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開發出具有自發電場的可降解神經再生電子藥物

2020-12-14 知社學術圈

周圍神經損傷是周圍神經幹或其分支意外受到外界直接或間接創傷而發生損傷導致軀幹和肢體的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臨床病症。大量報導表明2.8%的創傷患者受到周圍神經損傷的影響,且每年全世界約超過1百萬人會遭受周圍神經損傷疾病損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部分患者甚至會因此而終身殘疾。隨著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的進步,組織工程化的人工神經導管得到了迅速發展,但自體神經移植仍是外周神經損傷修復的「金標準」 ,而自體神經移植方法存在供體神經支配區永久性失神經功能喪失、供移植來源有限、供體部位的神經和缺損部位神經不匹配以及需要進行二次手術等問題。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電刺激療法在體外和體內均具有促進軸突快速定向再生,實現功能恢復的效果,但是目前提出的植入式電刺激器件新方案中還存在體積相對較大、不可降解需二次手術取出或者外部無線供能裝置製備流程較複雜等一系列限制其臨床轉化的潛在問題。


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尹斕課題組開發了一種新型電刺激人工神經導管一體化的微型可降解電子器件,此類器件兼具人工神經導管的引導與長時間連續電刺激的雙重作用,且其組成材料全部生物相容並在特定時間內發生降解且被人體所吸收或代謝,不需要進行二次手術取出。該研究成果以「A fully biodegradable and self-electrified device for neuroregenerative medicine」為題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


該研究採用Mg作為電池的負極,FeMn作為正極,體液為電解質溶液。此外,根據神經導管的力學性能與微觀結構需求,對可降解電池的複合一體化神經導管的結構進行了設計,其中神經導管的最外層支架為多孔PCL,其主要作用為力學支撐,第二層為與神經組織力學性能相匹配的柔性PLLA-PTMC材料;最內層為PCL纖維薄膜,其主要作用為引導缺損神經再生。


此電刺激器件可在大鼠體內連續放電3天,且有限元計算得到電場強度分布範圍為25˗200 mV/mm,與促進DRG軸突生長、血旺細胞定向生長和PC12細胞增殖的電場強度範圍區間相吻合。此外,此器件可在60℃的PBS溶液(pH為7.4)中約於56天內發生全部降解。


圖1. 可降解電刺激器件的結構、放電性能與降解性能


在此基礎上開展了此電刺激器件在體外對背根神經節細胞和血旺細胞的影響研究,分析了電刺激對胞內鈣信號傳導和所分泌神經營養因子的影響,發現此器件具有引導和促進軸突定向生長的作用,且能顯著促進胞內鈣離子的活性。此外,該器件還能促進血旺細胞的增值,且能顯著促進其對BDNF, CNTF, NGF和VEGF的分泌。


圖2. 可降解電刺激器件對背根神經節細胞的影響結果


圖3. 可降解電刺激器件對血旺細胞的影響結果


此外,研究了此神經導管一體化電刺激器件對Sprague-Dawley大鼠坐骨神經10 mm缺損的修復效果,發現3周和9周後電刺激組的再生神經面積較空管組有顯著增加,且可與自體神經移植組的再生神經面積相比擬,驗證了此器件對神經的早期和中期神經再生的促進作用。通過對12周後再生神經組織和運動功能的研究,驗證了電刺激對再生神經中軸突髓鞘化、靶肌肉的神經再支配和運動功能恢復的促進作用。


圖4. 手術過程和3周後再生神經螢光染色結果


圖5. 12周的再生神經髓鞘化、電生理、靶肌肉和運動功能結果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尹斕為本文通訊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研所副主任彭江和副研究員王玉為共同通訊;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博士後王柳為本文第一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碩士魯長風、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博士生楊淑慧和孫鵬程為共同一作;合作者包括清華大學材料學院王秀梅教授、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熊巍研究員、清華大學電子系盛興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學汪世溶副研究員和清華大學材料學院陳浩副教授。本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後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共同資助。


