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也能緩解氣候變化?科學家說很可行

2020-08-27 知道丶朝歌文化

加強巖石的風化作用可以大量去除大氣中的CO2。現在看來,就技術成本和去除CO2的潛力而言,這種方法的前景不亞於其他策略。


減緩全球變暖需要大規模脫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Beerling等人[1]在《自然》撰文指出,強化土壤中的巖石風化作用對於消除大氣中CO2的全球戰略具有巨大的技術和經濟潛力。將碾碎的玄武巖或其它矽酸鹽材料加入到土壤中,它會慢慢分解並與CO2反應形成碳酸鹽,最終留在土壤裡,或流入海洋。作者認為,這項技術每年能從大氣中去除5億到20億噸的CO2——脫除率與其他陸基方法類似,如土壤中累積有機碳,地質構造中的碳捕獲和碳封存以及向土壤中添加生物炭(一種富碳材料)。


Beerling和同事發現,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通過加強巖石風化作用去除大氣中CO2的平均成本為每噸CO2 160-190美元,而在中國、印度、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和巴西,這一成本為每噸CO2 55-120美元。此外,作者報告說,中國、美國和印度作為使用化石燃料的三大主要CO2排放國,採用這種技術去除CO2的潛力最大。但他們也指出,將矽酸鹽材料施用於土壤(圖1)需要仔細進行風險評估,以防金屬和持久性有機化合物(環境中耐降解的化合物)的可能汙染。


圖1|向農田投加矽酸鹽材料。Beerling等人[1]證明,向土壤中投加碾碎的玄武巖或者其他矽酸鹽材料可以強化巖石的風化作用,是一種去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有效策略。來源:Ilsa B Kantola.


儘管這一成果可能會激發新一輪的研究熱情,但要強調的是,即使在樂觀的假設下,對於全球每年因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碳排放來說,強化巖石風化只能封存其中一部分碳。因此,減少碳排放仍是避免氣候變化嚴重後果的首要任務。但是,正如Beerling等人指出,清除CO2僅靠一種方法是不夠的,應將新方法作為一種選項,組合使用。


其他一些陸基碳封存技術更依賴於土壤。然而,通過巖石風化作用對無機碳的吸附與對有機碳的吸附有著根本的區別。後者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從大氣中去除CO2,並在土壤中以微生物殘留物為主要形式保留植物碳。因此,科學家今後應該更加關注他們所指的「碳封存」的意義——是無機的還是有機的?


通過加強巖石風化作用來封存大氣中的CO2,同有機碳封存一樣,既有一些吸引力,也面臨一些挑戰。事實上,對作物生產有益肯定是兩種方法的關鍵優勢。在強化巖石風化作用的情況下,添加的巖石含有必要的植物營養物質,如鈣和鎂,以及能在多方面促進作物生產的鉀和微量元素。在這點上,我們會比作者說得更直接一些,這些營養物質目前在農業中還處於供應不足的狀態。


僅靠提高土壤pH值就能大幅提高世界上許多地區的作物產量,可能正是因為pH值較低,才限制了2億多公頃耕地和果園土壤上的作物生產[3]。這個面積佔到了這類土壤總面積(9.67億公頃;見go.nature.com/31rcajd)的約20%。因此,在全球範圍內,酸性是土壤無法開展農耕的最大限制因素[4]。然而,目前還沒有關於低pH和最優pH值土壤之間作物產量差異的多區域詳細分析,而這類調查有助於研究不同碳封存方法的協同作用。可以想見,作者提出的添加巖石的方法可以緩解一些地區農業用石灰石的短缺[5]。此外,鈣還能促進酸性表層土壤中根系的生長[6],這樣生長的植物根系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產生非常重要的連鎖效應。


將強化巖石風化作用與其他基於土壤的碳封存方法相結合,既可以互相補缺,又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協同作用[7]。Beerling和同事的研究提示了這方面的機會,也暗示了程序上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學方面的限制。更快的作物生長會增加土壤中作物廢棄物(收割後留在田裡的作物殘料)的輸入,從而增加有機碳的積累。然而,鈣和有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能阻止CO2返回大氣的可能性卻很少被探索,關於鎂產生的影響的相關資料也很少。原則上,鈣可以通過促進有機物被粘土吸附、被包含進碳酸鹽或積聚作用來減少有機物的分解[8]。但不僅僅是有機物與粘土礦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需要研究,鈣的間接作用——通過改變微生物的生態學特徵或與有機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目前也研究甚少。


如果協同作用成為有機碳封存和作物生產之間的一種取捨,土壤中的有機碳含量可能會減少,從而威脅到農民的生計,甚至是糧食安全。任何涉及土壤的碳封存技術都是一項難以推廣、預測和監測的嚴峻挑戰[9],因為封存技術必須能在數億農民管理的廣袤土地上應用。不可避免的是,如果對農民的激勵無效,或供應鏈中斷,在個別情況下,預測的增產可能無法實現,甚至要面臨作物減產。但是科學家不應該放棄評估這些技術,而是要認清這一點:農民需要自主調整土壤管理模式,以滿足他們各自的土地特徵和作物產量目標。這需要全球共同努力,藉由以農民為中心的研究進行因地制宜的優化。


