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人債務作保證會產生哪些法律後果

2021-01-15 瀟湘晨報

□省高級人民法院 張俊

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徐曉勇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遇到保證人為債務提供擔保的情形。保證合同中往往會約定保證期間。同時,依照法律規定,保證債務有訴訟時效。那麼,保證期間與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之間是什麼關係?保證期間或保證債務訴訟時效屆滿會對保證責任產生哪些影響?民法典對這些作出了明確規定。具體可以通過一個案例說明。

保證方式不同法律後果不同

陳某一與張某二籤訂借款合同,陳某一出借給張某二300萬元,借款期限6個月,月息1分。趙某三在借款合同上籤注「保證人趙某三」,黃某四籤注「黃某四願意作為張某二借款的保證人,保證期間3年」,姜某五籤注「姜某五為張某二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保證,保證期間為1年」。借款期限到期後,陳某一立即要求張某二償還債務,並要求趙某三、黃某四、姜某五承擔保證責任,但張某二無力償還。兩年後,陳某一起訴張某二、趙某三、黃某四、姜某五,要求他們承擔還款責任和保證責任。

趙某三等人約定的保證方式不同,產生的法律後果也有區別,其中一個重要區別體現在保證期間和訴訟時效的計算上。

保證期間和訴訟時效如何計算

保證期間是確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期間。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明確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當事人約定期間;當事人沒有就保證期間作出特別約定的,適用法律規定的法定期間。

民法典規定:「保證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本案中,趙某三、黃某四與陳某一之間沒有約定保證方式,則趙某三、黃某四的保證方式為一般保證;姜某五則與陳某一明確約定了保證方式為連帶責任保證。

民法典規定:「債權人與保證人可以約定保證期間,但是約定的保證期間早於主債務履行期限或者與主債務履行期限同時屆滿的,視為沒有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6個月。」趙某三與陳某一的保證合同未約定保證期間,應適用法定保證期間6個月。黃某四與姜某五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期間分別為約定期間3年和1年,均從主債務人應當承擔責任之日(張某二應當還款之日)起算。一般保證中,債權人主張保證人履行保證責任的方式為起訴債務人;連帶責任保證中,債權人主張保證人履行保證責任的方式為向保證人提出請求。陳某一起訴張某二時,趙某三的保證期間已經屆滿,趙某三不再承擔保證責任。陳某一起訴張某二時,未超過黃某四的保證期間;請求姜某五承擔保證責任時,未超過姜某五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期間。此時,黃某四與姜某五是否應承擔保證責任,應看訴訟時效是否屆滿。