文章連結: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50/eabc6686.full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調控胚胎極化的發育時鐘;舒緩音樂可減輕術後疼痛
    2,Nature背靠背 | HSP70功能特異性調控的機制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來源:BioArt圖註:Class A與Class B家族的JDPs結構域示意圖普遍存在的熱休克蛋白70 (HSP70)家族由ATP依賴的分子伴侶組成,它們執行許多細胞功能,影響蛋白質生命周期的包括生物合成到降解的幾乎所有方面。
  • 埃及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在建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場
    發表於:2018-08-09 10:24:20     作者:黃培昭來源:人民日報據報導,埃及目前正在建設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場。根據計劃,這座發電場將由30個獨立的太陽能發電廠組成,其中第一個發電廠將於2019年12月正式運行。同樣的太陽能發電場還將在埃及其他地區普及建設,以更好地滿足埃及人民生活、生產和發展經濟的需要。
  • 「可降解」人工血管能「再生」血管組織
    是否可以植入一種神奇的「可降解」的人工血管,用它誘導體內組織再生,最終重建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血管組織,造福心血管病患者?記者12日獲悉,南開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聯合研究團隊,在上述設想的關鍵環節——人工血管再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我國科學家開發3D列印的藥物神經繃帶
    中國3D列印網10月29日訊,來自中國四川大學和廈門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3D列印的自粘繃帶,能夠提供神經修復藥物。該小組製造的紗布包括兩個點擊激活的水凝膠層和一個內部區域,可以裝載再生藥物。一旦包裹在受傷的神經部位周圍,該裝置就會以刺激周圍神經系統(PNS)中神經膠質細胞生長的方式釋放藥物。
  • Acta Biomat:開發出可促進機體神經組織再生的新型網格纖維結構
    ,其能夠被纏繞在損傷的周圍神經組織上來幫助促進損傷神經的再生並且恢復其功能。這種網格結構非常柔軟且能夠在機體中降解,其中摻入了對神經系統功能正常發揮非常關鍵的維生素B12。當網格結構被用於治療大鼠損傷的坐骨神經時,其能夠促進神經組織再生並且恢復大鼠機體的運動和感覺功能,目前研究人員正在考慮將這種新型結構應用於臨床中用來治療諸如腕管綜合症(CTS)等周圍神經病症。
  • Acta Biomat:開發出可促進機體神經組織再生的新型網格纖維結構
    ,其能夠被纏繞在損傷的周圍神經組織上來幫助促進損傷神經的再生並且恢復其功能。這種網格結構非常柔軟且能夠在機體中降解,其中摻入了對神經系統功能正常發揮非常關鍵的維生素B12。當網格結構被用於治療大鼠損傷的坐骨神經時,其能夠促進神經組織再生並且恢復大鼠機體的運動和感覺功能,目前研究人員正在考慮將這種新型結構應用於臨床中用來治療諸如腕管綜合症(CTS)等周圍神經病症。
  • CellPress|構建可降解激酶組圖譜為加速降解藥物開發提供資源
    靶向蛋白降解(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TPD)是利用小分子(降解劑)來誘導蛋白泛素依賴性降解。由於TPD可以處理先前無法訪問的靶標,因而引發了藥物研發者的興趣。然而,降解劑的發現與優化依舊是一個低效的過程,這是由於缺乏對誘導靶標降解關鍵分子事件相對重要性的理解。
  • [分享]風力發電場資料下載
    該風力發電場共有48颱風力發電機,每颱風機功率為850千瓦,年上網電量預計可達到9000萬千瓦時,全部風機預計將於今年7月安裝完畢。該風力發電場建成發電後,將進一步緩解浙江電力緊缺的狀況,同時作為清潔無汙染的可再生能源,風力發電將起到環保示範作用。來源:新華社  築龍電氣5萬粉絲共同關注,探索建築電氣行業前沿,分享精品安裝工程案例,傳播最新電氣技術。
  • 我國科學家開發了3D列印的載藥神經康復繃帶
    來自我國四川大學和廈門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3D列印的自粘繃帶,能夠提供神經修復藥物。 該團隊製造的紗布包括兩個點擊激活的水凝膠層和一個內部區域,可以裝載再生藥物。一旦包裹在受傷的神經部位周圍,該裝置就會以刺激周圍神經系統(PNS)中神經膠質細胞生長的方式釋放藥物。 科學家們相信,他們新穎的3D列印敷料設計可在進行廣泛的神經修復手術(如神經性腹瀉)時為醫生提供幫助。
  • 清華大學研究人員報導微絲骨架調控自噬溶酶體再生的新機制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王宏偉課題組和俞立課題組合作在《自然-通訊》(
  • 新型電子皮膚,終將終結可穿戴設備?