肥料的配銷網遍布世界上許多地方。但是,即使在這些渠道覆蓋的地方,成功採用強化巖石風化作用可能並不僅僅仰仗於它對作物生產帶來的益處。我們假設碳市場是必需的,如果它能鼓勵開展社會和環境上負責的實踐,那將是有益的[10]。要使技術符合條件,就必須表明這些技術除了能增加土壤肥力之外,還能為該技術的使用者帶來額外好處(額外性)。我們必須強調,無論是採用強化巖石風化作用還是其他基於土壤的碳封存技術,都要對克服額外性挑戰的農民主動提供公正和財政上寬鬆的合理激勵措施[10]。


因此,這裡的主要結論或許是,去除大氣中CO2的幾項主要潛在技術要為糧食生產帶來巨大效益,並且這些技術是以土壤管理為中心的。這種全球協作離不開農民的支持,否則它將以失敗告終。科學家需要認識到,緩解氣候變化本身並不是一個足夠的激勵措施,他們應該優先考慮這些技術對作物生長有什麼好處,財政激勵也同樣如此。通過財政支持土壤健康和作物生產可能是解決大氣中CO2排放問題的最佳手段。

相關焦點

  • 巖石也能緩解氣候變化?科學家說很可行
  • 英媒:化學風化可緩解氣候變化影響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 英媒稱,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發現,化學風化過程的發生速度有可能比科學家之前認為的要快得多,進而有可能抵消當前和未來的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氣候變化的部分影響。化學風化指二氧化碳分解巖石,然後被封存在沉積物中。
  • 給地球加個罩子,就能緩解氣候變暖?
    給地球加個罩子,就能緩解氣候變暖?  第二看臺  今年入夏以來,極端高溫天氣席捲全球,北極圈也陷入「癱瘓」,「32℃北極圈,無家可歸的北極熊面臨滅頂之災」一度刷屏,全球變暖問題再一次向人類發出挑戰。其實,為應對氣候變化,科學家們早已提出各種「改造」地球的工程,其中就包括「平流層紗罩」概念。
  • 企鵝大便的衛星圖像能反映氣候變化? 是真的
    一群研究阿德利企鵝以及氣候變化的科學家發現,企鵝糞便的顏色表明它們是否吃了磷蝦(紅橙色)和銀魚(藍色)。這種區別很有意思,因為企鵝的飲食可以作為海洋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反應的指標。另一項獨立的研究顯示,被迫依賴磷蝦作為其主要食物來源的幼年企鵝的成長發育不如那些以魚為食的企鵝。巖石是企鵝的聚集地,隨著時間的推移,企鵝的糞便堆積在這些巖石裸露的表面上,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地標。
  • 氣候變化九問-環流 溫鹽 氣候變化 PewCenter 科學家 氣候變暖...
    美國一家致力於研究應付氣候變暖對策的非營利機構PewCenter主管艾琳·克勞森就氣候變暖的一些常識和問題回答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提問。   問:什麼是氣候突變?   答:科學家們所說的氣候變化,通常指的是"氣候漸變"。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地球在逐漸變暖",或者是"氣候在慢慢變暖"。
  • 加科學家提出應對氣候變化新設想
    地球防變暖 兩招可制勝 加科學家提出應對氣候變化新設想 2010-09-09 08:12:53
  • 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能做些什麼
    但其實,公眾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也能幫助應對氣候變化,少開一次車、少吃一點肉,都在為緩解全球變暖做出一點貢獻。減少交通領域的排放,能有力幫助應對氣候變化。  當然,車輛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工具,不能說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就讓車輛都不上街了。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儘量少開私家車,選擇乘坐公共運輸,一輛裝載幾十個人的公共汽車,排放量顯然會低於幾十輛小轎車。同時,多坐公交少開車還有助緩解道路擁堵問題。
  • 科學家解讀當前林業管理與氣候變化關係
    三條出路 碳匯的未來軌跡會影響緩解氣候變化的森林管理策略。如果世界森林保持淨吸收量,那麼森林保護將會更吸引人。保留成熟林地將能吸收與更年輕林地幾乎同樣多的碳。Bellassen等人表示,因為收割腐爛殘餘物和根莖會立即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木材產品用量的增加需要數十年時間來補償,因此避免林地收割將能產生額外的氣候收益,至少在短期內如此。 相反地,如果成熟林地變成碳源,那麼增加收穫可能是最好的緩解選項。林地收割將減少腐爛帶來的損耗,同時促進木材取代化石燃料。
  • 全球氣候變化下,未來的我們將會與山火共生,我們要如何才能應對?
    陽光能量驅動的氣候變化會讓巖石破碎,在破碎的過程中與二氧化碳反應形成新的巖石,從而將二氧化碳固定到固體巖石中。 這句話放在氣候變化的研究中也沒毛病,我們要預測未來的情況,可以先看看在地質歷史時期發生過的類似事件,從這些事件中我們也許能夠得到有意義的參考。 只不過,在這裡的歷史是非常非常遙遠的遠古,遙遠到我們極度難以探測,因此,我們將這種非常遙遠的遠古時期成為深時。就好像我們說遙遠的太空為深空,說極深的海洋為深海一樣,我們用深時來代指遙遠的遠古時代。
  • 科學家利用超級計算機或可預測氣候變化
    一個世紀前,科學家通過手工計算了解了大氣吸收和發射能的量;如今,他們使用超級計算機,可以對地球氣候變化進行日益精準的預測。氣候相關的問題無處不在:南水北調、修建防波堤、推廣以色列水源存儲和管理模式、未來夏季氣溫超過38度的天數增多等。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這份名為《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的報告是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領導下,由美國13家政府機構及相關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合作完成的,其重點是研究氣候變化對美國的農業、衛生、水資源以及能源部門的影響。這也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上臺以來,美國政府部門公布的首個氣候變化評估報告。  人為因素是全球變暖的禍首  報告認為,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
