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拒絕消減排放目標稱車企差的太遠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路透社6月3日報導,歐盟表示不會削減二氧化碳排放目標,呼籲車企繼續努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否則無法達成今年的減排目標。

歐盟環保署(EEA)表示,車企如果不採取行動將無法達成歐盟今年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

「車企必須大規模降低排放量,才能完成今年嚴格的排放目標」。根據歐盟環保署數據,歐洲新車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每公裡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8年增長了2.3克,平均120.8克,明顯超過歐盟2020年排放95克的目標。

排放增長原因在於電動車等零排放、低排放車型較少,SUV等大排放量的汽車增加。

根據數據,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僅佔新車銷量的2%,SUV則佔了35%。

疫情爆發之後,歐洲汽車製造商一直在遊說各國政府和歐盟,希望能夠降低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目標,強調車企因為受到疫情嚴重打擊,無法承擔歐盟高昂的罰單。

歐盟委員會並未回應這一要求,但表示,會支持、刺激歐盟汽車產業,將建造100萬電動車充電站,預計將給電動車提供購車補貼。

據悉,歐盟車企中,捷豹路虎、馬自達、沃爾沃、戴姆勒和奧迪等品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豐田、現代、雷諾、日產和起亞表現較好。

(文章來源:鳳凰網汽車)

