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仲禮 第四紀地質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1957年1月出生於浙江嵊州市,198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地質系。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市第十屆政協常委,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兼任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主任,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副主任,國際IGBP-PAGES執委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第四紀地質學、古環境學、古全球變化。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在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30多篇,被國際SCI收錄的論文引用達800餘次。 1997年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一等獎,同年獲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優秀科學家獎、1999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氣候變暖號稱是全球當今的第一問題,這個議題的重要性可能超乎了大家的想像。氣候變暖已經不單單是科學問題,實際上它已經延伸到了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哥本哈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大家可能還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它會不會延伸到宗教這個領域?讓我們接下來看有沒有這種可能。
圍繞氣候變化及有關問題的故事很長很長,我現在只能是把框架性的東西講給大家聽。我可能會說一些和別人不一樣的話,說錯的話,你們可以對我進行批評,我非常喜歡別人對我的批評。
二氧化碳不是汙染物
二氧化碳不是汙染物,假如沒有二氧化碳,地球上的生物是不大可能存在的。為什麼一些國家一些人要宣布二氧化碳是一種汙染物呢?為了推動減排。
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背景。氣候變化是由二氧化碳來的,那麼二氧化碳是大氣當中一種微量成分,它是以ppm為指標存在的。目前的二氧化碳的濃度是387ppm,工業革命之前是280ppm。同時二氧化碳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溫室氣體,假如沒有二氧化碳,我們目前地球上的平均溫度只有零下16℃,我們現在的平均溫度是零上15℃,也就是溫室效應提高了31℃。假如沒有二氧化碳,地球上的生物是不大可能存在的。沒有二氧化碳,也就是沒有光合作用;沒有光合作用,也就沒有了生命的存在。所以說二氧化碳對於地球來說,是必須要有的一種氣體。
在地球的歷史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是一直在變化的。我想說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二氧化碳不是一種汙染物。二氧化碳對於人體是沒有任何直接傷害的,不像二氧化硫,以及排放出的重金屬、大氣中的粉塵,這些是對健康有傷害的。但是現在很多人把二氧化碳當作是一種汙染物,尤其是美國,歐巴馬上臺以後就宣布二氧化碳是一種汙染物,為什麼呢?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美國政府所有的減排行動都需要國會的批准,歐巴馬為了推動減排,就把二氧化碳當作是一種汙染物。之後眾議院新上任的參議長說,把二氧化碳作為汙染物是近乎可笑的一個決定。如果讓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荒唐的決定。
還有幾個常見的名詞:第一是IPCC——大家常會聽到,它是指不同國家政府間的氣候變化委員會,它定期會對氣候變化進行評估,其結果作為外交談判的一個依據。所以IPCC儘管是由不同國家的科學家組成的,但是它實際上還是以發達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科學家為主導的,也是有傾向性的。
第二就是聯合國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這個公約從1990年開始進行氣候變化談判,在1992年正式籤署的。這個公約是保護發展中國家利益的,所以我們中國現在特別強調要堅持公約。
(責任編輯: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