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豐臺區檢察院辦理了一起利用「看圖配鑰匙」實施盜竊行為的案件。於是,有媒體記者做了一次實驗調查,將鑰匙照片發給商家,配得3把鑰匙反覆試驗後,均能成功使用。
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周浩律師表示,「像這類網絡商家在配鑰匙的過程中,除非是商家明確的知道買家是要作案的,那才可能涉嫌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刑法》第二十五條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媒體曝光後,記者發現網絡上店鋪有所減少,但是除了看圖配鑰匙的店鋪之外,同時還有大量的店鋪在出售鎖匠開鎖工具及開鎖教程。
記者隨機選擇了一個可以打開家用掛鎖的名為「梳子萬能7件」的工具,產品說明上標註了該工具適用於柜子鎖、床頭櫃鎖、文件櫃鎖、三環掛鎖、抽屜鎖等。
雖然商家在店面中明示購買需要相關證件,但記者聯繫商家後,十分鐘內就完成了購買,且商家除了說明要用在合法用途以外,整個過程中也沒有提出觀看證件的要求。
對於網絡上售賣鎖匠工具和開鎖教程涉及到的法律問題,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周浩律師表示:「有些網絡交易平臺明知道一些店鋪出售一些假貨或者是一些違禁品,但是網絡交易平臺有一些放縱,平臺通過算法和數據分析起碼能夠確定,即便網絡商家使用暗語,也能分析出來。」
《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的第二十六條規定,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應當對通過平臺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者及其發布的商品和服務信息建立檢查監控制度。「作為平臺方應該加強監管責任」。
買賣雙方應當守好法律和道德底線,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物品交易秩序,網際網路不應是「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