民法典規定:「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從保證人拒絕承擔保證責任的權利消滅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從債權人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黃某四的保證方式為一般保證,享有先訴抗辯權,其承擔保證責任的訴訟時效從張某二的財產被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時開始計算,時間為3年。姜某五的保證方式為連帶責任保證,訴訟時效為從陳某一向其請求履行保證責任之日起3年。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保證之債不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為保證債務履行,甲應乙的要求請來丙作保證人,並與乙籤訂了書面保證合同(連帶)。後甲某經營虧損,合同到期後無法償還借款,乙向法院起訴甲、丙,法院判決甲在規定期限內償還借款,丙負連帶責任。案件執行過程中,乙申請追加丙的妻子戊為被執行人,要求執行丙戊的夫妻共同財產。  【分歧】  圍繞丙某所負擔保之債是否屬於夫妻共同債務,本案形成了兩種意見。
  • ...等網際網路渠道發布不實報導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有哪些法律後果?
    據了解,一些網絡媒體為片面追求時效、轟動效應、關注量,未經核實新聞的真實性即進行發布轉載,進一步擴大了虛假新聞的傳播,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由於網絡傳播的範圍之廣、速度之快,這些失實報導往往容易引發投資者恐慌,不僅會嚴重影響互金企業商譽,一旦發生上門擠兌,還可能給互金企業造成致命的打擊。網絡媒體通過網站、微信公眾平臺等網際網路渠道發布類似不實報導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都有哪些法律後果?
  • 如何理解民法典上保證期間的效力及計算
    根據《民法典》第693條的規定,保證期間的經過,可能產生兩種不同的法律後果:第一,保證期間屆滿之前,債權人實施特定行為的效力。其中,將原條文中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修改為「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就《擔保法》第25條第2款、第26條第2款中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通說認為係指保證責任(保證債務)在實體上歸於消滅,裁判實踐中,亦以此說為主流意見。但也有觀點認為,保證期間屆滿僅產生保證人的免責抗辯權,不發生權利消滅的法律後果。裁判實踐中,有少數案例採取「抗辯權發生說」。
  • 如何理解民法典上保證期間的效力及計算
    根據《民法典》第693條的規定,保證期間的經過,可能產生兩種不同的法律後果:第一,保證期間屆滿之前,債權人實施特定行為的效力。其中,將原條文中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修改為「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就《擔保法》第25條第2款、第26條第2款中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通說認為係指保證責任(保證債務)在實體上歸於消滅,裁判實踐中,亦以此說為主流意見。但也有觀點認為,保證期間屆滿僅產生保證人的免責抗辯權,不發生權利消滅的法律後果。裁判實踐中,有少數案例採取「抗辯權發生說」。
  • 肖俊:債務加入的類型與結構
    與此近似,債權人拒絕也會導致債務承擔合同不生效。但此時應注意保護債務人和第三人的合意的效力,債務人仍然可以要求第三人在經濟內容上繼續替代債務人履行,只不過第三人和債權人之間不存在債的關係。從法律行為理論上看,這屬於無效法律行為的轉化:一個完全無效的法律行為如果具備另一法律行為的要件,而且可以認為當事人知道此行為無效即願意另一個行為有效的,此時可作為另一法律行為處理。
  • 如何理解民法典上保證期間的效力及計算
    根據《民法典》第693條的規定,保證期間的經過,可能產生兩種不同的法律後果:第一,保證期間屆滿之前,債權人實施特定行為的效力。其中,將原條文中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修改為「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就《擔保法》第25條第2款、第26條第2款中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通說認為係指保證責任(保證債務)在實體上歸於消滅,裁判實踐中,亦以此說為主流意見。但也有觀點認為,保證期間屆滿僅產生保證人的免責抗辯權,不發生權利消滅的法律後果。裁判實踐中,有少數案例採取「抗辯權發生說」。
  • 彭誠信:論民法典中的道德思維與法律思維
    如果不明加害人為兩人,受害人受害後果又比較嚴重(如類似案件中致孩子死亡、殘疾等),而判決結果為因加害人不明,駁回訴請。可以想像的後果會怎樣?試請設身於受害孩子父親或母親的處境體味,該判決結果怎樣?如果他(或他們)不能接受,會對兩名不明加害人採取怎樣的行動?再請體味「被從高空拋擲的水泥塊砸中頭部並受傷致殘」的出生「僅46天的何某」父母的心情,他們能否輕易接受這是其黴運?
  • 用房產作抵押卻沒辦理登記,後果嚴重!
    同日,原告與該果蔬公司籤訂《最高額抵押合同》,約定果蔬公司以其鋼結構廠房及房產作抵押擔保,被擔保的債權為借款本金200萬元及正常利息、罰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補償金、實現債權和擔保權益的費用等,在主合同項下被擔保債權的發生期間為2017年7月6日至2022年7月5日,具體以主合同為準。
  • 事業單位法律常識:新版刑法修正案修改了哪些內容?
    事業單位法律常識:新版刑法修正案修改了哪些內容?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事業單位法律常識,新版刑法修正案修改了哪些內容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如有問題也可點擊聯繫各校區。
  • 有限責任公司自行清算註銷後產生的債務該如何處置
    有限責任公司自行清算註銷後產生的債務應當如何處置,我國法律並無明確規定,司法實踐中的處理規則也不盡統一,筆者試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以下簡稱《公司法解釋二》)第十九條的規範意旨出發,以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即清算義務人是否依法履行了通知債權人、處理公司未了結的業務為事實判斷依據,提出分不同情況對有限責任公司註銷後新產生的債務進行處置的規則。
  • 債務重組是什麼意思 債務重組有哪幾種方式?
    債務重組是指債權人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情況下,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讓步的事項,也就是說只要修改了原定債務償還條件的,即債務重組時確定的債務償還條件不同於原協議的,均作為債務重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債務重組有哪些方式吧!
  • 抄襲怎麼認定,會有什麼後果?論文抄襲的法律問題,你想知道的都在...
    No.1如何認定論文涉嫌抄襲論文抄襲亦稱論文剽竊,《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於如何認定抄襲行為給某某市版權局的答覆》(權司[1999]第6號)中將「抄襲」定義為「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
  • 微信凍結帳號後,會產生什麼後果?
    這個套路很好分辨,一般會提示:微信帳號已通過手機自助凍結。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通過綁定手機號、QQ號、人臉識別等方法自助解封,過程非常簡單。2,手機被盜,微信凍結一般在手機被盜後,第一反應就是凍結微信,免得造成財產,人脈的損失。如果反應足夠快,後期自己補辦手機卡,自助解封就可以了。
  • 咱們日常生活中必須掌握的100條法律常識
    ▶13、保證的方式 分為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 約定了在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才由保證人承擔責任的,是一般保證。一般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即可以要求債權人先起訴債務人,債務人無法清償債務時,才能要求保證人承擔債務。
  • 【法律適用】《民法典》人人應當熟知的49個法律要點
    (第十九條)3.成年人也會成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法律解讀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之人格權編
    第四編「人格權」在現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基礎上,從民事法律規範的角度規定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主體人格權的內容、邊界和保護方式,不涉及公民政治、社會等方面權利。「人格權編」有哪些主要內容?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彰顯了我國社會對於人的尊重與保護。
  • 法律英語翻譯:法律翻譯常用詞彙注釋
    Accord  accord在普通英語中的含義是符合,一致,在法律英語中則表示和解或和解協議,指指債務人和一個債權人達成的、以償還部分債務免除全部債務責任的協議。如reach an accord達成和解協議,accord and satisfaction和解與清償等。
  • 巨量刺激後債務危機若隱若現,美元或將面對最壞的後果?
    文/匯通網編輯:沁夢美國債務水平膨脹至驚人高位,已成為全球債務最高國家,如今美國國債餘額已經超過了27萬億美元,是其GDP的1.3倍美國政府已經多次推出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試圖藉此緩和美國經濟受到的衝擊
  • 涉及到合同解除的法律要點,收藏!
    本期普法結合《民法典》的相關規定,為大家系統講一講合同解除的相關法律問題及風險防控。 一、 合同解除的概念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關係成立以後,當具備合同解除條件時,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關係自始消滅或向將來消滅的一種行為。
  • 美國經濟如果崩潰,會產生什麼後果,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但凡了解一點點經濟學基礎的同學大概都知道,美聯儲瘋狂放水降息就意味著美元會不斷貶值,錢會越來越不值錢,通貨膨脹會更加嚴重,資產價格會上漲等等。可這些都達不到美國經濟崩潰的可能。但如果美國經濟真的崩潰了,會產生什麼後果,對我們有哪些影響?一、國際貨幣體系徹底崩亂大家都知道以前各國之間的貨幣結算,是依靠著「金本位」來執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