泌和祖細胞增殖可以促進青光眼的組織再生。該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幹細胞》5月22日一期的再生醫學版塊。
  • Nature Commun:社交狀態調控觸覺感受的神經機制
    來源:清華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 2020年8月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清華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張偉研究員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A neural
  • 清華大學開發出具有自發電場的可降解神經再生電子藥物
    隨著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的進步,組織工程化的人工神經導管得到了迅速發展,但自體神經移植仍是外周神經損傷修復的「金標準」 ,而自體神經移植方法存在供體神經支配區永久性失神經功能喪失、供移植來源有限、供體部位的神經和缺損部位神經不匹配以及需要進行二次手術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