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科學家開發了3D列印的載藥神經康復繃帶
來自我國四川大學和廈門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3D列印的自粘繃帶,能夠提供神經修復藥物。 該團隊製造的紗布包括兩個點擊激活的水凝膠層和一個內部區域,可以裝載再生藥物。一旦包裹在受傷的神經部位周圍,該裝置就會以刺激周圍神經系統(PNS)中神經膠質細胞生長的方式釋放藥物。 科學家們相信,他們新穎的3D列印敷料設計可在進行廣泛的神經修復手術(如神經性腹瀉)時為醫生提供幫助。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這巨大的患者需求促進了再生醫學和生物列印腎臟。阻礙3D列印腎臟發展的技術挑戰很多。可能的最大障礙是,目前沒有任何技術能夠模仿該器官的結構複雜性,其他障礙包括缺乏受控的細胞分布系統以及用於血管化和神經支配的高解析度細胞沉積。
-
科學家開發出用於生物列印的釋氧生物墨水
為了克服這一障礙,位於洛杉磯的Terasaki生物醫學創新研究所(TIBI)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生物墨水,該墨水可以產生氧氣以保持細胞的存活。科學家解釋說,這種生物墨水將增強植入細胞在生物列印組織的生長和再生能力。即使有朝一日生物列印器官不能完全存活,這也可能會加速許多關於保持組織結構存活的嘗試。
-
3D列印帽貝牙齒啟發性微針貼劑,以實現無痛藥物輸送
從研究者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美國南加州大學開發的3D列印可用於無痛輸送藥物微針貼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1970年代引入了微針貼片,這種貼片更方便,能夠攜帶多種藥物並在使用時減輕疼痛。 如果要對這些微針進行3D列印,則可以使用自定義的幾何形狀來創建它們,以提高不同藥物的功效,但是到目前為止,由於缺乏精確性,這種情況無法避免。
-
3D列印出來的深度神經網絡,光速求解AI數學運算
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人員利用 3D 列印技術列印出了固態的神經網絡,並且利用層級傳播的光衍射來執行計算,實現了手寫數字的圖像識別,相關成果已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這一想法看似新奇,其實也很自然。神經網絡中執行的是線性運算,恰好和光衍射的線性相互作用對應,神經元的權重、激活值概念也能和光的振幅、相位對應(可調)。
-
美國科學家開發新型生物墨水,能直接「列印」出骨組織
3D列印技術不僅能用於工業,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前,許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出人體組織。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的《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生物列印是一種新興的增材製造方法,它利用水凝膠等生物材料,將它們與細胞和生長因子結合,然後列印出模擬自然組織的組織樣結構。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3d列印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願景,希望其能實現許多無法實現的東西,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中,如果能列印心臟、腎等器官該是多麼令人欣喜的事。但是3d列印的面世並沒有帶給人們預期的喜悅,引得人們好評如潮,反而引發了人們的吐槽,說我明明能花很少的錢到市面上去買一個東西,為什麼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去3d列印一個呢?