    電子皮膚是通過電學信號的集成與反饋來模擬人體皮膚感受外界刺激(壓力、溫度、溼度)的新型電子器件。電子皮膚作為一種柔性觸覺仿生傳感器已經廣泛地應用於人體生理參數檢測與機器人觸覺感知等領域,近年來是世界各國研究者廣泛關注的熱點。曾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子皮膚的出現有可能終結所有可穿戴設備。
  • Cullgen研究人員開發出廣譜癌症靶點蛋白TRK降解候選藥物
    公司今天宣布在國際著名藥物化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JMC)上發表關於發現TRK(神經營養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選擇性蛋白降解劑的文章。標題為「Discovery of First-In-Class Potent and Selective 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Degraders」。
  • 新型電子皮膚面世,終將終結可穿戴設備?
    電子皮膚作為一種柔性觸覺仿生傳感器已經廣泛地應用於人體生理參數檢測與機器人觸覺感知等領域,近年來是世界各國研究者廣泛關注的熱點。曾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子皮膚的出現有可能終結所有可穿戴設備。、抗菌且自供電的電子皮膚。
  • 新型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及其應用
    但同時,由於大量的廢棄塑料製品難於分解,構成了日益嚴重的「白色汙染」,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人類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處理高分子材料廢棄物這一熱點課題在全球得到普遍關注。所以,製備環境友好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來代替傳統塑料,研究和開發可降解塑料成為治理汙染的有效實施方法,可降解塑料也由此成為國內外的熱門研究方向。
  • 海洋可能是最終的可再生能源
    包括美國,中國,大多數歐盟國家和印度在內的由24名成員組成的OES認為,海洋能源由於其巨大的潛力,有潛力成為可再生能源的聖杯。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是一個促進各種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採用和可持續利用的組織,它認為海洋能比太陽能或風能發電的潛力更大。 根據IRENA的數據,世界上800,000公裡的海岸線中,有2%的波浪功率密度超過了每千瓦30千瓦(kW / m),根據估算,全球技術潛力約為500吉瓦電能(GWe)。
  • 可降解塑料同再生塑料有什麼區別?(附對比圖)
    原標題:可降解塑料同再生塑料有什麼區別?(附對比圖)   可降解塑料在性能、實用性、降解性、安全性上都有其優勢。
  • 何創龍——東華大學——生物可降解材料、大分子自組裝技術、藥物...
    所在院校: 東華大學       所在院系: 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 職稱: 副教授       招生專業: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研究領域: 生物可降解材料
  • 勃林格殷格翰與鄧迪大學合作開發新型蛋白質降解藥物實現裡程碑
    發表在《自然化學生物學》上的研究結果展示了廣泛適用的、基於結構的PROTAC設計方法在發現具有高效力和高選擇性的候選藥物方面的應用 首個PROTAC可通過勃林格殷格翰的開放性創新門戶網站opnMe免費獲取 基於結構的PROTAC設計有望加速針對當前難治性癌症驅動因素的治療手段的研發 德國殷格翰和英國鄧迪2019
  • ...風力發電場|風電機組|光伏|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其中包含,貴州,風力發電;甘肅,風力發電場建設及運營;青海,風力發電場建設及運營;內蒙古,風力發電場建設及運營;寧夏,風力發電場建設及運營&風能用偏航、變槳減速器的研發及生產;西藏,利用太陽能和風能公路照明&風力發電廠建設及運營;陝西,陸上風電機組設備製造&風電、光伏、氫能、地熱等新能源及相關裝置製造產業&風力發電場建設及運營;新疆,風力、光伏發電場建設及運營
  • ...開發光-電-化學一體化植入式神經調控與檢測器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8月25日電 8月24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盛興研究組發表了題為「面向無線光遺傳神經調控與多巴胺檢測的光-電-化學一體化植入式多功能探針」(A wireless, implantable optoelectrochemical probe for optogenetic stimulation and dopam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