相關焦點

  • 歐盟已經實現了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0%的目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國際能源署(IEA)一份能源政策報告稱,歐盟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增長。《世界能源展望特別報告》(World Energy Outlook Special Report)發現,歐盟2019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了23%,這意味著歐盟已經實現了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0%的目標。清潔電力是減排背後的主要推動因素,目前歐洲發電的碳排放強度「遠低於」世界大多數地區。
  • 新車碳排放量比申報數高40% 排放數據造假現象普遍
    多家研究機構最新發現,現有新車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車企申報數值高40%。不僅如此,現有符合歐VI排放標準的柴油車,其氮氧化物平均排放量也比標準限值高7倍。排放數據造假現象普遍在21日召開的「2016中國乘用車燃料經濟性與城市實際排放評估圓桌討論會」上,有關專家舉例稱,上述情況不僅在中國,在其他國家也類似。
  • 為何很多車企紛紛邁向碳中和?
    一時間,「碳中和」便成為各大車企爭相追捧的目標,前有大眾「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計劃」、保時捷祖文豪森工廠在製造純電動跑車Taycan的過程中實現碳中和,後有奔馳發布「雄心2039」計劃實現「碳中和」。那麼「碳中和」到底是什麼意思?要實現「碳中和」就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奔馳、大眾等所有的車企都爭相邁向「碳中和」呢?
  • 實現「氣候中立」,歐盟最嚴氣候政策的「囚徒」博弈
    歐盟氣候政策現狀如何?在各國籤署《巴黎協定》的幾年裡,歐盟一直以來都是遏制氣候變化的主要推動力量。2018年,歐盟就將到2050年成為全球首個「氣候中立」經濟體,即實現零溫室氣體排放,作為自身的戰略目標來進行計劃。當然,歐盟委員會強調,這一戰略目標並沒有強制性,而只是個成員國共同努力的願景和方向。
  • 可持續發展成KPI,這家車企為何這麼認真_易車網
    這年頭,車企老闆們光把車賣好,還不夠。在寶馬集團,如果位列管理和執行委員會,那就是核心高層。他們的薪酬,不僅和日常經營相關,而且還掛鈎可持續發展目標。2021年開始,寶馬集團還要每年公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展,讓外界監督是否完成。
  • 二氧化碳排放量遠超宣傳水平,歐盟運輸與環境組織呼籲停止補貼插電...
    記者 | 侯卓鎧1根據外媒報導稱,歐盟運輸與環境(T&E)組織委託進行的測試顯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遠多於廣告所宣稱的水平,該組織周一呼籲政府停止對此類車型的補貼和稅收減免。他強調:「政府應該停止資助這些車。」為了回應置評請求,沃爾沃發言人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所有沃爾沃汽車均已通過認證,並完全遵守現有的排放法規。 三菱發言人阿曼達·吉布森(Amanda Gibson)也通過電子郵件表示,獨立測試會根據條件產生不可靠或可變的數字,並且「我們自然會對沒有監督測試或方法的任何發現提出異議。」 寶馬沒有立即回復。
  • 本周重磅:不再害怕電動車跑不遠,續航要突破1000公裡?
    該公司稱,超快碳電極可以使先進鋰離子電池儲存容量提高一倍,幫助主流電車輕鬆實現1000公裡續航。 小結:NAWA全新電極有著壽命長、容量高、環保等特點,這項新技術對電動車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利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能帶電動車走向一個新高點。
  • 不用充電還0排放的燃料電池車,為什麼車企不普及?
    雖然都知道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燃油車肯定是不可逆的趨勢,不過新能源汽車的痛點卻一直讓人愛不起,一個是續航能力差,另外一個是電池充電時間長。電池衰減,我就先不說了,不過這種痛點一般出現在現在主要的電動車電池上,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
  • 造車新勢力出海,有這個必要嗎?_易車網
    更有消息稱,威馬也將攜手Uber進軍歐洲。2020年,成了造車新勢力們湧入歐洲的元年,在國內市場還未飽和的情況下,各家車企打的是什麼算盤呢?01歐洲市場反超中國在去年,中國還是世界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市場。但根據今年1-8月的數據,歐洲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55萬輛,在全球市場中的比重提升至43%,反超中國的40%成為世界第一大銷售地區。
  • 「汽車人」2021年打開了跨國車企「破壞性」轉型的加速器
    特別是對跨國車企來說,後疫情時代遠未安定的世界,沒有哪個市場能夠有與中國比肩的車市規模與活力。文/《汽車人》管宏業2021年,中國市場倒逼跨國車企亮出各自「絕活」,競爭再度加劇。如大流行暴發之初的一個假說,新冠肺炎很可能是一個規模最大的歷史加速器。改變不會隨時間淡化,經歷過去一年醞釀,到2021年有可能加速到令人目眩的程度。
  • 歐盟未就碳排放稅對29國宣言表態
    近日29國在莫斯科發表的聯合宣言並沒有動搖歐盟強制執行航空碳排放稅的決心,在29國籤署聯合宣言之際,國際航協拋出了三個方案,希望能夠化解此次危機,其中包括推廣生物燃料使得航空業2050年的排放比2005年減少50%、對機場航班時刻管理法則進行修改以及通過單一歐洲天空計劃等。
  •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遠多於廣告所宣稱的水平
    對此,歐盟方面,也率先發聲質疑。近日,據外媒報導,歐盟運輸與環境(T&E)組織委託進行的測試顯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遠多於廣告所宣稱的水平,該組織周一呼籲政府停止對此類車型的補貼和稅收減免。據悉,該測試由Emissions Analytics,對三種插電式混合動力SUV車型進行了測試,包括寶馬的X5,沃爾沃的XC60和三菱歐藍德。
  • 為實現碳中和,歐盟成員國同意將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提高至55%
    (觀察者網訊)在經過通宵討論後,歐盟領導人就制定新的氣候變化目標達成協議。據路透社當地時間12月11日報導,歐盟27個成員國的領導人同意到2030年,其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將從此前設立的目標——比1990年的水平減排40%,提升到至少55%。
  • 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盟就更高減排目標達成一致
    歐盟27國領導人11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上就更高的減排目標達成一致,決定到2030年時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減少至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12月11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從左至右)在歐盟冬季峰會結束後出席線上聯合記者會。新華社發(歐盟供圖)經過徹夜討論,歐盟27國領導人通過了歐盟委員會關於提高實現「碳中和」中期目標的提議。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抗擊氣候變化的鬥爭中,歐盟居領先地位。
  • 或遭主流車企大軍「打得找不著北」?
    新華財經北京1月15日電 2020年,美國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基本完成了50萬輛的銷售目標,股價上漲超過700%。不過,有分析指出,特斯拉目前距離主流汽車製造商尚有不小的差距。在全球汽車市場數以千萬計的年銷量面前,特斯拉50萬的年銷量難以抵擋主流車企轉型的強大力量。
  • 年底衝刺,車企競合譜新曲
    美國投資者認同中國汽車產業技術發展線路和看好未來趨勢,給了中國在美上市的車企更高估值,目前造車新勢力的產品獲得市場較高認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市場消費能力強,期待能有更高品質的新能源汽車。而造車新勢力產品力相對較強,智能化水平較高,品質逐漸得到消費者認可,渠道也經受住了考驗,它們將逐漸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形成較強競爭力。
  • 德國聯邦環境署:柴油車排放導致實質性健康損害
    騰訊汽車訊 北京時間3月11日消息,據歐洲汽車網報導,德國聯邦環境署(UBA)周四表示,由於汽車柴油發動機產生的有毒氮氧化物顆粒物對人類健康構成了實質性危害,柴油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環境汙染造成德國每年有大約6000起相關死亡病例。
  • 歐盟2020年三大氣候目標有望實現兩個
    歐盟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了4%,以及大流行所帶來的綠色影響將幫助歐盟實現其2020年三個氣候目標中的兩個。這三個目標分別是:溫室氣體排放量較之1990年至少減少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至少達到20%,能效提升20%。
  • 車企高管面臨職業十字路口 聚光失焦該何去何從
    伴隨這一過程,很多在車企浸淫多年的精英人士,不滿足於現狀,需要改換門庭去證明自己,也使得幾家老車企成為了人才流動的黃埔軍校。與此相契合的是,這一時期正逢造車新勢力風雲乍起,所以跳槽到新勢力,成為很多主機廠老總的重要選擇。有些車企的特定部門,甚至被連鍋端。
  • 歐盟稱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或超美國
    [導讀]歐盟委員會下屬的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排放趨勢,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有可能超過美國據treehugger網站報導,近日,歐盟委員會下屬的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排放趨勢,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有可能超過美國,高達16.9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