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 陳家興
拆遷是利益博弈。一方強制伺候,一方以命相對,當然只會博出命案來。擯棄這種線性思維,放棄拔釘子的思維方式,拆遷的道路會更寬闊。
——六評廢止行政強拆
強拆所以成為常用手段、命案所以時有發生,與一些官員的線性思維模式高度相關。正是這種線性思維,官員認為釘子戶要價過高不能滿足,就必須通過強拆手段拔掉這顆釘子。戰爭年代,敵人當道,把釘子拔掉是必須的。但面對人民內部矛盾,如果讓拔釘子思維成為一種治政理念,則是要吃大虧的。
拆遷是利益博弈。官員指責拆遷戶人心不足蛇吞象,拆遷戶也會指責官員與民爭利,一方強制伺候,一方以命相對。如此博弈當然只會博出命案來。擯棄這種線性思維,放棄拔釘子的思維方式,拆遷的道路會更寬闊。
在利益博弈面前,無論是官員還是拆遷戶,都別太高舉公共利益之類的大旗,坐下來談判是最務實的辦法。談不攏,就找第三方比如法院作出公正的仲裁或判決。此外還有一個博弈的第三種方案,這會使雙方都趨於理性。
釘子戶確實漫天要價,或主張居住權給多少錢也不走,怎麼辦?在捍衛釘子戶權益的前提下,設定繞開它、與釘子戶共生的方案。面對這第三種方案,雙方就會有足夠的耐心和理性重新坐下來談判。基於人的經濟理性,這第三種方案往往不會走進現實,只是雙方博弈的平臺。
北京海澱區林萃路上佔道四年的釘子戶12月17日夜終於拆了,補償款秘而不宣。朝陽區一釘子戶依然佔據馬路,卻在期待「求求你,拆了我。」如此缺乏第三種方案的漫長博弈,最後要麼釘子戶勝,獲得巨額補償,卻損害了補償的公平性,客觀上畸形地鼓勵拆遷戶都去當釘子戶;要麼拆遷方勝,維護了補償的公平性,卻損害了釘子戶的正當權益。而無論誰勝都使交通通暢這一公共利益嚴重受損。
假如當初有第三種方案,比如擬在釘子戶上建一座橋。釘子戶面對的將是,失去改善居住環境條件的機會,要價過高必一無所獲;拆遷方面對的將是,釘子戶為居住權而堅守,就必須為建橋支付巨額成本。這樣博弈,結果都將最優:釘子戶多了理性權衡的機會,自動放棄要價過高,合理要求得到滿足,減少出現或玉石俱焚、或長期堅守一無所獲、或獲巨額利益等極端情況;拆遷方必須支付建橋成本,既捍衛了補償的公平性,又維護了公共利益,也尊重了釘子戶權益,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發展文明、城市寬容、法律尊嚴。
一些地方釘子戶長期與周圍環境極不協調地共存著,乃是地方政府在放棄強拆之後不作為或不積極作為,根源仍在線性思維。第三種方案,或是解開拆遷棋局中強拆死棋的一步妙手,無論是對於拆遷方、釘子戶,還是地方發展、社會和諧、法治文明,都將獲得效益最大化,關鍵看地方政府是否願意和有誠意。