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俏江南嗎?2000年,張蘭創立了俏江南精品川菜餐廳。不過短短7年的時間,俏江南便風靡全國,擁有20家直營店。2008年俏江南作為奧運餐飲服務商在奧運期間服務人群超過100萬人,紅極一時,創始人張蘭更是各大綜藝節目爭邀的座上賓,一時風光無限。
然而結局是什麼呢?2012年,俏江南上市未果,張蘭對賭協議失敗,不得不用高價購回鼎暉所持有的俏江南股份。張蘭自食其果,最終被外資一步步「踢出局」,令人唏噓。
同樣悲劇的還有一個人,創立的品牌遍布全國,曾年入15億,最終卻被外資趕出局,被迫離開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公司。他就是大娘水餃的創始人——吳國強。
大娘水餃的成長之路
1996年,43歲的吳國強創立了常州商廈美食園,因為之前開餐館失敗的經歷,為了將餃子店開起來,他費了一番心思。先是請來一位退休的東北大娘來擀餃子皮,然後自己調製餡料。一位微胖的大娘在後廚辛勤地擀餃子皮,給人親切的感覺,再加上味道不錯,生意開始越做越紅火,吳國強便把店名改為大娘水餃。
為了將生意做得更好,吳國強遍訪民間廚師,學習各種餃子餡的做法,最終確定了大娘水餃的口味。當時很多餐館都用機械加工的餃子皮,但大娘水餃堅持手工製作,由於用料足,味道鮮美,很快便火遍全國,甚至在2004年的時候還把店開到了澳大利亞。2005年,大娘水餃的營業收入達到了3.5億。此後不斷擴大門店規模,到了2013年,大娘水餃已經擁有了450家門店,年營業收入超過15億元,員工超過7000人。
「引狼入室」,被外資逐出局
隨著門店規模的擴大,60歲的吳國強力不從心,為了引入專業的管理團隊來穩定生意,吳國強選擇與外資合作,不料卻「引狼入室」。2014年,大娘水餃被歐洲最大私募股權基金公司CVC收購後,吳國強的控股權僅剩10%。儘管可以擔任大娘水餃董事長和顧問,但基本上沒有什麼話語權。
CVC帶來了專業的團隊,卻沒有讓大娘水餃有更好的發展。被收購之後的大娘水餃「面目」大變,不僅提高了價格,原材料的分量也減少了,每隻餃子的重量從20g減到17.5g,主要湯品主料也相應減少了10%。如此「偷工減料」,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覺得大娘水餃沒有了從前的味道,以至於生意越做越糟糕。根據吳國強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2015年兩年銷量接連下滑,而2015年的銷售額甚至僅為2013年的80%。
吳國強曾言,不後悔讓CVC收購大娘水餃,但其為了提高利潤而偷工減料的行為讓他大為不滿。眼看著自己經營多年的品牌口碑日漸下降,吳國強無力改變現狀。2016年,他還發布一封《致全體大娘人的公開信》,講述其作為大娘水餃的創始人,參加公司年會卻被保安們拒之門外的辛酸事,還指責管理層的經營不當導致銷量下滑。創始人與管理層的矛盾愈演愈烈,企業形象也因此受損。
很快,CVC便對大娘水餃的經營失去了興趣,急於將這個「燙手山芋」拋出。2017年4月CVC與格林豪泰酒店管理集團交接完收購事宜。至此,格林豪泰擁有大娘水餃100%的股權,而吳國強已經被資本逐出局了。值得一說的是,2014年CVC收購俏江南後,也曾與其「糾纏」一段時間。也難怪有人打趣CVC「吃完俏江南,再來盤餃子」。
大娘水餃和俏江南的結局同樣令人遺憾。俗話說得好「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企業與資本「聯姻」無可厚非,但選擇合作的對象是十分重要的。
而吳國強面對善於玩弄資本的「老滑頭」CVC時,沒有及時擦亮雙眼,將90%股權拱手讓之。失去了話語權,也就意味著無法把控大娘水餃的發展方向,嘔心瀝血半輩子,最後只能以悲劇收場。
2020年7月20日,通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的一條公示看到,大娘水餃「母公司」將收購臺灣的鹿港小鎮,他們將成一家抱團取暖。不過這都已經跟吳國強沒有太大關係了。對此,你對吳國強的創富傳奇怎麼看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本文由財經先聲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