  • 科學家警告:與今天的氣候變化相似
    科學家認為,那一次大滅絕是地球生態系統最徹底的一次「洗牌」,使得佔領海洋3億年之久的主要生物消失,為恐龍等爬行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使生物演化進程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折。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次物種大滅絕是由氣候突變、火山大規模爆發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科學家們還認為,二疊紀還發生過海平面下降和大陸漂移,地理環境嚴重變化重創了地球生態系統。
  • 科學家警告:與今天的氣候變化相似
    科學家認為,那一次大滅絕是地球生態系統最徹底的一次「洗牌」,使得佔領海洋3億年之久的主要生物消失,為恐龍等爬行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使生物演化進程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折。科學家們還認為,二疊紀還發生過海平面下降和大陸漂移,地理環境嚴重變化重創了地球生態系統。隨著海平面下降,海底的有機質被氧化,消耗了大量的氧氣的同時還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整個地球高溫缺氧,大部分物種隨之滅絕。
  • 如何減緩氣候變化?聯合國:多吃素
    資深研究人員在一份聯合國高級別報告中警告說,如果不對全球土地利用方式、農業和人類飲食習慣進行大規模調整,所有旨在遏制溫室氣體排放、緩解全球變暖影響的努力都可能付諸東流。在全球氣候危機日益嚴重的當下,該報告旨在為即將到來的氣候談判提供背景信息。全球共有100多名專家,其中約半數來自發展中國家,花費數月時間參與了報告的整理及撰寫。 「我們並非想指導人們應當吃什麼,」生態學家Hans-OttoP rtner說,「但如果在政策鼓勵下,富裕國家的人們能少吃一點肉,那對於氣候和人們的自身健康都是有益的。」
  • 科學家能預測氣候變化對地表水溫度和生態的影響
    一項突破性的研究將使科學家能夠更好地預測未來氣候變化導致的全球湖泊變暖,以及對諸如鮭魚和鱒魚等冷水物種的潛在威脅。由英國生態與水文中心(UKCEH)領導的開拓性研究已經設計出了第一個全球湖泊分類系統,將每個湖泊都放在九個「熱區」之一。
  • 氣候變化及其背後的利益博弈
    兼任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主任,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副主任,國際IGBP-PAGES執委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第四紀地質學、古環境學、古全球變化。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在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30多篇,被國際SCI收錄的論文引用達800餘次。 1997年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一等獎,同年獲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優秀科學家獎、1999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 應對氣候變化,從我做起
    今日視點  新華社記者 黃 堃  在巴黎,一百多位各國領導人出席了氣候變化大會,這讓人感到各國對氣候問題的重視,但也讓一些人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是「高端事務」的感覺。作為普通人,我們又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做些什麼?  其實,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 古代氣候變化曾持續影響全球變暖趨勢長達數千年
    據科學家稱,古地球溫度的迅速上升引發了氣候反應,這可能使氣候變暖持續了數千年。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網站上的一項研究,為氣候反饋提供了新的證據,可以解釋古新世-始新世熱最大值(petm)的長期存在,這被認為是現代氣候變化的最佳模擬物。
  • 全球變暖引起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科學家已證實
    全球變暖引起的氣候變化,已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目前地球氣候變化主要體現在全球氣候變暖這個問題上,所以大家對這個現狀也並不陌生,並且就氣候發展趨勢來說變暖的程度也只會隨著時間而變得愈加嚴重。全球變暖導致氣候發生變化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誘因之一,當然不是我們憑感覺來進行斷定的,因為,科學家們收集了過去幾十年的風暴情況,而這個數據收集地就是全球範圍內會遭受到氣旋影響最大的一個地方,並將所有降水事件都進行了圖表數據整理,其次較大颶風就造成了六次大洪水發生,足以表明熱帶氣旋的水分攜帶能力有明顯增強。
  • 為什麼科學家能知道巖石的年齡
    平凡的巖石充斥著我們日常的視野,這些巖石的年齡是怎麼被揭示出來的呢?所有的放射性同位素都遵循一個定律:衰變前的放射性同位素轉變為新同位素的速率,只和原來的原子數目成正比;更直觀地說,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發生衰變,無論有多少原子,只要衰變到只剩一半數量,所需要的時間(半衰期)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