-
科學家利用3D納米列印製造聲控微型引擎,用於藥物分配機器人
科學家利用3D納米列印製造聲控微型引擎,用於藥物分配EPFL科學家創造了能夠操縱周圍流體,收集細胞或分配藥物的遙控機械微型設備。關鍵的技術挑戰是開發能夠在體內應用中通過無線控制提供此類功能的無束縛微流體系統。
-
直接「列印」出骨組織,科學家開發的這款新型生物墨水,厲害了
3D列印技術不僅能用於工業,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前,許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出人體組織。近日,Akhilesh K. 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
-
科學家開發3D列印人機互動傳感器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近期開發出一種新的3D列印傳感器,使人類擁有能夠與軟機器人系統進行交互的能力。可植入軟機器人是設備中的3D列印傳感器該團隊3D列印了一個多功能傳感器,該傳感器能夠檢測單個變形模式並立即將它們全部解耦。該設備本身具有微流體通道,該通道中充滿了離子液體,彈性外殼和導電織物層。
-
科學家:噴射3D列印和UV固化 生產出固體口服劑藥物
科學家:噴射3D列印和UV固化 生產出固體口服劑藥物2017-07-06 14:45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近日,諾丁漢大學與製藥公司GlaxoSmithKline(GSK)合作進行了「用噴射與UV光引發3D列印片劑」的研究。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2020年7月27日,白令三維從外國媒體獲悉,受這種樂高玩具的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類似樂高木製玩具的生物支持,能夠更好地修復骨折和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
-
奧地利開發3D列印超磁體用於清潔能源設備
3D列印的微型超級磁體 圖片TU Graz。據3D列印超級磁鐵的研究人員稱,釹鐵硼磁鐵用於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組件中,但尚未在其他應用中實現,包括電制動器,電磁開關和某些電動機系統。3D列印超級磁體被設計為替代NdFeB磁體的替代品,後者是資源密集型的,並且不是可持續的。然後,開發了一種工藝,以純金屬製成的3D列印磁體,具有較高的相對密度,同時又能控制其微觀結構。來自TU Graz的材料科學研究院,連接與成形研究所的Siegfried Arneitz和Mateusz Skalon表示:「這兩種功能的結合可以有效地利用材料,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根據應用精確地調整磁性能。」
-
未來器官也可以用3D列印——3D生物列印技術
3D細胞列印能夠為再生醫學、組織工程、幹細胞和癌症等生命科學和基礎醫學研究領域提供新的研究工具;為構建和修復組織器官提供新的臨床醫學技術;推動外科修復整形,再生醫學和移植醫學的發展;應用於藥物篩選技術和藥物控釋技術,在藥物開發領域具有廣闊前景。
-
俄科學家開發基於納米顆粒高解析度雷射3D列印
雙光子光刻是一種3D列印方法,與大多數雷射3D列印技術不同,3D雷射列印技術的解析度受3D印表機雷射點的大小限制,雙光子聚合技術可將列印解析度提高到難以置信的精度。對於醫學研究領域,即用於藥物輸送、組織再生、化學和材料合成的應用而言,這項技術值得深入研究。
-
Anisoprint近期發布了兩款由Polymaker開發出的3D列印材料
打開APP Anisoprint近期發布了兩款由Polymaker開發出的3D列印材料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01 11:41:06
-
科學家正研究3D列印微型人體器官,用於測試新冠病毒藥物
科學家正研究3D列印微型人體器官,用於測試新冠病毒藥物 站長之家(ChinaZ.com) 7月28日 消息:不管是研究治療新冠肺炎還是其它疾病的方法
-
對3D列印技術的原理及其在骨科的應用發展進行概述
列印腫瘤模型,呈現腫瘤切除邊界 圖片來源:網絡公開資料 【醫學應用】2016年1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貴懷教授於神經外科上演了一幕「刀尖上的華爾茲」,他利用3D列印技術,「克隆」患者病變部位腰椎模型,精準地呈現了患者腫瘤與椎體、血管及輸尿管的分布和形態,精準實施腫瘤切除手術。
-
FLUICELL與瑞典研究人員合作對腦細胞結構進行3D生物列印
醫療技術公司Fluicell的科學家已經與臨床研發公司Cellectricon 和瑞典 卡羅林斯卡學院 大學合作, 將神經細胞3D生物列印成複雜的圖案。使用Fluicell Biopixlar平臺上的微流控列印頭,研究人員能夠在3D結構內準確排列大鼠腦細胞,而不會損害它們的生存能力。產生的腦組織可用於模擬神經系統疾病的進展或測試相關藥物的功效。 Cellectricon執行長Mattias Karlsson說:「我們一直在使用Biopixlar來開發用於列印不同神經元細胞類型的協議,我們對其性能感到非常滿意。」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3D列印為設計增添了視覺複雜性,已成為創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創新性地挑戰傳統珠寶和配飾的推動者。時裝領域多年來一直在應用3D列印技術,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和降低成本,但主要是為了開發很難以其他方式製造的產品。對稱性,細節和可用設計的無限結合,為新公司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